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领主 第804节
以后移民西伯利亚的人口就主要来自东北和东南亚各地。
张强派出了冯铨到东北,任命为三省总督,管理东北,李光地出任东北三省巡抚管理民政,薛红近内阁接替李光地的学政尚书。
封轩辕龙飞为西伯利亚总督,以后这里就是他的封地了。
李定国为东南亚总督,是名义上的,以后东南亚就是他的封地了。
魏无忌为澳洲总督,以后哪里也是他的封地了。
周粥出任西域总督,锋无羽为南洋总督,姚启圣为宝岛总督,古月笙为蓬莱州总督,米林为副首相,这次他从总督,从军情部尚书跳到了副首相了。
唐殿风为蒙古总督。
大封之后,个人放弃了朝内的官职,比如周粥,从首相上退下来以后,就去西域经营他的地盘去了。
这个总督等于是历朝历代的封王,封侯。
意义相当的大。
这样这批人退下来以后,内阁就由其他人掌握了,朝内的年轻人就被提起来了。
新组建起内阁和兵部以后,张强和他们商量的就是西伯利亚以后该如何接收?难道要同大清国打一战不成?
梅林鱼,佟大为,祁三升,马汉,李过,张煌言,李光地,李光熊,朱哥,亚鹏,吕保,范搞,舒万思,白选等人各抒己见,在新的内阁里面发言。
他们认为应该像以前那样,彻底的解决问题,消灭大清国人,但米淳认为大清国同俄罗斯人和西方联军在西伯利亚打的战斗太惨烈了,华夏帝国现在不能再打那样的战斗了,应该从根子上瓦解大清朝,八月份,大清朝应该稳定了东伯利亚,伯利亚,并且向西西伯利亚进军,这时候,华夏帝国应该派兵了,派兵加入对俄罗斯人的最后一击,并且接收东伯利亚的管理权,敦促大清国移民过去,华夏帝国将准备好的三千万人人口移民到东伯利亚,占领赤塔,海参崴,甚至东伯利亚的各个大城。
张强也认为米淳说的很对,但不能一下移民那么多人,应该循序渐进,先移民两百万人口进入到高句丽人和大清汉人间,形成一个华夏帝国存在的影响,然后慢慢接受大清国的官府权利,其他人口慢慢的用个五年时间,先移民到黑龙江州,适应了哪里的环境和寒冷,然后一百万,一百万的往东伯利亚移民。
不能把大清国逼的太厉害了。
大清国现在还有近八十万百姓,五十万兵马,虽然这些兵马大约三十万是满人,二十万是汉人,但这些汉人是死忠,这些华夏帝国不要,而且大部分日本人和高句丽人其实也是死忠于大清国的,这些口加起来大约有两千万人,还是有不少人的,因此,华夏帝国大约能得到大约三四百万的大清汉人,再移民过去五百万人,就能占据上风,然后慢慢的增加和补充人口。
原先的计划是从乌拉尔山脉直接打到莫斯科附近伏尔加河哪里,现在张强觉得应该从蒙古这面直接让大清国打过去,哪里的环境比伯利亚和东伯利亚要好的多,没有那么寒冷,适宜生存,这样华夏帝国和大清国都好,不至于引起战争。
大清国必须有能力进攻,而不是彻底没有能力了,那样华夏国得自己守卫乌拉尔山口,虽然这样的日子最终会到来。
于是众人商量了半个来月时间,最终决定还是按照原先的计划走,慢慢同化哪里愿意回归的汉人,不是采取极端的政策,逼迫那些大清国的汉人跟着大清国走。
看书就搜“书旗吧”,!
第九百八十七章 鸡犬相闻华夏盛世
既然已经决定不通过战争和平接收西伯利亚,华夏帝国也就不操那些闲心了,同化的时间可能很长,也许一辈子,要让无数的民族和敌人融入华夏,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办到的事情。
随着华夏帝国进入华夏立国的第三十个年头,华夏帝国可以说已经发展的不错了。自从四年起事到五二年改金华义军为华夏军,华夏立国到现在已经三十个年头了,张强觉得应该庆祝一番了。
于是传令各地总督和巡抚,守备司令,野战军,骑兵军,全部来京朝贺。
五个月以后在京举行建国三十周年大典,届时举行一次阅兵大典。
为什么五个月之后呢?
因为华夏疆域何止万里,那些边缘地区的总督和巡抚,武将们从边缘地区赶到燕京,至少得走三个月时间,即便快马送消息,也得一个月时间,很多人可能还来不了,不给人留足时间,哪能聚齐人手?
核心区是不错了,有了马车,有了道路,有了不如马车快,但运载量大一倍至三倍有余的马拉火车,交通是便利,从南到北不过走个一个月时间,从东到西不过走一个半月时间,这么便利的交通也得这么长时间,那些边远地区很多地区没有路,或者道路不是华夏帝国修的道路的地方,哪能一下就赶过去的,因此给大家留足了时间,万一路上有个事情也能有个准备。
乘着这个时间,张强带着亲卫队在周边州府巡视一番。
大明历朝历代除了开国的一两个皇帝,其他的皇帝都是生在京城,长在皇宫大内,一生都没有出过几次燕京,听到的看到的,都是官员们,士大夫,读书人阶层希望他们看到的,听到的,因此他们治理国家才会越治理越不堪,国家成了利益集团的玩物,利益集团可不管皇帝,不管国家,他们只顾自己眼前的小利,如果不行,他们可以逃亡国外,实在不行投降了新朝廷就可以了,但皇帝投降,没有那个皇帝说有好下场的,那些最终败国的皇帝,他们的老师一定没有教过他们皇帝可以死,但底下的臣子可以投降的。
其实国家不是皇帝一个人的,是大家的,但绝对不是利益集团的,那些整天叫着为国为民的人,其实心里只装着自己和家族,他们不是民,他们是官,是贵族,与民争利这是他们统治下的民,他们在同这些民争夺利益,民其实不是民,是奴隶。
是他们把国家玩散了的,最终坏名声要皇帝承担,皇帝在皇宫大内那知道那些啊,他只是这些人的替罪羔羊而已,也是可怜人。
真正鱼肉百姓的是官员和官吏而已,后世这种永远杜绝不了的现象依然存在,大家只能把一切都算在国家身上,他们这些得到利益的人,却移民国外,等国内败坏不堪的时候,他们领着自己的主子,回来当好人,然后自己摇身一变成为新的总统,新的国王,然后统治一些富人和贵族,至于民,看不起啊。
每次改朝换代都是读书人干的事情,都是这些利益集团支持的,农民起义没有一次成功的,因为没有组织,不会管理一个国家,其实就是不会同他们利益集团打交道,没有把国家重新交给他们管理,让他们牟利,自然会破坏农民起义,破坏穷人起义,穷人先天不足就是凝聚不起来,而且读书人和利益集团整天搞来搞去,让他们杀入打战不会,但破坏,他们都知道,整天学的都是这些。
所以为了自己的天下,张强得多出去走走,秦始皇爱巡游,那是因为他得出去走走,要不就被人骗了,他小时候吃过苦,吃过亏,但最后还是被人害了,所以后来读书人就告诉皇帝,皇帝出去是很危险的,于是后面很多皇帝都不敢出去了,就后世弱势历史线里面的康熙,最后也是实在外出的途,被人害了。
这害的人可能是他几个儿子,为了夺取皇位,生的的儿子太多了也是一种罪啊。
但张强不怕,即便是有人加害了又能怎么样?
自己也老了,或许还能掌握大权三十年时间,但三十年以后还得交给下一代,虽然他很想搞什么民主,不过不行,在华夏搞那个,就等于是把自己的后代交给一帮野心家,他们怎么对待皇族的,前面历代皇帝都有例子,张强很不想学习西方,西方那一套也不好,家天下和一群利益集团而已,一个人统治或者一群人统治,其实都差不多,百姓得不到多少利益的。
西方还有一种模式,君主立宪,皇帝咱照旧当,但管理国家给一群人,让他们管理国家,只要大家形成习惯,那么后世子孙自然不缺一个富家翁的富足生活,不用被人杀头,华夏最重的是名义,如果没有皇帝给你加冕,连曹操那样的人都不行。
张强就是要形成一个习惯。
如果后人有强大的人,凭借着皇权,依然能当皇帝,如果不能,做一个皇族富家翁也行。
一边思考着,张强的马车就过了通州,行驶在乡间道路上,现在的乡间道路比起以前来宽阔平坦多了,因为这是一国京师,乡间道路自然宽阔。
放眼望去,井然有序,阡陌纵横,绿树环绕,袅袅炊烟,排排房舍,田间劳作的老农纷纷对车队行注目礼,用白色的毛巾擦着额头上的汗水。
来往的行人都退避道路两边,让张强的队伍先行,张强倒也不以为然,这不是后世的官员出行,排场大了,要被人责骂,现在没有那样的声音,敢有那样的声音的人,已经被送到大牢或者西伯利亚去干活去了,西伯利亚可不仅仅有赚钱的后生,商人,还有俘虏和归化民,以及一些罪犯,一些残余的其他王国和势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