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不求生 第104节
所以林淮唐正式就任南京临时都督以后,发出不多的都督令中,就包括了下令重新整编浙军,使这支三千人规模的浙军支队倒向有利于革命的正确方向。
镇军之中,过去对林淮唐比较抱持恶感,或者说是反对先锋队领导地位的,主要就是联军总司令徐绍桢和镇军参谋长陶骏保两个人。
但徐绍桢的联军总司令地位,第一是他作为第九镇的老长官,由于第九镇演变而来的镇军实际领导权完全在林述庆手中,所以徐绍桢实力是非常有限的;第二,就是南京光复战役结束以后,江浙联军事实上已经处于解散状态,联军总司令的领导地位也在事实上被南京临时都督完全取代。
所以徐绍桢的反对,完全不影响先锋队紧抓住镇军部队。
至于说陶骏保……
这个泥鳅般的人物,反倒是让林淮唐有些头痛。
见风使舵的陶骏保,已经完全成为了林淮唐的应声虫,他力促林述庆接受了会议上的所有安排。会议结束以后,陶骏保还单独留下来,又主动和林淮唐聊了好一阵,拿着那本《激进社会主义ABC》说他对先锋队的革命纲领很感兴趣。
如此人物,林淮唐也是好奇起来,当年陈其美到底是用的什么方式解决陶骏保、迫害镇军的?真就遇事不决上刺客呗?
林淮唐只能揉揉自己的眼睛,在先锋队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的时候,还真不知道该怎么应对这一大群投机派呀!
第五十四章 北伐军整编
感谢@对马岛境井仁 的打赏,26号的打赏现在才看到,果咩,加更补上
浦口总兵站。
林淮唐和北伐军司令部的几位长官,都戴着大檐帽、身披军大衣,因为今天浦口上空还飘着点小雪,所以众人在大衣外,也一齐又穿件黑色的连帽雨衣外套。
林淮唐两手插在口袋里,站在总兵站的高处眺望月台,铁轨上并列着两排火车,车厢内外都是全副武装的北伐军战士,一挺挺机关枪和一门门重型火炮被裹上防水布,整齐码放在车厢上面。
锃亮的金属光泽,还有数量更多,几十箱几十箱上车的弹药,更显出北伐军的器械整然和威武雄壮。
车站里站岗的学兵队,刚刚好在换防,带头的士官身材虽然不高,但朝气勃发,精气神异常的不满,不愧为常胜的北伐铁军劲旅之一员。
换防队伍一边踏着普鲁士正步齐步走,一边唱起《中国男儿》的学堂乐歌,在“睡狮千年,睡狮千年,一夫振臂万夫雄”的歌声里,人人容光焕发,就连一些才从江防营和缉私营里整编进来的“光复战士”,也闪着亮堂堂的双眼,对未来流露出几分显而易见的美好祈盼。
“南京光复,张勋授首,诸君,现在天下人的目光都看着咱们呢。”
北伐军司令部是一个刚刚设立的新机构,现在已经完全取代了联军司令部和联合指挥部的地位。
司令部的各处人员,基本上都沿用了华野司令部的旧人,只是在部分部门,给镇军、浙军的人也留出了一定位置,例如陶骏保现在就是北伐军司令部的副总参谋长
他还算满意这个位置,虽然实权不多,又被调离镇军一线部队,但给同盟会元老姚雨平做副手,将来上升空间还是很大。
只有徐绍桢,林淮唐原先是准备“推荐”徐绍桢做北伐军司令部的副总司令,然而徐绍桢根本不打算跟着北伐军一起离开南京。
双方完全谈不拢,那没有办法,林淮唐就在离开南京以前召集了一次南京城里的国民团体大会,找来了南京工、农、学、商各界团体的代表,公开发表了一番演说。
林淮唐重新诠释了自己过去发表过的下野誓言,说此次受北伐军全军将士的选举而出任临时都督,乃“系权变之计”。
如今北伐军即将开拔,林淮唐便表示“唐等不才,自愿辞督,精白乃心,以示至公,固卿兄为前清军界前辈,素以持重闻名,程都督雪楼莅宁以前,即由固卿兄任卫戍都督之职”,把南京临时都督的头衔,让给了徐绍桢。
只不过这时候南京城内的藩库银,江防营、缉私营留下的兵员军械,南京陆军中学和武备学堂、陆军小学的师资力量,乃至于舆论上的荣耀、人心上的效顺,一切主要的“优质资产”,都已经被转移到浦口的总兵站,留给徐绍桢的真正是“卫戍”之责而已了。
等到几天后程德全到南京移交时,徐绍桢恐怕就连这卫戍的权责也剩不下来。
“君汉还是不愿意就任北伐军的总司令吗?”
林述庆也穿着黑色雨衣外套,和司令部的其他几位参谋长、主任、处长,簇拥在林淮唐的身边。
林淮唐摇着头说:“颂亭兄没有听说过吗?我才做了十天的南京临时都督,上海那边的报纸就连篇累牍地骂我沽名钓誉,再要就任北伐军的总司令,恐怕更不合适。”
北伐军的副总参谋长陶骏保紧跟在两人身后,他已经把镇军蓝色的军装换成了华野的黄呢子将官制服,还学着林淮唐的样子,在胸前绑了一条武装带,更显得革履笔挺。
陶骏保也义愤填膺:“汉公不要担心,上海那几份报纸,谁不知道都是受沪军都督府控制?陈其美还说什么汉公既然已经复出,那么胡汉民也应该可以复出——胡汉民这残害革命同志的奸贼,如若真敢复出,北伐军全体将士必将啮血与其死战到底。”
“……璞青兄正气凛然啊。”
“汉公言重,这不过北伐军将士人人心中之言罢了,我代众人说出而已。”
林淮唐呵呵一笑:“嗯嘛嗯嘛,璞青兄有心啦。颂亭呀,现在总司令这个位置,我私心是属意你或阿文来就任,但是光论军事履历,你当然比阿文更合适一些,怎么样?你做总司令,我个人是服气的。”
林述庆看着林淮唐,沉住气说:“君汉莫要说笑,我做总司令,如何指挥得动华野将士?就是浙军支队改编成的第一独立旅,恐怕也指挥不动。”
林时爽拉住林述庆的手,微笑起来:“可若我来做总司令,难道就能指挥好镇军吗?”
“所以我说还是请君汉来做总司令,现在全军上下,大家只服气君汉一人。”
林淮唐又摇头说:“如果军队指挥的如臂使指,需要靠大家服不服气来决定,如此儿戏,又谈何北伐。”
林淮唐又看着林述庆,慢悠悠说:“其实我虽然不能正式出任军、政职务,但以先锋队总队长和执委会书记的身份,也是可以多少负起一部分指挥全军的责任。但是镇军和华野不一样,华野下到每一个连,都有先锋队队员担任连指导,班排下面还有队委会,镇军没有这些组织,我用总队长的身份就不太好置喙其中。”
林述庆当然明白林淮唐的意思,他和陶骏保对视一眼,从怀中掏出了一封亲笔信递给林淮唐。
“君汉,这是我自己写的入队申请书。这段时间我也算了解过先锋队的革命政策,我自己是农家寒门出身,对你主张的政策举双手支持。
现在就请组织批准我的申请书,君汉,请你以先锋队总队长的身份来担起北伐军总司令的实际责任吧!”
林述庆这样做,当然也是经过他自己很全面的考量。
这段时间,镇军内部像林之夏和韩恢那样加入先锋队的骨干军官,已经是不在少数。
林述庆现在做的,也算是顺应镇军全军思想的大趋势,他和陶骏保都没有选择做一个逆军心民意而动的人,其实还是非常明智的。
当然,林述庆出身贫寒,看过那本《激进社会主义ABC》的科普小册子以后,也确实对先锋队的革命政策产生了向往之心。
他从前也很赞同同盟会提出的“平均地权”、“节制资本”一类主张,但是孙先生的主张实在有点失之于宽泛。
不像林淮唐写的《激进社会主义ABC》,虽然只是用通俗的语言向一般群众做科普,但其中提到的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政治、经济、军事、民族、宗教、文化各方面具体而微的政策,就已经非常具体、非常具备可实行性。
这点,也是林述庆跟陶骏保的不同。
林淮唐、林时爽、姚雨平,还有刚刚升任华野第一师和第二师师长的陈更新、方声洞等人,都相视着露出灿烂的笑容。
“好,很好,既然这样,华野和镇军就不要分家。我想总司令的职务,还是让颂亭兼起来吧?颂亭依旧出任北伐军的总司令,实际上则先兼起北伐军第二路军司令的责任来,总司令部的具体工作,可以先交给姚士云和陶璞青来做。”
林述庆主动向先锋队靠拢,镇军也算是第一支正式接受先锋队领导地位的友军部队。
如此,林淮唐认为很有必要给予林述庆更高一些的荣誉和地位,这样的光荣,林述庆也是配得上的。
南京光复战役结束以后,江防营和缉私营为北伐军提供了上万名俘虏,这些人里一大半都被林淮唐遣散,但也有两三千人作为“光复战士”加入北伐军的部队。
还有南京原来是清廷新军军事体系中的一大重镇,这里不仅有江苏陆军小学,而且还有全国仅四所的陆军中学里的一所,军事教育资源相比广东和福建,算是非常丰富。
大批军校老师和学生,也都被林淮唐重新编入北伐军里。
现在华野的两个混成旅,已经正式改编为了两个三团制的师,师部直属的技术兵种,也比之前强化不少。
镇军所部也被改编成了一个师,由镇军原来一个标统、盐城人杨若钧任师长,林之夏任师指导,同样采取了三团制编制。
这个师虽然名义上没有采取华野的番号,而是使用北伐军番号,但从它的名称第三师来看,实际序列已经在华野序列之中,而且也完全接受了华野那套先锋队支部建在连上的制度。
浙军支队的支队长朱瑞,被林淮唐留在了南京那边,甩给徐绍桢处理,支队战士们则改编为一个独立旅,规模不比混成旅,但比起一个普通的步兵旅来说,司令部又给他们加强了一队炮兵和一队骑兵的技术兵种。
独立旅旅长是浙江人陈仪,他是光复会会员,目前也还没有向先锋队提交过入队申请书,也是日本陆士的毕业生,1909年回国,在陆军部任二等课员,武昌起义后陈仪从北京归浙,先担任浙江都督府的军政司司长,后跟随朱瑞一起参加北伐。
第五十五章 江北
北伐军战士脚下的铁轨,因为交叉,显得有些杂乱。而远方,是笔直的铁轨,通向天边,通向江边,被树木掩映的地方,也通向一个林淮唐梦中更美好的世界。
两排罗马柱,支撑着雨廊和月台。水泥拱顶上,有简单的装饰性图案。它们都是几何图形,依稀可见。
浦口车站在林淮唐的记忆里,更多是朱自清文字描绘的地方,是朱自清父亲爬过的地方。其实,这是一段很短很短的距离,穿过四条铁轨便可以爬上那边的月台。这一道铁轨和另一道铁轨的距离不过一米多。
火车的信号灯,倒插着的箭头的标记,倒是醒目。车站内,发车速度越来越快,火车轮子从铁轨上摩擦过去的声音,响彻在北伐军战士的耳朵里,就是一声声敲开北方大门的鼓点。
轰隆隆、轰隆隆……
北伐军被编组为两路军,第一路军由第一师和第二师组成,也是北伐军的主力部队,司令是林时爽;第二路军由第三师和独立旅组成,司令由林述庆兼着,他这个总司令主要是名义上的,实际工作还是以做第二路军司令为主,总司令部的工作就交给了林淮唐和参谋班子。
从浦口出发,沿着津浦铁路北上,北伐军三个师一个独立旅,将近三万人的滚滚大军,战斗力和列强的陆军比起来当然还差得远,但在年轻的南方新军和草莽的会党民军衬托下,已经称得上劲旅跟铁军。
从浦口到津浦线南段在安徽省境内的第一个重镇滁州,北伐军沿途所过无坚城、所遇无劲旅,只有少数巡防营开枪抵抗,但人数很少,根本不能成为北伐军的麻烦。
江防军已经被林淮唐彻底消灭掉了,安庆方面,虽然原来驻扎有一个新军第三十一混成协,相当于是一个混成旅的兵力,但是武昌起义的消息传到安徽后,安庆革命党人策动了新军起义,即便被安徽巡抚朱家宝镇压,但也使得朱家宝手中兵力严重不足。
武昌起义之前,还有寿州革命党人张汇滔、张纶、绅士王庆云等,即以办地方保卫团为名购买武器,以农会为总机关,筹备武装起义。武昌起义后,张汇滔、王庆云等立即召集邻近各县革命党人开会,筹划响应。
当时,驻扎寿州的清军共二千余人,革命的武装力量与清军不相上下,而士气高昂,则远胜清军。14日晚,寿州城内外革命军一齐发动,声势浩大,地方文武官吏闻风潜逃,清军慑于革命军声势,不敢出而抵抗,经过劝说,均缴械投降。第二天全城悬挂白旗,商店照常营业,寿州遂告光复。
寿州光复后,立即成立淮上军司令部,着手改编军队,最后编定步兵十八营,马队一营,炮队二营。推王庆云为总司令,张汇滔、张纶、袁家声为副总司令。淮上军除留一部分守卫寿州外,其余分兵三路向皖北各州县推进,很快光复六安、怀远、凤阳、蚌埠、霍丘、阜阳、涡阳等地。
与此同时,合肥也宣告独立,成立军政分府。当时驻合肥巡防营管带季光恩和知县李维源,看到清廷大势已去,经革命党人的几度劝说之后,终于赞成革命,宣布庐州独立,组设军政分府。
在合肥独立的同一天,皖南芜湖也宣告独立,成立军政分府,公推吴振黄为总司令。此外,田仲扬、田叔扬兄弟发难于临淮。方珞舟等起义于定远。程恩普、卢镜寰则组织民军联合淮上军光复颍州。总之,各州县民军四起,省城安庆“已同孤注”。
安徽省内各州县民军风起云涌,处处高举革命的旗帜,朱家宝的命令连安庆城门都出不去,遑论出兵抵挡北伐军。
北伐军占领滁州以后,津浦线南段,嘉山、临淮关、蚌埠、沭阳、宿迁、南宿州、怀远等等地区,完全处在了华野的攻击范围之内,沿途没有任何一股可堪一提的清军部队可以阻挡北伐军的继续前进。
反而是在津浦铁路的东面,也就是江苏省的苏北一带,还有一支属于北洋军系统的第十三混成协驻扎在淮安府清江浦。
武昌起义后,坐镇清江的江北提督段祺瑞被调走,地面混乱。11月4日,原标掌旗官、同盟会员龚振鹏与队官赵云亭起义,率数十人入城攻道台衙门,不克。6日,新军大队攻城,士绅开城欢迎,不料新军入城后即大肆劫掠,龚、赵无法控制,起义变成了兵变。
变兵很快被未附义的北洋军队驱逐,士绅们推江北督练公所总参议蒋雁行出来主事。蒋雁行是老武备出身的北洋系人物,他在清江浦表面上召开光复大会,宣布成立江北都督府,实际上还是假光复独立之名,行缓兵之实。
总司令部刚刚从浦口总兵站前移到了滁州的火车站,参谋班子忙得不可开交,各种各样的讯息和工作溢满耳目。
林淮唐作为实际上的总司令部主持人,也多亏了他精力超人,每天只睡觉休息四个钟头,白天除了吃饭总共花十分钟以外,全部时间都砸在军务上,这才能把近三万人军队的后勤、情报工作都处理得井井有条。
刚从南京陆军中学借调过来的一批参谋,还不习惯林淮唐的工作作风,一伙人叫苦连连,参谋处的作战主任李济深大笑起来:“北伐军里参谋地位很高,你们挂著作战参谋这块金光闪闪的牌子,就得跟上君汉先生的脚步。”
“士云,淮安目前是什么情况?”
上一篇:大秦:传承剑圣,被祖龙读心
下一篇:我在影视剧里抗敌爆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