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三国:王业不偏安

三国:王业不偏安 第246节

  说来道去,大魏虽败犹胜?

  曹叡心里发毛,警惕了起来。

  却见辛毗正色言道:

  “陛下明鉴。

  “我大魏据天下精华之地,拥户口百万,地广民丰,兵精粮足,何以这么多年不取蜀寇?”

  曹叡微微皱眉,片刻后,倒也大致揣摩出了辛毗『饮鸩止渴』之言究竟何意。

  只见辛毗继续道:

  “不错,只因秦岭阻隔,蜀道难行,我大魏若欲拔蜀,则须两千里馈粮,不能持久。

  “蜀寇只要坚守不战,我大魏不能奈何。

  “然如今局势有变。

  “蜀寇侥幸夺得关中,势不愿得而复失。

  “是故,必屯大兵于三辅之地,行屯田之策。

  “行屯田之策,则三五年间,关中粮草不能自足,必自益州两千里转运至关中供给。

  “如此,一则大伤伪汉根本。

  “二则粮草仅足自食,不能远寇,惟自守而已。

  “我大魏只需积一年之粟,募十万之卒。

  “便可以大司马、贾豫州持节钺为督,领田豫、牵招、王凌、满宠诸将并往破之。

  “自洛阳出兵,粮道不过三百里崤函古道。

  “此外,又可自河东蒲坂津西渡黄河,直入关中。

  “如是,我大魏再不必翻越秦岭之艰,便能与蜀寇交战。

  “减缩粮道一千余里,减省粮草数百万石。

  “我大魏据山河之固,拥九州之众,外结英雄,内脩农战。而蜀寇却须两千里运粮,以一州之地,何能与我大魏久持?

  “只须且战且守,简选精锐,分为奇兵,乘虚迭出,以扰关中,救右则击其左,救左则击其右。

  “使敌疲于奔命,民不得安业,兵不得休息。

  “蜀寇一旦不能屯田关中,则二三年间,必弃长安而走,此乃庙胜之策也。”

  辛毗言罢,不少人连连颔首。

  关中虽失,但大魏进攻关中有河东、潼关、武关三路可走,粮道最远者不过三百里,近者就隔着一条三四里宽阔的黄河。

  所谓攻守之势异也,蜀寇想要守住关中,就不得不千里运粮,就不得不分散兵力处处皆守,而大魏却可以集中一点,猛攻突破。

  想要夺回关中,确实并非难事。

  至于辛毗『救右则击其左,救左则击其右,使敌疲于奔命』的庙算之策,亦为上策。

  当年太祖与袁绍官渡相持,田丰就给袁绍出了同样的计策,但袁绍没有采用,而寄希望于一役,最终大败亏输。

  如今大魏就是当年势大的袁绍,刘禅就是当年势弱的太祖,袁绍若能用田丰之策,如何能输?

  就在众人沉思之时,辛毗又对着大魏天子道:

  “陛下,蜀寇今虽得关中之土,却难得其人口税赋为已所用。

  “又因我大魏不须涉秦岭之艰,可举大兵往关中攻之,蜀寇又不得不与我大魏交战,兵员但有死伤,十余年间不能补充。

  “而我大魏兵源较于蜀寇,可谓取之不尽,用之无竭,我可十败,蜀寇不能一败。

  “蜀寇但遵其旧制,敛众拒险,保其岩阻,聚兵困守于汉中巴蜀,我大魏不能奈何。

  “可其偏偏痴心妄想,欲以蛇吞象,给了我大魏在关中与之交战,毁伤其根本的机会。

  “由是观之,蜀寇据有关中,岂非饮鸩止渴,自取灭亡?”

  曹叡闻言至此,默然不语。

  伪汉小国寡民,当年刘备夷陵惨败,所引兵众便死了个七七八八,蜀国元气大伤。

  如今诸葛亮与刘禅不知从哪里又拉出来了七八万大军。

  但这七八万大军,毫无疑问是蜀国倾全国之力聚之,不可能再变出来更多了。

  七八万人马控守汉中巴蜀,打不下。

  但三五万人守关中,大魏却是根本不须惧他的。

  尤其是蒲坂、潼关、峣关、武关都还在手中的情况。

  当年马超、韩遂聚十万之众,甚至据有潼关、峣关,最后不也败于太祖之手?

  万一…万一能在关中来一场歼敌数万的大胜,蜀国岂不正如辛毗所言,饮鸩止渴,自取灭亡?

  可惜华歆、蒋济生不逢时,不闻李世民虎牢关前一战擒双王,以最小成本,最短时间,一举解决王世充、窦建德两名枭雄,毕其功于一役的惊世之战。

  否则的话,或能再引经据典,像方才的十胜十败论一般,大谈一番一举歼灭刘禅于关中的美好愿景。

  经过群臣的一番开解,曹叡此时也已慢慢从大败的阴影中走了出来。

  有此一败,也不过是天下一统的日子推迟几年罢了。

  陈群、钟繇、蒋济、贾逵等三朝元老,大概见不到那日了。

  但他这大魏天子年富力强,春秋鼎盛,想来再活个三五十年不成问题,所以他等得起,确实该做长远打算。

  看着眼前断流的洛水,复又望向在洛水之畔聚集生事的愚民,曹叡皱眉:

  “诸卿应该都听过那『洛水断流』之谶吧?”

  贾逵面有忧国之色:“陛下,臣先前在弋阳造陂塘,便听到民间有此谶流传。”

  “传到弋阳了?”蒋济神色一凛,“弋阳距此千里之遥,到底是谁在作祟?”

  贾逵也只能无奈摇头,又看向天子,道:

  “陛下,大司马遣部众在洛水之畔诛杀造谣之人,敢问这是朝廷旨意吗?”

  曹叡一凛:“非也,大司马也已经到了?”

  言罢他往旁边环顾一周,没看到属于大司马的车驾仪仗。

  贾逵遂将刚刚抓到的曹休部将送上前来,那曹休部将见到天子及一众朝臣俱在此处,一时也不敢胡乱说话。

  “大司马让你们杀人?”曹叡低声发问。

  曹休部将战战兢兢地颔首。

  曹叡眉头一皱,默然沉思片刻后,对着那人道:“让他们全部住手。”

  贾逵也不说什么,命人将曹休部将放开。

  曹叡看向那人:“大司马呢?”

  曹休部将小心翼翼:“禀…禀陛下,大司马说,洛水断流,绝对是有逆贼在上游截流所致,所以带人去上游巡视了。”

  “截流?”曹叡皱眉一滞,心中又生出些许希冀。

  昂首示意那人离开。

  曹休部将如蒙大赦,对着天子谢恩称唯,小跑而退。

  曹叡又看向贾逵:“贾卿,若并非截流所致,这洛水之谶,可还有办法禁断?”

  曹叡身后,钟繇、陈群、蒋济等人尽皆愁眉不展。

  贾逵亦是无奈摇头:

  “陛下,为今之计,唯有安抚民生,广施恩德,才能使这妖谶风波平息下来了。”

  曹叡无奈嚼齿。

  洛水陇共几百里长,你能杀得了洛阳城前的人,能杀得了洛水沿岸所有人吗?

  除广施恩德,别无他法。

  杀戮解决不了问题,只会让问题越闹越大。

  又下令命中军驱逐洛水之畔聚集的百姓,洛水之事暂时告一段落,曹叡将近日心中一直牵挂的另一件事与众卿道出:

  “如今蜀寇盘踞关中,则我关东与凉州之间的联系便彻底隔绝。

  “诸卿以为,徐公那边当如何是好?”

  众臣闻言俱是暗自一叹。

  陛下口中的徐公,便是使持节护羌校尉、凉州刺史徐邈了。

  据司马懿信使回报,雍州刺史郭淮自天水弃城而走后,便与徐邈一并退守襄武。

  两名刺史还遣轻骑走小道下山给司马懿报信,说会引凉州羌骑去断蜀寇粮道,希望司马懿在关中吸引住蜀寇注意力。

  结果后面司马懿大败的消息传到了洛阳,而徐邈与郭淮、游楚等人似乎未能成功断贼粮道。

  至于他们现在是降是守,是死是活,却是无人知晓了。

  朝中确有谣言,说徐邈、郭淮恐怕俱已叛魏降蜀。

首节 上一节 246/28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1566:摄政天下

下一篇: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