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文匪 第240节
在不加杠杆的情况下,就能有三倍的利润,如果加上杠杆,那简直就……斯大林立刻就想了这样的一句话:“只要有10%的利润,它就会到处被人使用;有20%,就会活泼起来;有50%,就会引起积极的冒险;有100%,就会使人不顾一切法律;有300%,就会使人不怕犯罪,甚至不怕绞首的危险。”
苏联这个时候虽然很穷,但是挤一挤,还是能挤出不少钱的,投入到里面去,再加上几个杠杆,那引进技术的机器的钱就一下子多了一大堆。这事情要是成了,李谦的这个见面礼就真的很重了。这样一来,当李谦和二十八个半有矛盾的时候,他们谁更有分量呢?
第二百九十三章 敲警钟
接下来的时间就真是聊聊天的时间了,大家各自谈了一下自己的经历呀,见闻呀什么的。也算是增加了双方之间的了解,当然借着这个机会,李谦也顺口把共产国际在中国的一些傻瓜操作给狠狠地讽刺了一下。当然,李谦也知道,慈父不会完全相信自己,但是只要他知道个影子,也是有价值的。
接着就是和苏联的科学界的交流了。这一交流,斯大林同志就又得到了这样的信息:
“李谦是在是太有用,太好用了。好多困难的问题,他都有办法、有思路。科学院强烈要求,最好能想办法让李谦留下来,如果不能,那就应该经常让李谦到苏联来访问。”
苏联政府方面当然也立刻做起了李谦的工作,因为就他们的了解,李谦对社会主义,对苏联都抱着善意。虽然就他们的了解,李谦基本不可能留在苏联,但是和他进行长期的合作应该是没问题的。
“而且,就我所知,中国南方,比如上海这样的地方,夏天是非常炎热的。我们可以每年夏天,邀请他来贝加尔湖参加学术讨论——我觉得能摆脱炎热的南方,李一定会很愿意的。”甚至有人这样说。
而苏联内务部则在讨论派出人员去中国学习的事情。
“根据莫斯科大学和列宁格勒大学的研究人员的反馈,因为李谦先生的指导,很多的以前完全无法处理的密码现在都有了进展。显然李先生和他的学生们在密码学方面走在了整个世界的前面。他们有一整套的,我们还没有掌握的方法。”
“他向你们传授了相关的方法吗?”
“李谦先生并没有在这方面藏起什么来,不过他本身很忙,而且密码学本身就是非常深奥的学问,这不是打扑克时候的游戏规则,几句话就能说明白的。所以,我们必须派出人员,长时间的进行专门的学习才可以。”
对于李谦没有藏私的事情,大家都是相信的。至于李谦很忙,这也是事实,他的日程安排的满满的,各种参观,了解苏联的计划经济的计划编制,以及数学在这当中起到的作用,并对苏联人使用的数学工具也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这些意见经过苏联方面的专家研究之后,都得到了肯定,大家普遍认为,李谦提出的改进,能大大地提高工作的效率,并减少相关的错误。而计划委员会的事情,就重要程度而言还要排在内务部的前面呢。
当然李谦这样做也不是没有条件的,比如说,李谦就提出,希望苏联能给他支援一些工矿业方面的人才。因为他在陕西的分校需要这方面的教师。
“我并不需要你们支持最出色的大师级的人物,只需要正常的,能对本科生进行专业教育的老师就可以了。比如说在贵校担任相关专业的讲师或者助教的人都可以。另外,我对于工科的一些东西也不是很了解,我的一位朋友帮我拟定了一份一所工矿类的学校需要的各种教具和实验设备的单子,不过,他是个法国人,他给我的这个单子是依照法国人的学校的标准准备的。法国人的技术路线和你们还是有差别的,所以我希望你们帮我看看,这里面有哪些东西需要替换或者增补。
可惜的是,他只能给我提供这些东西,而不能为我提供教师。要在法国或者其他欧美国家雇佣到有足够的资质的教师实在是太难了,不要说有教大学资格的,就是找个能教中学的,都不容易。当然这不能怪他们,毕竟中国太落后了,而且安全性也不太好。当然,如果贵校的教师来我这里的话,我们肯定会尽一切力量保证他们的安全的。另外,我会按照欧美的标准给工资的。”
莫斯科大学那边的人研究了一下李谦的单子,然后就发出了这样的感叹:“这家伙还真是有钱!”
对于李谦的这个要求,得了好处的苏联方面自然也不能拒绝,于是苏联那边就让莫斯科大学和列宁格勒大学的教师们自愿报名,愿意去支持李谦的上海大学陕西分校的,可以来报名,苏联政府表示,参与过这一行动的教师,今后在评等级和晋升工资的时候给与一定的优先,同时国内的工资继续发,而他们在中国获得的收入不需要上缴国家。(但事实上,苏联政府在他们回国的时候,还是强行将他们带回来的美元按照国家定价换成了卢布。而苏联的国家定价和黑市价有很大的差距。)
从宏观上来说,苏联的经济形势在整个世界范围内都是非常好的。但这只是宏观上的,因为高投资率,高积累,所以真正能分配给每一个人的收入其实还是相对有限的。再加上苏联又是一个“工人阶级的国家”,所以工人的收入是必须要有保证的,至少应该比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强呀。而且“任何工作都没有上下之分,只是社会分工的不同”这一理念也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正确。既然“劳动没有贵贱之分”,那么劳动报酬自然也不应该有贵贱之别。所以苏联的工人们的收入在相比欧美的工人,尤其是现在大危机状况下的工人,那是相当的不错的。
然而苏联并不是一个富裕的国家,沙皇俄国时期,俄国就是欧洲国家中的穷光蛋,一战还闹出过几个士兵一条枪的笑话。一战后,苏联又经历了时间不短的内战,原本不多的家底又损耗不少,这几年虽然进步很快,但是总的积累还是远远不如欧美的资本主义大国的。在这样的情况下,虽然没有资本家拿大头,但提高工人福利待遇也是相当大的经济压力,好在“劳动没有贵贱之分”,所以大学教授也不应该比工人工资高太多。
这样一来,原本在社会中属于上层的人,如今却成了“平等的一员”了,所以苏联的“知识阶层”还是有点小落差的。如今有了这样的一个挣钱的机会,再加上还能升级别,涨工资,一些已经有成就的大家倒也罢了,那些小讲师助教中,有不少人对此都非常感兴趣。李谦原计划从苏联这里弄个十来个人回去也就不错了,结果最后报名的足足有一百多。
李谦在苏联待了两个月,原本按照苏联人的意思,他们还想要让李谦在苏联多待一阵子,因为好多事情还没有弄完呢,但是从中国传回来的一些消息却让李谦在苏联待不住了。
首先是和日本相关的事情。罗斯福上台之后,在有关伪满洲国的事情上相当强硬,据说日本人在和美国人秘密谈这个事情的时候,罗斯福要求日本全面开放满洲,美国在满洲必须拥有和日本同等的权利。而即使日本同意了,美国也不会承认伪满洲国,最多只是承诺不会直接支持满洲的抵抗力量——这不是空手套白狼吗?
而且日本人也很清楚,如果真的开放满洲,就美国的生产力和日本的生产力的对比,在满洲进行“公平竞争”,那就是让婴儿和壮汉竞争,日本人好不容易凭自己的本事抢来的满洲,难道是为美国抢的?所以罗斯福的“无理要求”当然被日本拒绝了,然后呢,罗斯福就公开表示美国绝不会承认伪满洲国,并谴责了日本的侵略行为。
美国不是国联成员,但是美国作为世界第一工业大国,以及并列第一的海军大国,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却是相当大的。有了美国的表态撑腰,国联的其他帝国主义国家也跟着强硬了起来,他们和美国保持了相似的态度:除非满洲我们大家分,而且我们分大份,否则我们就要主持正义——当然是口头上的。
这种平白要求分一杯羹的做法,当然被日本人拒绝了,于是国联在磨磨唧唧地对李顿报告审议了许久之后,便给出了结论:日本是侵略者,应该受到谴责。
日本呢,便以退出国联抗议。在退出后自觉没有约束,便进一步开始在平津一带制造事端,拉拢了一些汉奸,要搞什么“华北自治”。
蒋介石这个时候正在准备他的第五次围剿,为了这次围剿他可是下了好大功夫的。在此前的失败之后,蒋介石意识到,他手下的将军,尤其是他信得过的将军,大多在军事上都是笨蛋——越是信得过的,便越是如此——而那些公认会打仗的将领,又大多不可靠。
在蒋公认真地研究了他的偶像——曾剃头的战略思想之后,蒋介石决定要采用“结硬寨,打呆仗”的战术,而他的军事顾问团也给他推荐了一战式样的壕堑战,堡垒战的战术思路。
蒋公觉得这个思路很不错,很适合不会打仗的国民党军队。只是这种打法很费钱,所以筹备起来,很要花一些力量——而这个时候日本人又打来了。蒋公便一边让人和日本人谈判,看能不能“用空间换时间”,一边加紧准备。据说他已经打算再签一个卖国条约了。
李谦觉得这个时候他一定要赶回去,要给蒋介石尽可能的捣乱。不过回去之前,他还要想办法再去见一下斯大林,最好能让斯大林先给共产国际的家伙敲个警钟。
第二百九十四章 一曲忠诚的赞歌
1933年五月初,李谦正式动身离开苏联返回中国,这次因为长城一线都不够安全了,所以他也只能选择从黑海边的敖德萨乘船出海,从海路返回中国。
就在李谦坐船从敖德萨出海的时候,苏联内务部特别委员会的叶若夫委员前往东方大学民族殖民地问题研究所,和米夫校长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会谈,向他询问了关于中国革命以及共产国际远东局的工作方面的一些情况。
叶若夫委员表示:“中国的革命对于整个世界的社会主义革命都是非常重要的,共产国际要本着对社会主义革命事业负责任的精神,认真的研究中国的情况,搞好中国革命的支援工作。在军事方面,要多尊重中国同志的意见,中国的同志在军事上已经获得过多次的胜利了。斯大林同志说:‘胜利者不应该受到指责。’他指出,中国同志在军事上连续获得反围剿的胜利,这说明他们的军事策略是正确的。对于正确的东西,我们要尊重,不要胡乱指手画脚,不要表现出大国沙文主义的情绪。”
米夫则表示,远东局目前正在配合中国同志准备新的反围剿,军事顾问弗雷德同志已经到达了上海,正在研究当前的军事局面,准备向中国同志们提供帮助,另外,顾问团成员李德同志已经抵达了中央苏区,并在军事技能训练方面向中国工农红军的指战员们提供帮助,中国同志们对他的表现赞不绝口……
米夫说的对李德的工作赞不绝口的人,主要当然是博古他们。不过说实话,至少在这个时候,根据地的其他人,对李德的印象也还不错。因为这个时候,李德还没有开始干预军事指挥,他现在做的事情主要还是在步兵技术上向工农红军提供指导。
李德没有真正指挥军队的经历,论指挥,他的确是一窍不通;但是要说步兵技术,他毕竟是在伏龙芝学了好几年的,正规的军校毕业的。而要说红军这边,论指挥比李德强的人,真是太多了,但是要说步兵技术,包括战壕应该怎么挖,火力点应该按照怎样的原则来布置,火力掩护和交叉突进如何进行之类的玩意儿,李德还真的比中央红军的大多数的将领强。毕竟,这个时候的红军将领还没来得及形成自己的一整套的步兵战术。
如果李德能够一直在他的顾问生涯当中,都承担这样的角色,那在未来,他的评价也许会好很多的。
“但是我听说弗雷德顾问对李德的表现不太满意,同时他也认为,中国的同志们过于保守,总希望靠伏击战来获得胜利。在获得胜利之后,没能主动地扩大战果……”
“我可以把一个情报转交给你,这一次,蒋介石的部署有了很大的变化,他调集了他能够调动的所有力量,敌军的人数可能会超过五十万。而且蒋介石会采用堡垒围困为主的作战方式。他们不再深入苏区寻找红军主力决战,而是仗着自己在人力、军力、资源的强大优势下,通过建筑堡垒,层层推进,最后把红军逼死在苏区的范围内。当然,如果我们的同志还是能打破这次围剿,那国民党政权可能短时间内就真的无力再次攻击我们的中国同志了,
这是新的情况,你可以将这个情报转给远东局的同志。总之,我希望,也是斯大林同志希望,你们在工作中要从实际,而不是从愿望出发,好好工作……”叶若夫最后这样说。
这个情报当然很快就传回了中央苏区。得到这个消息之后,中央苏区开了一个会议,讨论对策。在这次会议上,主要出现了三种意见。
第一种是以伍豪和朱玉阶将军为主的意见,他们主张继续采用诱敌深入,各个击破的战略方针。因为前面四次反围剿能够获得成功,基本上都是因为我们成功地实施了这一战术。而且国民党将领普遍比较笨,一个一模一样的花样,就能让他们一而再,再而三的上当——比如不久之前的陈诚。
红军大部分的将领,包括第三军团军团长彭德怀和第一军团军团长林彪都支持这个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