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和田挖玉,整个河床都是我的矿场

和田挖玉,整个河床都是我的矿场 第320节

  嘴里念念有词:“喜报....!”

第262章 垄断西北

  苏阳铺开大红纸,张军手持毛笔蘸着墨水,在上面写上“喜报”两个大字。

  写好之后又盯着看了一会,才满意的点点头:“哈孜,把这个贴广场上去。”

  “嘿嘿,行嘞!”

  哈孜克不认字,但是从他们几个人的表情来看,肯定是跟过年一样的大喜事,要不然也不会用大红纸啊。

  哈孜克连蹦带跳的来到广场上,糊上一层浆糊,将红纸贴了上去。

  “哈孜,一大早的贴的啥呀这是?”陈菊出门疑惑问道。

  “俺不知道,反正大喜事呗!”

  陈菊凑近看了两眼,不由得眼神一亮,立刻回屋叫醒陈大明,“大明啊,好事啊!咱们村要成巴扎了!”

  陈大明忽的醒了过来,光着膀子出来看了一眼,乐的合不拢嘴。

  成了巴扎以后,他这地方可是敞亮,整个村子就这么一个小卖部,生意肯定能好起来,到时候就能赚更多钱了。

  陈大明对着红纸念道着:“每月初五、十五、二十、二十五成集,一个月四个集....”

  这里不像中原地区,两三天就是一个集,一般相隔的都比较久,一般是每月两个集,多的也就四个集。

  毕竟这里地大,人少。村子和村子之间相隔的远,需要赶马车过来,所以时间比较久。

  这会,村里的大喇叭忽然喊叫了起来。

  惊醒了睡懒觉的那些人。

  大喇叭播完张军的喜报内容,随后又放了好几遍的《十八摸》《路边的野花》《铁窗泪》这些津津乐道的流行歌曲。

  大家伙听到这消息,习惯性的来到广场上交换一手消息。大家都一样,高兴的跟过年似的。

  以前都羡慕乡里巴扎上的人,觉得他们是上等人,门口就能做生意,钱往自己家门口跑。现在他们也是了,乔木村也能成集了,该是别人羡慕了。

  最为兴奋的还是村里新规划的门市部,原来那两排靠大路的房子,现在都要盖成门市部了。

  那可比摆摊好啊,就算不是逢集,那生意也不会断了。当初想着要扒自家的房子,都跑去跟张军抗议,现在估计让他们换,他们也不会换。

  大清早的,广场上就聚集了不少人。

  而张军跟苏阳他们也走了过来,主要是安排后面的事情。

  首先沿街的房子要扒掉重新盖上,要按照统一的规定盖,不说两层小楼了,但也是红砖房,门口朝外留着口,以后做生意用。

  不想做生意的可以租掉。

  实在没钱翻盖的,要么跟人家换房子,要么去借钱自己盖。总之,房子盖起来,以后就亏不了。

  大家都懂这个理儿。

  哪怕是借钱,也要翻盖好房子。

  剩下的就是拍卖会场的规划,这事比巴扎的事还大,是个大工程。要不是拍卖会的引流,哪来这么多人过来。

  经过前两次的拍卖会举办,一次比一次火爆,充分说明了拍卖会的可行性。

  “大家伙注意啊,咱们的拍卖会场要建两层楼,那家伙最起码要占两亩地,上面搭楼板的那种,这是个大事,村里老爷们有想干活的,晚上到我那报个名,工钱嘛,小工一天十块。”

  大家伙听着,觉得这是靠谱。

  小工就是和泥搬砖,这种活有力气就行,不像那些大工,干的是技术活。

  “下面咱们让阳子讲两句?”张军看大家都很热情,提议道。

  “行,阳子给说两句!”

  “是啊,你给大伙说道说道...”

  苏阳连忙摆手,“害,我说啥呀,平时天天说,又不是没听过,不说了不说了.....要是硬让我说的话,那我就说两点,这第一点嘛,还是那句话,诚信经营,别给咱们乔木村抹黑.....”

  “这第二点嘛,就是咱们村里巴扎管理的事情,我跟张叔也商量过了,这事就让哈孜克负责,王强跟王赖子他们协助帮忙,以后有事找他们解决就行了。”

  一旁的哈孜克心里又惊又羞,头一次在村里人面前长脸,还怪不好意思的。

  “行啊哈孜,这一转眼升官了嘛!”

  “那以后俺们还得找你给办事呢!”

  “哈孜,你小子跟着阳子,现在是野鸡变凤凰,可以的嘛!”

  人群里的大嫂离得老远,黑着脸,也就是说以后他们家想要干点生意,还得上门去求他,狗日的,哪能拉下这个脸。

  哈孜克的老爹抽着烟,听到耳朵里,嘴角根本压不住,没想到这憨儿子还有这么一天,当爹的自然打心里高兴。

  “那哈孜,给俺们再说两句!”

  “是啊哈孜,你发发言,让俺听听。”

  苏阳转身拍了拍哈孜克:“给大伙表个态!”

  哈孜克抬起头,鼓起勇气,这大半年来一直跟着苏阳,多少学到了一些东西。清了清嗓子说道:“那既然大家伙让我说两句,那我就说两点....”

  “哈孜,你他娘的学的挺快啊!”

  “大家都知道,我以前在村里跟阳哥一样,也没啥好名声,在家里俺大哥大嫂,还有俺爹,都把俺当成拖油瓶,但是现在我跟着阳哥,养猪养羊,干鉴定所,去墨钰县包地....反正,我一辈子都跟着阳哥!”

  “阳哥让我干这个管理,我就好好干!大家有事找我,我也不含糊,该咋弄就咋弄,大家放心吧。”

  哈孜克说完,大家居然拍起了手,感觉哈孜克猛然间长大了,不再是那个人人取笑的憨小子了。

  老爹在后面头一扭,鼻子一酸,拄着拐回家去了。

  “行了,大家伙回去等消息吧,这两天咱们就该找工的找工,把巴扎还建起来。”

  张军背着手,得意的回家了。

  苏阳也来到了北大窑,收拾了一下东西,看看目前的工作进度,上次刘小成说的一些改进方法,基本上也已经做了,现在流水线作业,大家的效率都提升了不少。

  刘小成跟热巴嗓子也来到了北大窑,看到苏阳打了个招呼:“阳子,你来的挺早啊。”

  “一大早就被张叔叫醒了,对了,嫂子怎么也来了,不在家歇着。”

  “多走走也好,对孩子好。”

  “那也对,那我给你倒杯水。”

  苏阳给他们倒了杯水,聊聊北大窑的事情,刘小成虽然好些天没来这里,但是那些账目都很清楚。

  苏阳反正觉得不亏就行,能赚最好,赚多赚少不重要,现在起步阶段是薄利多销,争取把名声打出去。

  但是刘小成给苏阳看了一下账上的钱,目前已经盈利五万了。

  这才半年时间,北大窑算是比较成功了。

  “小成哥,我准备把这些钱拿出至少三万来去打广告,现在城里的也需要单子,市场还很大,我们得趁这段时间用广告去挖!”

  刘小成也不懂这些,反正觉得这话有道理,现在酒香也怕巷子深,时代变了。

  “行嘛阳子,你拿主意就行!”

  “行,我今天正就去一趟城里,去报社找找门路。”

  苏阳说着就要走了,要赶紧去趟城里,古丽丫头昨天走的时候,自己没来得及去送,自己搭的大巴走的,这会肯定是生气了。

  苏阳骑上摩托车朝城里而去。

  先去了一趟百货商店,挑来挑去选了两身衣服。另外又买了一束鲜花,小城青年独有的浪漫,赶上90年代文艺复兴时期的潮流。

  来到店里,古丽正接待顾客,好像也没什么不开心,看到苏阳来了也是笑笑。等顾客走后,古丽大方的笑笑,坐到旁边。

  “大忙人来了,今天怎么有空过来啊?”

  “我来给你送花了,你看,我亲自选的好看吧。”

  “还行。”古丽笑笑,凑上去闻了闻:“你是不是觉得我生气了?我可没那么小气,你有你的事要做,我也有自己的事要做,我也不是无理取闹的人,我知道你没空,所以就原谅你了。”

  这番话说的苏阳心里有些暖乎乎的,捧着古丽的脸就“木马”了一口。

  现在两个人已经习惯性的亲近接触,整条街上也都知道他们在谈朋友,结婚也是迟早的事,也无所谓了。

  “对了古丽,你认识接广告的人吗?我想给新厂子打打广告,我看进城的沿路广告牌挺显眼的,如果能包下来最好了。”

  古丽摇摇头:“我不认识,但是我知道这些都归电视台管,要不去电视台问问。”

  苏阳点点头,电视台那地方花钱如流水,花起来多少钱都打不住。

  古丽看着他若有所思的样子,说道:“你快过去看看吧,我在这看店,中午回来吃饭。”

  “行,我这就去看看。”

  苏阳来到电视台。

  这里的电视台主要是“和田地区电视台”双语台,现在还是模拟信号播出,使用磁带录制的那种,主要覆盖的是周边城镇,农村地区就会飘雪花了。

  一般也是转播XJ电视台和中央台的内容,还其他时间,多少一些维稳的相关新闻。这会打广告的都是本地商户,最多的是农机厂和日用品。

  虽然电视台节目少,但是广告费一点也不便宜,普通时段的文字滚动,滚动一次需要10到50块。

  简短的视频广告需要50到200一次,如果黄金时段的广告,也需要200到500一次。

  每天播出那么几次,就是几千块的流水。所以苏阳还是将目标放在了广播台上,一万块钱可以包一个月循环播放。

首节 上一节 320/36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钓鱼佬的重生日常

下一篇:我不是戏疯子,我是真能穿剧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