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三国:王业不偏安

三国:王业不偏安 第245节

  这位陛下面对蜀吴确实没有忧患意识,在私生活上,也确实有一些不似明君之行。

  但值此大败,又值洛水之谶应验…万一这位陛下被这么一激,一怒,一沮,干脆撒手不干,抑或蛮干乱干,国家当如何是好?

  这位天子现今需要的不是什么谏言,而是当年太祖与袁绍官渡鏖战屡战屡败,失意至极,几乎要放弃争霸天下时,郭嘉给出的“十胜十败”。

  就如贾逵刚才所有言语,完全就是在激励这位陛下,没有丝毫指责之意。

  曹叡沉默片刻,看似不以为意地微微颔首:

  “中护军所言是极,关中之败,罪在朕躬。

  “是朕轻敌大意,无备关中,遂致此败。”

  陈群毕竟死了儿子,这个儿子还是为了保护他而死,曹叡多少有些难以面对陈群。

  事实上,曹真、张郃、司马懿连连丧师败绩,关中尽丧,长安失陷,究其原因就是关西无备,他作为一国之君,无论如何都是撇不清干系的。

  他是该『人恒过然后能改』。

  只是…国家难道是他一个人的国家?满朝文武食魏之禄,难道不该忠君之事?

  蒋济这时站了出来:

  “陛下,关西防备不周,致有此败不假。

  “但实非陛下之过,而乃臣等辅佐不力,失职所致。

  “臣等食君之禄,未能忠君之事,既不能为陛下未雨绸缪在前,亦不能为陛下排忧解难在后,实有负圣恩。

  “愿陛下万莫过责圣躬,而责臣等之过,罪臣等之慢,彰臣等之咎,臣不胜涕零感激!”

  蒋济言罢,刘晔、华歆二人亦不顾陈群态度,上前附和。

  贾逵微不可见地蹙下眉头,却也没有说些什么,此时确实不是让这位陛下检讨自己过失的时机,而他们这些臣子,又确实不能撇清关西之败的干系。

  虽然他确实劝过天子,不能太过小瞧蜀寇。

  但为何没有多劝几次?

  说到底,在满朝文武皆小觑蜀刘的氛围下,他也被劝服,认为刘禅诸葛亮不能掀起什么风浪来,而国家的重心,确应当放在东南。

  毕竟关西粮道艰难,养两万人的耗费,大概便能与淮南、南阳养七八万人相类似。

  国家虽据九州之地,可事实真有那么多资源处处皆备吗?

  一念至此,贾逵心中再度一叹。

  蜀寇偃旗息鼓,五年蛰伏,以山川为隔阻,以时间为遮护,以权臣庸主君臣不和为诱饵,麻痹了大魏朝野上下文武百官。

  这是兵法所谓『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

  也是『利而诱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佚而劳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诸葛亮刘禅非但能用兵法在战场上克敌取胜,还早早将兵法化用在国家大略之上。

  大魏上钩中计,遂有今日之败,亦复何言?

  只能以此为鉴,再不重蹈覆辙。

  蒋济这时候又站出了来:

  “陛下,当年太祖与袁绍官渡鏖战之时,屡屡失意。

  “贞侯郭奉孝为太祖陈说利害,献『十胜十败』之论,于是太祖克敌致胜,遂取河北。

  “今臣亦认为,陛下有十胜,而刘禅有十败。”

  蒋济一言,洛水之畔一众大臣俱是面面相觑。

  而曹叡亦是微微一滞:“领军请试言之。”

  蒋济捋了捋思绪,道:

  “刘禅伪托汉祚,窃据蜀地,行篡逆之实,而妄称正统。

  “大魏受禅于天,陛下承魏室之基,法统昭然,此道胜一也。

  “蜀地僻远,民寡兵疲,虽得关中,难持久守。

  “陛下坐拥中原九州之土,带甲百万,沃野千里,此势胜二也。

  “国无二主,刘禅虽有此胜,然政事尽委诸葛亮,权臣专政,所谓『政由葛氏,祭则寡人』。

  “陛下乾纲独断,群臣用命,朝野肃然,此政胜三也。

  “诸葛亮用人,唯亲信是举,如马谡之流,终致街亭之败;

  “陛下量才授职,文武并举,此度胜四也。

  “蜀贼北寇,千里馈粮,兵疲师老;陛下以逸待劳,据险守要,待其自溃,此谋胜五也。

  “刘禅昏庸,唯赖诸葛亮维系人心,一旦诸葛卒殁,蜀必内乱;陛下仁德广布,群臣用命,百姓归心,此德胜六也。

  “刘禅恤小惠而失大体,赏罚不明;陛下恩威并施,赏不逾时,罚不避贵,此仁胜七也。

  “蜀寇谗佞早生,如李严之流,掣肘诸葛,终致内讧;陛下明察秋毫,谗言不行,此明胜八也。

  “刘禅不学无术,唯赖诸葛亮治国;陛下博通经史,文教昌明,士人归心顺服,此文胜九也。

  “蜀寇兵少将寡,唯恃一赵云,然赵云老迈难以持久。

  “陛下麾下猛将如大司马、贾豫州、王凌、满宠、田豫、牵招……皆乃世之名将,正当用力之时,此武胜十也。

  “陛下有此十胜,刘禅有此十败,则天下之势已明矣。”

  蒋济这一番彩虹屁落罢,陈群、钟繇、刘晔、华歆,乃至贾逵、辛毗等老臣全都听懵了。

  曹叡听到最后也根本不知道蒋济在说什么了。

  但他总算是理解了当年太祖皇帝听到郭嘉十胜十败论后的心情。

  有些尴尬。

  又有些宽慰。

  华歆这时上前道:“蒋领军今日十胜十败之论,必将如太祖皇帝得贞侯十胜十败论一般,垂光百世,照耀史策,成为一桩千古美谈啊!”

第157章 背盟败约

  赢了。

  赢麻了。

  蒋济十胜十败论一出,华歆再这么一捧,负责天子起居注的起居郎们像是粪金龟见到了粪,本能般迅速从冠帽发髻中取下簪笔,挥毫泼墨,将这历史性的一幕书于竹帛。

  毫无疑问。

  待将来天下归于一统,洛水之畔的君臣之论,必将如华歆所言:垂光百世,照耀史策。

  曹叡本来听得有些尴尬。

  可当太尉华歆煞有介事地将之与太祖十胜十败相提并论,一群起居郎又如获至宝地将之记录,这位大魏天子心中也有些释然起来。

  想当年郭嘉向太祖提出十胜十败论之时,太祖不过据兖豫二州,羁縻青徐,处天下之中,四战之地,腹背受敌。

  甚至连兖、豫二州的统治根基都已动摇,中原粮赋十不征一,兵丁役夫亦后继无力。

  麾下文武私誊军报密送袁绍,泄露军机投敌者不知凡几,诚可谓内有肘腋之患,外有累卵之危。

  可就是如此艰难的境况,太祖最后坚持了下来。

  如贾逵所言,虽败多胜少,屡遭困厄,然坚韧不拔,九死不悔,终克袁绍,一统河北。

  如今关中之败,大魏不过丢了一个收不上多少税赋的关中,何以说什么天厌魏德呢?

  卫尉辛毗见天子不再沉湎于丧师败绩,有释然之色,便行至天子之侧徐徐言道:

  “陛下,今日关中,与当年刘邦还定三秦之时的关中大相径庭,绝不可同日而语。

  “刘邦所得关中,自秦孝公变法而始,至子婴降汉而终,历八世九君,凡一百四十余载经营。

  “太仓之粟陈陈相因,编户之民十倍其初,刘邦借之以成帝业。

  “然王莽之世,赤眉肆虐三辅,祸乱关中,生民百不遗一,关中王气断绝。

  “虽经光武中兴,历后汉一百余载,关中户口稍复,田亩稍增,终不及前汉孝宣之盛。

  “及桓灵遗祸,末帝播越长安,董卓焚掠于前,李郭交兵于后,关中生民再复十不存一,八百里秦川再成不毛之地,豺狼之窟。

  “所谓千里赤地,白骨枕籍,周秦王气,自此荡然。

  “以臣愚见,刘禅倾国之力,窃夺关中之土,于彼而言,非但无益于国,反犹饮鸩止渴耳。”

  “饮鸩止渴?”曹叡不得其解。

  怎么回事?

  因司马懿之败,关中之失,他在宫里饮酒服散数日,今日适逢洛水断流之谶应验,更觉天意示警。

  六神无主之际走出宫城,以为必将迎来满朝文武的弹劾劝谏,朝堂必将掀起又一轮腥风血雨。

  结果,除了陈群以绵里藏针的方式劝他须有过改之,告他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之理外。

  其他诸臣,要么望他持志如磐,效太祖坚韧不拔之毅力;要么就是献上十胜十败之论,跟他说眼下境况比太祖时更好无数。

  现在连辛毗这么个骨鲠直臣也站了出来,说蜀贼夺下关中,不过饮鸩止渴而已。

首节 上一节 245/28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1566:摄政天下

下一篇: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