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挖玉,整个河床都是我的矿场 第337节
“算了张叔,我跟三狗没啥来往,就不去了。另外这烟我收了,咱也不好意思白拿,这十块钱帮我随一下。”
苏阳掏出十块钱给张军,随后便推着车子穿过人群回家了,哈孜克在后面跟着。
“阳哥,你不知道,三狗也是蹭了你的光才找到媳妇的,人家姑娘说咱们村里有钱,发展好,才愿意嫁过来的。”
“哈孜,你他娘的啥时候争口气?论条件,那三狗还没你一半好嘞!”
哈孜克有些不好意思,“等俺的屋盖好了,就找二婶子给俺说一个娜扎嫂子那样的,嘿嘿。”
“你小子眼光还挺高啊,还要娜扎嫂子那样的,小心六子回头揍你。”
苏阳哈哈一笑,来到了家里。
“哈孜,中午就留家里吃吧,下午咱们去趟臭水河。”
哈孜克一听去臭水河,顿时来劲了。
“阳哥,咱去臭水河干啥?”
“还能干啥,摸鱼呗!”
“行嘞!”
不过回头一想,那地方现在发了水,河谷里都是水,虽然不深,但也得需要乘船。
整个村里有船的人,一家都没有。
看来只能用土法子了。
吃过饭,苏阳骑车带着哈孜克来到乡里巴扎上,两人钻进那家唯一的汽车修理铺。
买了四个旧轮胎,旧归旧,五十块钱一分不少。
哈孜克一路上都在骂那老板坑人,冒气的轮胎还收五十,咋不去抢呢。
“有啥办法?四个轱辘的车在这地方是稀罕物,沾上点边的东西都金贵,补个窟窿还十块呢。五十四个,知足吧,算老实价了。”
轮胎拿回家里,苏老汉帮忙搓了搓冒气的口,用胶水皮子给粘了起来。
哈孜克摁着气管子往里打气,打满四个,累的满身大汗。
四个轮胎并排绑在一块,上面铺着几个木板子,一个小船就好了,能撑五百斤不要紧。
“阳子,你们这是要去干啥?”苏老汉问道。
“去臭水河捞点东西,晚上别慌着做饭,咱们炖鱼汤。”
“对着嘞二叔,晚上喝鱼汤。”哈孜克跟着笑嘿嘿的。
“都多大个人了,还天天想着摸鱼逮鸟的。”苏老汉埋汰了两句,转头朝屋外走去:“那行吧,我去拾点硬柴火。”
苏阳从屋檐下取了把铲子,又接长了一骨碌,顺手丢尿素袋里。
“阳哥,咱还带铲子干啥?”
“老本行不能丢,”苏阳拍了拍袋子,“万一撞上好料子,不得挖两下?”
哈孜克不明所以点点头,将轮胎往肩膀上一扛,也不沉。
“阳哥咱们走吧,晚上回来还得去三狗家里趴墙头呢。”
也是老风俗了,八九十年代村里有人结婚,头天晚上甭想睡好,总有几个人趴门缝喊加油的。
前世的苏阳被誉为乔木村著名西懒,村里一半的小媳妇,也都光顾过,谁家媳妇腚上长几个痣都知道。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看多了也就那回事,没啥意思,就图个热闹。
要是晚上不撵三回,说明你这人没朋友,没什么朋情。
......
摩托车一路颠簸着来到库兰河边。
得益于昆仑山融雪的补给,河谷地带水量充沛,滋养得两岸原本干旱的土地焕发了生机。
他们驶离尘土飞扬的主路,拐进河岸旁的胡杨林熄火停下。
哈孜克扛着他的轮胎船,率先拨开茂密的灌木丛往前探路。
走到熟悉的那段河谷时,眼前的景象让两人眼前一亮。
原先的浅滩河谷,此刻已被一层平静的河水覆盖,水汪汪的,与旁边的库兰河汊道连成一片。
这水从昆仑山上流下来,原本是泥黄色的,可这片水草丰富,水澄清的也很快。
耐旱的红柳丛和稀疏的胡杨树,在水里跟地标似的,时不时有鱼冒着水泡。
现在的河底水草成片,河水清澈见底,能看到水里游动的鱼尾。
哈孜克将轮胎往水面上一放,从树上掰了两个树干,一撑到地,往前一顶,就荡出去三四米。
“阳哥,你快上来。”
“你他娘的倒是划过来啊!”
.....
两个人蹲在木板上,撑着棍子往河谷中间荡去。
时不时的有鱼从底下游过去,三五成群的,很诱人。
哈孜克拿着捞网站在上面,看着脚下清澈的水面,用力往下一抄,网兜子忽然一沉。
“阳哥,有鱼了!”
两条活蹦乱跳的厚唇子被舀了上来,在木板上扑棱棱的,苏阳顺势双手一掐,丢进水桶里。
苏阳撑着杆子随意的在水面溜达,默默开启了系统,无形的扫描随着水面的涟漪扩散开去,感知着整个河谷的玉石分布。
这片河谷本就是戈壁料的出产地,玉石浅埋于表土之下。早年附近有牧民时,常有人在此捡到漏。就在上次,他还在这儿收到过一块珍贵的红玉。
眼下库兰河水大涨,原本浅层埋着的料子被水流冲刷出来,寻宝的难度反而降低了。
脑海里,星光点点。
不均匀的分布在河谷里。
光点有大有小,价值五百以上的也不在少数。
“哈孜,你来撑着船。”
哈孜克放下抄网,苏阳便拿起铲子专门挑选高价值的料子。
“好,就这里,停下。”
哈孜克用力将长棍往河底一杵,小船稳稳停住。
苏阳把长柄铲探入水下,在目标区域掘了几下,很快便感到铲尖磕到硬物。
他换个角度一撬,随即用捞网一兜。
成功!
一块沾满黄泥的白玉给舀了上来。
“嚯!阳哥,你真神了!还真给你挖着了!”
哈孜克接过石头,兴奋地在河水里涮了又涮,一层温润的暖黄色石皮渐渐显露出来。
“哈孜,继续往前走三十米。”
“好嘞!”
哈孜克双臂用力一撑,筏子再次向前荡去。
在一处水草茂盛的地方停下,水里有一簇旺盛的灌木从,有一群小鱼仔在底下来回穿梭。
苏阳一拍水面就一哄而散。
他再次将铲子探下去,在那片河底耐心摸索。
有了系统的筛选,苏阳的目标非常明确——只取价值五百以上且浮于地表的料子。
这样一筛选,符合条件的石头就不多了。
毕竟“抱石轩”如今声名在外,精品料子才更抢手。
沿着河谷转了一圈,又找到两块成色不错的料子。苏阳没有轻易下水深挖,除非系统显示深处有红玉那样的好料子,否则不值得冒险。
一上午的劳作,木板上除了水桶里的鱼,还有三四块沾着水的石头。
就在他们准备歇口气时,平静的水面远处忽然荡开一圈圈异样的涟漪。
那动静,从河谷那片的红柳林后面传过来的。
两人不约而同抬起头,望向来水方向。
“哈孜,”苏阳眼睛微眯,盯着水纹的源头,“往那片红柳林那边划,看看啥动静。”
“好嘞!”
两个人撑着杆子,越过了红柳林。
看到有一条同样的轮胎船,也在注视着他们。
他们船上有两条抄网,桶里装满了鱼,还有散在木板上的虾爬子。
看来聪明人不止他们一个。
上一篇:钓鱼佬的重生日常
下一篇:我不是戏疯子,我是真能穿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