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我的封地变异了 第112节
这怎么用活字印?
不过李湛也没舍得用上铜版,虽然他心里知道在大唐这时候,铜版印刷肯定是效果最好的,不管是活字还是雕版。
可说到底,李湛也拿不出来那么多铜啊!
要知道,这可都是钱!李湛之前的时候天天害怕辖内缺铜钱,就算现在情况没到那么糟糕,可也不能把铜钱重新融了造雕版吧!
所以李湛弄出来的雕版是他找了不少工匠搞出来的石板,这可比铜便宜多了,虽然有些麻烦,但字迹绝对比木板的清晰。
这么一个综合性价比最高的东西,李湛还是相当满意的。
为了方便翻阅,李湛还制作了一台装订机,印刷好了以后,直接打孔,用麻线这些穿过去装订好。
这么一套流程走完,一本凝聚了李湛大量心血的蒙学字典就大功告成了。
“酒泉城里现在应该也有不少适龄儿童吧?先拿出去教他们试试,可以的话就直接推广吧!”
李湛虽然对这玩意很有自信,但也怕出个什么万一呢?
还是按照稳妥的路子,先试点,试点没毛病了大规模推广。
李湛可是很期待自己手下的这些孩童们学了这本蒙学字典之后的表现的,要知道李湛为了这本书,所有的例句都尽量选取的是后世流传千古的名句。
保证到时候孩子们一开口,那就是一个大文豪,等到李湛打回长安后,说不定就能把那些窝在关中,自视甚高的世族们吓一跳。
也让他们知道知道,河西、西域这地不是没有人才的!
李湛这样的做法还没在西域和河西四州全面铺开,他让王阳明编纂的这本蒙学字典就已经被悄悄送到长安了。
李二看着手上这本图文丰富的蒙学字典,神色很是复杂,这本来应该是他该做的事,怎么就让李湛这个当儿子的抢先了呢?
喊来自己大舅哥,李二向他咨询道。
“辅机,你怎么看?”
长孙无忌嘴角一抽抽,有些无奈的说道。
“陛下问的是怎么看这本书,还是看秦王殿下的这个做法?”
“先谈谈这本书吧!”
“此书开一派先河,比之曹老夫子所著的《文选音义》更有价值,也更适合启蒙。若能推广开来,各地就不会再出现十里不同音的情况了,只是可能需要一定的时间。”
“嗯。”
李二点了点头,这和他的想法大差不差,这本蒙学字典意义重大,可更多的东西不是现在就能看出来的。
就按照以往切韵的方式教孩童读书认字,怎么都要好几年,就是认字的成年人想要熟练的说出洛下音,也需要一年多的时间。
这倒不是因为洛下音的发音有多么古怪,只是以往学习发音的方法太过繁琐,就像李湛手下的张居正等人一开始不也经过了一段时间的适应?
他们这还都是一时人杰呢,更何况其他的凡夫俗子们。
“只是……”长孙无忌缓缓说道。
“臣也拿到冲儿的信,说是秦王在酒泉推广这本书的成果已经相当不错了,如今在私塾的孩子们十之七八已经能背下来字母表了,掌握洛下音也只是时间问题了。”
李二听的一愣,他手中的这本蒙学字典是秋天拿到的,可李湛那边拿出来这本书用来教学是夏天的事了。
隔了两三个月,确实足够一些天赋异禀的孩子们背下上面的字母表,可这十之七八就有些吓人了吧?
要这么算的话,只怕现在那些天赋异禀的孩子,已经可以掌握洛下音了。
更聪明些的,说不定已经可以按照韵律朗诵诗歌了。
李二有些好奇的问道。
“难道酒泉那的私塾里都只收天赋非常的孩子吗?”
长孙无忌轻轻摇了摇头,脸上显出一种佩服的神色。
“并非如此,其中很多还都是农民的孩子,之前压根没有读过书,压根不认识字。只是这处私塾的老师水平太高,正是编纂这本字典的王阳明。”
“本来臣还以为这王阳明只是在音训上有些独到之处,没想到就连教书育人也很有经验。听冲儿来信的意思,这王阳明还是处理政务的一把好手,儒学经典也十分精通,只是不知道兵事如何。”
“但单单看这些,此人已经称得上是一个全才了!”
李二的脑子里简单过了一下长孙无忌提到的这几个方面,认真一想,这真的是个大才啊!
可这样的大才又是在李湛那……这样的现实让李二相当难受,明明他才是那个天下之主,凭什么这样的人才会跑到李湛那呢?
真的想不通啊!
看出来李二只在为王阳明的事感到烦恼,长孙无忌连忙说道。
“陛下,冲儿可不单单说了王阳明负责的那个私塾,还有他自己负责教学的一个私塾呢,冲儿自己带的学生,总共一百人,足足有40多人在他来信的时候已经算是掌握了洛下音,虽然还有些口音不标准的事,但和他们交流已经不存在障碍了!”
“冲儿也不是什么教育大家,他的那些学生们也不是什么神童,可就算这样他们依旧能有这样的成绩……”
李二瞬间心动了,文字写的再多,感情再丰富,也没有数字来的直观,就凭长孙冲这样的人,在教孩子识字的时候,用上这本蒙学字典,都能有这么夸张的成绩,足见这本字典对南北方统一语言上有多大的作用了。
切韵这样的老古董完全可以丢进垃圾堆了!
可以说,李湛和王阳明搞出来的这个东西,对统一王朝的意义绝对不亚于隋炀帝搞得大运河。
毕竟就算是隋炀帝开通大运河,那也没法解决人们的交流问题呀。
作为商人从南到北的经商,有时候听各处百姓们的话,那就跟听天书一样,甚至你都不知道这人到底是要和你做生意,还是在那准备打劫你了。
李二瞬间就下了决心,让长孙无忌负责,着人制作雕版,将这本蒙学字典刊行天下!
越是早一天让天下百姓学会这样的读音手段,这天下也就越发巩固了。
至于那些世家大族们会不会从中作梗,这恐怕不会,因为蒙学字典里多是简体字,他们素来是瞧不起这个的。
更何况他们这些大族的教育条件多好呀,谁还不会个洛下音了?哪里会在乎这样的东西呢?
只怕在他们眼里,更重要的是李湛能把这一本书弄出来这么多本的能力吧!
这不就意味着他们没法再垄断知识了,要是李二也来这么一手,他们就真的要急眼了。
但到了这个时候,谁还会在乎他们的意见呀!
有本事就起兵造反,对李二他们不敢,未来对上李湛只怕会更胆小。
说到底也就是一群只会打嘴炮的人,要能力也不怎么样。
特别是经过乱世,不知道多少一般人从乱世中脱颖而出,在这些人面前说什么之乎者也,真的是想多了。
他们要真的懂之乎者也,也就不会杀人杀得那么起劲了。
至于威胁李湛?
手下十几万整装待发的公务员队伍在那等着呢,只要李湛舍得花钱,弄出来一套后世的行政班子都不是什么难事,何况是现在的中古社会呢?
这蒙学字典就这么悄然在大唐境内流传了起来,只是上面的作者名悄悄地从李湛和王阳明变成了李二和王阳明。
李二这么做也是不愿意再给李湛添加什么声望了,如今李湛的声望已经够高了,要是自己再帮着添砖加瓦,那不是没事找事吗。
就算是李二也是有些虚荣心的,当然不愿意在这种时候被李湛拉的太远,没法直接来一本蒙学经典和李湛打擂台,那不就只有把李湛的名字换成自己的吗?
这样的小算盘,李二的心里打的啪啪响,可千算万算,李二都没想到在他忙于这样的文教事务的时候,草原已经落入李湛的控制了。
一开始听到这样的消息,李二压根不信,李湛虽然有粮有兵,可他缺人啊!
怎么可能就那么轻松的拿下整个草原?
何况,草原民众和汉地民众是一样的吗?他们就能那么心甘情愿的在李湛的统治下,不闹事吗?
这不可能啊!
就是魏晋时期那种比较宽松的环境,汉民和游牧民族矛盾相对较少的时候,也能爆发五胡乱华的事。
如今这时候,怎么可能就一点矛盾就没有?
而且突厥好歹是有那么辉煌历史的一个民族,虽然他也知道最近这几年被李湛揍得比较厉害,但也不至于这么轻易就服软了吧?
……
零零总总,所有的想法不外乎一点,李二不信!
可草原上的消息已经明明白白的摆在他面前了,就是李二内心不信这事,还能有其他解释吗?
李二只能强行稳住自己的情绪,喊来了李绩和李靖等将领,还有房玄龄杜如晦等人,一同来太极殿议事。
李二的脸色相当的臭,把手上的资料交到他们这些人手里,就在那一言不发,明显是被刺激到了。
李靖倒还好些,他对李湛能办到这事有心理准备,李绩都也吃了一惊,至于房玄龄等人更是不用说了。
之前的时候他们还在想着怎么让李湛老老实实继位,现在来看吗……
就算李湛离了大唐,照样能打出一片广阔的天地,压根就不用什么李唐的支持,这还说个屁啊!
更为关键的一点是,如今李湛做到了这些,该不该给他手下的这些将领们封赏?要不要让他手下的文臣,彻底融入大唐的体系,成为六部高官,甚至三省高官?
这个话题很严肃,当初李渊就是死活不让李二手下的人插手朝政,双方的裂隙才会越来越大的。
这么多人才,总不能就此被拘死在李湛的骠骑将军府吧?
他们总是要出来处理整个大唐的事务的,究竟是像李渊那样做,还是大度点,现在就直接抽调他们来到长安?
而且抽调这事说起来容易,可一旦他们真的融入大唐的体系里,那他们能拉拢的就不只是当初河西、西域那一片的人了。
他们的同僚,到地方任职的那处地方,都有可能成为李湛的拥趸。
上一篇:人在洪武,从天师到帝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