年代:开局退伍回家 第6节
刷了牙,洗了脸,洗脸用的是冷水,这倒没有什么。在后世,也就是在家里天冷的时候洗脸会用点温水。但在学校,早上洗脸一直用的都是冷水。只不过用水的时候,缸里水不多了。
这时代,虽说卖东西的比买东西的豪横,在城市里,商店和饭店还贴有不得随意殴打顾客的字样。但这年代,你骂人打人可以,可卖的东西要是缺斤少两,那顾客真的会不依不饶的。
做早餐,你可以口味一般,但大小分量不一样,碰道急脾气的,摊子都给你掀了。
当然了,什么行当都是有手艺的,能在早点店当师傅的,弄出来的东西都不会差。
第12章 买早餐要先验资
早餐铺,龙阳镇上唯一的早餐铺在龙阳初中学校对面。而镇里有一些公职办公的地方也都在这附近。
从家里出发步行到这里,十多分钟的路程。
没有正规模样的店铺,甚至不仔细看,一间房子窗户口上挂着一个早字,罗成都不会认为这是一家早餐铺。
这也不怪罗成认不出,因为跟印象里的早餐铺完全不沾边,哪怕是电视剧里演的,也没有这样的。
门口坐着一个人,要买早点,得先检查你有没有粮票。有的话,才会放你进门去挑早餐。
其实这也怪不得卖早点的,这是饥荒年,很多人饿的不行了,饿死之前都想着吃上一口再死。
镇上任何出售跟吃食有关系的地方,基本都被一些饿的不行了的人强行抢过。有些人说买早点,拿了东西就直接吃,然后坦白说没钱更没粮票,你喊公安又能如何,人家也不反抗,伱把对方打死,也就是要强行吃你这一口。
好在早餐铺是公家的,要是私人的,这世道下,被强行吃几次霸王餐,早就关门大吉了。现在也是没有办法,吃食都不拿出来了,买早餐都得先‘验资’。
你要觉得不爽,嫌人家怀疑你买不起,你可以不买走人。做早餐的师傅也不怕卖不掉,只要是卖不掉的,都会处理给某些单位,人家就当是工作餐处理了。
“全国粮票,小同志不是本地人?”
卖早餐的师傅看见罗成掏出的是全国粮票,加上罗成说话用的是普通话,故此询问着。
“师傅,这是我哥,外地部队刚回来的,在外面习惯说普通话了。他可是本地人,可不能多算我哥粮票呀。”
听到早餐师傅的询问,罗小雨连忙代替罗成回答着。
听到罗小雨的回答,早餐师傅点了点头,多算粮票是不可能的,但如果不是本地人,拿全国粮票买东西,那他就当是普通粮票来算了。可既然是本地人,还是从部队回来的,自然算法不一样。
普通要一两粮票的吃食,罗成给全国粮票,一两粮票他可以给一两三的吃食。省的到时候说他坑人,虽然全国粮票比地区粮票值钱,但那是私底下的说法。在明面上,任何粮票标了是多少就应当按照多少来算的。
询问了一下价格,价钱还真是便宜。特别是那饼子,灰灰的,看上去对于罗成来说可能没什么食欲。但它大是真大,罗成觉得一个饼子自己就能吃饱。价格才五分钱。
至于馒头包子什么的,个头也都比后世的要大上不少。馒头没有罗成从部队里带回来的白,包子也是,都是有点灰白色。
包子馒头都是三分钱一个,在没有饥荒之前哪些年也是这个价格。
有人要问了,这饥荒年不是粮食都涨价了嘛。其实价格并没有涨,起码粮站里和供销社里的粮食是没涨的
。但城里人的定量都减少了,每个月领不到那么多票了。
没有粮票,你是有钱在粮站和供销社里都买不到粮。而在鸽子市买东西,有些人缺少的不是钱,而是票。所以在鸽子市里,粮食是的确涨了很多,可以说翻了几倍。
可如果你有粮票,就可以很正常的物价买到粮食。
现在的粮食大米和面粉依然是一角六分,玉米一角钱,猪肉六角,棒子面五分钱,红薯之类的就更便宜了。
早餐铺里的一个大饼,罗成感觉有半斤多重,那是真厚实,但懂粮的人都知道,这就是类似于棒子面做出来的。二个饼是超过了一斤多,只要一毛钱,但自己去买棒子面,一毛球能买两斤。
会过日子的都会算这笔帐,所以平时能在外面吃的起早餐的,的确是家庭还算富裕的。在外面吃个早餐都可以在邻居面前吹嘘了,至于下馆子去饭店,那更是了不得的事情。
几毛钱,加一斤多粮票,罗成买了一大推早点。按照粮食的重量,肯定不只一斤多,但罗成给的是全国粮票,大饼是杂粮粗粮,也不能当细粮卖。
反正早餐师傅人也实在,知道罗成是本地人,在外当兵回来的,可没有多收他粮票。
买完早点,罗成就和妹妹往家里回了,路上他咬了一口大饼。眉头直接邹了起来,这样的饼要是在后世,白给人吃都不会吃。啥味道都没有不说,这口感~~怎么说呢,特别难下咽,刺襓嗓子。
吃了一口的大饼,直接丢给了罗小雨她们,而她们自然不会嫌弃罗成咬过了的大饼。对于她们来说,根本就不存在那样的感受,比起窝头,这大饼可香多了。
馒头,罗成也不太喜欢吃,不过早餐铺里的素包子味道还不错。罗成总算找到符合自己胃口的吃食了。但大饼和馒头却是买的最多的,主要是听从了罗小雨的建议,素包子有菜馅,而菜没有面值钱。
买馒头和大饼,肯定会让父母喜欢,素包子虽然好吃点,但不划算。也就奶奶年龄大了,买点给她尝个鲜。
等罗成他们回来,父亲罗文也从大队里请假回来了。本来也就不远,加上买粮是大事,这年月不比往常,买粮的确要几个人同去,安全。所以大队里的人也没啰嗦就让他回来了。
“爸,你吃馒头嘛,素包子没几个,妹妹不让多买。”
“吃什么馒头,给我一个饼子,没多买素包子就对了,不划算。价格还跟馒头一样。我就喜欢吃这大饼子,有嚼劲。”
回到屋子边,父亲就蹲在门口。老妈早就告诉他罗成他们去买早餐了,在他们没回来的时候,罗文还在跟老妈唠叨,说孩子能耐是有,就是这花钱有点大手大脚,不太会过日子,以后得找个婆娘管着。
但真正见多罗成后,父亲倒没多嘴一句,就像奶奶说的,我大孙子有能耐,一回来就能吃白面馒头,还能有素包子吃。你这个当儿子的是会过日子,但你怎么不弄来白面馒头给当娘的吃吃。
在奶奶身边,说罗成的不好,绝对是禁忌。隔代亲,不是说的玩的,而奶奶的隔代亲,还只亲罗成一个人。罗兵在她眼里都不怎么顺眼,两个妹妹在她眼里都是小丫头片子,以后早晚是别人家的人。只有罗成才最宝贝。
说实话,罗成的奶奶都做好了熬不过今年冬天的准备,但现在才短短一天多的功夫,她觉得自己还~~能~~活。
如果是大城市,这年代的BJ四九城之类的,当然现象还好。但真不是瞎编,特别是饥荒这二年,只要跟吃食有关的地方真的是重之又重。
人都快饿死了,会跟你讲道德嘛,很多人生米都直接吃。没有一个人真正的想死,但真要死了,最渴望的还是吃口东西再死。
第13章 大姑家
罗成买的多,他是放开了吃,但也就吃的下三个。而奶奶不是怕她突然一下吃的多吃坏身子,也吃了三个。
这年月的人真的是饿的太久了,只有肠胃一直习惯了饿的人,才有可能会吃撑死。
因为一直饿,有没有饱的感觉的人。在猛然吃到很多食物,饱的感觉其实是会迟缓的。
也就是你在吃的时候,可能其实肠胃里的食物量是已经够你饱了的。但身体可能还是在发出饿的错误信息,所以一些饿急了的人,吃着吃着就撑死了。
这样的迟缓情况就是吃的时候还没太大感觉,等休息了一会,反而觉得肚子好饱好撑。
不过这也分人,起码不能按照罗成的眼光来分析,在这年头,很多人都缺油水,自身能吃也是很正常。就比如父亲罗文,他吃一个大饼就没再吃了,不是吃不下,而是他要放开了吃,罗成买的这些都不够。
一个大饼半斤多,罗成能吃饱,父亲只能垫吧一下肚子而已。
“诗诗,你拿两饼子,给赵大妈和李婶家各送一个过去。”
罗小雨和罗诗诗在房间里吃大饼的时候,老妈又过来喊了。而这跑腿的活,基本就是喊诗诗的,谁让她在家里年龄最小呢。
赵大妈和李婶都是住附近的邻居,所谓远亲不如近邻。这年头大家都比较注重邻里关系,很多时候,有急事喊邻里间帮忙,那是真的上。
前些年收成还可以的时候,小孩子间互相串门玩,也总能混到一些零嘴吃。那时候吃食也精贵,只不过没这二年这样稀缺。
一个大饼也就半斤多点而已,自家大儿子回来了,给个大饼也算意思了一下,别说没记着他们。
“大叔,中午记得带凳子去我家吃饭,婶子和强子他们都去,布袋也带一个。”
罗兵对着大叔罗武说着,一大早出门,早点来通知,就是怕他们有事来不了。小叔那边罗全因为住的更近已经通知了。
“行,几年没见伱哥了,也不知道变样了没有。兵子你去忙吧,我们会准时过去的。”
罗武点了点头,侄子罗兵的话已经说的很明确了,罗成回来了,等会就会去粮站里买粮。虽然粮可能不多,但大哥罗文家还是打算帮衬一下他们这做弟弟和妹妹的。否则也不会让他们带一个布袋子去。
亲兄弟之间,客套的话就不用多说,要是有心,这恩情记着就行。而且罗武还有罗全也都是农民,甚至干活都是一个大队的,家里什么情况几兄弟之间都互相了解。
罗兵从大叔罗武家出来后,就直接前往姑姑家了,因为两个叔叔都住的比较近,家里情况也好了解,平时也都互相帮衬着。
而姑姑等于就是外嫁出去的女人,这平时也不好打听日子过的咋样。最近几个月都没来往了,但都嫁的是农村,姑父什么样,都清
楚。其实不用打探,都能知道,基本就没有一个过的好的。
这年月要想生活过的好,除非能有一份吃商品粮的工作。否则生意不能做,土地是集体的,就算是在往年收成可以的时候,普通农户也最多就养几只鸡。猪和牛都没有什么个人养的。
嫁出去的女儿,可能不好意思空手回娘家吧。所以两个姑姑最近来往的少了。主要是也知道老大罗文家的情况,家里孩子多,而且还都是那种半大小子吃死老子的那种,而且因为是老大,还要承担主要的赡养义务。
这时代赡养老人,并不是跟后世那样一起分担的。一般情况都是父母跟着老大长子住,其他的儿子都会差不多的时候分家出去。父母的东西也基本上是留给老大的。
而过年的时候,父母在的,其他子女也最多在那时候带点东西上门拜年。
父母要是身体健康硬朗,那在平时能帮衬老大不少。但要是年岁大了,身子骨不行了,肯定就要拖后腿。
很多地方风俗就是如此,有得必有失。所以这年代家里有好几个小孩的,千万别跟长子老大争什么,就光在养老方面的习俗,父母肯定会偏爱的。
而且这思想,农村人在小的时候就灌输了。家里的东西大部分都是留给老大的,因为从小灌输的思想,那些有几个儿子的,也都不会争。争的话,不管是亲戚还是外人,都不会支持。
罗成的姑姑罗娟,嫁的还比较近,当然小姑罗红也不很远,就是方向不一样,更偏僻一点,让人感觉远。其实走路的话,按照距离,两家的路程相差不了多少。
“娟子,你别生气嘛,这不是实在没法子了嘛。我难道不知道月月还小嘛,但已经十四了也不是不能嫁人。今年收成也就这样,我们两又没多少公分,这今年分下的粮肯定不够吃。”
大姑罗娟跟姑父王林此时也已经醒了,地里的粮食也早就收了,现在村里也没多少农忙的活。最多地里也就是种一些耐寒的菜,种子可能都要通过村里去赊账。
一大早,就因为一些事情,大姑就跟大姑父在床上吵了起来。姑父叫王林,不是王家的长子,跟大姑结婚后没多久,就跟那边家里分家搬出来住了的。也不是说一结婚就要分家,但根本住不下,特别是结婚后总要办那事,住不下肯定不方便。
就拿罗成来说,他要是结婚,还是现在家里这条件,两个妹妹可能都会被父母赶去柴房住。有时候看上去狠心,但大多数又是逼不得已。
大姑父的父母身子还硬朗,都能挣到工分。所以还能往下帮衬着,但大姑父的大哥家里娃也不少,而且大哥家的大儿子也都结婚生娃了。家里都有孙子了。
所以大姑父的父母都是尽量优先照顾大哥那边一家子,而他这边,现在饥荒日子过不下
去了。也不是父母狠心不帮,是实在帮不下去了。
如果饥荒只是一年,一般哪怕是农村都会有些存量。但这已经两年了,之前大姑父家断粮的时候,他父母也帮衬过。但这又不是一次两次就能解决的。
多帮个一两回,大嫂那边就闹意见了。又不是有口粮多,自己一大家子还饿着呢,总不能全部饿死吧。
所以大姑父这边,目前的日子也是天天喝稀的,但他家小孩小,不能上地里挣工分。老大是女儿,叫王月,今年十四岁了。按照道理,这样大的娃是可以到地里干活挣工分的,最多少计一点。
可家里孩有几个小娃呢,所以王月就留在了家里照应弟弟妹妹。姑姑和姑父两人去地里挣工分,但可以算的出,今年口粮肯定更加的不够。父母那边也完全指望不上了。
没有办法,姑父王林想了主意,把大女儿王月嫁了,已经十四岁了,在农村不是不能嫁人。也不指望什么彩礼之类的,要是对方人差不多,就随便给点都可以嫁过去。主要是家里可以节省一口粮。
但要是对方人不怎么样,比如岁数大些,或者人长的不好,有缺陷之类的,那就得要些彩礼。
大姑父是这样想的,但大姑却不愿意,虽说农村是有才十四岁就嫁人的。但毕竟是少数,一般都要十六左右。而且就算要嫁,也好歹物色一个好点的小伙,哪有这样只要给彩礼给粮,连岁数大或者长的不行的人也嫁的。
上一篇:直播:长得太凶,开局吓哭女主播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