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和田挖玉,整个河床都是我的矿场

和田挖玉,整个河床都是我的矿场 第181节

  “叔叔,在这里.....”

  阿吉丽又在背后喊道,指着水里的一群鱼。

  苏阳走过去一看,好家伙,是厚唇子。

  还是这玩意吃着肉多刺少啊,高山鳅只能炖汤喝,厚唇子还可以红烧蒸煮,刺也少,吃起来省心。

  “阿吉丽你往后退一点,别溅身上水,我这次要把它们一网打尽!”

  苏阳双手攥着劲儿,抓紧抄网直接抄底,明显感觉到网里磕磕绊绊,似乎是碰到了河床。

  费了好大的劲将鱼网抬了起来,果然,有好几只厚唇子在网里活蹦乱跳。

  苏阳直接将网翻扣过来,一共有三只,在地上翻着肚皮蹦跶,阿吉丽有些手忙脚乱。

  苏阳赶紧把鱼篓取出来,将鱼给放在一起。

  不过在鱼网里,除了鱼之外,还有好几块石头,这是从河床底下抄底出来的,怪不得这么重。

  苏阳拿在手里看了看,都是圆润的鹅卵石,表皮光滑,有一层淡淡的油腻,说明在水底有很长的年数了,从未见过阳光。

  玛丽艳河床上的鹅卵石都暴露在外面,经过阳光和风干之后,一会的功夫,所有油腻就消失了,但是从水里刚捞出来的时候,都是有油腻层的。

  就在这时,脑海中似乎传来了系统的提示声。

  “滴滴....滴滴....”

  苏阳摸着滑溜溜的石头,心中忽然一喜,如果没猜错的话,这块河底下的石头兴许是什么料子。

  【名称:墨玉/全墨】

  【特点:黑如纯漆,柔和均匀】

  【产地:昆仑山脉/喀拉喀什河】

  【价值:450】

  苏阳看着信息有些疑惑,喀拉喀什河并非是通俗意义上的喀什河,和玉龙喀什河不属同脉,各流各的,但是发源地同是昆仑山。

  大家俗称的喀什河或白玉河,往往是指玉龙喀什河,因为产的玉石价值更高,羊脂玉、白玉、青白玉等,相比墨玉、碧玉、青玉这些料子,更受大家欢迎。

  而喀拉喀什河因为盛产墨玉,也有一个响当当的美名,叫做“墨带河”。

  洛甫乡四周是三面喀拉山,山底下流经的一条河就是喀拉喀什河,只不过产玉的河床并不在洛甫乡,而是在MY县的喀拉喀什镇和扎瓦镇。

  苏阳在脑海中大胆猜测着,这条小溪流不会就是喀拉喀什河的发源地吧!

  不然怎么会出现墨玉这种东西呢,一般玉石的形成都是根据石床的水质和流经地域的微量元素形成的。

  其他河床根本没有形成条件。

  既然都产墨玉,那很可能是同根同脉。

  下游的墨玉水料都是从昆仑山上游冲下来的,说明这里的墨玉质地会更好。

  这块看着只有一公斤的全墨玉,价值虽然不高,但是在市场上很稀有,未来也有很大的升值空间。

  苏阳将这块石头放在地下,又看了网里的几个小石头,鹅卵石大小,其中有一块点墨的。

  墨玉按照颜色区别价值,一般分为全墨、聚墨、点墨三种,根据产地还分为戈壁墨、青花墨和青海墨。

  其中全墨的料子比较稀有,在历史上也很受欢迎,尤其是清早期康熙年间,因为全黑有辟邪的说法,所以大家习惯将墨玉刻上自己的名字,用来制作玉玺。

  比如康熙二十九年,皇帝用墨玉为自己雕刻了一个“奉天法祖亲贤爱民”玺,用汉文篆书满文玺书体,十五点六厘见方,厚九点八厘,纽高五,附系黄色绶带及牙牌,以镇灾辟邪的作用。

  还有“弘扬天运之宝”玺,方六寸,厚二寸,交龙纽,高三寸,作用是弘扬天运,以重视旌表纪念。另外还有“统辖全军之印”,方五寸三分,厚一寸三分,交龙钮,高二寸二分,是清朝统领三军的御赐将印。

  苏阳将那块点墨的石头顺手给丢进了河里,有肉吃了,谁特么还喝汤。

  “叔叔,这是什么石头啊,好漂亮。”阿吉丽瞪着眼睛看着石头,上面反衬着明晃晃的太阳光。

  “这个叫做墨玉,要是在外面可以买好几头羊呢。”

  “我才不信呢,石头就是石头,没有羊肉好吃。”

  苏阳笑了笑,随即将大石头放在一旁,又拎着抄网继续探底了。

  要是在七八月份的时候,苏阳挽起裤腿就跳下去了,还用得着这么抄底。

  苏阳将抄网探到河底,在地下来回搅拌了一下,随即抬起,网里沉甸甸的有两公斤的石头。

  抬到岸边,阿吉丽还以为有鱼了呢,高兴的跑了过来,看到这满网的碎石子,顿时撅起了嘴巴。

  “叔叔,鱼呢?”

  “哈哈哈,阿吉丽你先在旁边玩一会,等会我就给你捉一条大的。”

  “好吧。”阿吉丽噘着嘴只好跑到了一边,去丢石子去了。

  苏阳将网里的石头全部倒出来,仔细挑选了一遍,这次有一块聚墨,一块全墨,剩下的都是杂石头。

  现在苏阳不缺料子,缺的是极品料子,所以这次来深山的目的就是只要好的,墨玉只要全墨,白玉只要羊脂白,碧玉只要菠菜绿,米达只要且末白,剩下的料子在自己眼里就是垃圾。

  苏阳想也没想,就将网里的石头给丢了下去,就连那一块聚墨也包括在内。

  在连续抄底了两网之后,苏阳已经有些累了,看着天色也不早了,只好将捞起来的料子装进尿素袋子里。

  在阿吉丽的小眼神下,苏阳又捞了几网的鱼。

  终于逮到了一只个头比较大的厚唇子。

  厚唇子也有两种鱼,一种是有鳞的鱼,颜色相对浅一些,伊犁人都叫棒子鱼。还有一种是无鳞的鱼,也叫黄瓜鱼,这两种鱼在喀什、和田地区统称为厚唇子鱼。

  “阿吉丽你看,这只鱼够不够大?”苏阳拎着厚唇子,朝阿吉丽叫道:“晚上我们一起炖鱼吃怎么样?”

  “好啊好啊,我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吃鱼了。”

  阿吉丽说话,听着还怪可怜的,实际上部落的人也不爱吃鱼,因为有刺,他们觉得鱼是危险的动物,所以平时只有小孩子闹着吃,他们才会出来捞一次鱼。

  拣完鱼,小小的背篓里已经装满,加起来有七八条鱼,够他们吃好几天的了。

  阿吉丽虽然年纪小,但是力气大,直接将背篓背起来,高兴的在前面走着。

  苏阳一只手扛着抄网,一只手拎着化肥袋子,往部落的方向而去。

  这会儿,在河谷赶牧的人也准备回去了。

  羊群在身后跟着,就跟大部队一样,偶尔低头吃着脚下的草,大黄狗偶尔叫几声。

  阿吉丽在路上,有时候跑到一边采一些花,绑在一起还挺好看的。

  现在昆仑山上也开了一些野花,有XJ银莲花、雪兔子花、顶冰花等。

  尤其是顶冰花,看着格外神奇。

  这种花从冰雪中扎出头来,然后在半融的雪层上绽放,五片花瓣是白色的,中间有一撮黄色,远看就像星星一样。

  来到部落里,大家翻地也回来了,耕牛趴在广场上休息,等待着主人将头上的枷铐给卸下来。

  “阿达西,你是去捉鱼了嘛?”阿力普远远看着苏阳他们走来,走上去,帮阿吉丽取下背篓,里面的鱼还在蹦跶。

  “是的嘛,晚上我炖鱼汤,大家一起来我家喝鱼汤吧。”苏阳笑着说道。

  “好嘛好嘛!”

  “真是太好了,我已经等不及了。”

  大家都知道苏阳做饭好吃,所以听说苏阳晚上炖鱼汤,大家都很开心。

  “阿达西,这是我跟阿吉丽一起打的鱼,这几条你拿着,剩下的我带走炖鱼汤。”

  苏阳掏出几条厚唇子和高山鳅,重重的往地上一摔,鱼就不动弹了。

  “哦?阿吉丽也会捉鱼了嘛。”阿力普摸着小女孩的头,一脸高兴。

  苏阳带着石料子和鱼来到自己的木屋,先将鱼往桌子上一扔,先将这些墨玉料子给整理一番。

  料子刚出水,需要风干一会,不然油腻腻的就跟润滑液一样,摸着很恶心。

  将墨玉和碧玉放在一起,视觉感官还是挺明显的。

  水料的墨玉外表看上去圆滑有光泽,而山料子就是奇形怪状,就好比是创造101和赵家班的宋小宝、赵四一样。

  价值虽然有,但是前者更想拥有。

  苏阳看着这满地的料子,欣慰的笑了笑。

  随后又开始整理鱼获。

  正说着,阿吉丽突然从门外匆匆跑来:“叔叔,收音机坏了,你快过去看看。”

  苏阳心里犯起了嘀咕,小鬼子虽说人品不咋地,可他们的产品质量向来有口皆碑。这收音机才买没几天,怎么可能这么快就出故障?

  他带着疑惑来到广场,只见众人都一脸担忧,显然是怕收音机真的坏了,毕竟这可是大家平日里为数不多的娱乐消遣。

  苏阳蹲下身子,打开关门试了几次,这才发现是没电了。他无奈地摇了摇头,只好从包里找出充电插板,熟练地接上电线,给收音机充上电。

  与此同时,阿力普也主动来到木屋,挽起袖子帮忙收拾鱼,准备今晚的晚餐。

  苏阳烧了一锅热水,杀了四条鱼,一条做成鱼汤,一条准备做烤鱼。

  烤鱼也是XJ的一大特色美食,但是苏阳并不建议外来人尝试,因为太坑了。

  热锅里放了一些亚麻油,将鱼放在锅里两面煎黄,随后添上一锅水,再将洗好的菌子撒在里面,最后放上一把盐粒子。

  烤鱼就复杂一些了,对火候和拌料的掌握程度很难。

  院子里的火堆升了起来,整个院子里都暖呼呼的,哈桑他们每人来的时候都抱着一捆柴过来,大概是知道苏阳这里没多少柴火。

首节 上一节 181/36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钓鱼佬的重生日常

下一篇:我不是戏疯子,我是真能穿剧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