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和田挖玉,整个河床都是我的矿场

和田挖玉,整个河床都是我的矿场 第321节

  而且广播覆盖的人群更多,算起来比较划算。

  刚走到门口,迎面就走来一位熟悉的身影,正是上次来乔木村拍摄的李记者,经过几次的打交道,李记者对苏阳这个人有很大的改观,还以为是个身无点墨的农村暴发户,没想到是个文艺青年的模样,做事干净利落的实干家。

  “苏阳同志,你怎么来了?”

  “李记者,我来电视台想打个广告,也不知道该找谁,正好你来了,想问问你。”

  “打广告啊,直接找广告部就行了,我带你去....”李记者说着就要拉苏阳往里走,格外热情。

  上次得益于苏阳的拍卖会,那期的报纸大卖,就连电视台的收视率都比以前好,现在拍卖会的新闻正在电视台上循环好几次的播放。

  台里正商量着给苏阳本人做一个系列报道,打造和田的也亚克西青年榜样。

  两个人边走边说,来到办公的两层小楼下面停下。

  “对了苏阳同志,你想打什么广告啊?不一样的广告有不同的部门。”

  “广播台的,毕竟便宜嘛,给城里的鉴定所宣传宣传。”

  李记者听到话机,立刻说道:“苏阳同志,要不这样吧,我们台刚好想对您再采访几次,而且还是黄金段维族汉语两个频道同步播出,这不就是免费的广告嘛!”

  苏阳一听,这倒是个好办法。

  “那好啊,这就省下不少钱了嘛!”苏阳笑道:“那咱们采访什么呢?什么时候开始?几天能播出?”

  “嗯...明天吧,明天我去你们村里,就拍你创业发家史,我可是都打听过了,你以前在村里还有个外号叫西懒呢....”

  “害!”

  苏阳不好意思的揉揉眼:“谁还没个年轻的时候,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苏阳说着,李记者立刻掏出本子记着,生怕遗漏什么东西,一边附和道:“苏阳同志,你现在也很年轻啊,我们台里的小姑娘还托我问问,有没有谈朋友呢。”

  两个人聊了一会,李记者这才放过苏阳,带他去了广播台的广告部门。

  .....

  苏阳从电视台出来的时候,已经过了午饭点,苏阳立刻骑车去了古丽店里,简单买了点东西。

  没多久,一辆摩托车停在了门口。

  卡布提从车上下来,看到苏阳在屋里,乐呵呵的掏出烟,丢过去一根,“巴郎子来的正是时候嘛,我刚从协会出来,你猜我给你带来什么好消息了?”

  好消息?

  苏阳想了想,顿时一喜。

  “不会是...局里的提议通过了吧?”

  苏阳还有些疑虑,按理说繁杂的手续不会这么快走通,而且这件事,还是大姑娘上架头一回。

  “没错嘛!”

  卡布提从皮包里取出一个文件夹。

  “你的新闻在地区播出之后,地区的领导都很重视嘛,江秘书亲自下的指示,要给本地的青年巴郎子充分的发展空间,局里这才给你一路开绿灯嘛!”

  苏阳一想,这还真是好好感谢李记者,文字也是强有力的武器。

  苏阳高兴的看着这张纸头,握着古丽的手,“古丽,有了这个东西,咱们就是行业的权威了,咱们自己鉴定,自己发证,不敢想啊!”

  古丽也为他感到高兴,激动的说道,“那以后咱们的效率又可以提升了!”

  卡布提抽着烟笑道:“不光如此嘛,只要你有了这个东西,那以后如果有其他的鉴定机构,也会找你代发的嘛,到时候可操作性就比较多了,你这里的权利跟文化局差不多了嘛!”

  苏阳自然知道这里面的含金量。

  等于说是垄断了整个和田的鉴定市场,后续层出不穷的机构,没有发证的权利,要么继续去文化局审批,要么投靠自己,当然费用是不可避免的。

  文化局也不会傻到将这个权利给到第二家机构。和田玉作为西北地区的玉石代表,这跟垄断整个西北市场没什么区别。

  “我这就回去把这事跟大伙说一声!”

第263章 玉雕展览会

  乔木村。

  傍晚时分。

  苏阳在北大窑跟刘小成把这事说了一通,大家伙激动的都快跳起来,这么说来的话,以后就可以自己印发这些证件了。

  虽然成本提升了一些,但能换来巨大的方便。

  两个人说着一起下了工,顺便回了刘小成家里,热巴嫂子回厨屋做了些吃的,简单吃了顿晚饭。

  苏阳及早的就回去了,回到家里兴奋的也睡不着,只好翻起武侠话本看了起来。不知什么时候就睡着了。

  看书还是最好的催眠剂。

  第二天,吃过早饭。

  苏阳穿着黑色布鞋,洗了个头,抹上了摩丝,露出半拉的额头,整个人眉清目秀的。

  苏阳照旧先是来到地里查看棉花生长情况,地里陆续有人在打农药。上次苏阳打了一遍药之后,地里的情况好多了,棉叶子背面的蓟马虫已经没有了,青杆子也没有被蚜虫咬断的情况。

  上次买药回来就跟墨钰县的老杨通了个电话,墨钰县应该也已经打上药了。等明后天找时间去看看。

  刚回到村里,广场上就停了一辆黑色的小轿车,苏阳立刻摆弄了一下发型迎了上去。

  “李记者,怎么来这么早,饭吃了嘛,要不跟我回家吃点?”

  “苏阳同志不用客气,我们已经吃过了,就想早点过来采访。”

  听说有人采访,周围的人立刻凑了过来,都知道这是能上电视的,都对着摄像机比画手。

  “这都没开机呢,王赖子你瞎比划什么呢,别给碰坏了,这玩意把你卖了也赔不起。”

  苏阳示意大家散去,不然影响拍摄。

  “李记者,咱们先拍什么?你看我这身行头怎么样!”

  李记者三十岁左右,大龄女青年,一心扑在事业上,看着苏阳这身行头也是心里“咯噔”一下,差点掉进蜜窝里。

  “苏阳同志,你打扮起来还挺好看的吗,跟电影上的男明星一样。”

  “谢谢李记者。”苏阳被说的有些不好意思了,上回采访比较敷衍,而这次不一样,主要目的是给自己打广告,所以形象上得格外注重一下。

  “我是苏阳,我为自己代言!”

  这句话苏阳在心里已经练习好多遍了,到时候就找机会插进去,也算是广告史上浓重的一笔。

  “苏阳同志,要不我们先从北大窑鉴定所开始吧!”

  “行,正好。”苏阳激动的指着前面:“咱们边走边说,北大窑离这还得走一段路。”

  李记者点点头,转身看向摄像机,负责拍摄的男同志打开机盖,摁亮了摄像机。

  “寻找亚克西青年,紧跟时代步伐,大家好这里是亚克西青年栏目,今天我们来到了五四青年苏阳同志的家乡,为大家揭秘苏阳同志如何带领大家致富的秘密,下面我们的故事将从北大窑鉴定所开始....”

  在说完一连串的开场白之后,李记者拿着话筒对着苏阳的嘴巴。

  “大家好,我是苏阳,说到鉴定所啊,那就不得不提起玛丽艳河床,去年为了响应政策号召,主动承包了玛丽艳河床,后来呢.....”

  苏阳一边走一边说,时不时的插几个幽默梗,逗得李记者哈哈大笑。

  来到北大窑后,工人们也是好奇的看着他们,刘小成伸手示意他们别看,埋头干活,拿出北大窑最好的一面。

  大家立刻加快了手里的动作,一阵操作猛如虎,摄像机精准捕捉到了他们的动作。

  随后将镜头对准了二婶子。

  “请问这位大婶儿,你在这里工作累不累?对目前的情况满意吗?”

  二婶子抬头,理了理自己的麻花辫,一时紧张不知道说什么了。

  “娘嘞,我说啥呀?”

  “问你啥说啥!”

  二婶子猛一回神:“满意满意,可满意了,娘嘞,这能上电视啊?”

  李记者在一旁点点头,提示道:“大婶儿多说点!”

  一屋子人回头看向二婶子,憋着笑,二婶子聊天三句不离老爷们,这会倒成哑巴了。

  “娘嘞,我说啥呀,我说....俺们鉴定所就是好,吃的好干的好,要是多来俩老爷们就更好,哈哈哈....”

  大家伙一阵哄笑。

  李记者立刻接过话头说道:“瞧!这是多么朴实的话语,说出了他们的心声。下面我们请苏阳同志再给我们介绍一下鉴定所未来的规划吧!”

  苏阳知道,这是打广告的时间了。便将准备好的台词说了出来。

  “北大窑鉴定所现在正在引领玉石行业发展,维护玉石行业的稳定,可以说鉴定所就是消费者的最后一道关!”

  “未来嘛,前两天已经在城里新开了一家鉴定所,如果大家有什么鉴定需求,我们来者不拒,有需要的可以联系这个手机号195xxxxxxxx,同时欢迎广大群众的监督,争取做大做好做强!”

  一番话说完,大家鼓起了掌。

  刘小成从城里回来后,跟大家把新厂的情况说了一遍,大家也是羡慕的流口水,很想去城里看看。

  不过家里这一摊子,也去不了,只能在北大窑做工了。

  李记者他们紧锣密鼓的拍摄了一上午。

  苏阳带他们来到树荫下乘凉,单手劈开几个瓜,大家伙也一起出来吃瓜。

首节 上一节 321/36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钓鱼佬的重生日常

下一篇:我不是戏疯子,我是真能穿剧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