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不求生 第170节
首先在思想上,徐企文已经认识到“职工者,工业之花也”,“可爱而不可贱”。其次在行动中,他还支持过工人反对个别所谓“不人道”的资本家。如林淮唐初到上海时,上海各厂翻砂工人为争取缩短工时、增加工资罢工,徐企文曾组织罢工干事会作为工人后盾,使罢工取得胜利。
在上海小木工人罢工期间,面对雇主的解雇威胁,徐企文也亲自出面邀请所谓“素抱人道之资本家二十余人”,共同发起成立工党第一木工公司,以防工人失业,使罢工取得胜利。
现在工党已经完全被合并入社会党之中,原本朱志尧那一派的“开明士绅”、“工头领袖”都被驱逐出去,徐企文则很受林淮唐的欣赏,负责起了更大规模的工运组织来。
林淮唐笑谈道:“徐秘书长如今忙着全国总工会的事情,这么深夜来找我们,我是不是也要学一学周公吐哺?”
徐企文为人比较严肃,没接林淮唐的玩笑话,而是直接抽出几张公文档案,拿给林淮唐、林时爽两人看:“书记长,自从民国告成以来,南北工界方面便陆陆续续又组织了许多政党,其中不乏有与我们社会党和工会主张类似的组织。”
“哦?这我还没有了解过。”
徐企文说道:“北京有沈佩贞等人发起了一个新工党,还有张树田等人也组织了一个同样叫工党的政党,嗯,还有朱启明等人,筹组了一个中华民工党,然后便是戴季陶,书记长认识此人吗?他将考茨基的《马克思的经济学说》由日文译成中文,在我们党的机关报观察日报上刊登过三期。”
林淮唐和林时爽对视一眼,说:“有些印象。”
“戴季陶也发起组织了一个劳动党,此外还有同盟会的元老前辈谭人凤老先生组织了一个叫做工党促进会的新协会。”
第二十章 夜谈前途(四)
感谢@浩瀚书海 的打赏,今天加更一章,顺求月票!
民国刚刚建立,国人过于共和政治还存有相当的幻想,所以这几个月来,无论上海、南京还是北京、天津,党派的成立之多、之快,都是令人眼花缭乱的。
徐企文提到的这些主张保护劳工政策的新党,其实也不过九牛一毛而已。还有相当数量的党派、协会、行会组织,分布全国各地,其中有类似主张的,数量即使没有一百,三四十个那也是有的。
徐企文拿来的那些公文文牍,上面的内容就是他对新近成立的各色劳工党,做了一个简单的总结,把这些新党派的地域分布、人员组织构成,大略统计了一遍。
徐企文建议道:“社会党目前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在全国各省各州府道县,开展我们党支部的工作。即便只算汉地十八省,以一省五百个干部来计算,亦需要受严格训练的党员万人左右,空我党之人力,也未必能够凑出这么多人来。”
林淮唐拿起那些公文档案,很快扫着读了一遍。徐企文的工作能力和丰富的社会活动经验,都给林淮唐留下深刻的印象,像他这种人物,实在是天生的党务专家,与早期社会党的实际负责人陈翼龙颇为类似。
只不过徐企文工作更加踏实沉稳,陈翼龙则有些老派知识分子的文人习气,胜在理论水平更高,文笔也比徐企文更好,而且行事讲话各方面亦都更具老名士的激情。
“我们党成立以后,能完整吸收工党和早期社会党原有的人员组织,真是莫大的幸运。”林淮唐感慨道,“徐秘书长还有陈翼龙先生,都是一等一的党务专家和工运活动家,今天社会党能有你们二位人才,对组织的发展好处当真无穷。”
“书记长过誉了。”
徐企文矜持地说:“元年以来各省新生的劳工主义党派,数量繁多。这些新党的参与者未必是可靠的革命党人和社会主义者,但无疑他们多对社会主义思想和劳工运动持同情立场,我以为党中央可以设法争取这一部分同情者。”
按照徐企文总结的这份档案来看,现在汉地十八省的范围内,带有社会主义和劳工保护性质的新党派、新行会组织,约有四十多个。
其中规模有大有小,全部加起来,估计能够涉及到近万名社会主义思想的同情者。
徐企文说:“书记长,党中央虽然已经提出了扩大干部梯队的口号,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们一切从零开始做起的话,干部梯队的扩大估计一年内甚至两年内,都无法充实目前社会党掌握的军队和政权,遑论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坚强的党支部组织了。而这些新生的劳工主义小党,其思想上未必遵循我党之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但若能对其实行教育改造,则如工党、江陈之早期社会党的先例,将其合并吸收入社会党内,则对社会党扩充干部梯队,将起到极有益的作用。”
徐企文一番分析,让林淮唐对他又有刮目相看之感:“徐秘书长分析的很对,说的很对,党中央很有必要提出社会主义大同盟的口号,这也是统一战线的一部分。过去我们的统一战线是团结同盟会和光复会,但现在来看去年发生的事情,问题出在我们太看重统一战线,而忽视了统一战线的领导权,结果搞得党在同反动派的斗争中处处被动,甚至最后闹出了同盟会、光复会纷纷拥戴袁世凯的闹剧来。”
林淮唐感叹道:“现在我们要重提统一战线,就要确保新的统一战线的领导权,一定要归我所有、以我为主、听我指挥。如此要求,我们就不可能去联合同盟会或光复会了,但是徐秘书长提出的新方案就非常好。新的统一战线要以社会党为中心,团结这些亲社会主义、同情劳工的小党,组成一个大同盟。”
林时爽亦趁热打铁主张道:“党中央要尽快提出社会主义大同盟的口号,并且组织党务人员去和各小党联系,先确保联络!”
“对。”林淮唐点头说,“先确保联络,然后徐图教育改造。徐秘书长认为多长时间,可以完成改造?”
徐企文低头思索一会儿后,说:“对全国内各个持劳工主义之小党的先期调查,我已经完成,联络工作很容易的。但要对其彻底改造,按工党、早期社会党的先例,我估计最少最少也要三四个月以上时间。”
林淮唐笑道:“那已很乐观!我们徐徐图之。”
徐企文的这份调查报告,又让林淮唐的情绪振奋起来。本来他最担心的问题,就是党的干部梯队问题。如果所有干部,都要社会党从零开始培养,以目前中国国民一般的受教育和通识水平,耗费精力、金钱不知将几何!
通过社会主义大同盟的形式,虽然那近万名社会主义思想和保护劳工政策的同情者,未必能有多少人被改造为合格的革命者。
可只要有一半人,甚至三分之一人完成改造,那就能为社会党再增添多少合格的骨干党员?
而且还是在全国范围之内!
林淮唐一直还很担心的另外一件事情,就是社会党目前的地域属性太强。
由于历史原因,社会党几乎完全以南方人为主,北方人实在太少。就算是在南方人之中,又以潮汕人和福建人为绝对主力。
这种过强的地域属性,将来是很可能影响到社会党在全国范围内的发展情况。
“社会党不是一个地方、一个省的党,而是力图刷新全中国政治的党。党中央还是要增强对华中、华北、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的重视程度,就目前来说,我们党还是太局限在华南、华东地区了,到北方去,就几乎谈不上什么影响力。”
林时爽点着头,但又笑起来:“这一切要徐徐图之,革命党人的事业确实要像君汉说的那样只争朝夕,但也不能揠苗助长啊。”
“正好。”林淮唐站起来说,“我原来就打算去一趟徐州,北上以后,也可以借重我个人的影响力,来说服一些小党参加社会党的大同盟。”
“去徐州吗?”
“对。”
夜空的月光照在了林淮唐的脸上,他带着满脸的希冀和笑意,侃侃而谈:“组织和干部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但是财政问题也不能轻忽啊!社会党如果不能搞好地方上的经济建设问题,如何让人们信服我们的主义乃是真理呢?徐州有煤有铁,是发展工业的好地方,我准备亲自去徐州看一看,华东国大执委会的事情我也想去多了解一下。”
林淮唐数着手指,他心中有一份非常庞大的建设计划。以社会党现在掌握的政权、军权和经济实力,一部分的地方建设是已经能够提上日程了。
林淮唐自嘲道:“我也该做回老农夫了,种田、种田,种田是关系社会党生死存亡的一个大问题呀。”
第二十一章 徐州纪行(一)
感谢@杂烩饭大王 的打赏,今日三更(刚刚码出来,今天发的就晚了一些
历史上,苏北曾凭借得天独厚的交通运输条件——京杭大运河,而有过超乎其自然禀赋的繁荣,随着运河的失修、阻断,还有近代以来海运的兴起,苏北逐渐落伍。交通运输条件的落后,成为制约苏北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它不仅限制了苏北参加全国大市场的循环能力,而且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苏北地区内部的小循环。但林淮唐也注意到,近代以来,伴随着津浦铁路的通车,苏北交通运输条件落后的状况有了明显改善。津浦铁路的开通,使苏北重镇徐州南抵南京、上海,北达济南、天津,把苏北同中国当时的南、北两大经济中心连结起来。
这不仅为苏北工业进入全国大市场提供了方便,而且为苏北打开封闭大门,接受南北两大经济中心的技术、资金、信息等方面的辐射提供了一条捷径。
这样,苏北地区内部经济小循环的能力加强了,徐州军事重镇的地位也进一步巩固,并且使徐州在这一苏鲁皖豫四省交界地区经济龙头的地位初见端倪。
所有这些,都为江北近代工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江北的近代工业基础实在太薄弱了。”
林淮唐在林时爽、庄文统、刘师复几位中执委和书记局成员的陪同下,正准备前往浦口,乘坐津浦线火车北上。
三月间的上海,天气已经微微转暖。林淮唐身体本就强健非常,这时只穿着一件浆洗发黄的单衣衬衫,外面披挂着一件北伐军的军装制服外套,就觉得有些生热了。
“中国近代工业起步于同光年间,大概是上个世纪的六十到八十年代之间。”林淮唐单手很轻松就提起了他自己的行李箱,“当时全国各地的近代工业几乎都是一片空白,因此,在起步阶段,全国各地基本上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全国各地又形成了迥然相异的不同规模。上海、天津,已成为中国的工业中心,尤其是上海,经过几十年发展,已有了大量的资金积累和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这些都是江北地区所欠缺的。”
上海本地在庚子新政以来,已经陆续建成了近十所高等学校和一大批中等工业技术学校,便捷的交通和通讯条件,比较完备的基础设施,相对中国其他省份比较先进的技术设备和较高的劳动力素质,以及发育较为成熟的市场……这一切已使得上海位居全国工业发展的最高梯度。
“不说上海,其余如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华中的武汉三镇、华北的京津保大,这些地区虽然在技术设备、资金积累、劳动力素质及市场发育等方面,比不过上海,但也有了相当雄厚的近代工业基础,亦非江北可比。”
刘师复跟着林淮唐的话,说道:“江北一带这些年近代工业虽然有些起步,可是数量少,经济效益又差,基础设施更不完善,不要说比上海,比起苏南地区也差了许多,书记长想在江北发展中国近代工业的基地,困难相对会很多呀。”
苏北工业基础的薄弱,还表现在手工业的不发达上。苏南、苏中地区手工业的发展历史悠久,到清末已完成了由传统的家庭手工业向工厂手工亚的过渡,这就在资金、技术、劳动力、市场等方面为近代工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而苏南、苏中地区近代工业的发展已是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所以,苏南、苏中地区自近代工业起步以后,一直保持着较好的发展势头。而苏北地区从历史上看,手工业就很不发达。直到清末民初,仍停留在家庭手工业阶段,没有完成从家庭手工业向工厂手工业的历史过渡,不发达的手工业在资金、技术、市场、劳动力素质等方面都制约着苏北近代工业的发展,这使得苏北工业虽然和苏南、苏中地区同时起步,但由于根基不牢,起步之后始终是步履蹒跚,举步维艰。
“事情虽然困难,但广大的黄淮海地区潜力是无穷的,这块根据地又是现在社会党掌握的地方政权中,地理面积最大的连片地区,它位近中原,将来我们若与袁世凯发生冲突,首当其冲必定在此,所以必须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来做建设和发展。”
林淮唐一步小跳,从月台跳到了沪宁铁路的火车车门上。蒸汽机车还在呜呜发着长鸣,白色的烟气里,林淮唐笑盈盈地望着来火车站送他离开的每一个人。
由于事先做好了保密措施,这次林淮唐离开上海,连社会党内都没有多少人知道,自然也没有多少人前来欢送,记者团、市政府或其他社会团体,那就更不了解情况了。
林淮唐一手攀在火车门旁边的扶手上,另一手朝着众人挥舞起来:“上海的事情还要交给庄主席、刘副主席两位咯,江南之事多赖阿文,华南之事要多依靠燈途和渊公,此去江北,诸君同志勿念!”
林时爽走上前去,还想再说几句挽留的话,但火车却已到了出发的时间。林淮唐对上海没有多少眷恋,他微笑着转身走入车厢,只给众人留下一道轻车简从至极的背影。
庄文统还是忧心道:“应当为书记长多安排几位警卫的。”
刘师复摇摇头:“到昆山站后,工会组织了一批人手上车保护。你也不要多虑,说到底,凭书记长的身手,哪轮得到我们去担心他?”
“哈哈。”林时爽笑了起来,“子麟说得对,但还是要多注意一下,嗯……君汉离沪以后,二位不要令他失望,上海在我们革命事业的规划中具备举足轻重的地位,社会党人以马日事变以来的无数牺牲,才取得了上海政权的主导地位,我们绝不能丢掉这种优势。”
庄文统眼神一动,说:“袁世凯近来又发布了总统令,将调遣北洋的海军舰队入驻上海……各种争端恐怕不少。”
林时爽的神情迅速由笑容转为冷峻,他淡淡地说:“上海的工会等等社会团体要负起责任来,党中央交给你们的任务,是确保社会党在上海政权中的优势地位。袁世凯今天可以调海军进驻上海,明天就能够调陆军进驻上海,我们难道全都放任不管吗?庄主席,负起责任来,应当组织各社会团体都发出号召,力拒北洋海军舰队入驻上海。
理由总归是有的,海军舰队司令为谁?我们可以号召市民团体反对其人事安排。海军的经费将从何而出?上海各界将忧心于袁世凯欲举沪上财政,来供应北洋的海军,我们亦可以借此宣传反对之意见。北洋海军的官兵纪律如何?上海各界市民能够放心和信任吗?甚至于租界当局,能够不对袁记海军来沪有所忌惮吗?
应该先让代表市民的各社会团体出面加以反对,袁世凯还不到能够在任何地方为所欲为的地步!”
第二十二章 徐州纪行(二)
林淮唐坐在从浦口开往徐州的火车上,最普通的车厢微微颠簸,二等车票给林淮唐带来了一张勉强可坐的座位,烟尘扬起,弥漫在狭小逼仄的空间中,稍稍使他感到透不过气来。
“寇连长,麻烦你了。”
“为先生服务,是我的光荣!”
寇英杰带着几名警卫在昆山上了车,他们奉命随行保护林淮唐的人身安全。虽然说以林淮唐的身手,真遇到能让他觉得棘手的危险情况,可能反倒需要林淮唐来保护这些警卫。
林淮唐微微觉着寇英杰的长相有些面熟,与北伐军占领徐州时他见过的第五镇统制靳云鹏的照片很相似,听着那北方口音,突然便提问道:“寇连长是山东人?是怎么加入南军的?”
寇英杰楞了一下,但还是从容大方地回答:“君汉先生,我原是江北十三混成协的士兵,被第二师缴械以后,参加光复营做了光复战士。”
“原来如此……寇连长是党员了吗?”
“呃。”寇英杰眼神闪动了一下,“我还没提交过入党申请书。”
林淮唐的感官非常敏锐,近距离中甚至能清楚数清人家心跳的拍子、速度。他隐约感到寇英杰变得慌张了起来,但只是判断寇英杰是被俘的光复战士出身,大约有些不好在入党申请书里写明白的历史,所以问到这个问题才会紧张起来?
上一篇:大秦:传承剑圣,被祖龙读心
下一篇:我在影视剧里抗敌爆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