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和田挖玉,整个河床都是我的矿场

和田挖玉,整个河床都是我的矿场 第264节

  苏阳却笑着摆摆手:“没事杨叔,我先看看再说嘛。”

  围观的人群突然安静下来,几十双眼睛黏在那块被嘲笑了十几年的“传家宝”上。

  这块料子差不多有百十公斤,看上去僵皮很厚。

  若是里面出了好料,也是老熟料,毕竟有僵皮的石头,历史都是最长的。

  这也让苏阳隐隐期待起来。

  苏阳的指腹擦过石皮,粗粝的触感里忽然渗出一丝温润。

  【种类:墨玉戈壁料/聚墨(星云凝墨)】

  【特点:

  铁甲孕玉:表层铜钱厚风蚀僵皮如战甲,皮下玉芯经三百年地下水沁养,密度较表层提升23%。

  墨髓星漩:聚墨呈辐射状星云纹,核心区侵染符合纯墨标准,过渡带现青花瓷烟雨状。

  龙骨脉相:剖面显伞状墨色骨脉,每平方厘米超12条微晶丝交织,暗藏猫眼效应胚体。】

  【价值:50000(戈壁原石估值,若制《雪夜听松》山子雕,价逾200000)】

  【产地:和田墨钰县旺什村古河道冲击扇东翼,毗邻汉代戍堡遗址】

  苏阳喉结动了动,掌心贴住石面。

  不由得心中一喜。

  这哪是地橛子,分明是埋了千年的墨玉髓!

  那些地皮子不敢收,八成是被这层刀枪不入的“铁甲”唬住了。

  “巴郎子?”

  老于头攥着车把的手暴着青筋,八角帽檐下浑浊的眼珠子亮得吓人,紧张的不行。

  “是骡子是马,你给个痛快话!”

  苏阳直起身,看着大家伙一脸期待的眼神。

  他跳下车板,说道:“这料子我收了嘛。”

第227章 广收玉料

  “这料子我收了?”

  苏良起身说道,语气格外坚定,这是今天为止见到的第一个好料子,没有不收的道理。

  大家伙听闻苏阳收了,便立刻问道:“巴郎子,你当真收这石头,给多少钱啊?”

  “是啊,这地橛子别真是什么宝贝吧?”

  苏阳笑了笑,看向老头,“大爷,你说你这石头是宝贝,那你说说能值多少钱?”

  这话倒是把老头子给问住了,他也不晓得这料子能否换钱,只是前几年做了一个梦,菩萨说他家地橛子是宝贝,他便真去挖了,挖了以后就放在家里供起来。

  “这个....”老头子思索一会,随即憋五了气,伸出两根手指:“怎么着也得值两千吧,少了俺不卖!”

  话音一落,大家欷歔一片。

  换做其他的地皮子,若是知道价值,可能会昧着良心出两千买下,但苏阳良心这块过不去,也伸出了两根手指。

  “大爷,我给您两万,你卖不卖?”

  两万?

  大家怀疑自己听错了,纷纷发出灵魂疑问:“巴郎子,你说多少?”

  苏阳也不卖什么关子了,解释道:“这块地橛子确实是块玉料子,僵皮温润,里面玉质成熟,墨玉浸染的程度也不错,加上这么大块的个头,能看到两万。”

  老头子一听,顿时激动的跳起来,跟个老小孩似的,“噗通”一下跪在地上,朝着东边连磕了好几个头。

  “菩萨娘娘没骗俺,菩萨娘娘没骗俺!”

  “巴郎子,我卖了!”

  “那行嘛。”

  苏阳准备掏钱,老杨还是嘀咕问道:“巴郎子,你确定这石头能卖这么多钱吗,你别回头砸手里,显得俺们村里人不地道。”

  “放心吧老叔,我心里有数。”

  苏阳随即从怀里开始掏钱,来前特意带够了钱,万一碰到好料子方便及时出手,没想到还真给他碰到了。

  老头子捏着一把钞票,舔着唾沫数了好几遍。

  “不多不少正正好。”

  大家看的一阵羡慕,这可是两万块啊,当时盖上三间红砖房才不过四千块钱。

  这妥妥的成了暴发户了。

  “哎呦,有了钱就打不了光棍了嘛!”

  “明天就有媒婆踩你家门槛。”

  老头子嘿嘿一笑:“娶啥婆娘,俺不娶,两个人花,还不如俺自己一个人花的痛快嘞!”

  苏阳听着一乐,这思想境界,我辈楷模!

  很快,老头子卖两万块的事情,很快传遍了旺什村。

  大家闻声奔走相告,算是一个新鲜事了,跟谁家刮彩票中了一百万一样,逢人就能说上几句。

  大家还顺带夸一句苏阳给价实在,不胡里麻汤,口碑瞬间就上来了。

  大家纷纷回家拿料子,一股脑的朝着老杨家门口而来。

  老杨家门口被围的水泄不通,大家拎着大包小包的摞在桌子上。

  苏阳看的时候很快,轻轻一摸,石料的信息就一览无遗。

  给价,掏钱,成交。

  一会的功夫就收下上百斤的料子。

  大家收了钱也不愿意走,就围在附近看热闹。

  这对于他们来说算是意外收入了。

  起码比种西瓜强。

  但是这种东西挣钱不踏实,也许运气好能从地里捡几块,但总不可能经常捡到。

  那不就是地里长钱一样嘛。

  农民都是比较务实的,这点还是拎得清的。

  一直到天色暗下,苏阳口干舌燥。

  很可惜没有再遇到什么好料子,普遍价格在三百以下。

  苏阳冲大家挥挥手:“天不早了,今天咱们就先到这吧,等明天我再来收,大家就先回去吧。”

  周围村民这才一步三回头的回去。

  老杨家里已经做好了饭,帮忙把收来的一堆料子搬进了家里,锁上了院门,随后便拉着苏阳回屋里吃饭。

  老杨一家五口人,老杨和他维族的婆娘,还有儿子和儿媳妇,另外还有一个小儿子。

  他们待人也很热情,特意煮了手把肉。

  苏阳知道他们也不富裕,但还是把家里的肉煮了,说明老杨心眼也实在,是个好人,遂看向老杨:

  “对了老叔,现在地里的瓜好卖吗?”

  老杨摇摇头。

  他儿子跟自己年龄相仿,开口道:“不好卖嘛,我今天拉着一车瓜去了四十里外的城里,还剩下好多嘛,来回滚落了一天,明天就该坏了,唉....”

  这里距离城里比乔木村近一些,约摸四十里路,赶着骡车小半天就到了。

  这倒是可以运到自己店里,半卖半送嘛,一来西瓜也不值钱,给老杨还个人情。

  二来可以在建设路搞个免费吃瓜的活动,做生意就是要卷嘛!

  “要不这样吧,以后你们三天往城里建设路送一车西瓜,我按市场价给你们咋样?”

  老杨一家人听了,疑惑的看了过来。

  “巴郎子,你要这么西瓜干什么?”

  “我那有店面,可以帮着卖,另外也可以送给大家吃,也好揽客嘛。”

  这么一说,老杨就比较容易接受多了,立刻给苏阳倒上了一杯酒。

  “太好了巴郎子,你可是帮了我家大忙了,这杯酒我们家敬你!”

  苏阳看着一家子人举杯,小男孩也举起了奶茶,给自己整的有些不好意思了,立马举起来,跟大家碰了碰杯子。

  “这酒是自家玉米酿的,清甜的很。”老杨笑眯眯的说道。

  苏阳喝着也很顺口。

  随后写下了自己店里的地址。

首节 上一节 264/36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钓鱼佬的重生日常

下一篇:我不是戏疯子,我是真能穿剧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