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人在东汉,开局公孙度

人在东汉,开局公孙度 第134节

  “不知马铠如何?”既然提到了具装甲骑,张辽不可避免的问起了马铠。

  此时的马铠还是个奢侈品,最为著名例子便是曹操击败袁绍后说的马后炮:袁本初铠万领,吾大铠二十领,本初马铠三百具,吾不能有十具。

  可见马铠的稀少,同时也表明了此时的骑兵战法中,具装甲骑还未成为战场的主流。

  “哈哈,早准备好了。”

  公孙度笑着拍手,招呼亲兵牵马。

  “踏踏踏”

  很快,一匹披挂甲胄的战马被亲兵牵了出来,此时校场上的沙尘还未散尽,随着马匹沉重的脚步声响起,颇有些沙场的兵戈气息。

  “嘿!好马!”

  随着马儿矫健的身姿映入眼帘,张辽还未细看马铠,便开始称赞披挂甲胄的马匹来。

  “当然是好马!这是从辽东所有的官方、私人牧场中千挑万选出来的,要能负重,能冲刺,耐力还不能差。”公孙度嘴里啧啧有声,比划道:“这样的马,整个辽东郡,拉不出一百匹。”

  “不用一百匹,五十足矣!”谁知张辽不以为然,摆手笑道,他走上前去,边走边道:“有如此良驹、精铠在手,五十足以破万军!”

  “哈?不愧是张八百!”公孙度闻言失笑,禁不住自语道。

  张辽来到战马跟前,这才看清楚了马身上的铠甲样式,有些惊异道:“环锁铠?”

  只见马儿的正面,如面帘、鸡颈、荡胸是用铁甲制作外,其他部位,如两侧的身甲、搭后,以及结合部位都是用环锁铠以及皮甲结合制作的。

  环锁铠即锁子甲,是从西羌传入中原的一种甲胄样式,在此时中原人眼中,算是异域风情。

  见张辽认出来锁子甲,并不出乎公孙度意料,他缓步前行,来到马儿跟前,指着上边束缚住的锁子甲道:“马铠难造,就在于马儿的体型迥异于人,甲胄样式难以定型,故而选择了以铁甲、环锁铠、皮甲混合。”

  “比起如今极费工时的制式马铠,这算是一种最佳选择了。”公孙度摇头,他实在没有那么多的手工匠人,所以选择了另辟蹊径。

  张辽闻言,手掌附上了马身,仔细感受了下马铠的强度,再度看向公孙度。

  公孙度知道他的意思,点头道:“放心,马铠强度并未减弱,防御箭矢绰绰有余,对于刀矛的防御也不弱。而且因为这种混合的工艺,重量减轻,甲骑的速度也能快不少。”

  张辽闻言,立时翻身上马,而他胯下的马匹不愧是万里挑一,驮着身着铠甲的张辽,竟然没有一点变化,四蹄仍旧稳稳的立在校场上。

  人马合一,威势立即散发开来,人与马的眼睛透过甲具的缝隙看过来,竟有略微寒意滋生。

  “嘶!不愧是具装甲骑,这威势,若是出现在战场上,光是这全副甲具的模样,就能让步兵崩溃吧?”

  公孙度深吸一口气,禁不住叹道。

  “若要正面对抗这样的骑兵,步兵是需要多大的勇气啊!”

  想起后世那些在重甲铁骑面前挣扎的步兵,公孙度第一次体会到了他们的苦涩,人马俱甲,光是钢铁甲胄所赋予的质量,便能将人活生生碾碎成渣。

  “驾!”

  张辽催马,马匹不情不愿的打了个响鼻,驮着张辽在校场上前进,先是缓步,接着小跑,最后快跑,张辽小心的控制着马速,试验着各种骑兵战术的可能性。

  看着远处全副武装驰骋的人与马,公孙度只觉得少了点什么,他的目光扫过场外的兵器架时,忽地眼睛一亮:少一根超长的马槊。

  根据当代刘熙写的《释名o释兵》有言:“矛长丈八尺日矟,马上所持,言其矟矟便杀也;又曰激矛,激截也,可以激截敌阵之矛。”

  说明马槊这种武器在汉末就已经存在,只是在时人的观念中,是将长丈八尺的矛统称为矟,矟即槊也。

  由于马镫尚未普及,重骑兵的时代也尚未到来,同样的,属于重骑兵的专属兵器的马槊,也还未进入大众视野,只是属于少数善于马上驰击将领的专利。

  想到重骑兵的武器,与中国古代的马槊不同,西方有名的重骑波兰翼骑兵,则是钟情空心长矛,这种武器为了加长长度,特意将木杆挖空,以减轻长矛的重量,主要用于马上的持矛冲锋,同样的,也是因为空心材料、减少反弹力道的缘故,其在骑马对冲刺击时,往往会因为巨大力道而发生断裂,故而这种兵器算是一种消耗品。

  当然,二者的敌人不同,而导致了不同的战术选择,中国古代的重骑兵,所面对的主要敌人是结阵的步兵,需要骑士以超人的武艺来破阵,杀伤地上的步兵,一把锋利、有韧性,耐用,且足够长的兵器就很有必要。

  而反观翼骑兵的时代,已经有了火枪兵,手持长矛与敌混战,很容易被地上的火枪兵一枪撂倒,对身家金贵的骑士老爷来说很不划算,故而选择了更加讲究速度,讲究时机的马上持矛冲锋。

第181章 建工

  “妙极!”

  亲眼目睹了箭矢越过长空,精准的射向马匹,被纷纷弹开的场景后。看着那些对一身钢铁铠甲的马儿无可奈何的箭矢,张辽拍手叫好。

  他上前,拍了拍没有丝毫不耐的马儿脖颈,再仔细观察了遗留在马身上的箭矢,都是插在锁子甲的缝隙里,锋锐被里面的皮甲挡住,并没有对马匹身体造成伤害。

  看了看箭头上的点钢痕迹,他挑了挑眉头,看向公孙度道:“马铠防御力,不逊于人铠啊!”

  “当然,多层的铠甲防御,能有效减弱锐器的穿透性杀伤。”

  公孙度撇开自己关于重骑武器的构想,对张辽说道。

  看着对方满意的神色,公孙度拍拍手掌笑道:“还没完呢,除了具装甲骑,我还让冶铁所另造了些甲胄,有不同的用途。”

  说着他领着张辽来到一侧的兵器架,指着木人穿戴的铠甲道:“这里还有两种铠甲,适用于不同的骑兵兵种,例如冲阵的突骑,甲胄重60斤【汉斤】着重于正面防御,背部以及肢体减弱了防御,利于驰骋。还有普通的轻骑兵,甲胄重30斤,配备一件胸甲,亦或者一件锁子甲即可。”

  其实这就是将具装甲骑进行了弱化,以减少防御的基础上,增加骑兵的机动性,骑兵的作战就有点类似于后世的坦克,机动性、防御力、杀伤力,在作为动力的马儿还是碳基生物的情况下,很难做到同时兼备。

  “呛!”

  张辽来到兵器架前,挥刀砍向任一铠甲,锋利的刀锋在铠甲的表面划过,随着一溜火星闪过,甲胄却没有大的破损。

  他上前触摸着上边微微凸起的划痕,皱皱眉头,再观察了下铠甲的关节处,赞道:“防御力不错!”

  张辽砍的正是公孙度所说的突骑铠甲,其是在具装铠甲上做了很大的优化,不过这种优化不是站在士兵的角度上,而是站在工匠以及冶铁所的制作工艺角度上的。

  说着他绕着铠甲走了一圈,待看清了铠甲的背后,不禁看向公孙度,诧异道:“皮甲?”

  这种铠甲只专注于骑兵的正面,大块的胸甲并没有偷工减料,但在其他部位,如批膊、裙甲、臂铠等部位,就显得有些做工粗糙了。

  而所谓的专注正面的后果便是骑兵的背部换作了皮甲,也就大大减少了甲胄的钢铁用量,难怪比具装的铠甲轻了有足足40斤。

  这其实是由突骑的战术决定的,专注于纵横冲锋的突骑,不需要进行混战,正面的坚固铠甲能够抵御大多数的正面攻击,而背后的皮甲虽然防御力不足,但是作为骑在马背上的骑兵,有着披风鼓荡,能够挡住大多数飞来的箭矢。

  说白了这种甲胄只能用在不要命的勇士身上,他逼迫着骑兵进行机动,因为一旦停下,骑兵没有了速度,甲胄的破绽能让他们迅速减员。

  “嗯,这其实才是咱们辽东郡骑兵的制式铠甲。没你想象的那么差,只要背部不面对敌军即可。”

  望着眼前这一副卖相不好看的铠甲,公孙度却露出了老父亲般的温暖笑容,这甲胄的诞生,完全是在性能、造价、制作工艺间的最佳抉择。

  他从身边亲信手上拿出一张纸递过去,道:“先别急,你看看这个!”

  张辽疑惑,但还是乖乖的接过纸张,打眼一看,顿时愣住,没别的,好歹也是个豪强子弟,这纸上的内容他是死活看不懂。

  用的全部上公孙度所说的简体字也就罢了,这不耽误他认知,可上边连绵的线条有四个什么鬼?

  他举起纸张左右瞧瞧,又对着阳光照照,试图找到什么不一样的地方,五官皱成了一团,最后还是将求助的眼神望向公孙度。

  “哦?”

  公孙度看到他的眼神,凑到跟前,这才惊觉“哈哈,文远看不懂也很正常,这是羽林营那帮小子和冶铁所匠人的共同研究成果。”

  “你看,这是代表着产品的性能,后边有解释,在铠甲制造中代表着各部位的坚固程度,这是造价,从工匠的工时,到材料的费用,合计在一起。这是工艺,这里指的是制作速度。”

  公孙度伸出手指对着纸上的线条比划着道:“这些线条代表着这三种参数之间的关系,而文远眼前的甲胄,则是线条的交点,及理论上的最优甲胄选择。”

  公孙度对于这张纸的感慨是别人难以想象的,早前他便将羽林营中擅长数学的少年人派遣到冶铁所进行数据的统计工作,他们的任务就是将匠人们的经验,以精准的数字、流程、可复制性的记述下来。

  少年们的成果因为时间尚短,暂时看不出来其中价值,可是少年人对于数学的应用却是足以让公孙度感到兴奋。

  他让少年们与冶铁所的匠人联手,将公孙度考虑的那些因素,以数学的形式进行量化,再以图表的方式展现出来,交予郡府进行选择,事实证明,少年们做的很不错。

  这一次他对骑兵甲胄样式的选择,便是完全依照数学的理性判断。

  张辽眨眨眼,看看眉飞色舞的公孙度,再看看鬼画符的线条,凝神皱眉好半天,最后摇摇头,还是不懂。

  看着张辽这硕大汉子的懵懂眼神,公孙度叹口气:得,是个偏科生。

  不过公孙度也不恼,这对大汉土著来说很正常。

  他一手扶着张辽肩膀,一手指向面前的铠甲,傲然道:“反正,你只要知道,除了你要求的具装甲骑那种不合理的骑兵外,其他的骑兵甲胄就是这种,它最大的优势便是,等铁城建好,你需要多少甲胄,襄平就能提供多少,而且是以这个时代,最快的速度造好。”

  “嘶..”张辽虽不懂上边的图表,但是却被公孙度的保证给惊到了,他了解公孙度的为人,一般不轻易打包票,既然能够口出狂言,那就说明此事并不为虚。

  公孙度并不是在吹牛,他的信心来自于冶铁所对于甲胄制作工艺的改良,当公孙度放宽了甲胄的精良程度要求后,冶铁所的匠人工作难度一下子便降了下来,他们的工作从制作一套完整且防御力十足的铠甲,变成了制作强度合格,且尺寸达标的钢铁零件。

  这种技术改良得益于杜期的一次技术分享,他向匠人们无私传授了作为宛城冶铁大匠的不传之秘:双液淬火法。即先用动物尿、后用动物油进行双液淬火。

  这种淬火能够大大提高刀具的强度以及硬度,是杜期从前的立身之本。

  也就是从杜期的这一次分享之后,众多的大匠开始了自己的秘诀分享,这些祖祖辈辈从事冶铁行当的匠人们,或多或少了解些对外人来讲神乎奇技的秘诀,这些本可以用作传家宝的秘诀第一次在冶铁所的匠人之间流传开来。

  这让负责记录的少年人们高兴不已,因为他们的记录本上终于有一些肉眼可见的有价值的内容了。

  当多种多样的钢铁处理工艺搬到了杜期面前后,他突然发现,从前显得茫然不知归处的冶铁技术,一下子有了路径。有了公孙度的指导,匠人们已经意识到了何为熟铁、何为生铁、何为钢。

  而那些匠人们秘而不宣的处理手法中,不少就是针对熟铁,即炒钢法的成品,也是转炉炼钢法的成品,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办法就显得简单了许多,只要用转炉浇筑成模型,再根据匠人们的法子,对其进行熟铁渗碳处理,便能快速且大规模的得到钢材。

  成品钢材的快速获取,大大加快了甲胄的制作速度,而在甲胄的制作工艺上,也因为浇筑法的使用,而大大降低了加工难度,部分特殊零件如臂铠,则是采取重锤锻压的方式进行锻造。

  公孙度的视线越过眼前的铠甲,投注到远方的高炉烟囱,再望向城外进行丈量的空地,仿佛看到了一个努力挣脱枷锁的钢铁巨人,试图向着世界发出他震天的呐喊。

  .....

  汉献帝初平元年,三月中

  襄平城外,被木制栅栏围起来的大片空地上,人头涌动,喧闹非常,然而,这并不是襄平的大市开启,而是来自青、冀二州,乃至中原的难民终于抵达。

  栅栏外边,道路上、城墙上,满是指指点点的襄平市民,事实证明,哪里都不缺吃瓜群众。

  “哪儿来的?”

  “还能是哪?中原来的呗!咱们府君去年才拉来一群人,这不,又来了!”

  “中原乱成啥样了?怎么全往咱们这地方跑?”

  “嘶,可惨了,听说皇帝老儿都被杀了,到处都在死人!”

  .........

首节 上一节 134/35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抗战:团长?不,请叫我列强!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