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我继承破道观后被奉为神仙

大明:我继承破道观后被奉为神仙 第687节

这些天他显然没少做功课,就等着今天呢!

多数大臣连连点头。

崇祯微微一笑。

叔父说的话,精辟之极。

让人听了,贼吉尔痛快!

金光辰还要强辩,崇祯摆摆手,“朕这里有几份军报和降表,给众卿念一念!”

第609章 功在社稷,泽被生民

崇祯挥挥手。

随堂太监取来一沓奏疏。

崇祯朝身侧侍立的曹化淳说道:“曹化淳,你来念吧!”

“是!”

曹化淳上前,从太监手中拿起第一封奏疏,展开后大声念了出来。

奏疏是卢象升写的。

内容是东江镇之战的过程、战果,以及目前的局势。

也就是一个战后总结。

此战,战果可谓无比的辉煌!

斩杀建奴镶蓝旗建奴、蒙古兵,计一万七千五十二人。

并击毙建奴贝勒济尔哈朗!

歼灭敌人,还只是战果的一部分。

这一战,明军一举收复辽南海岛疆土千余里。

昔日辽南失地,尽皆收复!

并彻底解除建奴对山东半岛的威胁,形成了对建奴的海上完全封锁。

更为重要的是,这一战获得了重大战略胜利。

从今后,明军可以自东威胁建奴重镇,与辽西的关宁军对辽东建奴形成夹击态势。

曹化淳将奏疏念到这里,云台四周一片寂静。

所有人都是一阵恍惚。

东江镇大胜的消息,前些日子就被传得沸沸扬扬。

可都以为跟以前的宁锦大捷一样,击退了建奴大军,杀了几百个鞑子。

做梦都没有想到啊,战果竟然是如此的辉煌!

大捷!

歼敌近两万,彻底收服辽南半岛!

这是自建奴起事以来,取得的从未有过的战绩。

战绩太过辉煌,以至于让大臣们感觉像是做梦一般不真实。

崇祯虽然早就知道奏疏内容,也知道东江镇之战的内。

此刻,却依然难以自已,心潮起伏。

“继续!”

崇祯朝曹化淳挥挥手。

曹化淳接着当众宣读了第二封奏疏。

这封奏疏,是孙承宗写的。

辽西战事,与东江镇的战果相比,不免有些黯然失色。

然而与当年的所谓的宁锦大捷相比,却又显得十分辉煌,堪称是大大捷!

击退奴酋皇太极九万大军,歼敌八千。

并在锦州之战中,以逍遥神威炮,轰杀建奴贵族、精锐数百。

甚至连奴酋皇太极,也险些被当场轰杀。

关宁军乘势收复失地,兵锋直指鞍山、辽阳。

乾清宫前,再次一片哗然,所有人都是精神振奋起来。

只要稍微有点常识的,就知道辽西、辽南的大胜,对于大明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如今的辽东已经攻守易势,大明呈攻势,建奴呈守势。

国运,被彻底扭转了!

“自此蓟辽战事无忧,平定辽东,指日可待!”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陛下英明神武,直追太祖、成祖矣!”

……

大臣们纷纷跪下向崇祯道贺。

崇祯看到众人的神情间,都是充满了发自心底的敬畏。

辽东方面大捷,最终所有的功劳都归于自己这个皇帝头上。

从今往后,自己的威望将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作为一个皇帝,还有什么比赫赫战功,更能彪炳史册?

这才过去几年啊!

就在两年多之前,因为辽东战事,自己寝食难安,华发早生。

而在朝中,也处处受到掣肘。

大臣们争权夺利,把朝堂搞得乌烟瘴气。

现如今却是连连大捷,自己的权威,再也无人能够撼动。

更让人振奋的是,大明几近衰竭的国运已经被扭转。

建奴本是蒸蒸日上的国运,则是被生生掐断。

以后再也不用担心煤山的歪脖子树了啊!

这是叔父,为大明逆天改了命!

叔父因为避忌,东江镇战事尚未结束,就提前离开。

这是叔父高风亮节,然而自己却绝不能埋没了叔父的泼天大功。

更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理由,任何方式,来攻讦、诋毁叔父。

曹化淳接下来念的,又是一份捷报。

三天前,吴三桂将近十个蒙古部族组成的联军,引诱至独石城。

然后率皇家骠骑兵,以两千对战近三万蒙古部族联军。

结果,完胜!

曹化淳的声音一落,群臣顿时炸开了锅。

两千对三万,完胜!

吹牛逼也要有个谱儿吧?

两千皇家骠骑兵,难道是天兵天将不成?

有很多言官,纷纷出列上奏,要求严查吴三桂谎报军情。

等大臣们安静下来。

兵部尚书李邦华这才出列,朗声说道:“独石城大捷,满桂已经派人核实无误。且吴三桂在此战中,还俘获了科尔沁部台吉吴克善,不日将押解入京。这,可是做不得假的!”

温体仁接着说道:“哈喇慎、巴林、奈曼等三个蒙古部族,已经派使者入京,向朝廷献降表,表示愿意重新归附我大明。降表已经呈送御前,这东西,总不能也是作假吧?”

轰!

云台前一片沸腾。

复活敌酋,夷狄献降表,这可是从古至今,历朝历代的皇帝,最为喜闻乐见的事情。

崇祯自御座上站起身来,看向金光辰。

“金卿刚才声称,吴三桂杀戮太重,会导致蒙古部族与我大明结下死仇。”

“现在独石城大捷,蒙古三部族献降表,你还有何话可说?”

金光辰面红耳赤地跪伏在地:“臣,万分惭愧!”

首节 上一节 687/69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无双皇子,镇守北凉十三年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