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挖玉,整个河床都是我的矿场 第180节
“是你爸爸和我一起打的,我们一人开了一枪,而且都打中了!”
阿吉丽转身朝身边的小伙伴说道:“我爸爸也打中了,我爸爸也是最厉害的勇士!”
.....
经历过一场简单的迎接仪式后,大家各自拎着采集来的菌子回到家里。
阿力普说要把菌子先晾晒风干,这样不容易被虫子咬,放的时间更久。
苏阳回到自己的木屋里,将五六公斤的菌子摊开,放在木桌子上,搬到院子里,按照这种干燥的天气,要不了两天就差不多风干了。
苏阳将那两只岩羊的皮子给带了过来,准备钉在木屋里面,有几个缝隙在晚上总是漏风。
没过多久,阿力普推着独轮车走了过来,里面放着带过来的石料子。
“朋友,这些东西放在哪里嘛?”
“就放在院子里吧。”
苏阳笑着走了过来,想掏烟的,娘的,忘记买了。
没有烟的话,感觉少了点礼仪。
阿力普抬起车把,将一车子的石头给掀了下来,其中很多都带着石皮子。
“屋里坐吧。”苏阳发现屋里连口热茶都没有,茶叶也忘记买了,用的时候才发现这里的生活是有多不方便。
“对了,你们这里有刻刀吗?”苏阳问道。
“有的嘛,你是要做家具吗?”
“不做家具,做玉雕,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这里的屋子家具都是木头的,很多还用了榫卯结构,想必刻刀都是齐全的。
没过多久,阿力普带着一把刻刀走了过来,苏阳打开看了看,斜刀、方刀、圆刀、卷刀都有,有些玉雕的专属刀具虽然没有,但是有方刀也能完成,就是费点时间而已。
“哈桑不是要结婚了嘛,我准备送他一件礼物,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阿力普疑惑的笑笑:“行嘛,那我就先回去了。”
苏阳来到院子里,看着上百公斤的石料子,感觉自己心里很满足。相比玛丽艳河床上,十几个人机器开凿,这大山里就得来相对简单了,但是前提是你要有外挂啊!
不然,在山里转悠一辈子,也可能寻不到一块。
苏阳从中挑选了一块脸盘子大小的原石,左右比划了一下,还挺圆的。
苏阳准备用它雕刻一对“龙凤呈祥”的玉璧,到时候就当是送给哈桑的结婚礼物。
苏阳脑海中“雕刻大师”的技能根据原石的形状以及苏阳的意愿,生成了图样示意,剩下的就需要靠手工雕刻了。
不过今天累了一天,已经没有心思再做了,便躺在床上休息起来,一觉睡到了第二天早晨。
屋外的大太阳已经高高的挂起,温度也比昨天暖和多了。
苏阳披着一件棉衣走出门外,看着各家的木屋上都飘起了白色的炊烟。
随即就看到阿吉丽朝苏阳这边走来:“叔叔,吃饭啦!”
“唉,来了!”
苏阳赶紧来到小溪旁一番洗刷,在脸上涂了一些白色的樟脑膏,有一股淡淡的药香味,在这深山里紫外线非常足,有必要保护一下自己的皮肤。
“阿吉丽,你把手伸出来。”
小女孩瞪着眼睛伸出双手,手背上裂开了好几个口子,小拇指骨节都已经快变形了,明显比大拇指粗了一圈。
苏阳挖了一块樟脑膏涂在手背上,轻轻抹了一圈:“这叫樟脑膏,涂上几天,你手上的裂口子就会好了。”
“真的嘛?”阿吉丽惊奇的闻了闻自己的手:“好香。”
吃过饭后,大家都各自忙碌着自家的事情。
妇女们裹着头巾,坐在家门口晒着太阳,手里忙活着针线活,缝补衣服,纳鞋底等等。
而男人则扛起了锄头和镢头,牵出了两头耕牛在广场附近的空地上翻地。
他们过着最简单的男耕女织的生活,不过这里开垦的地不多,土地也不肥沃,更没有上过化肥,所以一亩地的产量只有外面的一半。
所以在这里,粮食比肉还金贵。
有些轮流放牧的人,两三个人一组带着部落里的狗朝着山外走去。
阿力普今天没什么事,就在地里忙活。
他们人多,苏阳也帮不上什么忙,苏阳就在家里将那块碧玉料子给雕刻起来,先是用灯打在上面,全身打了十几眼的灯,将里面的裂和纹探勘清楚,再根据图型示意图避开这些槽点。
灯光打上去的时候,露出里面的玉质结构,这种玉色呈墨绿,里面一片深邃,就像没有边际的深海。
石料里面也没有什么明显的裂纹,只有少量的棉絮,不过并不影响美观。
接下来苏阳就用斜刀将是石皮子一点点铲掉,将玉石结构完全暴露出来。
龙凤呈祥可以用最简单的圆雕方式将形状刻好,在龙凤的图案上用一点镂空雕,基本上就成了。
碍于工具和精力有限,只能这样了。
经过一上午的雕刻,苏阳累的手酸,大体的形状基本已经出来了。
午饭的时候,苏阳在木屋里随便煮了一点玉米面疙瘩汤,里面放了一些肉菌子,撒上一点盐巴喝起来原汁原味,还挺鲜的。
就是食物比较单一,苏阳准备下午的时候再去河谷那边捕几条鱼,路程虽然有些远,但是那边的河里之前探测到过玉石,所以苏阳有必要再去走一趟。
吃过午饭,苏阳走出木屋,将石料子全部挪到了屋里,放在木地板上。
随后扛着枪就往广场山走去,阿吉丽看到苏阳立刻跑了过来:“叔叔,你是去捉鱼嘛?”
“是啊,你也要一起去吗?”
“好啊,我也要去。”
苏阳来到阿力普的木屋,取下挂在屋檐下的抄网,准备前往河谷捉鱼,阿吉丽兴奋的背着背篓,平时阿力普也不允许她跑那么远,也没机会去的。
第173章 喀拉喀什河
苏阳带着抄网朝着河谷走去,阿吉丽跟在身后背着竹篓,跟个粘人虫一样,在苏阳身边问东问西。
问的都是关于外面的世界。
苏阳也不耐其烦的跟她解释,坦白来讲,外面的世界虽然丰富多彩,但是不如在部落生活的自在。
当苏阳问她愿意出去的问题时,小女孩歪着脑袋想了想,随后摇了摇头。
苏阳摸了摸她的脑袋,这里才是人生的庇护所嘛。
不知不觉,已经来到了河谷附近。
远远看到部落里放牧的人在下游,一群白色的羊群低头吃草。
现在河水的冰已经融化,河水从上面哗啦啦的往下流,河水好像也浅了一些,之前能淹没那块石头,现在石头已经出来了。
苏阳捡起一根棍子,在边缘往下试了试,只有不到一米的深度了。
其实从昆仑山发源出来的河流,在上游的时候并没有多少水,而到了下游汇聚了雨水和其他河流,河流越汇越大。
从隽隽细流到黄河长江,就是这样形成的。
“叔叔,这边有鱼!”
苏阳抓起抄网来到河边,看到下面有一群高山鳅,长的跟厚唇子差不多,都是细长的身形,只是身上没有鳞片,这是由于地处高原地带,很多的鱼类都已经出现了鳞片退化的现象。
一网下去,鱼儿就欢快四散,苏阳紧握抄网顺着逆流的方向而去。
在底下来回抄了几次,抬起来时,里面活蹦乱跳的。
“阿吉丽,拿背篓来!”
“哇,好多鱼啊!”
阿吉丽取下身后的背篓放在地上,伸手去抓网里的鱼,一共有三条,大的有两扎长,小的也有一扎多。
苏阳也一时有些上头,后世的自己也喜欢钓鱼,但大多数都是空军,不上斤的鱼都属于空军。
“阿吉丽,不要离水边太近,我去那边看看。”苏阳回头看向后面正在捡石子的小姑娘,嘱咐道:“别跑太远了。”
“知道啦。”
苏阳说着又往前走了几步,沿着河边看着水底下的动静。
河里的水很清,河床里都是石头,海拔又高,水里氧气少的可怜,所以根本没有水草,如果水里有鱼群的话就是黑压压的一片,很好辨认。
苏阳也尝试了用地理大师查看水底的情况,不过没有什么卵用,只显示一条河,至于水底的情况直接略过。
得嘞,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苏阳走了十几步,又看到了几只鱼从在水里摆尾,几个黑色的线条,似乎在招手。
找准机会,又是一网下去,抬起来时,跑了俩,还剩下一个。
阿吉丽看到苏阳抬网,又高兴的跑了过来,把鱼放进鱼篓里
苏阳将鱼篓放在河边上,浸泡在水里,这里活的时间久一些,吃起来不是更鲜嘛。
其实早死晚死都一样,鲜不鲜的都是心理安慰。
现在已经捉到四五条了,苏阳又继续拿着抄网在河边走,这里的鱼没有经过训化,也不怕人。不像后世的那些水坑,鱼在水里给你捉迷藏,一抬钩子,鱼食就没了。
上一篇:钓鱼佬的重生日常
下一篇:我不是戏疯子,我是真能穿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