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三国:王业不偏安

三国:王业不偏安 第168节

  到了马嵬坡,没有受到阻拦。

  登上台地才发现,原来蜀寇两百余骑已经在与文钦率领的百余虎豹骑纠缠起来了。

  文钦在追,蜀骑在逃。

  显然,文钦绕后诱敌成功了。

  只是位置不太好,而且更远处,已经有蜀寇骑兵前来接应,而且人数比他们人数更多。

  州泰一下皱眉,蜀寇是真的不惜代价要争这台地啊,早知道多带点人来了。

  不及多想,赶忙打马上前接应文钦,文钦的位置似乎看不见来骑,真说不好到底是蜀寇中了诱敌之策,还是大魏中了诱敌之策。

  蜀魏几百骑立时战在一起,蜀骑射御之术略逊虎豹骑,但似是自知自己是设伏一方,后面有援,所以战意比魏骑要高得多。

  文钦与州泰只得放弃纠缠,带领虎豹骑且战且退,一直被蜀骑追出五六里,大魏留守的千余骑收到消息赶来支援,蜀骑才终于退却。

  这时候,大魏才终于在这片台地上站稳了脚跟。

  但蜀骑也未离开台地,这片台地很大,几十里宽,蜀寇只是退却到了十几里外,也就是蜀寇营地正北,显然,不可能给大魏骑兵居高临下逼近监视的机会。

  真要过去,估计就是惨烈的厮杀了,倒不是杀不过,但骑兵不是这样用的。

  一清点战损,大魏损失七十,蜀寇则撂下六十多具尸体。

  数量上算是旗鼓相当,但以虎豹骑之精锐去换羌骑的贱命,令文钦州泰等人有些痛心。

  不过不得不说,继前哨战后,又迎来一场骑兵战,魏军上下已经能感受到大战前夕剑拔弩张的气息了。

  下半夜。

  中军大帐。

  州泰和衣就席而睡。

  忽有一亲卫入帐:“禀参军,暗哨来报,看到大量蜀寇源源不断自渭南往渭北移动!”

  州泰略一沉吟,随即立时命人找来王观、陈圭、孙礼等府僚,把消息告知众人。

  “蜀寇夜里调兵,这是想打我们一个出其不意?”王观问,“他们会不会凌晨前来袭营?”

  如今双方营寨都立足未稳,蜀寇战意又很高,确实可能会来袭营。

  州泰想了想:“料想不会,大概就是渭北兵力不足,却又不想被我们探知虚实,所以才夜里调兵,先把消息告诉骠骑将军吧。”

  事实上,从蜀寇并未如骠骑将军所料,直接弃营而走,他们这支队伍的任务就已经变成了坚守。

  要是蜀寇举大军而来,列堂堂之阵求诸野战,他们要么是直接退却,回到二十里外的坚营固守,这是稳妥之策。

  不然就是拖住蜀寇,为骠骑将军争取袭夺蜀寇南营的时间,这是高风险高回报之策。

  芦苇荡东。

  魏军大寨。

  中军大帐。

  州泰的亲卫把蜀军在夜里调兵之事报到司马懿处。

  “骠骑将军,天快亮了,要不要立刻调兵遣将?蜀寇南营空虚,正是前去夺营的大好时机!”周当听到消息兴奋起来。

  所有迹象都表明,蜀寇已经中了他们的声东击西之策,把主力调到渭水北岸去了。

  魏平神色犹豫,最终开口:“骠骑将军,既然蜀寇主力已至渭北,我那埋伏在芦苇荡里的四千将士,可以不用埋伏了吧?”

  他四千将士上半夜就已经进入了芦苇荡中,找了几块沙洲盘了下来。

  又闷又湿又热,蚊蝇蚂蟥啥啥都有,实在不是人呆的地方,但不得不说,确实适合打埋伏。

  毕竟这芦苇荡实在很大,诸葛亮就算明知这里有埋伏,一时半会也找不到他们在哪。

  真敢贸然进去,不明伏军兵势厚薄,也不明地形,还浪费体力,完全就是送死。

  司马懿笑了笑:“继续埋伏,我料蜀寇主力必来夺我此处大寨。”

  魏平、周当、贾栩诸将,乃至司马师、司马昭兄弟二人皆是一滞,没听懂这是为什么。

  “骠骑将军,可州泰他们不是刚刚才探到,南营的蜀寇正通过浮桥往渭北支援了吗?”

  “对啊骠骑将军,蜀寇那两千多骑都全部派到渭北台地,去与文钦他们争地利了,这难道不是想与我们在渭北决战的意思?”

  众将七嘴八舌议论了起来。

  州泰他们大张旗鼓,疏散队列,带了许多辅卒役夫过去,骑兵也尽在渭北,蜀军没有道理不认为州泰他们是大魏主力。

  而蜀军的军事行动,也确实表明了他们确实想要在渭北决战。

  这位骠骑将军是从哪判断出,诸葛亮竟会自渭南来袭?

  待众人尽皆静了下来,司马懿才胸有成竹笑了笑:“诸葛亮若是白日调兵遣将至渭北,那我便信了他是欲与我在渭北决战。

  “可他偏偏在夜间调兵,这就足以说明,他的行动,表现的决心,都不过是他的声东击西之策罢了,他的目标,是我们这座营寨。”

  众人仍然没有听懂。

  “可是…骠骑将军,州泰他们的人,不是看到蜀寇通过木桥,自南而北调兵?”

  司马懿抚须而笑:

  “用兵之法,虚虚实实。

  “诸如虚则实之,实则虚之,又如虚张声势,声东击西,大有千章万句可言。

  “但一言以蔽之,无外乎想方设法以误导之,使敌误判罢了,这便是兵法云「致人而不致于人」。

  “目的只有一个,以己之锋锐,击敌之弱旅。

  “说白了,以强凌弱,才是世间第一等兵法,所有虚虚实实之策,不过是制造以强凌弱之势的手段。

  “是故,我能大张旗鼓,大扬尘土,使蜀寇以为我主力尽在渭北。

  “诸葛亮自然也能用障眼法,让我们看到,他大军已经自渭南移至渭北去了。”

  众人一滞。

  在桥上还能用什么障眼法?

  司马懿继续道:

  “魏平,你继续埋伏。

  “我大军主力,只需在这高垒深沟之后以逸待劳,等诸葛亮自寻死路就是了。”

  贾栩问:“骠骑将军,若蜀寇果真前来,在营寨里以逸待劳会不会太过被动?

  “要不要增兵芒水,先击诸葛亮于半渡?”

  芒水之于魏军营寨,恰如斜水之于五丈塬,蜀军想要过来,就必须涉水,大魏可以用层层阻击的战术,先消耗一波蜀军。

  司马懿摇了摇头:“不必,诸葛亮已经在路上了,现在调兵过去,岂非打草惊蛇?

  “再者,万一击敌半渡便小胜一场,直接把那诸葛亮给吓跑了,岂非是得不偿失?

  “让芒水之畔驻屯的将士该睡觉睡觉,该警戒警戒,该樵采樵采,该吃食吃食,蜀寇来了就打,打不过就跑,一切如常就是。

  “其他人回去休息,枕戈待旦,等诸葛亮来。”

  “是!”众将应声,随即便下去准备诸般事宜,接着补个觉。

  待众将离去之后,司马师才问:

  “父帅,蜀寇真会来此夺寨吗?

  “会不会,渭北那座营寨才是蜀寇的目标?

  “我大军南北两寨也仅凭几座木桥沟通,未做防火。

  “蜀寇会不会像张郃一样,以火船烧断我木桥,阻断我北寨与我南寨的沟通,而后全力进攻北寨?”

  大魏漕船一再被蜀寇掠夺,已经很紧缺了,运粮食都嫌不够用,他们没法像蜀国一样,再用几十艘粮船去做防火。

  当然了,还有一个原因,则是一般来说没必要做防火,两座营寨都很坚固,不是三五日可以攻下的,真要烧断了再搭就是,一日便成,成本小太多了。

  司马懿摇摇头:

  “诸葛亮一日做了许多动作,都是在告诉我大魏诸将,他主力确实在北,他确欲与我野战争锋。

  “此乃循将勇将之举,诸葛亮自以为用计之人,不为此也,必有其他意图。

  “既然诸将皆以为诸葛在北,则其人必在南。

  “至于那木桥,他想烧便让他烧,他不烧,怎能让他坚定决心来强攻我这坚寨呢?”

第111章 直取长安?

  细柳营。

  汉军大帐气氛压抑。

  今日已是五月初四,大军来到此处扎营已满一月。

  虽说营垒日益坚固,可他们是来打长安的,不是来守营垒的。

  连月的固守不战,无所事事,大汉将士连战连胜而大涨的士气,已经衰竭到了一定程度。

  而司马懿据上游竭流断道已有二旬,细柳营的粮食已经见底,高层军官都晓得,这粮食最多还能再撑四五日了。

首节 上一节 168/28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1566:摄政天下

下一篇: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