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唐我的封地变异了

大唐我的封地变异了 第269节

世上喜欢聊军政大事的人还是很多的,何况牵扯的双方也都不是什么小势力。

别看吐蕃在大唐身边,看着体量并不算大,可现在大唐周边离得最近的一个,能够保持这么大体量的,也只有吐蕃一家了。

这样的分量不言而喻。

何况如今唐蕃之间的利益牵扯也不小,有很多人吃的就是唐蕃贸易这碗饭的,更有些时流们格外的关注又有哪些人能在此次的战争中脱颖而出。

即便是和吐蕃没有什么利益牵扯的,也热衷于讨论吐蕃这么一个大势力的兴衰,这可是一件少见的事啊。

虽说现在的大唐不存在像后世那样便捷的消息传递手段,可长安作为大唐的首都,这里的消息向来都是最灵通的。

而能够来到长安的人也都不能算是一般的小民了,他们对这样的事自然是给予了极大的热情,带着浓厚的兴趣,就连坊间的那些小道消息,也在长安传的甚广。

原本的时候,在大唐的讨论中有关葛尔家的戏份并不多,本来民众们对葛尔家的了解也不多,顶多知道他们家原来是吐蕃的大论家。

在他们眼中,更为关注的还是唐蕃之间的战事,比如西康的情况,比如海西更西边的高原上,现在的战况如何。

可随着葛尔家的详细情况传入了大唐,就有很多抱有吃瓜群众的大唐子民,对吐蕃赞普和大论家的爱恨情仇抱有更高的热情了。

一个权臣家族和幼主间的矛盾最后发展成不死不休的关系,逼着葛尔家叛逃吐蕃,这可是难得的题材。

虽然大唐其实在吐蕃赞普和葛尔家决裂的过程中起了很大的作用,可是一般的大唐民众终究是不清楚这事的。

一般他们聊起来葛尔家和吐蕃赞普间的爱恨纠葛,更多的是抱有一种超然的态度,以及一种幸灾乐祸的感觉。

毕竟对大唐人来说,吐蕃是敌人,而之前帮着吐蕃和大唐作对的葛尔家难道就是朋友了吗?

如今这时候,能看到以往的敌人遭难,人们的心中只会喜闻乐见,默默吃瓜,至于这里面葛尔家是不是被误伤,又或者有什么委屈,他们何时会在意过?

虽然这一世的吐蕃从来没有给大唐造成多么惨痛的伤亡,大唐也没有在面对吐蕃的时候出现过作战失利,可周边的小国在大唐人看来都应该归降大唐,这就是大唐的天命!

可现在有一个小国,居然敢和大唐对着干,这就激起了大唐民众们的反感,这样的反感可能不会在嘴上说出来,但心中一定是有的。

不过这也就仅限于民众们的口头讨论,对于国家大政来说,他们也并不具备什么发言权,更多的还是要看朝廷的决断。

随着时间更近年关,吐蕃方向传来的消息也更加详细了。

在海西被葛尔家来了一手狠的,又被蓝玉带着少数精锐突进吐蕃边境,被活生生扇了好几个巴掌的吐蕃赞普并没有坐以待毙。

而是一方面紧急调兵前往海西附近,试图将蓝玉带的那点精兵阻拦在吐蕃国门之外,同时又加大了对西康的用兵,想要从西康找回场子。

甚至吐蕃赞普还煞有其事的在逻些城举行了会盟,细数大唐的各项罪责,最为重要的就是打出旗号,商量报复大唐对原本吐蕃国中大族的策反,侵占吐蕃领土的恶行。

估摸着也是想要一个师出有名吧。

但这么一手,算是把大唐上下惹毛了,原来你家的蕃臣和部落不愿意跟着你们混了,跟老子有个毛线的关系?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

何况葛尔家在吐蕃已经是位高权重了,他们愿意投降大唐,不正应该吐蕃自己反思一下吗?怎么能赖到大唐头上?

反正大唐是绝对不会承认大唐在这些部族反叛吐蕃的过程中有出过力的。

所以李湛的回应也极为干脆,立刻让早就等待多时的狄青为行军大总管,从巴蜀等地带兵进发,直奔西康,势要保护自身羁縻州的安全,要护住这些投奔大唐的部族。

至于和吐蕃的口水仗,李湛是不打算打的,没用。

现在大唐周边压根没有别的什么国家了,这样的口水仗能打给谁看?

虽说年关已近,可长安城中却没有多少喜庆的气氛,因为朝廷要出兵了,自然城中的氛围也有几分肃杀。

而在民间,长安的百姓们一直讨论的也是唐蕃战事,对吐蕃强占大唐领土表达着自己的愤慨。

这些百姓们当然不清楚西康这块土地归入大唐的前因后果,可在他们看来,既然西康已经是大唐的领土了,那吐蕃这样的作为不就是虎口夺食吗?

别管这些百姓们这辈子能不能前往遥远的西康,会不会和西康产生什么联系,但这绝对不影响他们对侵占大唐领土的吐蕃产生厌恶之情。

而对朝廷上下以如此强硬的态度回击吐蕃,百姓们自然也是欢欣鼓舞。

自古以来不都是这样的吗?

国家开疆扩土了,对民众有好处,他们就感到自豪;而若是国家真的丢了领地,百姓们自然就会感到愤慨。

但凡是武德充沛一点的朝代,都会有人心心念念的想要把这块土地夺回来。

恰好,大唐也是一个武德充沛的朝代。

可能唯一让京畿的民众们感到不满的,就是这次出征吐蕃的士卒大都是巴蜀一带的兵马,没有从关陇的府兵中挑选了。

这些才是他们的子弟兵,要是他们能参加这次的战事,那才是他们所想要看到的。

到时候名利都有了,说不定还能博一个军官回来呢!

这倒也不是李湛忽视了这些关陇的府兵们,可吐蕃的气候、地形在那摆着,一直在平原的关陇人,到了吐蕃的战场上,还真不一定能比得上巴蜀的蛮兵。

怎么说那边的地势也要比关陇这处平原要高,气候也和吐蕃的更为类似一点,想来打起仗来,他们也更为适应些,能给大唐少不少的损失。

只是在朝廷中,对于西康这一路还是有很多人不放心,其中就有李湛自己。

深夜里,李湛依旧拉着徐达等将领们商议这次进攻吐蕃的战事安排。

在烛火通明的大殿中,李湛静静的看着地图,而后叹了口气说道。

“朕总还是不太放心,巴蜀终究没有精兵,而且西山的路太难走了,打箭炉……不是个行军的好地方啊!”

“如此一来,狄青能带的兵太少,风险还是有些大的,而青海一线,蓝玉……朕终究有些放心不下,他现在带的人太少了,有些轻率了。”

川蜀和吐蕃的交通之险阻有目共睹,原来的时候几乎连个路都没有,唯一的几条好路,还是唐蕃大规模开展贸易以后,由大唐的商人们开拓出来的。

用来通商足够用了,可要是想在那经过大军……天方夜谭!

更何况,还有那些在大山中的生羌们,这些人不管是吐蕃还是大唐都倍感头疼。

虽说他们的整体实力也就那样,可人家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熟悉当地的气候地理,在大军围剿的时候,完全可以依托于地形和别人打游击。

这些人,不管是大唐还是吐蕃都拿他们没什么办法,李湛帮着那些商人们开辟商道,对付的最多的就是这些生羌。

现在商路开通了,里面确实有些羌人愿意投奔大唐混口饭吃,可更多的人,对大唐是极为警惕的。

大唐想要从他们那里借道,实在太难了,说不定有些部族还会因为之前和大唐的仇怨,偷袭大唐的粮道。

至于巴蜀没有精兵的问题,这也不是李湛搞什么地域歧视,这是实实在在摆在他面前的一个问题。

大唐立国之初的国策就是这样,重中央,轻地方。

几乎大部分府兵都是在关陇、河北等地,至于南方的巴蜀、江南、岭南,可能连点像样的士卒都拿不出来。

巴蜀可能有些蛮兵是能用,但他们的战斗力到底有多强,李湛的心里也没底。

其实现在李湛面对的情况和历史上李治想要征讨吐蕃的困境有些类似,当初的时候李治也不是没有想过从巴蜀出兵,进击吐蕃。

可最后还是因为这些难题,不得不放弃,只能死磕青海。

而李湛这个时候,面临这样的局面,也只能把信任寄托在狄青身上了。

不管怎么说,历史上的狄青就是主要在南方的丛林中作战,对这些生羌应该有不错的应对手段吧?

可这么一来,这次进军吐蕃的重担,其实还是在青海方向,偏偏这时候蓝玉又撒欢一样的带着少部分精锐就进入吐蕃境内了。

现在朝廷对蓝玉这支军队的动向简直是两眼一抹黑,李湛已经开始考虑,要不要这次自己御驾亲征了。

或者就还按照之前的谋划,将徐达派出去担任青海方面的主帅。

思前想后,李湛还是没有下决断,而是回到宫中,寻上了李二,想从他这里得到一点支持。

李湛将现在的局面和李二说了以后,李二不置可否,静静的思考了一会儿问道。

“那你打算让谁主持青海一路的战事?”

“本来想让徐达去,可现在想想还是我御驾亲征更为合适,只是还存在一些风险。”

李二眉头一挑问道。

“也就是说,你打算把西康作为偏师,而主要的战场还是在青海一带?而这一路,你打算自己亲自去主持?”

李湛点了点头。

李二的眉头拧的更紧了,很是严肃在那思量着这个问题。

毕竟御驾亲征这种事风险太高了,远的不提,就提最近的一个隋炀帝三征高句丽,落得个荒唐而逃的下场,间接导致了隋王朝的覆灭。

固然,李湛的军事才华比隋炀帝高出了一大截,而且在登基以前也不是没有上战场杀敌,就算是登基以后,也曾经有过一次御驾亲征。

可那次打的草原本来就已经快不行了,和现在的吐蕃可不一样。

更别说草原上的情况是大唐朝廷摸得很是清楚的地方,可吐蕃呢?之前的时候,和它交战很少,地理、气候等等都是一个大问题。

战争这个玩意,风险本来就很高了,作为一个皇帝,文治武功可以有,但也没有哪个人会指望皇帝能够多次御驾亲征,一次都不失败的。

若是真的有一次失败,让皇帝本人陷入险境,那社稷就危险了。

人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啊!

故而,李二想了想以后,就缓缓的摇了摇头,很是坚定的说道。

“你现在是天子,何必做这么冒险的事呢?将自身置入险境,不是聪明人的作为!”

“阿耶……”

“不用多说了,现在大唐蒸蒸日上,吐蕃固然是大唐的一个大敌,可以大唐的国力完全可以慢慢消磨它,就算你真的想要毕其功于一役,也不用自己亲自上场!”

“就像你之前想的人选徐达,不也是挺好的吗?我之前可是听说过了,他也是一位帅才,才能不在李绩之下,你大可信任他。”

看着李湛欲言又止的神情,李二语重心长的说道。

首节 上一节 269/29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人在洪武,从天师到帝师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