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十字 第122节
“另外还有一个办法……”美国陆军部长史-汀生慢条斯理地说道,“先把部队拉回到英国,然后再考虑下一步动作。”
这当然是更加保险而稳妥的,但显然消极了一点,所有军人出身的将领们都不看好:花了无数力气、准备了几个月、抽调了如此庞大的兵力与舰队,现在仅仅因为几条德国潜水艇的威吓便缩回去了?别说两国领袖丢不起这个人,如何向下面的将士通报、传达也很棘手。
“除非我们能够有办法让法国人和德国人先打起来,然后我们趁机登陆,否则在法控区登陆很难。”英国海军代表哈里斯中将(A-T-HarrIS)知道美国方面一直在做北非高层的工作,对此寄予了很高希望,也十分渴望能得到相关协助。但他认为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北非法军目前根本就没有就未来战争中的立场问题表态,更不必说倒向英美一边与德国人作战。当然有一条大家都知道的理由是没有人肯明说出来的——对法国人而言,光美国人阻力还少一点,有英国这根搅屎棍在,只怕简单问题也会复杂化。
“法国方面有新的消息,希特勒释放战俘的速度比法国人预料的还要快,到11月15日前首批50万俘虏就能释放绝大部分,贝当政权已在重新准备利用俘虏人员编练5-7个师,除法国本土部署2-3个师外,还要在北非部署4个师,甚至于还要把唯一的装甲师也放在北非。”马歇尔叹了口气,“他们的目昭然若揭,,维希法国,哦,不,现在不能再称维希了,因为贝当政府已将首都迁回了巴黎,他们下一步的动作将更加引人深思,说不定还会冲着达喀尔去(英、美联合自由法国夺取了法国西非殖民地)。”
与会众人都皱起了眉头,原以为至少法国殖民地当局会站在英美这一边,但现在看来对法国人发出的信号要深思,法德之间的和解远比英法之间和解来得要快,北非殖民地一旦被德国人入主之后再要清理出去恐怕就更难了。而北非法军向中非、西非的自由法国发动反攻的行为肯定也是德国方面所喜闻乐见的。
“除此之外,比利时、荷兰都收下了德国人送过去的橄榄枝,各工业集团特别是与军工密切相关的团体都收到了德国人的订单。而且只要他们听话,释放战俘的事情都可比照法国人的方式处理。”马歇尔满脸忧愁地说,“希特勒对他们的军事高压大大减弱了,但政治哄骗却进一步加深了。比利时、荷兰当局对此都很重视,民众也盼着被俘虏的亲人早日回归——这种氛围对我们不利。”
对话陷入了僵局:掉头进攻法国显然是双方一致拒绝的,因为登陆作战涉及到具体准备,不是换个方向马上就能重新组织登陆的,且不说登陆后会遭遇些什么,也不说法国、荷兰、比利时对英美的态度如何,现在欧洲大陆哪个港口、哪个滩头能登陆都还不清楚;回国(无论是回英国还是回美国)的提议也被军人们所拒绝,因为这会折损部队的士气,刚出发时就转移目标还可以告诉这是部队临时调整策略的缘故,现在估计部队军官早已就登陆地段、登陆目标和步骤下达了明确目标,更高级的军官甚至都已对小伙子们做过动员讲话了,说撤退只怕让人心生不满。
“还有一个办法……”金上将阴沉着脸说道,“去澳洲和东南亚……我们在哪里遭到了挫折,急需支援。”
对南太平洋战役失利这一点金上将并没有试图遮掩,反而介绍了详细情况,出于担忧亚洲战局的发展,美国将领4个中有3个表示同意将拟用在北非方向的部队支援亚洲方向,剩下的一个也表示愿意在北非登陆后加大支援力度。但所有英国人都对此表示反对,扯出来的理由虽然千奇百怪,但罗斯福却听得很清楚:对方极力述说各种各样困难的目的只有一条,英国人不想跟着美国在东南亚多投入些什么——在英国人的想法中,亚洲战场是由美国人承包的,英国人只管等着收获就好了——起码在欧洲取得胜利之前不想投入。而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虽然是英国自治领,但英国人吃准了美国方面不会轻易丢掉这个反攻基地的心态,也不准备付出更多。
罗斯福没有表态,因为他知道再争论下去就会陷入“先欧后亚”战略总检讨:美国国内包括海军、很多两院议员、部分对亚洲有感情的陆军将领(比如麦克阿瑟)等人都是坚决反对“先欧后亚”战略的,所持有的理由和想法很简单也很朴素——德国人没拿美国人怎么样,日本人不但偷袭了珍珠港还夺走了美国人的菲律宾,这才是美国的根本大敌,因此必须先打垮日本,至于欧洲,先让英国人和俄国人去对付吧,美国大不了送点军火——欧洲人死得越多越好!
如果放在南太平洋战役之前,陆海军上下对战事发展乐观,认为日本已不足为虑,总统愿意往欧洲多投入一点力量也无妨,可现在海军太平洋舰队被日本人打得这么惨,一夜之间丢了TF16、17、64三个舰队,损失了一个陆战1师,这种战局不但让人愤怒,更让人担心——日本人会不会得寸进尺地向澳、新进攻?还有那艘超级战列舰——所有看到过大和号的幸存者都讲述了他们对这艘巨舰的深刻印象:18寸的火炮,至少6万吨的排水量,坚不可摧的防御(幸存的舰载机飞行员们向国内报告说大和号至少挨了三波攻击,吃了12条鱼雷和20多颗500磅炸弹,结果毫发无损,速度稳稳跑在25节之上)会造成何种破坏。基于这个判断,所有人一致认为往亚洲的力量投放得太少了,必须增加,必要时可以从欧洲方向抽调。
“我们的依阿华号还要等待几个月才能服役,但即便这个级别依然难以对付日本的那艘超级战列舰,所以迫切地需要支援,否则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也会在日本的威胁之下。”金上将没有说出口的是,出于大和号的刺激,海军方面已要求将原本封存的“蒙大拿”级战列舰方案重新拿出来执行,罗斯福总统已基本表示认可,并指示至少要建4艘(因为舰体太宽通不过运河,所以预备大西洋、太平洋两洋各2艘)。
“鉴于德国海军势力微弱,一直龟缩在港口不敢出动。”英国代表交换了一下眼神,他们知道美国人是在开条件了,所以不慌不忙地表态,“我们愿意派遣一支舰队去远东协助美国朋友围剿这艘巨舰——就像当年我们对付俾斯麦号一样。”
“贵国打算投入什么舰队?”
“考虑到日本超级战列舰的防御与火力,我们准备投入4艘乔治五世级战列舰。此外,考虑到贵国暂时没航母可用,我们愿意将3条光辉级航母一并租借给贵国海军(光辉号、胜利号、可畏号)使用,不过相关舰载机需要贵国自行解决。”
英国人不愧是国际政治中多年的搅屎棍,不但把握全局的能力是一流的,提出来的代价显然也挠到了美国人的痒处。
“好!”金上将激动地站了起来,1艘乔治五世肯定对付不了日本超级战列舰,但有4艘乔治五世在手,再加上美国自己的4艘南达科他级战列舰,稳稳吃定了日本大和号加2艘长门级战列舰的阵容,另外对方还肯提供3条航母,虽然这个级别的航母载机量少了一点,不过好歹是正规航母还带有厚重的装甲防御,终于解了海军的燃眉之急。
在金上将这声“好”说出来后,英美两国的军方高层都会心地笑了起来,其实罗斯福在开会前已预料到丘吉尔将提出登陆埃及的请求,他也表示了同意,之所以迟迟不答应无非是要点好处而已,英国人现在既然这么上道,他也就乐得顺水推舟。
果然,读懂了罗斯福心意的史-汀生发言了:“如果这样的话,我认为也可以考虑在埃及方向登陆,不过需要先解决一些技术问题。”
所谓解决技术问题,那就是表示同意的节奏,英国代表都露出了“深表理解”的神情,等着美国人发话。
争论了大半个下午,双方最终达成一致意见:鉴于敌情发生重大变化,双方一致同意暂时推迟“火炬计划”,但针对法国人的工作仍然继续加强;原拟用在北非方向的舰队向南移动,预备在11月28日前抵达南非,然后在南非进行休整与补充;随后舰队将在12月10日左右离开南非北上,争取在1943年1月1日前通过苏伊士运河到埃及登陆,通过加强北非的兵力与装备一举肃清古德里安集团。双方参谋长联合会议将利用这一个半月时间商定后续作战计划。
英国人大度的表示,为最大限度地迷惑德意地中海舰队与飞机,目前在地中海的英国舰队只略微向后撤退,但不离开,一直到美国舰队通过西非后他们再转移,如果机会合适还可以伺机消灭部分德意海空军。同时,他们答应支援美国海军的部队将尽快出发,争取于3日内启程。
接到潜艇部队报告美国舰队向南转向的消息后,霍夫曼擦去了额头的冷汗:“好险,总算是吓阻成功,没让火炬点亮了……”事实上,霍夫曼向北非派去的部队是他手里捏着的最后一点预备与机动部队,如果此刻其他战线再出现纰漏他都拿不出部队来顶上。不过美国人比他想象得更怕死一点,没有愣头愣脑地直接冲过来。
至于英美军舰掉头南下的举动他用脚趾头都能猜出他们准备干嘛,不就是依仗自己的海军优势在埃及登陆加强蒙哥马利的部队么?不要狂,我请了助拳的——联合舰队马上也要来了!
第35章 甲事件(上)
日本此时并不清楚英美两国为了对付大和级而抽调如此众多的兵力,但由于南太平洋战事的发展,同样有一系列军舰的命运发生了走向改变:中了5条鱼雷的大和号在拉包尔匆匆忙忙补给后在3条驱逐舰的陪同下离开本队返回国内修理,已正式服役的武藏号则准备从本土出发赴新加坡并准备担当联合舰队新旗舰;由于扶桑号沉没,堀悌吉干脆让速度偏慢的山城号脱离第2舰队加入第8舰队作战序列,并要求第8舰队留守部队负责维持兵力已大大减少的南太平洋治安(可怜的三川军一);由于第2舰队战列舰只剩下三条(长门、陆奥与武藏),考虑印度洋攻略兵力不够,在他的强烈要求下,原本打算改建为航空战列舰的伊势、日向两舰取消后续改建任务,与武藏号一起紧急支援并编入第2舰队。
日向号在5月份中因炮击训练事故爆炸的5号炮塔此时依然还是被炸坏的,由于没时间维修只能匆匆拆下炮塔在开口处盖上钢板上面加装新型25mm三联机关炮草草上阵,不过这几个月伊势级两舰也不是什么好处都没捞到,日向号在参加阿留申战役前试验安装了22号对海警戒电探,归国时遇到恶劣天气仍然一直为舰队保持正确航路,松田千秋舰长对此竭力鼓吹,而伊势号则试验安装了21号对空警戒电探,效果据说也不错。因此两舰在离开本土前将21、22号电探全部安装完毕,整个联合舰队几百艘军舰唯有这两艘老舰捞到了这种实惠。
南太平洋海战胜利对日本海军后续发展的冲击是全方面的:鉴于大和号在这次作战中的出色表现,原本已设计好准备将大和级第3舰(信浓号)拿去改建航母的方案一下子没人说了,反而一个个转变立场主张继续按战列舰建成,连山本五十六和堀悌吉都持这种主张,而且希望能在1944年6月底前建成,因此原本应该停工改建的信浓号工程不但没停止,还快马加鞭地抓紧建设起来;千代田号、千岁号两艘水上飞机母舰预备改建为轻型航母,但此次战役中水上侦察飞机先敌发现对整个战役具有重要意义,使拥有24架水上飞机且能额外多提供1000吨燃油的两舰一下子突显了出对舰队作战的价值,海军省最终也放弃了改建想法;伊吹号是改铃谷级重巡洋舰的其中一艘,本也打算改建为航空母舰,因为重巡洋舰的价值不小且最近几个月的瓜岛战役连续损失了3条青叶/古鹰级重巡,因此索性放弃改建任务,继续按重巡目标建成。
放弃大量改建任务在海军省内部并不是没有阻力,但机动舰队司令官冢原二四三的态度很明确,现在最缺合格的航母飞行员和优秀舰载机,别到时候弄出一堆航母没飞机或没飞行员就麻烦了,对这种务实的态度霍夫曼私下表示了赞赏——历史上日本在马里亚纳战役中空有不少航母,结果根本没有载机可用,辛辛苦苦建出来的航母最后全变成了诱饵,不得不说是巨大的讽刺。
对联合舰队而言,航母毕竟还是十分急需的,在一系列半路出家的改建计划取消后,原准备用于改建航母的材料就有了富裕,同时基于航母的巨大价值,海军省对正规航母云龙级的建造迫切度便大幅度提高,所有物资一律优先保证,因此云龙、天城、葛城三舰的建造速度开始提速,按军令部的想法最好1943年底可以服役。为加快进度,一帮人为此绞尽脑汁,由于云龙级的图纸已送给德国方面参考,船政本部有人突发奇想地认为可以委托德国方面进行构件制造并准备在印度洋战役后运回安装。接洽之后霍夫曼也表示认可,因为德国也准备以云龙级为母版在意大利船厂开工新航母,双方一拍即合。按照日德双方约定,这种成品构件按日德协议中特种钢材3:1比例折算(即德国按特种钢材三分之一吨位提供构件即可)。双方算盘都打得很好——对日本而言,这是白捡回来的,对德国而言本就是答应提供给日本的,提供成品不但减少了特种钢材消耗还积累了制造经验,万一日本最后不要也没事,自己可以用。
最后有人脑洞大开地想到,既然航母构件可以让德国方面搞,为什么大和级的构件特别是装甲带不能让德国人搞呢?德国克虏伯公司对这个很有经验,日本的建造水平和经验还是从德国学来的,不过向不向德国提供大和号图纸海军自己还有争议(霍夫曼表示:大和我不稀罕,实用点给个大风图纸吧)
最后一艘改变命运的是德国豪华客船“沙恩霍斯特号”,这是由北德意志罗伊德公司建造的快速邮轮,由于欧战爆发该船无法返回德国而一直留在神户,日本海军曾向德国接洽买下此舰并准备改装成航空母舰(约定战后付款),既然其他改建航母的计划取消了,该船自然也摆脱了改建任务,被海军当运兵船拿去使用,而且连购买的程序也不必走,日德协议中约定德国要给予日本100万吨船舶吨位,这条就折算成首批1.2万吨。
由于这次海战日本威力强大、以雷击性能突出而著名的各级驱逐舰除了搜救落水飞行员之外并无多少用武之地,反而发现舰队防空力量极其薄弱,另外前期瓜岛作战中各型号驱逐舰非但没找到夜战、雷战的感觉,反而屡屡在扮演老鼠快运角色中占得上风,因此船政本部的发展思路进行了偏移。岛风级的生产任务被砍掉而加大了秋月级防空驱逐舰的生产任务,与历史上不同的是,由于日德双边关系的密切,秋月级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主炮设计从100mm变成了拟采用德制88炮、准备走高平两用的套路,并完全取消了鱼雷发射管——整个改进思路被称之为秋月改。另外还因为日本舰只屡屡被美国潜艇击沉,考虑今后一旦与德国贸易与物资运输的高密度频率,海军提出了反潜专用驱逐舰的建造需求,按照对舰火力薄弱、防空能力略逊一筹、反潜能力相对突出、速度一般(护航任务速度用不着很快)、建设成本要求尽可能低(因为要大规模批量建造)的要求,提出了丁型驱逐舰发展思路(就是英美的护航驱逐舰),并决定建造松级和橘级驱逐舰。
丁型驱逐舰设计过程中为适应量产对各部分设计都进行了简单化处理,如为减少施工难度,船体曲面大多改为直线方向。另外在材料等级采用上也下降了,以往日本驱逐舰为了减轻重量在舰体结构材料上采用不同策略:重点部位使用Ds钢(特殊钢),板材厚度能减的一定要减少,但Ds钢的生产性很差且焊接困难,为了降低成本且给其他舰船让路,丁型驱逐舰完全放弃使用Ds钢,大量使用Ht钢(高张力钢)来代替Ds钢,而且即便是Ht钢也是能省则省,其使用范围只限于上甲板和船底部外板的一部分,剩余部位一律使用Ms钢(普通钢)来代替。基于这个立场又基于日后大规模运输需要的场景,船政本部对德国推广建造的意志轮也十分感兴趣,一方面直接拿了图纸准备仿照,另一方面还打算按照这个思路进行日本的自行简化设计(日本抠门是出了名的)。从工期评估来说,如果按照德国图纸建造,日本船厂的速度可能会不如德国本土,但超过意大利、法国、荷兰等国却绰绰有余。
原本历史上日本海军“改五计划”因为船厂能力限制根本无法同时兼顾大规模新舰只生产、旧船只改建与损伤舰船修复工作,导致新造出来的远不如损耗的军舰多,但因为南太平洋战役的胜利改变了历史,使日本取消了大量的改建任务,摆脱了大量舰只的损伤修复任务,不但后续新建计划能提前完成,反过来还能让一些被迫下马的舰只按时完工(比如伊吹)。
除军舰以外,飞机情况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当小泽三人组向国内发回零战改进型(BF-119)大获成功的消息后,深有感触的海军航空本部心思立即就活了,马上想到了空有一身先进指标却一直无法上舰利用的“天山”舰攻和“彗星”舰爆,当然这两者的毛病是不一样的:天山的问题在于重量太大、起飞困难,彗星的问题在于速度太快,降落成问题(彗星在马里亚纳海战中经常冲到零战前面),归根到底的原因在于日本在航空开发领域技术积累的薄弱,因此立即将图纸交给德国方面,希望依靠外脑来改进。
第36章 甲事件(下)
里希特霍芬等德国海航高层以及亨克尔、容克等公司本来不觉得日本海航的飞机会厉害到哪里去,但鉴于梅塞施密特在零战改进上捞到的好处,还是将信将疑地拿过来尝试,结果看了天山、彗星的技术指标都表示非常吃惊,因为两者指标远远超过了德国海军准备在斯图卡基础上的改良,特别是采用爱知Ae1a热田发动机(Db-601发动机的日本山寨版)彗星舰爆更让亨克尔公司感到了阵阵熟悉的违和感,因为彗星是在该公司He-118俯冲轰炸机基础上改进而成的,当初在竞争德国俯冲轰炸机项目时,He-118就因比斯图卡技术指标更先进而被负责选型的空军高层乌德特大将所看重,一度被内定为新一代机型,谁知道He-118由于技术太过超前而导致性能不稳定,在机型选定验证会时,乌德特亲自驾驶的He-118发生了空中解体,幸亏运气好跳伞成功,从此德国俯冲轰炸机成了斯图卡的天下,亨克尔公司后来把He-118的设计卖给了日本。如今看到墙里开花墙外香的结果,立即跳出来表示彗星改进的事情我包了,而老对手容克公司当然不能选亨克尔的“日本私生子”,于是便接过了改进天山的活计。
南太平洋战役大获全胜的消息传到东京,陆海军高层欢呼雀跃的同时,在有关后续作战讨论会议上也是激情满怀,不过不和谐的声音也大量产生,对下一步战略走向又产生了分歧。第一是所谓印度洋攻略的再检讨,第二是关于从中国方面撤军的问题。陆海军高层8巨头和首相、藏相、外相为了平息这种议论,只能再度坐下来商讨。
“关于印度洋攻略的问题是不能动摇的。”海军大臣山本五十六首先做了表态发言,“我知道海军内部有大量反对从南洋诸岛撤军的消息,还有人鼓吹要抓住美国海军被削弱的机会进一步向澳、新进攻,这完全办不到。从瓜岛战役就可以看出来,美国守备兵力火力强大、战力高昂还有机甲力量配合,我军在同等人数下完全不是对手,而人数太多又无法保障后勤物资。美国海军虽然受挫,但其在国内尚有大量富裕兵力,抽调过来只需1个月,这一个月空档期完全不够打下澳、新。”
这一点众人都明白,为了炮击瓜岛机场,联合舰队动用主力炮击了一夜,倾泻出去的弹药是花了几个月才生产出来的,幸亏这是堀悌吉整体战略的一部分,如果只是为了压制瓜岛火力,这完全是亏本买卖(也不知道美国人听了之后会不会心碎),因此向澳新进军完全是中下级军官头脑发热,在高层中是没有市场的,但对于从中国撤军,面临的阻力就要大得多,不但大量中下级军官坚决反对,在将军层面持反对态度的人也大有所在——中国派遣军司令官烟俊六大将本人倒是素来持有限终止论立场的,但他无法制止其他人,为表示反对阻力有多大,他还给石原莞尔打了电报,明确罗列了在派遣军内部持反对态度的人物。
所以石原莞尔在会上大叹苦经,一方面表示坚决要撤军、收缩,另一方面又说不知道该如何下手,藏相则一个劲地抱怨中国战场消耗了太多的军费,1942年虽然还没过完,但预计军费开支要超过185亿日元,相当于日本国家支出的75%以上,而中国战场又占用了其中的60%,他两手一摊说道:“再如此继续下去,国家财政根本难以维持,到最后唯有破产一途,日本不见得会在军事上打败,但很可能在财政上被打败。”
大家刚刚为大战役打赢欢欣鼓舞、对后续印度洋攻略充满了十足信心,听到诉苦又猛然心往下一沉,宇垣一成首相打算打打圆场为各方面减压,没想到他刚刚站起来还没来得及说话,让众人惊诧莫名的一幕出现了:海军大臣山本五十六忽然愤怒地站起身,对着军令部次长丰田副武喝骂道:“海军的事情就毁在你们这些不知天高地厚、不知进退的马鹿身上……”一边说一边还觉得不解气,伸出手“啪啪’打了丰田副武两记耳光,后者大概也被惊呆了,捂着脸半天不敢动,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打人之后的山本五十六也不多说,只微微朝宇垣一成点了下头就走了,然后井上成美也怒气冲冲地跟着走了。挨了打的丰田副武不想留在现场丢人,不一会也走了,会议最后只能在其他人的苦笑中不欢而散。
所有人都云里雾里不知所谓,事后问清原委后众人才大吃一惊:在开会时,军令部次长丰田副武嘟嘟囔囔向军令部总长伏见宫博恭王表示对堀悌吉不满,不但因为他耗费大量飞机(不让返航加油宁可硬挺着耗光让飞行员跳伞),还说他不爱惜总旗舰,硬拿大和冲锋,最后建议说这次作战武藏不能给他,有伊势、日向就可以了。
本来私下嘀咕也就算了,偏偏这些话被山本五十六听见了,他本就对丰田副武意见极大(山本一再说海军内两丰田决不可用,一个指丰田副武,另一人为“官迷”丰田贞次郎),现在听到对方如此大放阙词,实在压抑不住愤怒而暴跳如雷。山本军衔比丰田副武高、资历也比他深厚,后者最后没敢还手,可海军大臣打了军令部次长总归是前所未有的大事件,涉及到军政与军令的协调问题,再加上打人现场这么多双眼睛盯着,消息不可避免的扩散开去了。
这当然是更加保险而稳妥的,但显然消极了一点,所有军人出身的将领们都不看好:花了无数力气、准备了几个月、抽调了如此庞大的兵力与舰队,现在仅仅因为几条德国潜水艇的威吓便缩回去了?别说两国领袖丢不起这个人,如何向下面的将士通报、传达也很棘手。
“除非我们能够有办法让法国人和德国人先打起来,然后我们趁机登陆,否则在法控区登陆很难。”英国海军代表哈里斯中将(A-T-HarrIS)知道美国方面一直在做北非高层的工作,对此寄予了很高希望,也十分渴望能得到相关协助。但他认为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北非法军目前根本就没有就未来战争中的立场问题表态,更不必说倒向英美一边与德国人作战。当然有一条大家都知道的理由是没有人肯明说出来的——对法国人而言,光美国人阻力还少一点,有英国这根搅屎棍在,只怕简单问题也会复杂化。
“法国方面有新的消息,希特勒释放战俘的速度比法国人预料的还要快,到11月15日前首批50万俘虏就能释放绝大部分,贝当政权已在重新准备利用俘虏人员编练5-7个师,除法国本土部署2-3个师外,还要在北非部署4个师,甚至于还要把唯一的装甲师也放在北非。”马歇尔叹了口气,“他们的目昭然若揭,,维希法国,哦,不,现在不能再称维希了,因为贝当政府已将首都迁回了巴黎,他们下一步的动作将更加引人深思,说不定还会冲着达喀尔去(英、美联合自由法国夺取了法国西非殖民地)。”
与会众人都皱起了眉头,原以为至少法国殖民地当局会站在英美这一边,但现在看来对法国人发出的信号要深思,法德之间的和解远比英法之间和解来得要快,北非殖民地一旦被德国人入主之后再要清理出去恐怕就更难了。而北非法军向中非、西非的自由法国发动反攻的行为肯定也是德国方面所喜闻乐见的。
“除此之外,比利时、荷兰都收下了德国人送过去的橄榄枝,各工业集团特别是与军工密切相关的团体都收到了德国人的订单。而且只要他们听话,释放战俘的事情都可比照法国人的方式处理。”马歇尔满脸忧愁地说,“希特勒对他们的军事高压大大减弱了,但政治哄骗却进一步加深了。比利时、荷兰当局对此都很重视,民众也盼着被俘虏的亲人早日回归——这种氛围对我们不利。”
对话陷入了僵局:掉头进攻法国显然是双方一致拒绝的,因为登陆作战涉及到具体准备,不是换个方向马上就能重新组织登陆的,且不说登陆后会遭遇些什么,也不说法国、荷兰、比利时对英美的态度如何,现在欧洲大陆哪个港口、哪个滩头能登陆都还不清楚;回国(无论是回英国还是回美国)的提议也被军人们所拒绝,因为这会折损部队的士气,刚出发时就转移目标还可以告诉这是部队临时调整策略的缘故,现在估计部队军官早已就登陆地段、登陆目标和步骤下达了明确目标,更高级的军官甚至都已对小伙子们做过动员讲话了,说撤退只怕让人心生不满。
“还有一个办法……”金上将阴沉着脸说道,“去澳洲和东南亚……我们在哪里遭到了挫折,急需支援。”
对南太平洋战役失利这一点金上将并没有试图遮掩,反而介绍了详细情况,出于担忧亚洲战局的发展,美国将领4个中有3个表示同意将拟用在北非方向的部队支援亚洲方向,剩下的一个也表示愿意在北非登陆后加大支援力度。但所有英国人都对此表示反对,扯出来的理由虽然千奇百怪,但罗斯福却听得很清楚:对方极力述说各种各样困难的目的只有一条,英国人不想跟着美国在东南亚多投入些什么——在英国人的想法中,亚洲战场是由美国人承包的,英国人只管等着收获就好了——起码在欧洲取得胜利之前不想投入。而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虽然是英国自治领,但英国人吃准了美国方面不会轻易丢掉这个反攻基地的心态,也不准备付出更多。
罗斯福没有表态,因为他知道再争论下去就会陷入“先欧后亚”战略总检讨:美国国内包括海军、很多两院议员、部分对亚洲有感情的陆军将领(比如麦克阿瑟)等人都是坚决反对“先欧后亚”战略的,所持有的理由和想法很简单也很朴素——德国人没拿美国人怎么样,日本人不但偷袭了珍珠港还夺走了美国人的菲律宾,这才是美国的根本大敌,因此必须先打垮日本,至于欧洲,先让英国人和俄国人去对付吧,美国大不了送点军火——欧洲人死得越多越好!
如果放在南太平洋战役之前,陆海军上下对战事发展乐观,认为日本已不足为虑,总统愿意往欧洲多投入一点力量也无妨,可现在海军太平洋舰队被日本人打得这么惨,一夜之间丢了TF16、17、64三个舰队,损失了一个陆战1师,这种战局不但让人愤怒,更让人担心——日本人会不会得寸进尺地向澳、新进攻?还有那艘超级战列舰——所有看到过大和号的幸存者都讲述了他们对这艘巨舰的深刻印象:18寸的火炮,至少6万吨的排水量,坚不可摧的防御(幸存的舰载机飞行员们向国内报告说大和号至少挨了三波攻击,吃了12条鱼雷和20多颗500磅炸弹,结果毫发无损,速度稳稳跑在25节之上)会造成何种破坏。基于这个判断,所有人一致认为往亚洲的力量投放得太少了,必须增加,必要时可以从欧洲方向抽调。
“我们的依阿华号还要等待几个月才能服役,但即便这个级别依然难以对付日本的那艘超级战列舰,所以迫切地需要支援,否则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也会在日本的威胁之下。”金上将没有说出口的是,出于大和号的刺激,海军方面已要求将原本封存的“蒙大拿”级战列舰方案重新拿出来执行,罗斯福总统已基本表示认可,并指示至少要建4艘(因为舰体太宽通不过运河,所以预备大西洋、太平洋两洋各2艘)。
“鉴于德国海军势力微弱,一直龟缩在港口不敢出动。”英国代表交换了一下眼神,他们知道美国人是在开条件了,所以不慌不忙地表态,“我们愿意派遣一支舰队去远东协助美国朋友围剿这艘巨舰——就像当年我们对付俾斯麦号一样。”
“贵国打算投入什么舰队?”
“考虑到日本超级战列舰的防御与火力,我们准备投入4艘乔治五世级战列舰。此外,考虑到贵国暂时没航母可用,我们愿意将3条光辉级航母一并租借给贵国海军(光辉号、胜利号、可畏号)使用,不过相关舰载机需要贵国自行解决。”
英国人不愧是国际政治中多年的搅屎棍,不但把握全局的能力是一流的,提出来的代价显然也挠到了美国人的痒处。
“好!”金上将激动地站了起来,1艘乔治五世肯定对付不了日本超级战列舰,但有4艘乔治五世在手,再加上美国自己的4艘南达科他级战列舰,稳稳吃定了日本大和号加2艘长门级战列舰的阵容,另外对方还肯提供3条航母,虽然这个级别的航母载机量少了一点,不过好歹是正规航母还带有厚重的装甲防御,终于解了海军的燃眉之急。
在金上将这声“好”说出来后,英美两国的军方高层都会心地笑了起来,其实罗斯福在开会前已预料到丘吉尔将提出登陆埃及的请求,他也表示了同意,之所以迟迟不答应无非是要点好处而已,英国人现在既然这么上道,他也就乐得顺水推舟。
果然,读懂了罗斯福心意的史-汀生发言了:“如果这样的话,我认为也可以考虑在埃及方向登陆,不过需要先解决一些技术问题。”
所谓解决技术问题,那就是表示同意的节奏,英国代表都露出了“深表理解”的神情,等着美国人发话。
争论了大半个下午,双方最终达成一致意见:鉴于敌情发生重大变化,双方一致同意暂时推迟“火炬计划”,但针对法国人的工作仍然继续加强;原拟用在北非方向的舰队向南移动,预备在11月28日前抵达南非,然后在南非进行休整与补充;随后舰队将在12月10日左右离开南非北上,争取在1943年1月1日前通过苏伊士运河到埃及登陆,通过加强北非的兵力与装备一举肃清古德里安集团。双方参谋长联合会议将利用这一个半月时间商定后续作战计划。
英国人大度的表示,为最大限度地迷惑德意地中海舰队与飞机,目前在地中海的英国舰队只略微向后撤退,但不离开,一直到美国舰队通过西非后他们再转移,如果机会合适还可以伺机消灭部分德意海空军。同时,他们答应支援美国海军的部队将尽快出发,争取于3日内启程。
接到潜艇部队报告美国舰队向南转向的消息后,霍夫曼擦去了额头的冷汗:“好险,总算是吓阻成功,没让火炬点亮了……”事实上,霍夫曼向北非派去的部队是他手里捏着的最后一点预备与机动部队,如果此刻其他战线再出现纰漏他都拿不出部队来顶上。不过美国人比他想象得更怕死一点,没有愣头愣脑地直接冲过来。
至于英美军舰掉头南下的举动他用脚趾头都能猜出他们准备干嘛,不就是依仗自己的海军优势在埃及登陆加强蒙哥马利的部队么?不要狂,我请了助拳的——联合舰队马上也要来了!
第35章 甲事件(上)
日本此时并不清楚英美两国为了对付大和级而抽调如此众多的兵力,但由于南太平洋战事的发展,同样有一系列军舰的命运发生了走向改变:中了5条鱼雷的大和号在拉包尔匆匆忙忙补给后在3条驱逐舰的陪同下离开本队返回国内修理,已正式服役的武藏号则准备从本土出发赴新加坡并准备担当联合舰队新旗舰;由于扶桑号沉没,堀悌吉干脆让速度偏慢的山城号脱离第2舰队加入第8舰队作战序列,并要求第8舰队留守部队负责维持兵力已大大减少的南太平洋治安(可怜的三川军一);由于第2舰队战列舰只剩下三条(长门、陆奥与武藏),考虑印度洋攻略兵力不够,在他的强烈要求下,原本打算改建为航空战列舰的伊势、日向两舰取消后续改建任务,与武藏号一起紧急支援并编入第2舰队。
日向号在5月份中因炮击训练事故爆炸的5号炮塔此时依然还是被炸坏的,由于没时间维修只能匆匆拆下炮塔在开口处盖上钢板上面加装新型25mm三联机关炮草草上阵,不过这几个月伊势级两舰也不是什么好处都没捞到,日向号在参加阿留申战役前试验安装了22号对海警戒电探,归国时遇到恶劣天气仍然一直为舰队保持正确航路,松田千秋舰长对此竭力鼓吹,而伊势号则试验安装了21号对空警戒电探,效果据说也不错。因此两舰在离开本土前将21、22号电探全部安装完毕,整个联合舰队几百艘军舰唯有这两艘老舰捞到了这种实惠。
南太平洋海战胜利对日本海军后续发展的冲击是全方面的:鉴于大和号在这次作战中的出色表现,原本已设计好准备将大和级第3舰(信浓号)拿去改建航母的方案一下子没人说了,反而一个个转变立场主张继续按战列舰建成,连山本五十六和堀悌吉都持这种主张,而且希望能在1944年6月底前建成,因此原本应该停工改建的信浓号工程不但没停止,还快马加鞭地抓紧建设起来;千代田号、千岁号两艘水上飞机母舰预备改建为轻型航母,但此次战役中水上侦察飞机先敌发现对整个战役具有重要意义,使拥有24架水上飞机且能额外多提供1000吨燃油的两舰一下子突显了出对舰队作战的价值,海军省最终也放弃了改建想法;伊吹号是改铃谷级重巡洋舰的其中一艘,本也打算改建为航空母舰,因为重巡洋舰的价值不小且最近几个月的瓜岛战役连续损失了3条青叶/古鹰级重巡,因此索性放弃改建任务,继续按重巡目标建成。
放弃大量改建任务在海军省内部并不是没有阻力,但机动舰队司令官冢原二四三的态度很明确,现在最缺合格的航母飞行员和优秀舰载机,别到时候弄出一堆航母没飞机或没飞行员就麻烦了,对这种务实的态度霍夫曼私下表示了赞赏——历史上日本在马里亚纳战役中空有不少航母,结果根本没有载机可用,辛辛苦苦建出来的航母最后全变成了诱饵,不得不说是巨大的讽刺。
对联合舰队而言,航母毕竟还是十分急需的,在一系列半路出家的改建计划取消后,原准备用于改建航母的材料就有了富裕,同时基于航母的巨大价值,海军省对正规航母云龙级的建造迫切度便大幅度提高,所有物资一律优先保证,因此云龙、天城、葛城三舰的建造速度开始提速,按军令部的想法最好1943年底可以服役。为加快进度,一帮人为此绞尽脑汁,由于云龙级的图纸已送给德国方面参考,船政本部有人突发奇想地认为可以委托德国方面进行构件制造并准备在印度洋战役后运回安装。接洽之后霍夫曼也表示认可,因为德国也准备以云龙级为母版在意大利船厂开工新航母,双方一拍即合。按照日德双方约定,这种成品构件按日德协议中特种钢材3:1比例折算(即德国按特种钢材三分之一吨位提供构件即可)。双方算盘都打得很好——对日本而言,这是白捡回来的,对德国而言本就是答应提供给日本的,提供成品不但减少了特种钢材消耗还积累了制造经验,万一日本最后不要也没事,自己可以用。
最后有人脑洞大开地想到,既然航母构件可以让德国方面搞,为什么大和级的构件特别是装甲带不能让德国人搞呢?德国克虏伯公司对这个很有经验,日本的建造水平和经验还是从德国学来的,不过向不向德国提供大和号图纸海军自己还有争议(霍夫曼表示:大和我不稀罕,实用点给个大风图纸吧)
最后一艘改变命运的是德国豪华客船“沙恩霍斯特号”,这是由北德意志罗伊德公司建造的快速邮轮,由于欧战爆发该船无法返回德国而一直留在神户,日本海军曾向德国接洽买下此舰并准备改装成航空母舰(约定战后付款),既然其他改建航母的计划取消了,该船自然也摆脱了改建任务,被海军当运兵船拿去使用,而且连购买的程序也不必走,日德协议中约定德国要给予日本100万吨船舶吨位,这条就折算成首批1.2万吨。
由于这次海战日本威力强大、以雷击性能突出而著名的各级驱逐舰除了搜救落水飞行员之外并无多少用武之地,反而发现舰队防空力量极其薄弱,另外前期瓜岛作战中各型号驱逐舰非但没找到夜战、雷战的感觉,反而屡屡在扮演老鼠快运角色中占得上风,因此船政本部的发展思路进行了偏移。岛风级的生产任务被砍掉而加大了秋月级防空驱逐舰的生产任务,与历史上不同的是,由于日德双边关系的密切,秋月级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主炮设计从100mm变成了拟采用德制88炮、准备走高平两用的套路,并完全取消了鱼雷发射管——整个改进思路被称之为秋月改。另外还因为日本舰只屡屡被美国潜艇击沉,考虑今后一旦与德国贸易与物资运输的高密度频率,海军提出了反潜专用驱逐舰的建造需求,按照对舰火力薄弱、防空能力略逊一筹、反潜能力相对突出、速度一般(护航任务速度用不着很快)、建设成本要求尽可能低(因为要大规模批量建造)的要求,提出了丁型驱逐舰发展思路(就是英美的护航驱逐舰),并决定建造松级和橘级驱逐舰。
丁型驱逐舰设计过程中为适应量产对各部分设计都进行了简单化处理,如为减少施工难度,船体曲面大多改为直线方向。另外在材料等级采用上也下降了,以往日本驱逐舰为了减轻重量在舰体结构材料上采用不同策略:重点部位使用Ds钢(特殊钢),板材厚度能减的一定要减少,但Ds钢的生产性很差且焊接困难,为了降低成本且给其他舰船让路,丁型驱逐舰完全放弃使用Ds钢,大量使用Ht钢(高张力钢)来代替Ds钢,而且即便是Ht钢也是能省则省,其使用范围只限于上甲板和船底部外板的一部分,剩余部位一律使用Ms钢(普通钢)来代替。基于这个立场又基于日后大规模运输需要的场景,船政本部对德国推广建造的意志轮也十分感兴趣,一方面直接拿了图纸准备仿照,另一方面还打算按照这个思路进行日本的自行简化设计(日本抠门是出了名的)。从工期评估来说,如果按照德国图纸建造,日本船厂的速度可能会不如德国本土,但超过意大利、法国、荷兰等国却绰绰有余。
原本历史上日本海军“改五计划”因为船厂能力限制根本无法同时兼顾大规模新舰只生产、旧船只改建与损伤舰船修复工作,导致新造出来的远不如损耗的军舰多,但因为南太平洋战役的胜利改变了历史,使日本取消了大量的改建任务,摆脱了大量舰只的损伤修复任务,不但后续新建计划能提前完成,反过来还能让一些被迫下马的舰只按时完工(比如伊吹)。
除军舰以外,飞机情况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当小泽三人组向国内发回零战改进型(BF-119)大获成功的消息后,深有感触的海军航空本部心思立即就活了,马上想到了空有一身先进指标却一直无法上舰利用的“天山”舰攻和“彗星”舰爆,当然这两者的毛病是不一样的:天山的问题在于重量太大、起飞困难,彗星的问题在于速度太快,降落成问题(彗星在马里亚纳海战中经常冲到零战前面),归根到底的原因在于日本在航空开发领域技术积累的薄弱,因此立即将图纸交给德国方面,希望依靠外脑来改进。
第36章 甲事件(下)
里希特霍芬等德国海航高层以及亨克尔、容克等公司本来不觉得日本海航的飞机会厉害到哪里去,但鉴于梅塞施密特在零战改进上捞到的好处,还是将信将疑地拿过来尝试,结果看了天山、彗星的技术指标都表示非常吃惊,因为两者指标远远超过了德国海军准备在斯图卡基础上的改良,特别是采用爱知Ae1a热田发动机(Db-601发动机的日本山寨版)彗星舰爆更让亨克尔公司感到了阵阵熟悉的违和感,因为彗星是在该公司He-118俯冲轰炸机基础上改进而成的,当初在竞争德国俯冲轰炸机项目时,He-118就因比斯图卡技术指标更先进而被负责选型的空军高层乌德特大将所看重,一度被内定为新一代机型,谁知道He-118由于技术太过超前而导致性能不稳定,在机型选定验证会时,乌德特亲自驾驶的He-118发生了空中解体,幸亏运气好跳伞成功,从此德国俯冲轰炸机成了斯图卡的天下,亨克尔公司后来把He-118的设计卖给了日本。如今看到墙里开花墙外香的结果,立即跳出来表示彗星改进的事情我包了,而老对手容克公司当然不能选亨克尔的“日本私生子”,于是便接过了改进天山的活计。
南太平洋战役大获全胜的消息传到东京,陆海军高层欢呼雀跃的同时,在有关后续作战讨论会议上也是激情满怀,不过不和谐的声音也大量产生,对下一步战略走向又产生了分歧。第一是所谓印度洋攻略的再检讨,第二是关于从中国方面撤军的问题。陆海军高层8巨头和首相、藏相、外相为了平息这种议论,只能再度坐下来商讨。
“关于印度洋攻略的问题是不能动摇的。”海军大臣山本五十六首先做了表态发言,“我知道海军内部有大量反对从南洋诸岛撤军的消息,还有人鼓吹要抓住美国海军被削弱的机会进一步向澳、新进攻,这完全办不到。从瓜岛战役就可以看出来,美国守备兵力火力强大、战力高昂还有机甲力量配合,我军在同等人数下完全不是对手,而人数太多又无法保障后勤物资。美国海军虽然受挫,但其在国内尚有大量富裕兵力,抽调过来只需1个月,这一个月空档期完全不够打下澳、新。”
这一点众人都明白,为了炮击瓜岛机场,联合舰队动用主力炮击了一夜,倾泻出去的弹药是花了几个月才生产出来的,幸亏这是堀悌吉整体战略的一部分,如果只是为了压制瓜岛火力,这完全是亏本买卖(也不知道美国人听了之后会不会心碎),因此向澳新进军完全是中下级军官头脑发热,在高层中是没有市场的,但对于从中国撤军,面临的阻力就要大得多,不但大量中下级军官坚决反对,在将军层面持反对态度的人也大有所在——中国派遣军司令官烟俊六大将本人倒是素来持有限终止论立场的,但他无法制止其他人,为表示反对阻力有多大,他还给石原莞尔打了电报,明确罗列了在派遣军内部持反对态度的人物。
所以石原莞尔在会上大叹苦经,一方面表示坚决要撤军、收缩,另一方面又说不知道该如何下手,藏相则一个劲地抱怨中国战场消耗了太多的军费,1942年虽然还没过完,但预计军费开支要超过185亿日元,相当于日本国家支出的75%以上,而中国战场又占用了其中的60%,他两手一摊说道:“再如此继续下去,国家财政根本难以维持,到最后唯有破产一途,日本不见得会在军事上打败,但很可能在财政上被打败。”
大家刚刚为大战役打赢欢欣鼓舞、对后续印度洋攻略充满了十足信心,听到诉苦又猛然心往下一沉,宇垣一成首相打算打打圆场为各方面减压,没想到他刚刚站起来还没来得及说话,让众人惊诧莫名的一幕出现了:海军大臣山本五十六忽然愤怒地站起身,对着军令部次长丰田副武喝骂道:“海军的事情就毁在你们这些不知天高地厚、不知进退的马鹿身上……”一边说一边还觉得不解气,伸出手“啪啪’打了丰田副武两记耳光,后者大概也被惊呆了,捂着脸半天不敢动,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打人之后的山本五十六也不多说,只微微朝宇垣一成点了下头就走了,然后井上成美也怒气冲冲地跟着走了。挨了打的丰田副武不想留在现场丢人,不一会也走了,会议最后只能在其他人的苦笑中不欢而散。
所有人都云里雾里不知所谓,事后问清原委后众人才大吃一惊:在开会时,军令部次长丰田副武嘟嘟囔囔向军令部总长伏见宫博恭王表示对堀悌吉不满,不但因为他耗费大量飞机(不让返航加油宁可硬挺着耗光让飞行员跳伞),还说他不爱惜总旗舰,硬拿大和冲锋,最后建议说这次作战武藏不能给他,有伊势、日向就可以了。
本来私下嘀咕也就算了,偏偏这些话被山本五十六听见了,他本就对丰田副武意见极大(山本一再说海军内两丰田决不可用,一个指丰田副武,另一人为“官迷”丰田贞次郎),现在听到对方如此大放阙词,实在压抑不住愤怒而暴跳如雷。山本军衔比丰田副武高、资历也比他深厚,后者最后没敢还手,可海军大臣打了军令部次长总归是前所未有的大事件,涉及到军政与军令的协调问题,再加上打人现场这么多双眼睛盯着,消息不可避免的扩散开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