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天才学霸?我只是天生爱学习

天才学霸?我只是天生爱学习 第193节

  邢继广唉声叹气的往前走。

  忽然,他停下脚步,看向街对面的清华大学西门。

  那里正有一老一青两人走出清华大学西门,过了马路,往燕北大学东门走去。

  以两校的地理位置,学生教授们经常互相串门不过是家常便饭。

  但那位老人……

  邢继广愣在原地,一直盯着这两人,直到两人走进燕北大学东门,他甚至都以为自己出现了幻觉。

  那青年自然是云伟,而那位老人,是目前华夏唯一一位菲尔兹奖得主,邱成梧!

  自从二十年前那件事,清华大学数学系与燕北大学数学系之间早已仇恨深结,邱老更是再也没有踏足燕北大学。

  可今天,他竟然看到邱老去了燕北大学!

  邱老去做什么?

  邢继广心中不由自主的生出强烈的好奇,身体不由自主的掉转方向,跟随那两人再次走进东门。

  儿子的教育很重要,但明天也可以教,若是错过今天这场盛事,他可能会后悔一辈子。

  短暂的纠结之后,邢继广脚步恢复轻快,远远的跟在了两人身后。

  邱老毕竟上了年纪,走路速度并不快,邢继广能轻松跟上。

  只见两人进入燕北大学校园后,径直往行政楼走去。

  “果然是优青答辩!”

  邢继广心中早有猜测,此时也得到了印证。

  约莫走了半个小时,三人才慢悠悠的来到行政楼外,时间也已经来到了两点二十三。

  忽然,看向另一个方向,邢继广浑身汗毛倒竖,差点没直接惊呼出声。

  果真不是冤家不聚头!

  没想到田阳竟然也正从智华楼的方向往行政楼走来,两拨人好巧不巧的就在行政楼下遭遇。

  怎么会这么巧?

  这可该怎么收场?

  邢继广急得额头都在冒汗了,他可是二十年前那场风波的亲历者,自然知道两人虽然是师徒,却已经彻底决裂,成为了最大的仇人。

  然而,田阳和邱成梧两人都只是看了对方一眼,便像是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继续迈步走进第十会议室。

  仇恨不可能凭空消失,但在更高远的梦想面前,它也是可以暂时退步的。

  走进会议室,两人分别从左右两条走廊,当仁不让的往第一排走去。

  邢继广看得又是一阵头皮发麻,第一排中间的位置只有一个,到时候两位老人争起来,那场面恐怕会非常难看。

  但很快,他就放下了这个忧虑。

  因为此时第一排中间的位置上坐着一个人!

  虽然不再担心,但邢继广心中早已掀起惊涛骇浪,如遭雷击,整个人僵在会议室后方浑身僵硬。

  因为坐在第一排中间位置的那个人,竟然是杨振宁!

  这位大佬在普通人中虽然有许多争议,但在学术圈中,却是当之无愧的顶级大佬。

  作为诺贝尔奖获得者,他在国际学界的学术地位为华夏争取到了许多话语权,吸引了全球顶尖学者与华夏合作,即便他现在在前沿研究中能做的贡献已经有限了,但其发挥的作用,却是不可限量的。

  对于华夏学术圈来说,这位就是尊大佛,不管去到哪里,都是要被供起来的那种!

  小小的优青答辩,这位怎么来了?

  难道是因为陈辉那小子?

  因为太过震惊,邢继广的大脑都变得迟钝起来。

  可他还是不明白,即便陈辉的课题是杨米尔斯方程,也不至于能惊动杨老才对,难道,那小子真的做出了什么了不得的东西?

  他忽然有些期待起来。

  迈步向前走去。

  会议室后方还有些位置,但他要更靠近一些,待会儿才能看得更仔细。

  “杨老!”

  即便高傲如邱成梧,来到杨振宁身边也是主动问好,这才坐下。

  “杨老。”田阳也是主动打招呼,与邱成梧一左一右坐在杨振宁身边。

  倒不是他们托大,这个时候才过来,只是他们没想到,杨振宁竟然会来得这么早。

  在邱成梧两人坐下后不久,陈辉终于从后台走出来。

  看到师爷爷和另外两位老人,陈辉也不意外,自己答辩师爷爷来捧场也是预料之中的事情,中午吃饭的时候他就预料到了。

  只是旁边两位老人,他有些眼熟,但因为没有名牌,他一时间也没认出来,但既然能跟师爷爷坐在同一排,至少也是院士起步。

  简单大量一番后,陈辉就打开了自己的PPT,开始自我介绍起来。

  是的,整个演讲过程的七分钟,陈辉都只是在介绍自己过往的学术成绩,因为对于杨米尔斯方程,他的确还没有太多思路,实在是乏善可陈。

  也不止他是这样,不少参与答辩的优青也会有这种情况,但优青答辩本来就更看重过往学术成绩,相当于是对过往成绩的奖励,他这样准备也无可厚非。

  “早就听闻江城大学出了位少年天才,果然名不虚传啊!”

  提问时间,作为这次优青答辩评审委员的会主席,燕北大学数学院院士,燕北国际数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张继平笑呵呵的说道,看到陈辉身后PPT上那一连串的论文,发自内心的感叹到。

  但很快,他就话锋一转,“不过这次并没有介绍你的课题,既然还没有什么思路,有没有想过换一个课题?”

  陈辉都没有介绍自己的课题,他自然没什么好提问的,但以陈辉的履历和背景,直接paas也的确不太合适。

  “这我就不同意了!”

  张继平话还没说完,杨振宁就头也不回的说道,“如果已经有思路了还申请什么课题?”

  “既然是申请课题,自然是需要去研究的!”

  “大家说,是不是这么个理?”

  说完,杨振宁缓慢回头,往评委席扫了一圈。

第170章 思路这不就来了

  “杨老,您辈分高,但也要讲理是不是?”

  就在这时,一道不和谐的声音响起,“陈辉的天赋有目共睹,如果去做其他的研究,必然能够做出一番成就来,但若是研究杨-米尔斯方程,恐怕一辈子都要搭在里面,最终还不一定有所成。”

  “于公于私,这都不是什么好的选择,您总不能为了您的一己私欲,断送了一个好孩子的前途吧?”

  这话一出,整个会议室都安静了下来,甚至有些胆子小的,已经有种转身离开的冲动,这种大佬对轰的场面虽然精彩,但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他们可不想被波及。

  说话的是华夏高能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员,温亮,他也是此次优青评审团的成员之一。

  当然,他还有另一个身份,华夏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曹骏的学生,而曹骏的老师,则是王一方院士,也是当年旗帜鲜明主张华夏建造大型粒子对撞机的领头人。

  不巧的是,当年反对建造派的领头人,是杨振宁。

  物理和生化的科研跟数学还不太一样,数学往往只需要一颗清醒的头脑就能做出惊人的成果。

  但物理和生化的研究却需要实验辅助,甚至是以实验为主,而实验,就需要仪器,具体到高能物理上,粒子对撞机就是必不可缺的仪器,用王一方院士自己的话说,如果没有粒子对撞机,华夏高能物理研究所就只是个一般的研究所。

  但要是粒子对撞机建成,华夏高能物理研究所就能摇身一变,成为国际领先的研究所。

  或者更直观一点的说,若是CEPC当真建成,那么拥有对撞机的高能所,随便发一篇文章就能上相关领域的顶刊,而若是没有,一位学者努力一辈子都很难发一篇对应的顶刊。

  或许王一方院士的出发点是好的,但2000亿(约三百亿美元)的建造成本,却不是华夏能够承受的,甚至大概率还会随着建造进程严重超预算,比如当年米国超导超级对撞机SSC,预算从30亿美元飙升到80亿美元,最后成本失控被叫停。

  并且即便真的控制好预算,建成了,每年的维护费同样是个天文数字,比如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耗资100亿美元,年维护费用就高达17亿。

  并且,华夏目前的在高能物理上的底蕴,远不如西方,甚至一些关键技术也依赖西方,若真建成,很难说会不会为他人作嫁衣。

  想必这也是国际上许多物理学家支持王一方院士,希望华夏建造大型粒子对撞机的原因。

  以华夏如今的处境,还没到能够挥霍2000亿科研经费的地步,高能物理研究的确意义重大,但短时间内对华夏的帮助是有限的。

  这些钱如果投入到其他更靠近眼前的研究上,比如芯片,比如新能源……能出多少成果,能产生多大的影响,很难估量。

  当年的事情谁对谁错已经没有意义,但至少梁子已经结下,或许争论一开始只是道不同,是路线之争,可一旦真的打起来,就不再讲那么多道义了,变成了你死我活。

  杨振宁的头衔已经太多,也正是因此,当年决策者才会重视他的意见,最终叫停了那个对他们高能所意义重大的项目。

  但即便是现在,他们依旧没有放弃,他们依旧在不停的提出新的方案,削减预算,提出分阶段建设等等。

  温亮可不想在这个时候看到杨-米尔斯方程变成杨-米尔斯定理,让杨振宁的皇冠上再增添一颗明珠,那到时候他的威望,在华夏学术圈还有谁能相抗?

  到时候他们苦苦谋划了近十年的事业,岂不是又要被一言否决?

  并且他的提议也合理,陈辉完全可以投入到更有意义,短期内能看到成效的项目中,没必要在杨-米尔斯方程这个无底洞上浪费自己的才华。

  “怎么样,陈辉,只要你考虑换个更实际些的课题,我们肯定不会为难你,以你的才华,不要说优青,杰青也都评得上的。”

  温亮看向陈辉,赤果果的利诱。

  张继平皱眉,温亮的喧宾夺主他很不喜欢,但他做的事情却也无可指摘,陈辉的课题的确有些不切实际了些,他的意见也是让陈辉换个课题,至少,在数学物理上积累更深厚些再进行这方面的研究。

  杨振宁只是淡淡看了温亮一眼,他虽然年纪大了,却并不糊涂,知道是怎么回事,但他自然不会跟一个小辈斗嘴。

首节 上一节 193/28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司农:我真不想种田的

下一篇:开局一只猴?放肆!叫大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