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和田挖玉,整个河床都是我的矿场

和田挖玉,整个河床都是我的矿场 第263节

  没多大功夫,就三三两两的人走了过来,他们手里带着石头,看到苏阳笑着打了个招呼。

  “叔,有料子吗,可以拿出来看看,价格合适您就出,不合适也没事。”

  苏阳学着地皮子的口吻,跟大家说道。

  一位留着八字胡的中年男人从兜里掏出了两块瓦亮黑黢石头,放在桌子上。

  “巴郎子你给看看你嘛,能值多少钱?”

  苏阳看了一眼就知道是正儿八经的墨玉,其中一块的个头还不小,有半个碗那么大。

  颜色在阳光下显得通透闪亮,侵染的很均匀,是块老熟料。

  墨玉其实就是白玉,但是由于墨钰县这个地界的特殊土壤成份,发生了侵染现象,才被染成了黑色。

  所以才有纯墨、点墨、聚墨、散墨之称,其实就是根据侵染程度来区别的。

  同时也习惯叫他们的外号,比如水墨石、山水石、青花石、烟青石等。

  苏阳上手的瞬间,脑海中出现一道信息提示。

  【种类:墨玉戈壁料/纯墨(水墨玄玉)】

  【特点:

  墨色凝髓:历经千年风沙沁染,墨色如砚中松烟,日光下隐现玄铁冷光。

  脂润破皮:表层戈壁风蚀纹如蝉翼,触之却似凝脂,指甲轻刮即见油性渗出。

  无相之墨:通体无杂质层理,墨色由表皮直透玉髓,断面呈绸缎光泽。】

  【价值:200(未雕琢原石估价,若作《墨荷听雨》薄意摆件,市价可逾1000)】

  【产地:和田墨钰县旺什村冲积扇,距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11.2公里。】

  苏阳收回意识,愣了一下。

  系统提供的消息比先前详细了不少,这是背着我偷偷升级了?

  苏阳随即拿起另一块料子看了看,这块就一般了,里面侵染程度一般,外面出现了点墨的迹象,系统评估只有六十。

  苏阳略微思索了一下,既然是收石料子,那就不能按照系统报价给他们,自己压需要从中赚一道。

  “巴郎子,你看的怎么样了,值多少钱嘛?”

  苏阳将料子放在羊皮子上,开口道:“老叔,这块大的我给您一百五,这块小的呢,我给您三十五,这已经是最实在的价格了。”

  八字胡男人嘴角一咧:“成!卖了。”

  这个价格确实实在。

  平时见得那些地皮子,只给他出到了五十块钱,再高就不出了。

  可见那些地皮子碰到不懂行的人,是有多坑。

  就好比后世农村那些收古董的人,要是碰到真的,恨不得白嫖你。

  但是去河床上收获的地皮子,给价都偏高,毕竟河床那些人都是行家,值多少钱心里都有底。

  大家看到苏阳给价实在,也纷纷心动了,毕竟这些料子放在家里也就是石头,一个子都不值。

  苏阳从兜里掏出两百大钞:“我这没带零钱,老叔,你给找一下吧。”

  “行,我这有。”

  八字胡高兴的接来两百块,倒找了十五块钱。

  一百八十五块钱,顶他卖一车的西瓜了。

  “巴郎子,你等着哈,我回家给你拿。”

  有人开了头,大家纷纷回家取货去了。

  没多久,桌子上就已经摆满了料子。

  大大小小的,什么样的都有。

  每家都有好几块,多的话,十几块的也有,满满一塑料袋,怪沉的。

  反正大家也不怎么懂,看到像玉的石头就往家里捡。

  苏阳经过一番查看后,有些价值比较低的料子,实在没有收的必要,就打回去了。

  “大爷,您这几块料子,我给你两百...”

  “大姨,您这一堆不值钱,能卖八十....”

  “阿达西,您这块不错能值三百,但是那些一堆拢共给你五十,您看咋样?”

  ......

  对于这些料子,苏阳也不用打灯,甚至都不用借助系统的帮助,看一眼就能给个差不多的价格。

  大家伙听着也都买账,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才一个小时不到,苏阳就收了一大堆的料子,装在麻袋里,拎着得有五十来公斤。

  看来这墨钰县的西瓜地里,还真有不少料子。

  这还是大家平时耕种时捡的,真要是正式发掘起来,还真不少出货。

  只是可惜,没有碰到那种让人眼前一亮的墨玉。

  哪怕是体型大的也好,体型大的料子,在雕刻上更有发挥空间,能卖出更高的价值。

  像那种馒头大、碗口大的料子,说白了只能切成镯子之类的首饰。

  老杨从屋里抱来了一个西瓜,把羊皮子一卷,放在桌子上。

  “巴郎子口渴了吧,来吃块西瓜。”

  老杨一刀下去,西瓜就“崩”一声裂成两半。

  熟透了。

  大家伙也不客气,一人拿起一块吃了起来。

  在他们这里,西瓜是最不值钱的东西。

  苏阳吃着甜瓜,很是解渴。

  就在这时,人群后面有人拉着一辆地板车走了过来。

  “大家都让一让啊....”拉地板车的是一个带着八角帽的老头,老杨说是村里光棍汉,家里穷,没钱娶媳妇,原先给村里养牛的。

  苏阳一听,跟陈二差不多,好像每个村里都有一个这样的人。

  老头拉着地板车停在苏阳门口,咧嘴一笑:“巴郎子,我把俺家的宝贝给拉来了,你看看能卖多少钱。”

  大家伙一听,开始笑了起来。

  “不用看就知道,这老头子肯定是把自家地里的地橛子又给搬过来了。”

  “老于头,你这传家宝留着呗,咋又拿出来谝了。”

  “是啊老于,这就是一块普通石头,不值什么钱嘛....”

  老头子噘着嘴,一股子倔劲儿。

  “你们懂个啥,我这就是块宝贝,就是碰不到识货的人。”

  老于头放下地板车车把,来到后面,将上面的化肥袋子掀开,露出一块水缸大小的灰色石头。

  “你们都看好了,这以前是地橛子,现在是宝贝!”

  大家没说话,咧嘴笑着。

  地橛子是原先分地的时候,埋在两家地之间的标记,现在为了防止有些人为了多占别人家的地,偷偷挪地橛子。

  现在都是用白石灰做标记了,用一个空心的铁管插在地下半米,往里灌几把白石灰。

  不管过了多少年,再挖开的时候,那白石灰还是白的,而且还无法被挪动。

  以前每次地皮子来的时候,老于头就把自家的地橛子搬过来,说是大宝贝。

  可那些地皮子看了都摇摇头,说不收。

  要收也行,但是要切开。

  但是老头子死活不切,说切了就卖不上好价钱,他就骂那些人不识货。

  这事也逐渐成了村里的笑料。

  苏阳放下瓜皮,双手在身上擦了擦,起身来到了地板车附近看了看。

  难怪,这也不怪那些地皮子不收。

  他这块石头很大,还有很厚的石皮子,还是死僵皮,灯光压根打不透。

  再加上那些地皮子经验有限,不好给价,怕砸在手里。

  所以大家才不收的。

  “巴郎子你给价实在,又是咱们地区的劳模,是有大本事的人,你给俺好好看看,到底是不是大宝贝!”

  老于头拍了拍大石头,说道。

  老杨也是站出来说道:“好了老于,人家办正事呢,还是把你家宝贝拉回去吧。”

首节 上一节 263/36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钓鱼佬的重生日常

下一篇:我不是戏疯子,我是真能穿剧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