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武大明:开局被赐婚赵敏! 第345节
五等则是勋爵,只由皇家子弟获封,也包括皇室公主的配偶,皇后家人同样也只能获得勋爵。
六等叫做爵士,规定凡对帝国做出过重要贡献的,无论官民,都有资格获封。
最早跟随朱樉开办工坊的吴昂、李勉、石鱼、雷全等人都获封爵士,当然还包括了艾尔文等几个最早来到夏国的异族人士。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个名字叫做王林生,这个当年的卫所军余,现在已经成了帝国番薯和玉米的头号种植专家。
他培育出来的新品种,为帝国在南北两处民生、军事保障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1633年仍然使用大明崇祯六年的年号,明年改元,而在夏国改元这事上朱樉耍了性子。
此时U国也还没有使用所谓的公历,他把公元前221年定做了夏国元年,算下来,明年就是1855年,夏国帝国的开国大典定于明年元旦举行。
这个年贝平城里的百姓过得不怎么舒服,原大明文武同样如此。
朱由检暂时搬回了信王府,朱樉也没有住进皇宫,这也让大明旧臣们心里稍稍安定。
春节期间主要在贝平城里登极户口,开办新学,一大批近两科年轻的进士、举人们在等待进入新学,以便在毕业后背委任官职。
城里的不准备跟随大明迁往北美的勋戚、缙绅们则开始准备南迁,习惯了都城繁华的他们很难接受贝平地位陡降。
皇宫里已经开始清退内侍、宫女,夏国帝国不再需要太监,除了一些年纪大的,内宫大多数内侍选择跟随大明东迁。
愿意回家的宫女也开始被分批送还家乡,不愿意回家,在适婚年龄的宫女则被分配给了适龄未婚的夏国军官。
宫女在军官中非常抢手,毕竟绝大多数都是识字有文化的。
还有不少年龄超过三十岁的宫女选择留在了内宫。
崇祯六年正月初九,在清理完内宫的内侍、宫女之后,内宫中仍有约一千人选择了留下。
这天留下的内侍、宫女们背聚集在了一起,一个惊天消息被告知了他们。
大明皇宫将要被改成紫禁城博物院,在对宫内的物品进行清理、封存完成后,紫禁城将对百姓开放参观,留下来的内侍、宫女们则作为博物院的工作人员,负责平日的洒扫、接待工作。
从这天起,他们照例拿薪饷,并提供食宿,前期的主要工作就是配合清理整个紫禁城。
等内宫开放以后,内侍、宫女们将搬出紫禁城住宿,可以在工作时间之外自由行动,不再受宫禁的限制。
原本御门听政的乾清门外,听到这个消息的内侍、宫女们哭成了一片。
这些人选择留下,除了少数已经找不到亲眷或者年纪大了的,大部分都是进了皇宫以后再也没出去,担心自己无法在外面生存的。
多日来,总也不见新皇帝入宫,他们心里早就慌了,也不知道帝国将怎么处置他们。
猛然听到将来不仅包食宿,有工作,有薪饷,还一直养老到死,紧绷了数日的心防一下松开,大多数人都软到在地上嚎啕大哭。
既然作为博物院,紫禁城里自然是住的人越少越好,初十早晨,千余内侍、宫女就被安排进了皇宫四面的几处大宅子里。
也是亏了大明体制一向如此,除了神武门、午门一代,西华门、东华门外的大宅子都归皇帝私有,用来赏赐大臣、宠臣,好让他们住在宫城附近便于上朝、入值。
正月十二,贝平城内的戒严完全解除,一些大明旧勋们也不等年过完,迫不及待的就想南迁,想去松江府占个好地方。
可人出入不被限制,车马出城却是不准,旧勋们正惶恐着,城内各处被贴上了大量的告示。
正月十五上午,大明旧勋、故臣,还是要去午门外集合。
等大家疑惑不解到了午门,各处架满了木板做的告示牌,给大明迁国捐款。
紫禁城里,夏国军搜出了一千两百万两金银,其他珍玩不计其数,这是大明历代皇帝两百年来的积蓄,还是不可能还给朱家的,自然是没收。
但这样一来,朱由检就成了白板皇帝,但因为他答应迁国很是痛快,朱樉临机拍板,从紫禁城的缴获里拿出五百万赠给大明,然后募捐。
大明的旧勋、故臣们看完告示正心中惴惴不安,突然就听到午门城楼上传来高呼。
……
午门广场的募捐的把朱由检的下巴差点惊掉在地上,自崇祯二年开始,他不止一次在朝会上几乎是请求群臣捐输,但能募捐到十万两都算不错。
可午门前的这场募捐,直接就募得了约一千万两银子有余,据说南直隶勋臣们的捐输数目还在路上。
愿意跟随朱明一起的去渼州的勋贵有四十余家,相反还是这部分人捐的少些。
而那些不愿跟随去渼州的仿佛为了赎罪,或者是想急于离开贝平似的,各个都捐出了超过五万两以上的银子。
正月十六,不仅午门广场上在募捐,一道旨意也下发到了夏国帝国各处,凡是愿意跟随大明去渼州的都可以向各处港口集结,同时也号召各地缙绅给大明募捐.
第526章 执掌军权
崇祯六年二月初三,朱樉在尚京塘沽的码头上送别了朱由检一行,朱明的亲藩早在过年期间就开始往尚京运了。
这帮穷鬼亲藩已经无所谓过年不过年了,在贝平和乞丐也差不了多少,自然愿意听从帝国的安排。
各地送到贝平的募捐数额最终大约有两千一百万两白银,自然不是真金白银全都到了朱由检手上。
除了夏国帝国赠予大明的五百万两纯银,其他都以存折的形式存在了夏国底下钱庄里。
得知夏国帝国居然给大明募得了超过两千万两银钱,朱由检感慨的不知道说什么好?
想想要是他在登极之初要是能有这么多银钱,这大明……
这支大明向渼州进发的队伍也不缺武装力量,御马监里本来本就有一支劲旅,都是些古蒙的逃奴,或者和建州女真部有仇的女真人组成。
人数约有四千,一支对大明皇帝忠心耿耿,各家勋贵也都有家将、家丁。
而最让人称奇的是寺钏传来的文报,说是土司秦良玉命儿子带领了两千白杆兵,愿意追随大明皇帝一同远赴渼州。
第一批向渼州进发的大明君臣约两万人,第一次见到自己效忠的皇帝的京营兵卒们在码头上山呼海啸的高喊“万岁”。
朱由检第一次感到了执掌军权的预约。
他们的目的地是济州岛,夏国大量的运输船队将在那里集结。
运输当然不是免费的,况且去新大陆生活还需要大量的物资,大明新任户部尚书史可法正在N京进行大采购。
大明立国二百年余来,国库从来没有这么富裕过,只看着存折上的数字一点点减少,大批的物资却源源不绝而来,以前只不过做过杉西通判的史可法大人花钱花到手软。
二月十一,朱樉在贝平收到了喀尔喀的军报,女真军团北路军在贝加尔湖西岸遇到了近四百人的俄罗斯堡寨。
为了消灭这些人,正红旗一部死伤了近两千兵卒才把这些人消灭,据情报说,来到贝加尔湖畔的俄罗斯人全部持有武器。
俄罗斯人什么时候开始越过乌拉尔山脉向东进军的,朱樉完全不知道,但现在就在贝加尔湖畔遇到了显然大出他的所料。
很快,一封命令就被拟救,并要求以最快的速度送往U国。
朱由检带人离开了夏国,朱樉身上顿时就轻松了下来,最不甘心,最想闹事的一群人离开了夏国大地。
当然,人还在源源不断的向济州岛运送,送各地呈报上的数据汇总来看,愿意跟随大明远赴渼州的居然超过三十万人。
想想也真是为大明不值,处在这样一个黄金时代,有无数转嫁国内矛盾的办法,但大明却亡在了只有区区几十万人口的女真人手里。
东南亚岛屿有大量土地、财富,U国的力量投送周期又太长,而且现在大明的军事实力差距并没有跨级。
安南、暹罗、洞乌本来就是另一个时空里世界上最主要的稻米产区,能容纳的人口更是不可计数。
况且这些地方也早有夏国人到达生活的足迹,还不要说梦加拉、银度、渼州了?
现在的银度河、波斯地区也是沃野千里,而缺少人丁耕作,大明的亲藩、勋贵、缙绅有钱有人。
但偏偏就被圈在了中原大地上死斗,以至于夏国最终错过了大发展的黄金时期。
朱樉的这些手段并不高明,海贸让富人越富,但平民也因此受益。
当土地并不是唯一生财手段时,富人们自然倾向生财效率更高的生产、贸易行业。
原来的大地主们纷纷转向海贸,中等身家的缙绅们则利用地方资源自然的就转向加工、生产、服务行业。
因为夏国帝国采取了和大明完全不同的信息流转制度,和邸报只发布政治信息,并且只对官绅阶层开放不同。
夏国帝国的《夏国月报》不仅刊登政治消息,还包括经济、农业、新闻等各类消息,而且是向全民开放流通的。
大中缙绅阶层迅速得到了好处,但乡绅们的日子就不好过了。
原本没有税收的日子里,他们只凭土地里的产出就能过上富裕的日子。
现在奴仆和佃户在快速流失,即使有土地也缺乏人丁耕种。
但帝国迅速做出了应对,去银度,去渼州,那里地多人傻,可以继续过当老爷的美好生活。
讲者闵月以及姜苏的原大明缙绅已经抖起来了,阳周的原四大盐商家族分别获封了侯爵、伯爵,一批原商盟缙绅也得到了爵士称号。
因为他们离松江府近,而且和帝国官员也早有结识,很快就向徽章司核定了各自的家徽。
如今四地获得爵位的缙绅们急不可待的就把徽章绣上了衣袍,镶嵌在了马车上。
皇族用玉石,国公是金镶玉,侯爵是金牌,伯爵用银,爵士则使用铜制徽章。
夏国南方马车上现在已经能经常看见这些挂着徽章的车辆了,封爵也不是完全没有实惠。
至少现在伯爵以上爵位的几乎不是民政就是军队的高官,而爵士则可以直接进入地方资政局。
即使不从政,爵士也有向各级资政局议政的资格,并且各地组织和资政局对爵士咨询或提交的问题,必须按照律法予以公开回应。
现在夏国帝国里能发财的手段太多了,除了传统的丝绸、瓷器、茶叶,U国对于夏国的蔗糖、金鸡纳霜、药材、铁器、手工艺品等物资的需求也极其旺盛。
整个东南亚可都是种植甘蔗的优良地方,于是经过有意宣传,去东南亚各岛屿种甘蔗的缙绅们急不可待。
原本的依靠土地利益形成的宗族在迅速分离,有想去银度做老爷的,有想去东南亚中甘蔗的,也有想跟着大明继续做大地主的。
夏国自古都有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里的传统,但以往的土地经济却限制了缙绅们进行其他投资。
现在好了,嫡子选一支去银度,庶子们去东南亚或者去渼州开荒,亲近的族人也带着一起经营.
第527章 不要忘记根本
上一篇:全民抗战:开局地狱级副本!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