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唐:摊牌了,我只想混吃等死

大唐:摊牌了,我只想混吃等死 第9节

“小李公子,你可真神啊。”

“昨日你说长安的寒冷还长着呢。今天袁天师就说长安将有暴雪,而且时日还不短。”

李安之挠挠头,“我也就是瞎蒙的。”

“算不得本事。”

杜如晦呵呵笑道:“你倒是谦虚了。”

“要是朝堂上那些家伙能瞎蒙到,早就把功劳全揽过来了。”

一提到朝堂,杜如晦就恨得牙痒痒。

争来争去,争了大半天都没争出个结果。

一个两个还都在推卸责任,谁都不愿意当这次筹粮的负责人。

最后还是他自告奋勇承担了下来。

可是能筹到足够的粮吗?

完全不可能!

为什么自告奋勇?

因为心疼,心疼长安的百姓。

大雪将至,不知道会有多少灾民饿死。

虽然筹不到那么多粮,但自己也会尽力去筹,全程监督。

最起码他可以保证这些粮能够一颗不少地送到灾民手里。

能救一个是一个。

既然穿上父母官这身官服,那就必须对得起父母官这几个字,对得起这身官服,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李安之听出杜如晦语气中的不满,轻笑道:“杜大人,可是筹粮出现问题?”

杜如晦有些错愕,“你怎么知道?”

李安之喝了口酒解释道:“既然朝廷确认了大雪将至,那就要开始筹粮。可杜大人却满腹惆怅,借酒消愁,必然是筹粮出现问题。”

杜如晦愣住了,若是朝上那些老家伙,仅凭这些就能分辨出来,他不难理解,毕竟那些人活得久,看的也多了。

但李安之一介商贾之辈,又如此年轻,怎么察言观色的本事这般厉害?

这难道是皇室与生俱来的本事?

李安之挠了挠头,终还是问道:“杜大人,现在全城的粮食是不是大多掌握在七宗五姓手中?”

杜如晦想了想道:“是。”

知道这些倒不是什么难事。

李安之想了想,“让那些世家大族捐粮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就算捐粮也是抠抠搜搜的对吗?”

杜如晦点头,“对。”

李安之笑了,“其实解决这次缺粮很简单,杜大人无须烦恼。”

杜如晦点头,“是啊。”

“嗯?等等,小李公子你在说什么?解决这次缺粮很简单?”

李安之点点头道:“对啊。”

杜如晦愣住了,倒吸口凉气,“小李公子,你可知此次朝廷有多缺粮吗?”

李安之嗯了一声,“连年遇灾,全部粮仓加起来,恐怕最多撑十日,或许还不到。若是举国库去买粮,正常价格倒也还好,但如此大肆购粮,必然有人趁机抬价,若是抬价,国库的银两怕是最多支撑三日。”

“若我猜的对的话,加起来也不足半月。”

杜如晦瞪大眼睛,他简直要怀疑是不是陛下偷偷把国库情况告诉李安之。

杜如晦深吸了口气,稳定情绪,“说的差不多,不过真实情况比你猜的更要紧急。”

“现在不是买粮的钱够不够的问题,而是买不到粮食。”

“这种情况下,筹粮还简单吗?”

杜如晦有些难以置信。

李安之略作思索,点点头道:“不算一件难事。”

杜如晦诧异的看着李安之,“几个菜啊,喝成这样?”

第8章 此子惊为天人

李安之:“让陛下直接问世家要粮就好,不捐或者捐的少好办,让陛下御赐功德碑,把捐了多少明明白白写上去,立于府前,让百姓好好敬仰一番。”

杜如晦咧了咧嘴,好阴损的招,这不是拉着人家的脸,让百姓抽?

世家大族最注重的是什么,名声地位,名声坏了,投靠门下的人就少了。

这倒还好,但你的人少了,别的世家人多了,朝堂上,你能安排的事也就没人多了。

所以说,这招阴损,但也不能用啊。

陛下虽自登基以来就想尽办法打压七宗五姓的气势,尤其是最近更是和世家不对付。

但也不敢明面上跟他们撕破脸皮,其间牵扯太多,没那么容易。

这小李公子还是年轻了,终究只是一介商贾。

杜如晦的眼中闪过一丝失望,苦笑道:“小李公子,你这就是说笑了。”

李安之笑笑,对杜如晦说道:“其实还有两个方法,只要当今陛下和您有这份魄力实施,这两个方法实施之后,市场上的粮食自然就多了。”

“不然您就当我白扯。”

杜如晦叹了口气,一口接一口的喝着闷酒,“什么法子?”

事到如今,他也不相信李安之能提出什么好办法了。

心里琢磨着,怎么让陛下拉下脸去跟世家借粮。

不知道又要挨陛下多少骂。

李安之道:“第一条,据我所知现在芙蓉苑还未曾有归属,一直闲置在那儿,由朝廷负责打理,每年恐怕仅仅用于修缮房屋山水花草的支出就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听闻此言,杜如晦的脸色突得凝重起来。

确实如此,芙蓉苑是秦朝留下来的,又经隋文帝改造,占地三十多顷,原隰相间,山水景致优美,绝美至极,乃皇家禁苑,

只是当今陛下为表清廉,与民同甘共苦,倒不曾入驻此苑,

只是这芙蓉苑跟眼前危机又有何关系?

李安之也没说话,拿筷子在碗里沾了些水,一笔一划在桌面写了起来。

“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

“好诗!”杜如晦瞳孔急缩,连连惊叹。

他一眼便看出这诗句的妙处,“你小子端是了得……”

话突然断了。

细品之下,杜如晦额头渗出细小汗珠,能安居宰相一职,又岂是泛泛之辈。

他断然猜到了李安之的想法,顿觉口干舌燥,好一个大胆的想法,怪不得要有魄力才能实施。

李安之见杜如晦猜到了,也不愿多说,虽说李世民在历史上是个明君,但如此僭越礼节的事,谁知道会不会惹得龙颜大怒。

所以,李安之不说了,真惹得皇上怪罪了,那也怨不得我对不对,我就是写了两句诗,其他的什么都没说。

那可都是你猜的啊。

杜如晦死死盯着桌上狗爬一样的字,许久才难以置信地抬起头,“小李公子,你说的第二个法子是什么?”

李安之也没卖关子,喝了口酒说道:“抬价,让朝廷直接把粮价定为斗米十五钱。”

杜如晦揉了揉耳朵,抬高粮价?而且还翻了三番!

小李公子疯了吧,就算是七宗五姓最多也就只敢翻两番。大唐亡国对你有什么好处?

但杜如晦刚才已经见识过李安之的大胆谋划,他不觉得这话是无的放矢,这个念头也不过一闪而逝。

杜如晦问道:“敢问小李公子,这又是何意?”

李安之不慌不忙,问道:“杜大人,长安多了灾民,若你是粮商,你会怎么做?”

杜如晦一丝不苟答道:“放粮赈灾。”

李安之:“……”

“那我换个说法,那些七宗五姓手底下的粮商会怎么做?”

杜如晦不假思索,“抬价,然后待价而沽。”

李安之点点头,“那么如果朝廷主动抬价呢?”

杜如晦略作思索,“这么做无疑是把百姓往死路上逼。”

李安之笑了笑,肯定道:“是,若朝廷只抬不赈,或是抬价少了,必然如此。”

首节 上一节 9/54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之最风流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