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三国:王业不偏安

三国:王业不偏安 第166节

  不对啊,我懂什么打仗?刘禅想着想着突然一滞。

  有丞相在这,他这门外汉在这瞎琢磨什么?

  随即往丞相看去,却见丞相下首的杨仪、费祎、陈式等人神色皆有些异样。

  刘禅先是有些纳闷,旋即猛的反应过来。

  大军兵分南北立寨的诱敌深入之策,是丞相提出来的,丞相定然已经有完整的作战计划了。

  魏延这是对丞相的计划不满,看他这天子在这,所以想看能不能直接向他请命,脱离丞相指挥啊!

  一念至此,刘禅沉吟起来。

  看似在思考,实际上是在等反对魏延的府僚自己站出来。

  果不其然,行军长史,也就是相府二把手杨仪第一个呛声驳斥:

  “魏延,丞相给你的任务,是让你在渭北待敌!

  “谁知你竟再违军令,明知敌骑就在近前,仍逞匹夫之勇,以督将之身行斥候之险,虽胜不足以为荣,反以为耻耳!”

  刘禅一滞。

  杨仪跟魏延不和他是知道的,但没想到杨仪站出来反驳,却是先把魏延刚刚打赢的前哨战给批判了?

  虽然魏延的行为确实挺冒险,夏侯渊、孙策都是前车之鉴,但人家就这性格,量才适用就是了。

  丞相也确实没把三军重任交到魏延手上,让这种猛人当个前锋挺好。

  “庸奴,没有我在前面打杀,哪有你在这里嚼舌!”魏延当即破口大骂,针锋相对。

  “丞相早有定计在先,你不愿行丞相之计也就罢了!

  “反欲借着陛下在此之机,行你弄险之策!

  “如此置国家大计于不顾,其心可诛!”

  杨仪也是唾沫横飞。

  “好了,威公,文长,大战在即,陛下至此劳军壮行,你们却当着陛下之面如此吵闹,成何体统!”丞相当即怒容呵斥。

  魏延冷哼一声,杨仪忿忿不语。

  刘禅看向丞相,又移目看了丞相下首的杨仪。

  说实话,自打他亲征以来,还是第一次遇到有大臣在自己面前争吵的情况。

  不过虽然没有处理过这种事,但怎么想也觉得,作为大汉天子,作为这些人的领导,不能眼看着他们吵闹却什么也不做,什么也不说。

  他得当裁判。

  裁判权也是权不是?

  只是没想到,马上就要打仗了,大敌当前了,这两人竟然闹起来了。

  蜀中无人,什么魏延、李严、杨仪,一个个都有才又有病,丞相为了人尽其才,也是真的心累,

  见魏延与杨仪二人仍是愤愤不平之态,刘禅出声:

  “夫战,勇气也,镇北将军亲巡战地,破敌而归,士气为之振。

  “虽然确实冒险,但既然已经无碍,就不必再多作纠缠了。”

  魏延见天子果然为自己说话,得意地对着杨仪冷哼了两下。

  天子都说我勇猛,轮得到你这庸奴来说我逞匹夫之勇?

  刘禅却又道:

  “不过,杨长史说得也有些道理,为将当有怯弱时,不可但恃胆勇。

  “望镇北将军日后临敌时,务必智勇兼之,莫要像那夏侯渊一般不敏而诛就是。

  “否则,朕恐怕也只能为军心士气计,给镇北将军赠个「白地将军」的称号,以盖棺定论了。”

  “是!”魏延拱手称谢,显然,陛下还是站在他这边的。

  随即又挑衅地看着一眼杨仪。

  心道老子自己的命自己都不当回事,你这庸奴多什么嘴。

  再说了,区区几十骑,老子能死在他们手上?难道老子杀他们就没动脑子?

  刘禅又看向杨仪:

  “朕向闻杨长史与镇北将军之不睦,甚于水火之难容。

  “今日一见,果然如此。

  “朕无意干涉你们私怨,但杨长史见镇北将军以身犯险,不愿见其死而坏国家大事,足见杨长史公心大于私心,朕亦嘉之。”

  刘禅听说过,魏延曾当着一众府僚文武的面,拿刀架在杨仪脖子上好几次,把杨仪弄得当场痛哭流涕,难堪至极,完全下不来台。

  两个人谁也看不惯谁,谁都想把对方弄死,若非两人都有些本事,而大汉又实在无人可用,丞相至少得弄走其中一人。

  杨仪一滞。

  却是没想到他与魏延的私怨,竟然连这位久居深宫的陛下都知道,而且还挑到了明面上。

  但陛下说得没错,要不是一片公心,他巴不得魏延早点死。

  刘禅不知道魏延杨仪这时候在想些什么,只环顾众人一圈,又道:

  “昔年孝宣帝曾言,汉家制度,霸王道杂之,不能偏废其一。

  “座中众卿,俱是国之所重,朕之所倚,必欲兴复汉室,非骁勇之将如镇北,干略之臣如长史,皆为朕所用不可,亦不能偏废其一。

  “望众卿勉之,相忍为国,待寰宇大定,汉业大兴之日,于国有功之臣,必不失公侯之位。”

  魏延与杨仪皆是一愣。

  而其他人也迅速反应过来。

  陛下说的是“公侯之位”,而不是封侯之位!

  这是要把赏格提到“公”这一级别啊!

  也别管这公是郡公、县公还是乡公吧,他怎么着也是公啊!

  公不比侯强多了?

  而且陛下所说的封公之赏格,虽然因魏延杨仪争吵而起,却也没有限定在这两个人身上,而是说“有功之臣”。

  就算我本事功劳不够,达不到封公的地步,但封公的人既然有了,我这功劳本事次一等的,封个侯总不成问题吧?

  如今大汉侯爵十人都不到!可是值钱得很!

  至于将来泛滥不泛滥的,只要是侯,那也是光宗耀祖了啊!

  然而刘禅这话,在众人耳中听起来是一回事,在魏延、杨仪两人耳中听起来又是另一回事了。

  陛下这番话因他们而起,主要针对的对象自然就是他们两人了。

  而陛下此番又特地提到了“公侯”二字。

  这什么意思?

  这是知道他们有能力,让他们好好做事,往后定会给他们封公的意思啊!

  只是当着这么多人的面,不好厚此薄彼罢了。

  就在众人各有心思之时,天子的声音却又传来:

  “但朕有一言,今日不得不说。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

  “这中军大帐,又是兵家重地。

  “一国兴亡,万夫生死皆系于其间,重之重者也。

  “诸卿各有私怨,难可避免。

  “但还请诸卿为国家大事计,往后不要把个人私怨,个人私怨生出的情绪,带到这决定一国兴亡,万夫生死的中军大帐里来。

  “个人私怨在哪解决都可以,怎么解决都可以,朕都不管,但不能是这里,望诸卿日后谨之慎之。”

  丞相与费祎听到此处,神色复杂地对视了起来。

  而帐中其余人等更是面面相觑,噤若寒蝉。

  如今大战在即,陛下却说了这么一番明显针对魏延、杨仪的话。

  杨仪倒还好,魏延却是领大汉精锐悍勇之师,难道就不怕魏延一个不服气直接撂挑子不干了?

  这长安还取不取了?

  刘禅却是先后看向魏延、杨仪二人,诚声恳色道:

  “镇北将军,杨长史,朕知道朕这么说,你们应该会不高兴,也知道如今大战在即,长安在望,朕为了大局计,或许不该说。

  “但…不高兴朕也要说,不该说朕也要说。

  “朕这番话,确是因二卿之怨而生,却绝非针对二卿之怨而言,而是在朕看来,这是原则问题。

  “朕今天既然遇到了,便不想和稀泥,更不想把这事拖到日后,待他日形势不那么严峻,又或待其他威势与能力俱不如二位之人,发生类似争执时再挑软柿子捏。

  “何也?

首节 上一节 166/28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1566:摄政天下

下一篇: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