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八零年,赶山也是一种生活 第489节
“人家乡里的那些岭岛干步,一年才挣400多块钱,我看人家活的就正经挺好,你要干啥呀?一年得特么的花4万多!”
不得不说,在钱的问题上,王大柱的计算能力还是很强的,虽然王大柱也整不准家里到底有多少钱,但大致上还是大差不差的。
但说实话,王大柱说的还真就没错,在这年代来说,4万块钱这个数目,即使是正式职工,不吃不喝也得需要100年才能挣够。
但王大柱不知道的是,华夏的经济很快就会腾飞,钱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不值钱。
而正式职工的工资,也会越来越高。
王安正是因为知道这些事情,况且王安前世作为成功的商人,所以是绝对不会把钱留在手里的。
在不想经商的情况下,目前最快的投资方式无疑是承包荒山。
王大柱说完,王安才不紧不慢的说道:
“爹,头两天我没在家的时候,咱们屯子有没有开会,完了说把咱们屯子跟前儿的这些荒山荒地啥的,承包给个人?”
王安之所以这么问,那是因为王安记得前世时,刚一分田到户的第二年春天,屯里就开始把周边的这些荒山荒地往外承包了。
但让王安记忆犹新的是,这些第一批往外承包的荒山,年限是70年,荒地的话,是50年。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再想承包荒山的话,年限就变成了50年,荒地的话就变成了30年。
等到了90年代的时候,规定上说,再承包荒山荒地,最高承包年限就变成30年了。
也就是说现在承包的话,那简直就是一本万利,即使过些年懒得经营了再转包出去,也能躺着挣钱。
听到王安的问话,王大柱满脸惊讶的说道:
“你咋还知道这事儿呢?你有顺风耳啊?”
王安闻言,着实有点无语,还“顺风耳”,我还“千里眼”呢!
就这一天天的!
奈何这句话王安也就是敢想想,说出来是绝对不敢的。
组织了一下语言,王安才说道:
“猜也猜出来了,那老些荒山不卖留着啥用啊,卖了还能收点钱,不卖就那么扔着也是白瞎。”
王安说完,王大柱点点头道:
“嗯呢,确实说了,就是价格有点贵,现在屯里人都在观望呢,好像都没啥想法。”
王安可是知道,真正没想法的人,是极少数的,而那些人之所以没想法,只不过是因为没钱罢了。
要知道对农民来说,最重要的东西,也能称之为是命根子的东西,无疑就是土地,所以没想法是绝对不可能的。
王安急忙问道:
“多少钱一亩地呢?”
王大柱说道:“荒山一亩地一年1块钱,一包70年,荒地一年一亩地5块钱,一包50年。”
王大柱说完,王安便在心里算起了帐。
荒山一亩地1块钱的话,1000亩就是7万块。
荒地一亩地5块钱的话,1000亩地就是25万块。
之所以这么算,那是因为王安知道,这一次屯里往外承包的荒山和荒地,每样只有1000多亩地。
可要是这么干的话,家里那40多万,光包地就得直接花掉一大半,关键是不管是荒山还是荒地到手后,想要开垦出来,还得投入正经不少钱呢。
况且新房子的水泥钢筋,还有以后的装修啥的,同样也得花上正经挺多的钱。
再说王安还想买个四轮车或者拖拉机啥的呢.
这么一看,家里的那些钱,好像直接就不剩啥了呀!
卧槽,这特么一天天忙忙兜兜的,竟然马上就要没钱了。
不得不说,挣钱虽然比吃屎都难,但花钱的话,却特么比窜稀还要痛快!
在心里算完账,王安问王大柱道:
“爹,那你有没有想法?”
王大柱沉吟了一下,然后狠了狠心说道:
“那肯定有想法啊,我寻思包他个三百亩二百亩的,小安你说咋样?”
看的出来,虽然王大柱是一家之主,但现在家里的钱,毕竟绝大部分都是王安赚的,所以王大柱这个当爹的,还是有点底气不足的。
而王大柱这底气不足的样子,自然被老奸巨猾的王安看出来了。
说实话,王安不想让老爹这样,因为对王安来说,自己挣钱的目的,就是想让家里人在花钱上,可以做到毫无顾忌。
不然的话,挣钱有个鸡毛用?
所以,王安笑呵呵的说道:
“我娘都说了,你才是咱们家当家的,这事儿你甭问我,我一点意见没有。”
听到王安这么说,王大柱明显松了一口气,面带微笑的说道:
“那咱家就包它300亩荒地,忙不过来就转包出去,我角着也能不少挣。”
王安闻言,内心瞬间一喜,不过这么点荒地怎么够?
顿了一下后王安说道:
“爹,要我说咱们既然包一回地,那就直接玩一把大的,有多少地咱们包多少,反正你要是不包地的话,咱们家那些钱,也早晚都得让我给祸祸没了,钱变成地的话,就没法祸祸了,你说是这么个理儿不?”
不得不说,王安的这套歪理论,直接就把王大柱同志给听懵逼了。
过了好一会儿,王大柱才下意识的点了点头,然后说道:
“等一会儿回去了,跟你娘和雪晴,再商量商量吧。”
王大柱说完,爷俩便同时沉默了,因为此时的马车,也来到了自家地的地头。
爷俩赶着马车一进地,便将绑在后面的麻袋扔在了地头,又将粪帘子最后面的那块板子给卸了下来。
然后王大柱牵马车查步数,王安便在后面忙活了起来。
当然,等将马车停住后,王大柱也会走到后面帮忙卸上几铁锨粪。
就这样,爷俩一起忙活,很快就把一车粪全部散完了。
第632章 患得患失的王大柱
散完粪堆,爷俩便把之前拆下来的粪帘子后挡板,又重新装了回去,而扔在地头装着渔网的麻袋,也被王安随手扔回了车上。
检查了一下前两匹马身上的长套,这爷俩便赶车往回走去。
之所以要检查一下长套,那是因为骡马牛这些牲畜站在那的时候,并不是老老实实纹丝不动的,他们会无时不刻的,想着去吃地里的野草。
而它们只要来回一动,就会让长套松垮下来耷拉到地面上,然后再一动,就会导致绳子卡进腿里侧。
若是不能及时的将绳子弄出来,就继续赶车走的话,只需要不长时间,就会把骡马的大腿磨破皮。
回去的路上,有好几次王安跟王大柱说话,都发现王大柱在走神儿,对王安说的话,都是置若罔闻。
很明显,王安的那套歪理论,是切切实实的说到王大柱的心里去了,而王大柱同志,这是有压力了。
毕竟算账这个事情谁都会,特别是在花钱的时候。
所以只需要简单的算一算,就能知道那些荒山和荒地要是全部承包下来的话,一共得花上多少钱了。
而这么多的钱用来包地,那不管搁谁心里,他也都是没底的。
要知道,这可是30多万!还是这个年代的30多万!
要是以购买力来算的话,这年代的30多万,都差不多是后世的4千多万了。
当然,要是以购买力算的话,也是不太准确的,但要是以工资标准算的话,可能应该也就差不多少了。
直到马车走到王安之前在河里打窝的地方,而王大柱却没叫马停下来,依然任由马自己往前走,王安终于忍不住提高声音喊道:
“爹,爹,别走了,咱们到地儿了。”
说实话,老爹此时是啥心里,王安是完全了解的,因为对于一个普通的农民来说,花点小钱儿还行,但凡数目稍微大点,可能掏钱时,查钱的手都是哆嗦的,整个人都是颤抖的。
而这一点,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王大柱听到王安的喊声,顿时一激灵,但也终于缓过神儿来了,连忙对着拉车的青马们长喊了一声“吁”字。
三匹马闻声停下后,王大柱并没有关心打鱼的问题,而是满脸担心且很是迟疑的对王安说道:
“小安,你说那些地要是都包过来,不挣钱咋整?那咱们包地的钱,不都得打水漂啊?那可是30多万呐。”
王安一听这话就笑了,老爹这個40多岁的大老爷们儿,此时这是患得患失了。
王安用开玩笑的语气安慰着说道:
“那有啥的,哪天我再去哪块儿找个地窖宝藏啥的,完了咱爷俩一块儿去挖,没准又整出来个几十万呢。”
满脸紧张的王大柱一听这话,瞬间怔了一下,反应过来后才笑骂道:
“你个小兔崽子,净拿你爹逗闷子。”
王大柱说完,王安就大笑了起来。
上一篇:杀人加攻击,开局追杀前女友
下一篇:美食:从农村烧大席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