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王业不偏安 第247节
曹叡知道这谣言,却不信:
“徐公公忠体国,持朕符节代朕牧守一方,必不叛朕,因朕之过失被蜀寇隔绝于千里之外,朕不愿耿恭故事复现于徐公身上,不知诸卿可有办法,遣使去联系徐公?”
众臣闻及耿恭,沉默片刻后也多是面露怆然之色。
后汉设立西域都护府,耿恭被任命为戊己校尉。
结果刚一上任,北匈奴单于便派兵进攻车师,杀死车师后王,转而攻打耿恭驻地,将其围入城中。
彼时正值汉明帝驾崩,汉朝无暇发兵。
救兵不至,车师国又背叛汉朝,与匈奴合兵进攻耿恭。
汉兵粮尽,陷入困境。
耿恭煮铠弩,食其筋革,拒绝匈奴的招降,坚守城池,直至汉章帝继位,才出兵战败匈奴。
当援兵来到耿恭所守之城,城中仅余二十六人,回至玉门关时,仅剩十三人,史载这十三人衣衫褴褛,形容憔悴枯槁。
如今蜀寇盘踞关中陇右,徐邈、郭淮两名大魏刺史,若果真没有降蜀,被隔绝在凉州,也来个十三将士归玉门故事……
朝廷现在根本无力西顾凉州,要是连一名使者都不发,那徐邈与郭淮到底会是耿恭,还是降蜀?
若是耿恭,朝廷一使不发,着实太过凉薄。
华歆出身言道:“陛下,臣听闻田豫、牵招二将,素得鲜卑头目素利等人之心,或可召鲜卑胡骑往凉州给徐使君、郭使君送信。”
鲜卑也并非铁板一块。
田豫对鲜卑恩威并施,素利归附大魏,与轲比能、步度根等鲜卑头目已混战多年。
而田豫、牵招二将近月大败轲比能、步度根,斩俘上万,威震北疆。
或许正是扶植素利之时。
曹叡想了想,点头称可。
复又俯首看了眼断流的洛水:
“情势虽然艰难,总能渡过,不知诸卿可还有什么计策,可用于当下时局?”
晓习军事,腹有良谋的太中大夫刘晔,闻言站到了天子身侧,拱手一礼后道:
“陛下,伪帝刘禅北寇以来,常督军于阵前,弄险于军中,冀希望于侥幸。
“由此可以看出,刘禅性格颇肖其父刘备。
“而刘备当年不顾群僚反对,刚愎自专,用兵孙吴,遂有夷陵惨败。
“臣以为,或可利用刘禅此人类父的刚愎性格,离间他与孙权,使二贼盟约自毁。
“若能使得孙刘反目,背盟败约,自相攻伐,则此关中之失,便真如卫尉所言,是刘禅饮鸩止渴、自取灭亡之举了。”
第158章 你这个至尊,他正经吗?
“孙刘反目?”曹叡沉思。
“自刘备与孙权夷陵一战,两无所得后,二逆重修盟好已有数年。
“二逆猾虏,深知共为唇齿,祸福相倚之理。
“刘禅刚得关中,如何能中离间之计与孙权反目?”
适才刘晔所言,利用刘禅刚愎类父的性格,离间蜀吴之盟。
可刘禅又不是真的傻子,而且蜀国又不是刘禅说了算,刘禅诸葛亮再怎么志得意满,也不可能在这时候对孙权宣战。
倒是孙权,一旦收到刘禅亲征打下关中,夺回长安的消息,恐怕心情复杂程度,一点也不会比他这大魏天子小。
自己的失败固然可怕,但盟友的成功更让人揪心。
然而一念至此,曹叡神色却是陡然一沉,刚刚平稳下来的心绪再度变得纷乱烦躁起来。
刘晔却是上前,一副成竹在胸的姿态,徐徐言道:
“陛下言之有理,刘禅此刻刚夺关中,确实不可能与孙权反目。”
曹叡烦躁中尽量压抑自己的情绪不再外露。
思虑片刻后,眉毛忽的一挑,随即微微颔首:“朕明白太中大夫之意了。”
就连曹叡都听明白了,陈群、钟繇、华歆这几位半截脑袋都已埋入黄土的三朝元老,如何不懂?
曾随太祖南征北战,腹有军略的贾逵、辛毗、蒋济三人,此刻顺着刘晔的话稍捋片刻,也大体明白了刘晔到底想说什么。
相觑颔首之后,一更将目光投于天子之身。
却见天子从容出声:
“这一次,吴逆蜀贼联手入寇我大魏,蜀贼侥幸夺得关中。
“吴逆为蜀贼张势,在东方牵扯我大魏,却寸土未得,寸功未建,教孙权那鼠辈如何甘心?
“如朕前言,刘禅既侥幸夺得关中,势必不愿与孙权反目,孙权群獠必也深知这点,诸卿以为,孙权接下来会怎么做?”
言即此处,曹叡似乎是看到了什么好笑的笑话一般,嘴角轻轻一勾,惨淡的脸色也开始有了血色。
蒋济接过话头:“若刘禅诸葛亮君臣此番只取陇右,孙权大概不会有什么动作。
“可刘禅却偏偏夺下关中,窃汉旧都,造出了所谓『还定三秦』的声势。
“如此一来,从来不认同蜀寇承两汉正朔,自以为自己与刘禅平起平坐的孙权,恐怕就要如坐针毡,如芒在背了。
“而蜀寇以大兵盘踞关中,则两川必然空虚。
“如此一来,孙权虽未必有本事引兵入川,却至少能够提防兵力空虚的蜀寇出川了。
“依臣愚见,孙权极有可能趁此时机向刘禅提出二王并立之议,自立为吴王。”
蒋济此言一出,曹叡再度一笑。
而陈群、钟繇、华歆等元老也终于明白了所谓的离间孙刘,究竟是什么意思了。
蜀寇宣称自己绍汉正朔,嗣武二祖,是汉非蜀。
而孙权从来不认同此种说法,为了保持自己地位的独立,对伪帝刘禅从来都以蜀主相称。
如今刘禅肆虐关中,窃汉旧都,不论大魏愿不愿意,也不论孙权承不承认,刘禅所谓『还定三秦』之势,一定会在某种程度上,使天下人心向蜀汉靠拢。
孙权若不趁此时机称王,恐怕江东人心都会有所动摇,他在东吴的统治根基就越发薄弱了。
恰恰就是此时,刘禅正以大兵盘踞关中,蜀中空虚,无暇东顾,纵使孙权真称王,刘禅想反对,事实上也无力反对。
换言之,孙权此时不称王,等到刘禅在关中立稳跟脚,将来就再难有这么好的机会了。
刘晔此时道:
“当年汉高祖刘邦与群臣杀白马歃血为誓。
“『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
“伪汉既以汉室正统自居,若纵容孙权僭越称王,岂非自毁法统?
“臣适才所言,施离间之计,借刘禅刚愎类父的性格激怒刘禅,使二贼反目便是此意了。”
曹叡嗯了一声,颔首深思。
正如刘协封太祖为魏王一般。
一旦刘禅同意孙权称王,毫无疑问,一定会极大动摇伪汉政权本就让天下人质疑的法理。
刚刚才因重现汉祖刘邦『还定三秦』之势而聚拢的些许人心,也势必会因此失却。
以刘禅近月展现出来刚愎类父的性格观之,定然不可能让孙权称王,这是必然之事。
唯一的不可控因素就是孙权。
但也并非真的完全不可控。
不论是从孙权的性格,还是从孙权的政治权谋手段去分析,孙权一定会在此时考虑称王之事。
一旦称王,那么孙权在这一战中就不算全无所得。
而现在大魏要做的,一个是撺掇孙权称王,二则是给孙权制造一个敢于称王的环境。
这就是所谓的“离间计”了。
念及此处,曹叡看向刘晔:
“太中大夫以为,我们当向孙权开出何种条件,诱引他向刘禅提称王之议?”
曹叡心里已经有了计较,但还是想听听大臣的意见。
刘晔思索少顷,道:“陛下,如今孙权仍在襄樊用兵。
“臣以为,当先请大司马与贾豫州引兵击退之,其后,再遣使与孙权相议。”
孙权攻打襄樊已有一月。
却因为关东大旱,汉水水位亦大幅下降的缘故,其唯一值得称道的水军,在汉水上转进艰难,兵力也铺展不开,几乎无用武之地。
上岸后,所谓的过江龙就变成了软脚虾,根本不能对襄樊两城造成像样的威胁。
若非如此,曹叡也不会把本在赶往襄樊战场路上的曹休、贾逵二人全部叫回洛阳坐镇。
蒋济也道:“陛下,臣以为太中大夫之议可也,当率先击溃孙权,解襄樊之围。
上一篇:大明1566:摄政天下
下一篇: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