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王业不偏安 第248节
“孙权真欲称王,就亟需获得一场大胜,情急便会犯错,我大魏可趁此,设计败他一场。”
曹叡颔首认同,随即看向贾逵,诚颜恳色道:“贾卿,襄樊战场便托付予你与大司马了。”
贾逵当即拱手:“臣必不辱使命。”
曹叡抿嘴颔首,旋即又扭身去看刘晔:
“待驱逐吴虏后呢?是乘胜追击至江陵一试?还是与吴贼停战,设计使二贼自相攻伐?”
刘晔道:“若能乘胜追击,臣以为应当追击,若江陵不能克,再遣使离间孙权可也。”
曹叡看了眼贾逵,见贾逵也颔首同意,便也颔首。
刚好望见断流的洛水,随即想到所谓『洛水枯,圣人出』之谶,又想到渭水之滨与刘禅隔水相望,胸中再度生起一股无名之火。
事实上,魏国在汉水的水军已经练得像模像样了。
若非曹真被斩,张郃大败,司马懿被调往关中,曹叡本来对江南是有一套极其完整,且成功率极高的作战计划的。
一是先派曹休在淮南举大军十万出濡须口为疑兵,直取江北,诱江陵的朱然、武昌的陆逊,顺大江南下支援。
其后再以差点擒得孙权的江夏太守胡质为将,入江水截断陆逊、朱然诸将的归路。
最后,再以司马懿引水师进取江陵,这是大魏真正的主力。江陵一旦夺下,孙吴死期指日可待,天下一统在望。
这是司马懿两年前就为曹叡谋划好的一统战略,也是曹叡命司马懿都督荆豫军事的主要缘由。
原来的历史线上,大司马曹休在此时中了吴将周鲂的诈降之策,十万大军几乎尽丧,破坏了曹叡与司马懿原本的谋划。
曹休上书谢罪,曹叡礼赐益隆。
休遂羞恨不已,背发痈疮而薨。
如今曹休未有此败,这位大魏天子便只能将满腔的怨恨与愤怒,全部倾泄在刘禅身上了。
他这几日饮酒服散,醉生梦死之际,便与宦侍言道:
待天下一统,必要用刘邦斩蛇剑将刘禅首级斩下,制成酒器,与王莽头一并存于武库,传于万代,永为僭逆者戒。
失神许久,曹叡脑子里还是他与刘禅隔渭水相望,而后遥射一箭,最后弃弓于渭水的画面。这时,刘晔终于出声,将这位天子从幻想中拉回了现实:
“陛下,孙权首鼠两端之辈。
“待其败走,我大魏夺不下江陵的话,便只需遣使诱其称王,再遣兵至潼关、河东,威胁刘禅,使刘禅不敢分兵回蜀中。
“孙权一旦见刘禅无暇南顾,必会遣使报书,与刘禅议称王之事。
“接下来,我大魏就看蜀吴二犬相争便是。”
钟繇、华歆、杨阜几名老臣闻言恍然颔首。
几人身侧,陈群却是忽然想到了什么,出身道:
“陛下,当年刘备死,臣等常书信劝说诸葛亮举国归心,与其素有书信往来。
“又尝咨黄公衡(黄权)及一并归顺的蜀中降将。
“知诸葛亮理政行事,向以『务实效而弃虚名』为纲。
“若孙权果真以称王为条件,要挟伪汉。
“诸葛亮其人,未必会顾忌所谓『非刘氏不可称王』的汉制,以期维系二国之盟,掎角之势。”
众人闻言一愣。
对啊,蜀国真正的执政者,还是诸葛亮,刘禅虽然因亲征得胜话语权有所上升,但短时间内,他的意见未必能起到什么作用,至少难以动摇诸葛亮的话语权。
辛毗却道:
“陈公之言,臣倒以为不然。
“如太中大夫适才所言,刘禅北寇以来,用兵伐谋颇肖其父,有恃勇冒进,刚愎自专之象。
“所谓天无二日,国无二主。
“刘禅既恃勇刚愎如此,又侥幸得此大胜,必飘然自得,与诸葛亮争衡于庙堂之上,夺势于军旅之中。
“诸葛亮若赞同孙权称王,蜀国必将上下哗然。
“尤其蜀国军界,仍以赵云、魏延等刘备宿将为锋。
“此次又随刘禅寇掠得胜,诸将一定会慢慢拥护刘禅。
“诸葛亮若同意孙权为王,正好是刘禅将伪汉权力夺回的时机。
“若然,无须等刘禅与孙权二犬相争,刘禅与诸葛亮君臣之间,恐怕就会率先爆发一场内斗了。”
辛毗此言落罢,在场君臣尽皆恍然大悟,乃至于竟隐隐有些兴奋了起来。
孙权若趁此时称王,那真是有功于大魏,有德于天下,所谓大魏幸甚,天下幸甚啊。
曹叡也渐渐回过神来,思虑一二后微微点头:
“真如卫尉所言,刘禅夺下关中乃是饮鸩止渴,自取灭亡了。
“刘禅不允孙权称王,则孙刘两家盟约无以为继。
“刘禅允诺孙权称王,则刘禅与伪汉自绝于天下。
“刘禅若与诸葛亮就孙权称王之事争衡于庙堂军旅…嘿。”
曹叡忽的勾起嘴角,嗤笑一下。
大魏都派兵帮孙权威胁刘禅了,孙权要是这都不敢称王,这辈子也就这样了。
再者,称王也并非孙权一个人的事情,江东那么多世家大族在孙权身后摇旗呐喊,出兵出粮,孙权难道不需要兑现政治利益的吗?
孙权一直不承认蜀汉是汉,非但是为自己考量。
也是因为,包括东吴人在内的所有有识之士,全部都认同『天命』这个虚无缥缈的东西。
曹魏窃取天命,是贼。
蜀汉妄称天命,也是贼。
真正的天命在刘协那断了。
既然曹操、曹叡、刘备、刘禅可以妄称自己续上了天命,那么孙权为什么不可以续上?
拥护孙权的那群人,别说让孙权称王了,恨不得孙权马上大败曹魏一场,昭告天下人,天命在吴,然后立刻祭天称帝!
可是…现在刘禅突然克复关中,还于旧都,大有汉高祖皇帝『还定三秦』之势了。
天命在谁?
天命似乎在蜀啊!!
故此,江东文武百獠一定会赞同孙权此时去与刘禅议称王之事,谋二王并立,周召共和之政,一起讨伐篡取天命的伪魏,重拾天命。
以此,既削弱蜀汉法理,又树立江东政权存在的法理性。
最重要的,能从孙权那里兑现一次政治利益!
大家投资你,是要当大官的。
你一开始顶着个违背大汉三互法的扬州牧的名头。
后来跟刘备互表,当了徐州牧,总算不违法了。
结果刘备称帝后,你竟当了大魏吴王,为天下笑。
其后跟刘备议和,大魏吴王也不当了,让大家喊你至尊。
至尊…是个什么东西?
至尊手下的官,他正经吗?
你不怕被天下人笑,我们这些出兵出粮的,祭祀的时候都不好意思跟祖宗讲,我当了至尊手下的官。
至尊……嘿!
第159章 盛必击而破之!
“至尊,魏逆豫州军调头转向,往武关去了!”
一员刚毅方脸,神情肃杀,下颌蓄有短须的壮年将军在沔水之畔翻身下马,当即朝楼船上的至尊大吼。
一边吼,一边一跃跳上汕板,摇桨往楼船划去。
楼船上的至尊闻言一滞,惊疑之间,扭头与大都督陆逊一觑,却见陆逊脸上亦满是狐疑之色。
不待芜湖侯安东将军徐盛登至楼船甲板,至尊便已急趋下楼,来到甲板之上,一脸急切之色对着仍在疾步登阶的徐盛问道:
“豫州魏逆往武关去了?消息可确切否?”
能让贾逵所统豫州援军往武关去的理由只有一个,那就是刘禅成功在关中拖住了司马懿。
双方大概陷入了僵持,所以才需要贾逵豫州军往关中支援!
徐盛振奋颔首:“至尊,消息确切无疑!
“犬子亲率精骑数十在新野探到的消息!”
新野是南阳腹地,也是南阳的交通枢纽。
贾逵的豫州军,曹休的淮南军不论是向西支援武关,还是向南支援襄樊,都要经过新野。
上一篇:大明1566:摄政天下
下一篇: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