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挖玉,整个河床都是我的矿场 第338节
已经有人开始打河谷的主意了。
这些鱼和虾爬子拿到巴扎上去卖,能卖个好价钱。
就在这时,苏阳通过系统扫描,发现这片红柳林下面居然有一个耀眼的光点,刚才由于光影重叠没有发现,近距离才注意到,这个光点的价值起码是三千块。
苏阳暗自庆幸,幸亏往这边看了看。
“唉朋友,你们是哪里的嘛,不知道这里有主了嘛?”对面的轮胎船上站着三个人,其中一位挺着大肚子,光着膀子,操着一口维族的口音,冲苏阳他们喊道。
苏阳看着这几个人,甚是觉得面熟。
“洛甫乡的。”苏阳扬声回应,“这地方八不挨九不连的野河汉,倒是新鲜,啥时候成你们的地界了?划道也讲个规矩嘛。”
“我们是达坂城的嘛,朋友!”
大肚子提高嗓门,拍了拍肚皮,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霸道。
“讲规矩?河里的鱼就是规矩!现在这块地方,鱼多,就是我们的地盘!拿了你们桶里的,赶紧走开的嘛!”
达坂城?
苏阳心头一动,这个名字像钩子,猛地钩出了一段记忆。
旁边的哈孜克早已按捺不住,低啐一口:
“阳哥!操!我说瞅着眼熟!以前咱们在河里下网子,达坂城的几个混混截过咱的网,其中就有他们几个”
哈孜克眼里的火苗瞬间窜了上来,咬牙挤出一句:“娘的逼,新账老账,该他妈碰碰了!”
怪不得这么熟悉,原来是前世的恩怨。
哈孜克这么一喊,那几人脸色一变,下意识抄起了船上的杆子,胡乱比划着,很明显是害怕别人抢他的财路。
“朋友,我劝你们赶紧走!要是真动起手来,吃亏是你们的嘛!”
“吃亏?”苏阳冷哼一声,朝哈孜克嘀咕道:“哈孜,先下手为强!”
话音未落,哈孜克就猛地在自家小船上一蹬!轮胎船像离弦之箭,瞬间撞向轮胎船!
“狗日的,今天就叫你知道谁吃亏!”
哈孜克紧接着一个大跳,直接跳到了那俩人的船上。
这大体格子,伸手一推。
“咕咚!”
两个黑影措不及防,应声落水,溅起好大一片浪花。
哈孜克像捏鸡崽似的把另一人提溜起来,那人面皮瞬间涨紫,说不出话来。
“朋友朋友....打架就打架,呼吸给一下嘛!”
与此同时,苏阳的棍子指着水里的俩人:“朋友,水里凉快,老实泡着!敢动一下,这棍子可就不跟你讲道理了嘛!”
最终经过一番热切交流与坦诚沟通,达坂城的三个人终于深刻领会了“和气生财”的重要性,脸上堆满了发自肺腑的喜悦之情,主动表示这片宝地还是应该让给苏阳他们。
既然这样,他们捞的那些鱼就顺势牵了过来。
苏阳也不是不讲理的人,大手一挥,慷慨地把桶里最大两条鱼匀给了对方。
那二位捧着鱼,感激涕零,激动的都流出了鼻血。
达坂城的三个人赶紧撑着杆子往外划去,哈孜克撸起袖子,在后面叫嚣道:“以后这地方你们别来!”
他们收拾着轮胎船的鱼,加上抢来的两桶鱼,差不多有三十多公斤。
“哈孜,把鱼带回去,去巴扎上卖卖看。”
“阳哥,我不会算账,嘿嘿....”
苏阳无奈的摇摇头,撑了一杆子,轮胎船往岸边荡去:“行吧,一起去吧。”
第274章 顶级黄口料
那几个人走后,哈孜克在木板上盘点抢来的鱼获,乐的合不拢嘴,上次被截网的事算是报复回来了。
苏阳则默默寻着那块价值几千块的料子,在一个红柳树根部,苏阳用铲子撅了一阵子,感觉到了硬物,可能是被谁树根缠绕,怎么也铲不起来。
“噗通”
苏阳直接一个猛子跳进了水里。
水不深,只到腰部。
苏阳鳖了口气,伸手往下摸去。
终于将那块石头给捧了出,居然是一块青玉,看绿色程度,到了猫眼的级别,看这尺寸应该能出两个镯位。
“哈孜,收拾收拾,走了。“苏阳把玉料揣进裤兜,湿渌渌的裤腿滴着水。
一路上,哈孜克都在掰着手指头,谋划着以后的事。这河谷的鱼不少,要是每天都能打到几十公斤,卖上几十块钱不成问题。
也是一个致富的好路子。
“阳哥,咱们要不再多捞几天鱼,看着这鱼真馋人。”
苏阳对鱼也没啥兴趣,主要是想捞一些好料子,一上午就已经挖了四五块。
要是在王春生那里做好了雕工,那就猛翻两倍。
现如今玛丽艳河床没法动工,墨钰县也种上了棉花,山里倒是有好东西,但是苏阳一时半会抽不开身。
眼下,也只有这里猛捞点料子了。
“先摸两天看看。“苏阳眯着眼望向前方的土路,“就怕达坂城那几个二流子再来找茬。他们好不容易霸住这生财的路子,不会轻易撒手。“
哈孜克攥起拳头在眼前挥了挥。
“阳哥,咱怕他干啥,要是还来,我一个沙包拳送他们去喂鱼。”
“行了,多大的人就,也不能遇到事就用打架解决,记住一句话,江湖不是打打杀杀。江湖是他妈的人情世故!”
哈孜克一听。
摸着脑袋,听不懂。
“阳哥,这人情世故是啥意思,难不成咱还要给他们送礼?”
“不是咱们给他送,是他们给咱送。”
哈孜克听着更糊涂了,但是苏阳说的话一向没有错,只是他还想不明白是因为啥。
这片河谷距离洛甫乡比较远,但是离达坂城很近,骑摩托车半个小时不到。
路途长了,鱼死的快。
他们看天色才到晌午头,决定就近去一趟达坂城,把鱼给卖了,顺便再吃顿饭。
苏阳以前来过一趟达坂城,他们这里比洛甫乡富裕多了,柏油马路两边是清一色的砖房。
他们赶到时正值巴扎最热闹的晌午。
空气中交织着烤包子坑里飘出的羊油香、孜然烤肉的烟熏味,还有瓜果摊上哈密瓜的甜腻。
穿的确良衬衫的商贩们站在三轮车后斗上吆喝,车斗里堆满从WLMQ贩来的日用品。
几个戴白帽的回族老人蹲在路边,就着砖茶啃馕饼,桌子上摆着收音机。
达坂城的富足全靠两条河撑着。
往北去的库兰河下游修了座大坝——那是92年县里用扶贫款建的。蓄起的水顺着水泥渠四散开去,在戈壁滩上织出一张闪闪发亮的水网。村里头脑活络的早几年就承包了水塘,养着从石河子引进的鲤鱼苗和虾爬子。
每到入冬前,还有东风卡车来收鱼,一车车冻鱼沿着312国道往东运,听说能卖到兰州甚至西安。
听起来是有些不可思议,大西北地区居然水产丰富。
另一条贾兰河就没这么风光了。浑浊的河水裹着喀什河谷的红泥,一路冲刷着戈壁滩上的砂石。虽然养不活多少鱼虾,但浇灌起棉花和小麦来却是再好不过。
这街上自然也不缺卖鱼的人,走了一圈就看到两三个鱼摊,他们蹲在摊位后头杀鱼,熟练的跟。
打听了下价格,一斤大鲤子10块到14块不等,要看鱼的情况。
厚唇子基本上没有,因为这种鱼是野生鱼,个头长不大,养的话经济价值太低。
价格肯定比大鲤子贵一些。
两人在巴扎边缘找了个空当。哈孜克“咣当“把铁皮水桶往地上一撂,桶里的鱼立刻扑腾起一片水花
“阿达西,刚打上来的野生厚唇子,不是水坝里养的,鲜的很,来一条尝尝?”
苏阳对路过的人吆喝着。
哈孜克平时大大咧咧的人,关键时候居然成了哑炮,还他妈有些害羞了。
有人路过看了一眼,这桶里的鱼确实比水坝鱼大,而且那脊梁背更黑,在阳光下放光。
“巴郎子,你这鱼一看就是野生的,怎么卖的?”
“三十两条,也不称了,你们挑个头大的拿,先到先得!”
那汉子乐了,支起自行车大架:“这卖法新鲜!“他蹲下身,手指戳了戳鱼肚子,“嗯,是野生的,肉瓷实。“
“您再闻闻这腥气,“苏阳把鱼凑近,“水库鱼哪有这么冲的河腥味?我这鱼大的不止一公斤,挑两条,你占便宜了嘛!”
“成,来两条!“
上一篇:钓鱼佬的重生日常
下一篇:我不是戏疯子,我是真能穿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