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清话事人

大清话事人 第1470节

  食品生意看起来很不起眼,但市场极其广大。

  搞不了盐,就搞糖。

  积沙成山,盐商最有体会~

  如今有了蒸汽机,制糖厂效率可以翻倍再翻倍。

  关键的切割、压榨环节全部机械化。

  ……

  吴廷拒绝了四大盐商要求同时取缔广西境内原先的私人制糖作坊的要求,还给出了不得低于过去 10年甘蔗平均收购价的限制。

  但是,

  所有人都知道,由于不可抗拒的成本因素,小作坊必定会倒在大型制糖厂的脚下。

  伦敦的蒸汽工厂粗布,无法对大清的土布形成价格优势。

  吴廷的蒸汽工厂粗布,可以对大清的土布形成价格优势。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经济问题。

  总之,军工署分出了很大产能批量制造蒸汽机,单台售价应声而落。

  陛下指示:

  宁可少造些枪炮,也要先搞出 3000台蒸汽机。

  抢在撒克逊人之前普及蒸汽工厂,意义巨大。一步快,步步快。

  人类发展最迅速的 100年,刚刚拉开帷幕。发展略快一步,后世子孙就多一座金山。

  ……

  蒸汽机的出现,彻底改变了许多行业。

  磨坊主们惊喜的发现,小型蒸汽机可以日夜不停的工作,每石米的脱壳加工成本降低了 7成。

  慢慢的,

  首批吃螃蟹的工厂主们发现,压根不需要购买所谓的蒸汽机专用煤。

  吴廷纯忽悠。

  随便在市面上买点煤丢进去,一样哐哐运转。

  采矿主们,再也不担心坑道积水了~

  铁厂的工厂主们,欣慰的将蒸汽机用于鼓风,轧钢、锻造、拉丝~

  皇家铸币厂,也采用了大型蒸汽机冲压。

  随着生产效率的大幅提高,吴国境内铁器、米面、纺织品价格都有明显下降,与此同时,销量暴涨。

  销量增量主要集中在江浙、珠三角、江西,还有大型工矿周边。

  其余省份的百姓也不是不想买,关键是手里没现钱。

  这是一个很头疼的经济问题。

  至少目前,李郁无能为力。

  ……

  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工厂主们笑的合不拢嘴,他们头一次明白了陛下所述说的“大工业规模生产”是什么意思。

  规模,是一个很厉害的词。

  只要规模上来了,成本就下去了。

  这是一个循环。

  尝到甜头的工厂主们再次扩大规模,都想着提高产能拉爆竞争对手,好吃独食。

  历代盐商之所以豪富,就是因为吃独食。

  没法专营,就想办法搞同业协会。

  ……

  最明显的是江浙合流。

  例如:江苏丝绸商会和浙江丝绸商会。

  合并之后,搞了内部攻守同盟。所有协会单位统一采购,统一售价,确保肉烂在锅里。

  剑指广东同行。

  原本广东丝绸业也算尚可,但被江浙同行这么一搞,立马就吃不消了。

  于是,

  广府丝绸商人决定改变策略:国内,不要了。

  打不过同行,就出口南洋。

  守着家门口的广州港,搞出口有天然优势。航程短,运费省,航线熟。

  一锭国内的银锭,和一锭国外的银锭。

  告、告、告诉我,它、它、它有区别吗?

  ……

  吴国商业扩张的步伐越发激进。

  潮汕商会急了。

  这是一个特殊的封闭群体。

  他们更像是天生的贸易商,骨子里缺乏制造业基因,在当前的工业化形势下明显吃亏。

  尤其是看着隔壁的广府佬狂挣,心里难受死了。

  不知道是哪位潮汕神仙想出来的致富经,居然向吴廷提出——我们能不能以 50万两承包紫禁城 5年的经营权?

  如果不行,雍和宫也可以啊~

  吴廷震惊、陛下震惊,严厉驳回。

  再敢胡咧咧,商会所有人集体掌嘴。

  ……

  潮汕商会内部开会聊了三天三夜,喝了八斤茶叶,又拿出了一条致富经——做帝国的海上马车夫。

  这次,

  陛下龙颜大悦,批准他们放手去干。

  开拓海洋的宏大工程,光靠朝廷是办不成的,需要民间力量积极加入。

  经批准,海军部卖给潮汕商会 100门舰载炮、 300杆大抬枪、 1000杆燧发枪。

  老乡们,下海吧!

  你们能商则商,能抢则抢。

  但有一条,不许碰自己人的商船,否则严惩不贷。

  ……

  李郁很清楚,脚下这片土地的竞争有多激烈。

  混出头的都是“蛊王”。

  部分失败者失意者跑出去了,发现外面海阔天空,迅速发家。

  这就叫降维打击。

  失败者的智商、眼界也能碾压南洋土著。

  就好比:

  大罗境界的学徒,可以轻松碾压元婴境界的掌门。

  但是,

  要划好规则红线,坚决禁止内斗。必要时帝国会出手对突破红线者杀无赦。

  ……

  说到这,就不得不提一下兰芳国。

  又是一个落榜生的精彩故事。

  广东嘉应州(梅州)客家人书生罗芳伯,屡试不第,穷困潦倒。 35岁那年被迫下南洋,到西婆罗洲淘金。

  一个“接近报废”的年龄,一个失败者,到了异国他乡却在短短数年内打下来偌大的江山。

  历史上的兰芳国祚持续了百年,后被尼德兰殖民者灭国。

  这个故事,从侧面佐证了李郁的“人口出口政策”是极其英明的。

  未来 100年,帝国会出口 3000万人口~

  凡太阳照耀之土地,皆可闻汉语。

首节 上一节 1470/148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抗战:开局德械师,造反就变强

下一篇:白粥榨菜管够,我怎么皇袍加身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