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我的封地变异了 第113节
长此以往,这大唐还会是李二的吗?
这就也是当初李渊为什么想要逼着李二手下的人全都缩在天策将军府的原因。
相比于那个时候,现在李湛的处境明显好上不少,至少他头上没有一个太子哥哥,可李二的年龄却比李渊年轻太多了。
这样一来,李湛可能要等上几十年,换成他们是李湛,扪心自问是绝对不愿意等这么久的。
就算李湛能等,李湛麾下的这些人愿意这样等吗?
不好说啊!
正因为如此,这一下房玄龄等人全都不说话了,这样的消息实在太震撼了。
李湛若是真的全取草原,那现在李湛的地盘已经足够和大唐分庭抗礼了,别管草原是否贫瘠,养不活太多的人。
要是草原真的那么垃圾,中原王朝又为什么一向视草原政权为自己的大敌呢?
李绩和李靖作为武人,在房玄龄等人不出声的时候,更是不愿意多言,这时候谁多说话,谁就可能得罪皇帝,万一说错了呢?
要是真的说的好,却也有可能得罪李湛,这个明摆着的下一任皇帝。
不管怎么看,这时候都是不说话为好,就这么沉默着吧。
他们的心里想着,只希望把这事糊弄过去。
可李二显然不愿意就这么糊弄过去,只听得李二疲惫的说道。
“你们觉得消息是真的吗?”
李绩犹豫了一下说道。
“消息只怕不会有假,敬德人在朔方,正是靠近突厥的地方,而且敬德对陛下忠心耿耿,不会在这种大事上撒谎的。”
“甚至这个消息,其实之前的时候朝廷也应该有所发现了,边境上今年少有突厥人和唐军发生的小规模冲突,这是以前所未有的事情。”
“只是当时我们觉得这可能是突厥元气大伤,内部争权夺利导致的,没有想到会是秦王出兵了……”
李二摆了摆手道。
“现在说这些没什么用,辽东方面也有消息,说是秦王府上的将领们传信,想要和他们携手征伐高句丽,你们觉得要和他们一起打高句丽吗?”
杜如晦深吸一口气道。
“臣以为不可,如今河北道等地依旧有灾情,在这种情况下,联合秦王派去远征的士卒们共同征伐高句丽实在不划算。”
“再者,现在已经是深秋时节了,留给我们出兵高句丽的时间并不多,一旦到了冬天,高句丽境内滴水成冰,如何作战?这般僵持下去,岂不是和隋炀帝三征高句丽一样了?”
“只是空耗民力罢了!实非智者所为。”
李靖也赞成的点了点头道。
“确实如此,这个季节出兵高句丽实在是逆天时而为,只能白白消耗士卒的性命,何况高句丽在隋炀帝的三次远征后,虽然他都赢了,但国力也已经濒临崩溃,就是再放一放也无所谓。”
“臣以为还不如劝一劝秦王手下的将领们,让他们不要过于冲动,就算他们不觉得累,他们手底下的那些士卒们也该累了。”
“怎么说都是一路从河西等地的草原打到辽东,这恐怕是无日不战吧?还不如就此先驻扎下来,等到冬天过去再行议事。”
房玄龄也跟着附和了几句,这样的军国大事,确实不能容许前线将领们这般随意决定,他们倒是想要军功快想疯了,可自己士卒的情况,和国内的情况总是要考虑的。
就这么随随便便和李湛的人一起出兵,先不说政治上的风险,就是军事上也是风险很大,好好待在城里就行了。
真想要攻打高句丽,还不如再过两年,依旧照着隋炀帝的路子,水陆两路进军,打高句丽一个措手不及。
当初隋炀帝的出兵路线其实很不错,只可惜战场指挥上,隋炀帝眼高手低,这才导致征伐高句丽失败了。
这并不意味着高句丽真的有多么难打,相比较于南方的林邑、北方的突厥,高句丽已经算是很容易能被收拾的地方了。
而且他们还有个没说的点,现在国内对征伐高句丽有一定的心理阴影,特别是民间百姓们。
没办法,当初隋炀帝的那三仗输得太惨了,大家都对打高句丽有些犹疑,就是朝廷真的想要打仗,也需要先做好民间的安抚工作。
要不然,只怕前线还在打着呢,后方就会出现传言说前线大败,说不定就引起惶恐了。
李二张了张口,却有些难以启齿,并没有第一时间说出自己的想法。
李二其实现在已经很是灰心了,有些想要直接把皇位禅让给李湛,相比于李湛,李二现在治理大唐,结果大唐到处都是灾情。
可李湛所在的贫瘠的河西和西域,却是不停的往中原输送粮食。
而就算是李二一向引以为傲的军事上,现在李湛似乎也追上来了,或者说已经追上来了。
就算李二当初能打败突厥人,又算得了什么?
他说到底不就是站在王朝一统的局面下,才有充足的人力、物力吗?
可现在李湛并没有李二那么好的条件,却依旧把纵横草原数百年的突厥打的跪地求饶。
李二当然不知道李湛有系统,更不知道历史上自己的成就。
如今,面对来自李湛的压力,李二实在是顶不住了。
一时间,心灰意冷想要禅让倒也是情理之中的。
说到底,现在的李二固然还对自己的能力颇为自信,可面对国内的一团乱麻,李二再也没办法拿老天爷降灾和自己没关系来安慰自己了。
国内的种种势力,也在边上有李湛的情况下,隐隐有些不听指挥,可杀也不好杀,更何况全靠杀的话,李二的名声那才叫臭大街了。
这其实都算是李湛在河西崛起的蝴蝶效应了。
而且李二现在其实也看透彻了,不管自己到底能活多久,自己死后的皇位肯定会落到李湛手里,与其到时候再来一场玄武门之变,空耗大唐国力,也让一些野心家们跳出来搞事。
还不如现在直接退位让贤,让李湛上手治理这个国家,自己也好和长孙皇后你侬我侬去。
当初李二发动玄武门之变,更多的其实还是他不动手,他们一家就要死绝了,局面已经到这个地步了,容不得他退后半步。
至于说,那种权力欲,想要治理整个国家的想法,都要往后稍稍。
如今,李湛和李二的关系,远不像当初李二和李建成之间的关系,而且再怎么说李湛也是李二的儿子,不可能冒天下之大不韪,把李二和长孙皇后杀了的。
既然没了这样的后顾之忧,李二当然会在自己对国事力不从心的时候,认真考虑要不要直接把皇位传给李湛了。
想到就做,李二直截了当的在这时候提出来,着实把在场的所有人都震惊的不轻,一时间殿内陷入一种古怪的沉默。
不单单是李二在衡量,就是他的手下们也在那衡量,直接让李湛坐上皇位到底划不划算,对国家,对他们个人,究竟是好处多还是坏处多。
其实从这点就能看出来,李二现在对自己的这群手下们掌控力度到底是下降了的,要是换到当初李二想要发动玄武门之变的时候,没有一个人会这么想。
这样的一种衡量也和投敌无疑了,哪有在这种时候,还在心里这么想的呢?
李二当然也明白这个道理,这时候看到群臣们那一张张思索的脸庞,李二的心里更加抑郁了。
他这次说这话当然有一定的真心,可更多的是一种冲动,谁能想到面对李二的一时冲动,他们这些做臣子的居然还真的有反乱的心思?
他们可真行啊!
房玄龄在思索间无意抬了下头,看到李二那阴郁的神情,心里一跳,立马就出了一身冷汗,怎么把这点忘了?
不管李二是不是真的有意想要禅让给李湛,他们这些人都不该在这时候真的想这事的得失,最该做的恰恰是第一时间劝阻李二,千万不能这么做。
这下好了,只怕李二的心里会留下很深的忌惮吧……
房玄龄的心里一阵苦涩,但还是赶紧站出来,试图挽回这样的局面,连声说道。
“陛下,此事不妥!秦王虽然有功劳,可陛下的功劳难道不多吗?更何况陛下正值春秋鼎盛,哪里用得上禅让皇位呢?”
“若是此时禅让,往后的皇位交接上会不会出问题,也未可知啊……”
李二的神色一顿,莫名的,他总觉得房玄龄这是在讽刺他自己,什么未来皇位交接上出问题,最应该出问题的不正是自己发动的玄武门之变?
当老子的把皇位禅让给儿子,哪里会引起什么交接上的动荡,除非当爹的依旧不愿意放权,可他要真的不愿意放权,就压根不会提禅让的事了。
这一下,李二认定了房玄龄恐怕没觉得禅让有什么不好,只是猜中了自己的心思,试图在这安慰自己罢了。
一语惊醒梦中人!
房玄龄这番话一下就吓醒了还在那思考得失问题的这些大臣们,他们也都变得和之前的房玄龄一样,冷汗津津,只是一个瞬间,他们腿都要软了。
更怂的还是李绩,作为军方大将,他今天表现出来的这么一种倾向,绝对是任何一个皇帝都忍受不了的。
若是李绩找不到什么好的补救措施,他觉得自己要么是会莫名其妙的死在长安城,要么就也要学李靖一样,闭门自守,等到李湛真的入了长安了。
可李绩还年轻着呢,他还想要继续南征北战,积攒功勋呢,怎么还愿意就此闭门自守,不问世事呢?
再者说了,李靖女儿是李湛的妻子,他李绩可没这么好的条件,哪里有自信,在李湛手下那么快就成为领兵打仗的首选人物?
本来他就和李湛没啥关系,而且李湛麾下也有那么多精兵强将,凭什么用你李绩,而不用其他人呢?
怀着这样忐忑的心情,李绩紧随房玄龄之后,也是大段马屁拍上,声称李二是不世出的雄主,雄才大略堪比汉武,何必在这种时候退位呢?
其他人也不甘示弱,跟着说起李二的功绩,认为李二的能力可比李湛强多了,更何况,这传位的事,怎么能这么随便?
若是开这样一个先例,对大唐的未来一点都不好啊!
可他们现在说的越多,李二的心里反而越坚定,还是提前禅让吧!
这些人现在说的不过都是些吹捧之言,他李二要是敢当真,后果可一点都不好。
“我意已决!就派唐俭前去传旨,说明朕想要禅让的决心,你们都不必多说了。”
群臣面面相觑,大概也能猜到自家的小心思被李二看出来了,只能拱手称是,认下了这么一遭,可心里都在盘算着,赶紧让人通知在酒泉的儿子们,让他们提早和李湛说上一声。
多添上一份香火情,可比等到李湛真的入了长安再去巴结要好太多了。
这次御前会议虽然就这么散了,可带来的影响却在不停的扩大,李二的这个决定,在长安的上层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
上一篇:人在洪武,从天师到帝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