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王业不偏安 第265节
“现在陛下在关中关注此事,这种事情固然不会发生,但日后呢?等陛下到了关东,恐怕这农庄之制就会慢慢演化成压迫百姓的工具,陛下初心虽好,但日后…一个不好,恐怕就要为陛下惹来骂名啊。”
刘禅当即摇头:
“这不过是权宜之计罢了,在连农具、粮种、口粮都不能自给自足的时候,让百姓抱团取暖,才能以最低的成本,做最多的事情。
“至于你说的腐败贪墨,凌虐百姓诸事,至少也是几年,乃至十几年以后的事情了。
“当务之急,是先解决能不能活下去的问题,再解决是否贪墨腐败凌虐百姓的问题。
“朕会一直把眼睛放在这里,也会控制自己的贪婪,到农庄百姓能够自给自足的时候,就让管理农庄的典农官吏全部撤离。”
曹魏的屯田最后成了蔽政顽疾,是曹魏放纵的缘故,也是曹魏贪婪的缘故。
因为屯田民真的太好盘剥了。
而到了后期,天下户口大部分被世家豪强隐匿,在籍户口又有近三成赏给了王侯将相,战乱频仍不息,曹魏就更不舍得取消屯田之策了。
刘禅看向陈祗:
“其实,朕本来打算回去跟丞相研究一番,等有了结果,再派人来跟你说的。
“但想来想去,还是直接让你知道朕的心意。
“以临晋为试点,要是实在搞得不好,那我们就取消,几千口人,我们折腾得起。
“要是搞得好了,那我们就可以将之推广到整个关中。”
天子已经把话说到这份上了,陈祗哪里还不知道天子心意如何,顿时俯首:
“虽然只是区区八百余户,但陛下却如此上心。
“这不正应了先帝那句『勿以善小而不为』吗?
“臣定然为陛下做好此事,若做不好,臣便回蜀中耕田,再无颜见陛下之面!”
第169章 汉相
长安东。
清明门外。
汉军大寨。
囚车将一众战犯推至辕门。
北伐几月中触犯军法罪当问斩之人,诸如随马谡弃军而逃的李盛、张休…斜水一役临阵而降的来义等,为稳定军心,早在抓捕审明后就已定罪斩首,传示三军。
今日推出者,乃是新丰一役临阵而逃与纵敌脱走的中层军官,以及先前畏罪潜逃,职权最重,其罪也最重的马谡。
『刑不可知,威不可测,则民畏上也』,为使人不畏上而畏法,实现以法治军,诸军百人督及以上者,皆至辕门观刑。
长安城下,百姓相聚。
长安城头,大族云集。
京兆韦氏、杜氏、金氏。
冯翊吉氏、宋氏、郭氏。
武功苏氏,吉氏。
扶风马氏,耿氏。
他们今日至此,乃是受邀参加大汉丞相后日举行的一场筵席,未曾想刚至长安,便听说丞相将于今日正午斩马谡及一众战犯。
于是虽然费祎、陈震诸大臣请他们先至相府稍侯,他们还是不顾劝说坚持要来长安城头观刑。
马谡他们是知道的。
毕竟就是因为这失街亭的马谡,诸葛丞相五拒大汉天子的五命之赐,县公之爵。
前魏武都太守韦诞,对着京兆友人金连叹道:
“听闻诸葛丞相与那马谡情同兄弟、恩犹父子,且那日殿中为马谡求情者不胜枚举,不曾想诸葛丞相竟仍是再三请斩马谡。
“马谡之败何其微乎?汉相斩之何其严乎?
“虽早听闻诸葛丞相赏不遗远,罚不阿近,严法束下,至公无私,今始信焉。”
京兆金连抚须颔首。
同样站在城头,距韦、金二人并没有多远的杜氏、苏氏、吉氏诸族之长听到韦诞之言,虽不言不语,却一时齐齐看向辕门外那杆诸葛牙纛,神色明显复杂了许多。
太阳很快升到天中。
诸葛牙纛下,头戴三梁进贤冠,身披玄赤直裾袍的丞相走向一众战犯,验明正身。
丞相之执法,罚二十杖以上皆亲览焉,至于斩首大辟之罪,更是从来都亲自监斩。
缓缓徐行数十步,战犯十余人的身份全部得到确认,丞相没有再多说什么,直接下令刽子手行刑。
战犯一个接一个被推到一丈多高的土台之上,神情冷峻的刽子手手起斧落,一个接一个斩首,黏稠的血浆很快在黄土上凝成鲜红的泥泞,到最后唯余一个马谡。
丞相没有去看马谡,只环顾一圈土台上身首异处的十几具尸体,最后闭目背过身去。
刽子手高举大斧。
马谡突然嘶吼:“丞相!”
刽子手正要蓄力的手停住,血浆开始顺着刀柄滴到他的额头,又顺着额头淌到了他的眼睛里。
他对此无动于衷,只是最后给了马谡一点时间。
马谡望着丞相背影大喊:
“丞相向来视谡犹子,谡亦素视丞相犹父,惟愿丞相深念鲧殛禹兴之义,使平生之交不亏于此,则谡虽死无恨于黄土之下!”
言讫大哭。
他在长安狱中,一直期待丞相能与他最后一叙平生,却没想到…直到今日他才终于见到了丞相之面。
至于所谓鲧殛禹兴,便是鲧一人治水不力,舜只诛鲧一人,而不株连其亲属,于是舜之后有鲧子大禹之兴的故事了。
丞相仍面长安而立,马谡涕零嚎啕之声没能让他回头,只是片刻后微微颔首。
见丞相无话可与马谡述说,刽子手再不犹豫,开始抡斧蓄力。
马谡止泣再吼:“谡拜谢——”
大斧斩下。
声音戛然而止。
血溅数丈,三军凛然。
丞相身上衣衫血迹斑斑,扭过身来俯看马谡尸首,不动声色地命人收敛台上首级,遍示各营。
自董卓乱政,李郭肆虐之后,关中民风渐与凉陇相同,剽悍尚武,长安城头的韦、杜、金、苏等大族族长族老,并不觉得斩刑有多血腥,也不觉得赴筵前见血不合时宜,只觉得这场斩刑丝毫不拖泥带水,实在过于干净利落。
距关中诸大姓稍远些的地方,毌丘俭、夏侯儒、王观、王濬、邓艾等数十曹魏降将,还有持节而来的曹魏大鸿胪黄邕,既知马谡其人,也都听说过汉相与其人的深情厚谊,此刻见汉相亲自监斩马谡,唏嘘者有之,对大魏前景徒添几分忧虑者亦有之。
辕门外。
丞相自土台上走下。
费祎、杨仪、陈震、胡济…等曾在大殿上为马谡求情的府僚尽皆黯然无言。
丞相环视众人一周,终于叹道:
“待幼常之颅遍示各营已毕,遣人以线将之缝回尸上,具棺葬之,我再替他修祭文一篇。
“幼常家小,加意抚恤,按月给与禄米。”
丞相言罢,孤身往长安城而去。
费祎、董允、杨仪等一众府僚尽皆叹气。
片刻后,费祎转身登上土台,亲自将马谡尸身收敛了起来,又招来亲卫将之抬了下去。
整个相府,没有人比马谡更得丞相器重,荆州故旧皆暗自揣度,倘丞相不幸,那么接续丞相之志者,大概非马谡莫属。
没想到马谡…
也没想到丞相…
众人很快跟上丞相的步伐。
“丞相,所有受邀赴筵的关中大族全都到了,就在清明门上。”杨仪第一个向丞相通传,目光瞟向清明门上那一段城墙。
此刻的他既有种兔死狐悲之感,又生出一种丞相之下,舍我其谁的小窃喜。
“哦?”丞相收拾了下心情,也将目光朝清明门投去,却见清明门上人影攒动。
不多时,那些人影便陆续出现在清明门后,又朝丞相趋来。
最后以京兆韦杜为先,一一向丞相行礼。
丞相一一见礼,风度不失。
关中诸族见丞相刚斩马谡,却又立时收拾好情绪与他们笑谈相见,似乎无事发生,一时俱在腹中暗叹。
而丞相与最前面的京兆韦杜等大族笑谈见礼过后,很快在人群的角落里找到了武功苏氏的族老。
立时以一种更为熟稔热络的态度与之交谈,当着众人之面一叙武功旧情,感念武功苏氏在北伐时对大汉的鼎力相助。
苏氏族老颇有种受宠若惊之感,一时言语竟有些磕磕绊绊。
上一篇:大明1566:摄政天下
下一篇: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