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清话事人

大清话事人 第217节

  乾隆是最好脸面的人,白莲教案一再被打耳光,面子上肯定过不去。

  现在,

  反贼直接把一营兵干掉了。

  只会让老皇帝更加的暴怒,而且多疑。

  此时,

  如果一个苏州地方官勇挑重担,守住府城,剿杀逆贼。

  而且验证皇帝心里的阴谋论。

  定然会龙颜大悦,

  再有王神仙,和大人这一路的关系,及时助攻。

  乾隆肯定会升官,

  因为这是做给天下人看的,属于标杆榜样。

  而这贼在哪里?

  李郁已经暗示了黄通判,他有内部情报。

  太湖协副将施令伦挡了某些人的财路,

  这些幕后神仙,就派人上门打一波,主要是震慑。

  黄通判对于李郁的情报,非常认可。

  因为,

  他在府城为官多年,知道走私的存在。

  前任太湖协副将,卷入走私案,后被灭口,他也是略知一二的。

  一股神秘人马,

  突然出手,把左营连人带锅都给砸了。

  是假冒白莲教的官兵干的,这就说的过去了。

  逃兵口供里提到了两点,

  袭击者火炮犀利,甚至有一部分人穿着绿营兵军服,麻痹自己。

  综上,黄通判深信不疑。

  ……

  李郁知道,

  纯谎言其实是瞒不住多少人的。

  说谎的最高境界是,

  九分真,一分假。

  或者是,平时只说真话,关键时刻才说假话。

  再精明的人,也会被骗到。

  所以,

  他才能靠着忽悠,把苏州府这些官吏变成了自己的合作伙伴。

  光靠送银子,其实人脉层次还是差了点。

  黄通判在积极的活动,

  要干出功绩,就需要兵。

  石湖巡检司范京,城守营千总胡,这都是自己人。

  已经搭上了关系。

  准备一起分杯羹,功劳分润。

  黄通判知道这些是李郁的心腹,好友。

  反而更加信任,

  李郁让自己人一起沾光,说明他把握大。

  如果,他的人躲得远远的。

  自己反而要琢磨,是不是个圈套。

  官场中人,最爱琢磨人心。

  凡是有一丝不符合常理的事,他们都会狐疑。

  江宁府那边,

  总督府的公文也到了。

  洋洋洒洒几百字,面面俱到。

  得月楼,

  黄通判拿着公文,

  前后翻看了几遍,愣是没找到一点有担待的命令。

  “贤弟,伱瞧瞧。”

  今天,是李郁和黄通判两人的私下饭局。

  李郁认真读了两遍。

  “堪称是面面俱到,什么都说了,又等于什么都没说。”

  ……

  黄通判忍不住笑了:

  “贤弟,你总结的妙。”

  “总督府有高人,一年没有4000两幕酬,请不动这样的文书师爷。”

  “这样的人才,在总督部堂那,说话比寻常道台都好使。”

  大清朝官场,师爷的地位非常高。

  但是,师爷当中也有鄙视链。

  负责公文的师爷,才是至高神。

  刑名、钱粮、账册这些负责具体事务的,黯然失色。

  外行可能不解。

  但是内行都很清楚,公文往来,代笔奏折,这些空洞文字,才是最关键的事。

  务虚,

  在官场比什么都重要。

  汉字的历史源远流长,

  看似一个个普通简单的方块字,除了字面意思,还有多层隐藏意思。

  光一个“原则上同意”,

  所蕴含的东西就够讲足3个时辰,不带停,不带重复的。

  两江总督府的这份公文,

  用一句话归纳就是,

  在你们的职责范围内,维护地方安靖的前提下,原则上同意你们采取合理的临时措施~

  这句话是李郁总结的,

  黄通判听了,对于李郁的观感,立马好了很多。

  不仅是因为他帮自己谋划升官。

  更关键原因是,他看的懂官场游戏规则,听的懂官场术语。

  显然是自己人。

  江湖好汉,或者是帮会反贼,是不可能领悟到这一层的。

  是一个圈子的人,交流起来就放心。

  信任,也就自然产生了。

  这是一种很微妙的哲学,说不清道不明。

  如果,你觉得和一个朋友走不近。

  表面客气,礼节周到,但是怎么都感觉有陌生感。

  不要多想,

  根本原因就是,朋友觉得你不是圈内人。

首节 上一节 217/148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抗战:开局德械师,造反就变强

下一篇:白粥榨菜管够,我怎么皇袍加身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