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别人听劝仿明星,你开局扮神明?

别人听劝仿明星,你开局扮神明? 第663节

  其中,大唐目前所谓的“神物”实则来自车迟,并不是一件鲜为人知的秘密。凡是接触面达到一定程度的人,都差不多能够知晓这一点,知晓那些冠以大唐之名的农作物,只是大唐朝廷的自我贴金罢了。

  正是因为车迟在外界的种种名声,让方翰借着传播自己的“大同社”理念,顺利了许多。

  如今,方翰的大同社,已经秘密发展了数百名贫寒学子!而且,这个数字还在迅速地增长着。

  天下大同、人人平等……这样的理念,确实适用于万千农家子、贫寒人。

  方翰就等着大同社再壮大一些,以及等待一个合适的契机,便真正地从暗处浮出水面,公开发展。

  ……

  “长安城外陈家村有神童,姓陈名茂生,一岁能言,二岁识文,三岁吟诗作对,故得唐皇赏识关注,而后逐渐泯然众人矣!”

  ——万年县县志。

  随着神童的名声逐渐消逝,长安城外的万年县县志上,也有了这样的记载。

  当初名噪一时,甚至名传入长安皇宫的神童陈茂生,如今已泯然众人,名声不再显赫。

  甚至,前后有诗人来县内探访陈茂生,最终写了一篇文章。

  《神童·伤茂生》。

  “万年民陈茂生,世隶耕。仲永生一年,家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

  唐皇见诗感慨,随后也不再迷信关注所谓的“神童”。

  这么一篇文章,感慨神童泯然众人,一时间还流传了开来,甚至也传入了唐皇的耳中。

  陈茂生之名,也逐渐不为人知。

  那么,陈茂生究竟怎么了?

  “师父,你去那车迟为何不带我?”

  陈茂生看着自己眼前的道人,言语之中有些怨气。

  他面前的道人,赫然便是昔日大唐道官,后来前往车迟“求道”,归来后又惶然辞官的李淳风。

  李淳风成为了陈茂生的师父。

  这时,李淳风看向陈茂生,微微摇头道:“茂生,你还未断俗缘,况且为师收你为徒,也是为了在大唐留下一脉传承。我去车迟若是带了你一起,那这大唐之中的传承,岂不就是断了?”

  李淳风道:“徒儿你还是乖乖待在这大唐之中吧,或者日后收了徒弟,再去车迟寻为师。”

  当初,李淳风因为陈茂生神童之名,专门来见了陈茂生。

  见面后却发现陈茂生让他有些看不透,再加上陈茂生还有俗缘在身,所以就没有收陈茂生作为徒弟的心思,转头回了长安。

  谁又能料到,陈茂生竟会做出那样的举动。他转头便劝说自己的父亲脱离农籍,举家迁往长安,投身商海。在长安,命运再次安排他与李淳风相逢。

  这一回重逢,陈茂生可谓是使出了浑身解数。他深知李淳风的厉害,一心想要拜其为师。为了达成这个目标,他绞尽脑汁,想尽办法讨好李淳风。

  不仅如此,陈茂生还神秘兮兮地透露了一些信息。他称自己与“车迟大国师”有着某种渊源,说话时眼神闪烁,语气中透着一股神秘劲儿,仿佛藏着什么天大的秘密。

  李淳风看着眼前这个执着又有些神秘的少年,心中不禁有些动摇。再加上陈茂生对他死缠烂打,而且确实天资聪慧,脑袋里仿佛藏着无尽的智慧,整个人透着一股灵动的气息,好似天灵盖都在散发着灵光。最终,李淳风还是收下了陈茂生为徒。

  曾经,陈茂生“神童”之名传遍四方,可后来为何渐渐没了声响呢?原来,陈茂生拜师李淳风后,便隐居幕后,一心扑在求道修行上。他勤奋刻苦,每日都沉浸在修行的世界里,对外界的名利纷争毫不关心。

  他的父亲,那个朴实憨厚的汉子,在陈茂生的授意下,开始在长安城中做起买卖。起初,生意并不顺利,但父子二人齐心协力,父亲凭借着自己的勤劳和陈茂生偶尔的指点,生意逐渐有了起色。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意越来越红火,不仅解决了生计问题,还能拿出不少钱财供养陈茂生求道修行。

  在这段日子里,陈茂生跟着李淳风潜心修道。时光匆匆,他从当初那个懵懂的幼童,渐渐长成了小小少年。他穿上道袍,身姿挺拔,面容清秀,活脱脱一枚丰神俊秀的小道童,走在街上,总能吸引不少人的目光。

  日子一天天过去,李淳风觉得自己已经将所学倾囊相授,交给陈茂生的东西足够多了。此时,他心中升起了一个念头——离开大唐,再度前往车迟。而且,他这一去,是打算永远留在车迟,不再回来。

  得知这个消息,陈茂生心中满是不舍。毕竟,李淳风是他的师父,对他有再造之恩。而且,去了车迟,就有希望投靠那位神秘的“穿越者前辈”。据说车迟的环境比大唐好了太多,在那里修行或许能有更大的突破。这个念头在他脑海中不断盘旋,让他有些心动。

  然而,陈茂生心中也有着自己的骄傲。作为“穿越者”,他一直有着属于自己的“傲气”。他心想,穿越者前辈混得那么好,自己若就这样去投靠,岂不是太过丢人,也显得自己太爱占便宜了。这种想法在他心中扎根,让他最终打消了跟随李淳风同去的念头。

  于是,李淳风离去后,陈茂生依然留在了大唐。但很快,他就有了新的烦恼。

  “唉,这几年这样修行,速度实在太慢了!”陈茂生忍不住唉声叹气。他回想起师父曾经说过的话:“在那车迟之中,规则完善,甚至那位大国师另开了道庭。在道庭的庇护之下,凡是修道者,修行起来天然事半功倍。”

  可再看看自己,这几年在大唐修行,进展缓慢。他仔细思索,觉得一方面可能是自己天资有限,但更大的原因,还是与周遭的环境有关。大唐虽然繁荣,但在修行资源和对修行的支持上,与车迟相比,还是有着不小的差距。

  在苦恼之余,陈茂生的思绪开始飘远。他暗自琢磨:“说白了,若是一门心思闭关修行,就算一切顺利,说不定也要修个数百年,才有成仙的希望。可这样的‘苟仙’,并非我所愿。一次闭关出来,世间早已沧海桑田,物是人非,到时候自己又该何去何从呢?”

  他又想到:“难怪师父和袁天罡师伯都在大唐初立的时候入朝为官,原来是借助朝廷的官运来修行,这样自然能够功德圆满。还有那位大国师前辈,作为车迟大国师,在修行上必然也有诸多益处。”

  “说来,除了旁门左道、魔门歪道的手段可以速成,但那些法子隐患太大,稍有不慎就会万劫不复。想要速成,又不走邪路,另一个方式就是入世,真正地介入世事之中。说不定,就能一朝乘风起,实现修行的飞跃。”

  陈茂生跟着李淳风修行多年,李淳风将他视为真正的传人,对他倾囊相授。所以,这些年虽然陈茂生的修为还没上去,但见识却增长了不少。他了解许多不为人知的辛秘,知晓许多法门秘术,各种奇奇怪怪的知识,他都略知一二。

  “现在,大唐已经度过了原本的动荡期,局势趋于平静,再难有从龙扶龙的气运可借来修行。那该如何是好呢?”陈茂生越想越愁,感觉自己的修行之路仿佛陷入了死胡同。

  这时,感受着自己那进境十分缓慢的修为,陈茂生的心中忍不住动起了其他的念头。他心想:“要不,就学那位大国师前辈,让这大唐再改换个模样?”这个念头一旦冒出来,就像野草一样在他心中疯长,难以遏制。

  当然,邪魔外道、旁门左道这一类的法门,他连想都没去想。毕竟,这一类法门虽然在前期修为提升很快,但难免有些偏颇,大道难成。他可不想为了一时的速度,而断送了自己未来的修行之路。

  除了这一类法门之外,可成大道,又有一步登天可能的方式,便是借助国运,借助人道气运。陈茂生越想越觉得这个方向可行,心中的念头愈发强烈。

  其实,陈茂生本就是现代人,对封建时代本就没有什么好感。相反,随着时间推移,他对现代的怀念之情愈发浓烈,对现代的记忆也愈发清晰。在这里待得越久,他心中就越有一种“冲动”,想要改变这个时代,让它朝着自己理想的方向发展。

第418章 谋划

  这些年,李淳风也看出了陈茂生的这点异常。他曾仔细解析过,最后认定这是陈茂生冥冥之中,前世所留的“夙念”。

  李淳风原本以为,随着陈茂生修行时间的增加,这种夙念会逐渐变小。可没想到,这种念头却越来越严重,以至于现在化作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想法一生,便如脱缰的野马,难以遏制。这些年,虽然陈茂生“神童”之名逐渐销匿,但他的动作可一点都不低调。他的父亲陈实,如今已经是一位颇具规模的商人,他创立的“商会”,不仅在长安站稳了脚跟,还扩散到了其他的城市之中。

  实际上,这陈氏商会的背后,真正的幕后人物还是陈茂生。他虽然隐居幕后,但商会的大小事务,他都会过问,并给与父亲一些建议和指导。

  这时,随着陈茂生内心中的想法滋生,他立刻行动起来。他首先通过遍布各地的商会,去收集信息,悄无声息地收集关于这个时代的大量情报。从朝廷的政策变动,到民间的风土人情,他都想要了解得一清二楚。

  就连陈茂生自己,都主动走出了长安,亲自到各地去历练,收集第一手的信息。他走街串巷,与各种各样的人交谈,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和想法。在这个过程中,他看到了大唐的繁荣,也看到了繁荣背后隐藏的问题。

  也就是在这一收集信息的过程中,陈茂生发现了一个不得了的东西——“大同社”。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在与一位商人的交谈中,听到了关于大同社的只言片语。

  “大同社?大唐也有大同社?”陈茂生心中一惊,对这个名字十分敏感。

  “大同”一词,陈茂生并不陌生。不说从古时就有这个词,光是最近几年,他就从师父口中得知,车迟那边正在努力实现大同。所以,当他在大唐的领土上听到“大同社”的信息后,立刻就来了精神。

  一得到这个消息,陈茂生便全力以赴地去搜寻关于大同社的更多信息。他通过各种渠道,与不同的人打交道,不放过任何一个线索。慢慢地,他接触到了一位大同社的“同道”。

  为了得到这位同道的信任,陈茂生可谓是费尽心思。他展现出了自己的智慧和见识,与对方深入交谈,分享自己对世界和人生的看法。经过一番努力,他终于得到了那位大同社同道的信任。

  在一次见面中,陈茂生得到了对方的“传道”。那位同道神情激昂地说道:“大同者,平等也。天下人人生而平等。如今有阶级之分,不过是位格人格之别。位格有高下,人格无高低,此乃大同也。”

  听着这些理念,如果可以具现化,陈茂生的脑袋上一定会冒出一连串问号。他的内心充满了疑惑和震惊,这些理念与他所了解的大唐社会有着巨大的差异。

  随着一连串问号在脑海中浮现,陈茂生内心的第一反应,却是一个大胆的念头:“车迟大国师对大唐出手了?”他觉得,只有那位神秘的大国师,才有能力在大唐传播这样的理念。

  但很快,他就否定了这个想法。因为现在的大同社,看起来还十分稚嫩,无论是组织规模还是影响力,都远远比不上他师父李淳风口中描述的那位举世无双、绝代风华的大国师的手笔。

  在否定了这种想法后,陈茂生开始尝试主动深入大同社。

  他巧妙地运用了一些修行上的小技巧,迅速融入了大同社的圈子,甚至赢得了与更高级别“同道”会面的宝贵机会。

  “这个组织的运作流程,既严谨又似曾相识,那种熟悉感,简直无法言喻。”陈茂生心中暗自思量,不禁感慨道,“这绝对是现代人的手笔,而且还不是一般的现代人,说不定在现代社会里,是个呼风唤雨的大人物呢。”

  带着这样的感慨,陈茂生终于迎来了与大同社社长面谈的时刻。那是在一场小型集会上,大同社的社长正与各位同道交流心得,传播理念。

  就在这样的场合下,陈茂生第一次见到了方翰。

  “嗯?”两人目光交汇的瞬间,陈茂生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感觉,仿佛与方翰之间有着某种难以言喻的联系。

  与此同时,方翰也感受到了这份异样的感觉,他忍不住多看了陈茂生几眼,但表面上仍保持着镇定,继续按照流程与各位同道交流,确认彼此志同道合。

  “陈同道,你好,感谢你这些日子以来对大同社的无私奉献。”方翰走到陈茂生面前,郑重地与他握手,表达了自己的感激之情。

  在大同社中,社员之间相互称呼为同志或同道,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一切以思想交流为重。

  然而,让方翰意想不到的是,这位给他留下特殊印象的同道,下一刻竟说出了一句让他措手不及的话:“富强,民主!”

  方翰几乎是不假思索地回应道:“文明,和谐!”

  陈茂生紧接着道:“自由。”

  方翰立刻回应:“平等!”

  “天王盖地虎?”

  “小鸡炖蘑菇!”

  “三点一四?”

  “一五九二六!”

  这一连串的对话,让在场的大同社成员们一头雾水,完全摸不着头脑。

  但对话的双方,陈茂生和方翰,却都从对方的回应中确认了一件事情——他们都是穿越者,都拥有来自现代的灵魂。

  否则,不可能对得上这些只有现代人才懂的暗语。

  “呼!”方翰深吸一口气,试图平复内心的震惊。他完全没有心理准备,而陈茂生虽然有所准备,但此刻也难掩激动之情。

  两人的手还紧紧握在一起,而且握得更紧了,仿佛要将这份跨越时空的缘分紧紧抓住。

  直到旁人都投来疑惑的目光,他们才意识到自己的失态,连忙松开手。

  方翰注意到了现在的场合,给了陈茂生一个眼神示意。陈茂生心领神会,识趣地松开手,然后静静地等待。

  他等待着集会结束,好与方翰单独在一个房间中深入交谈。

  “你……”

首节 上一节 663/66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爱情公寓从进派出所开始

下一篇:重生:从港岛开始当世界首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