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铁十字

铁十字 第429节

虽然莫洛托夫愤怒地表示德军不遵守协定,破坏和谈默契,但里宾特洛普却嬉皮笑脸地告诉他,至少德国方面已“安排”了将近200万苏联难民,无论如何苏联至少要释放2万战俘才算得上履行协议。

经过激烈争论,斯大林下达了“放人”的命令,从8月13日开始,红军陆续释放战俘,一开始全是身体有残疾或患有各种疾病的俘虏,再加上长期的粮食缺乏与折磨,很多人被送回来时都奄奄一息,还有一些则因为兴奋过度而稀里糊涂送了命。不过大多数人在饱受折磨之后至少捡回了一条性命。

一开始释放的人群中还混有很多意大利和其他国家战俘,到8月16日,最后几批释放的几乎全部都是,据他们说,战俘营可能还有4-5万轴心官兵。所有目睹该场景的德军士兵无不咬牙切齿,虽然报复苏联战俘这种事很少,但很多人下定决心,今后与红军作战绝不能当俘虏,必须死战到底!

双方借口都是人道主义,但苏德之间不同寻常的举动还是引起了高度关注,美国驻苏联大使为此质询了苏方意见,莫洛托夫回答道:“很简单,我们缺乏足够的粮食养活这些俘虏,与其让他们白白饿死最后成为我们的罪证,还不如将他们交还给德国人,顺便也能加重他们的负担。贵国如果有心,是否可以加大红十字会有关的物资援助?我可以将其用在德国俘虏上。”

美国人被挤兑得说不出话来。

除战俘放还的默契外,红军开始选择从列宁格勒撤退人员,德军罕见地没有进行攻击,任由苏方组织撤退。这背后是斯大林和政-治局高层充分讨论后的决定,由于总参谋部一再要求缩减列宁格勒方向的兵力用于中部战场,那列宁格勒就不能再守。考虑到列宁格勒民众是布尔什维克坚定的支持者同时该城又拥有重要地位,直接划给德方影响太过于恶劣,苏德双方在整体媾和协议尚不能达成一致的前提下,先就列宁格勒的一归属问题达成了局部协议:

红军撤退并把民众带走,但造成的态势并不是主动让出,而是任由德军夺取。苏方表示不破坏城市设施,但要求在撤退过程中中央战场方向保持稳定,柏林方面经过认真思考,同意了这个要求,于是就变成了一种嘀笑皆非的默契仗,双方默契停火时间是8月30日,8月31日德军将攻击并占领列宁格勒。

丢掉列宁格勒的样子虽然难看了很多,但斯大林的目标至少达到了:他先用200难民阻止了德军1个月,然后又用2万轴心战俘和一座列宁格勒空城拖延了将近一个月时间,不但有足够的兵力从北部防线抽调兵力加入中央战场,还德军的夏季攻势推迟到了9月份。但在中亚战场,双方维持了激烈交火的的格局,对外界一切默契与和平仗都予以无视,以至于整条东线形成了整体平静、局部大打出手的奇怪逻辑。

虽然军事上占到便宜不多,但政治上得分点很大:列宁格勒作为苏联革命重镇和第二大城市,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弗拉索夫领导的俄罗斯解放军将在列宁格勒宣布建国,并将列宁格勒的名字改回圣彼得堡。霍夫曼相信,一旦布尔什维克丢掉列宁格勒的消息传开,俄罗斯解放军必定会得到更多的支持者。

8月15日,执行“和平珍珠”计划的轴心舰队抵达马达加斯加岛,舰队在岛上进行了为期五天的休整。一方面是将各类物资、装备输送到岛上,巩固该岛防御,将其打造成为德国面向印度洋的坚固堡垒,与西面的亚速尔一体捍卫轴心两洋优势。另一方面是为部队补充体力与元气,到这里为止,虽然整支船队已将近航行了25天,但依然才走完了一半的路,距离马岛还有另一半路程。

德军尚不清楚英美有关“霸王”计划中对亚速尔群岛的觊觎,但亚速尔的防御工事构造依然在持续推进,各种地下工事纷纷建立,在德国本土防御中大放异彩的防空塔也建立起来,依靠防空塔和战斗机集群双重掩护,亚速尔越来越成为重型轰炸机的噩梦之地。

即便如此,出于对英美夜间空袭的防御动机,佩内明德最新黑科技——由瓦格纳博士主持的Hs117蝴蝶地对空火箭正式引入了德军装备,亚速尔成为第一个有幸装备的地方。

Hs117与其说是一枚导弹,还不如说更向一架飞机,与交给Rb的me-163火箭截击机有很多相似之处,最大射程3.2万米,最大射高1万米,采用无线电指令、雷达跟踪的制导方式,除主发动机外还加装两枚固体燃料助推火箭用于起飞阶段,速度高达1000公里/小时,由于德军大口径近炸引信技术已开始成熟,Hs-117就安装了超大级别的近炸引信,还安装了相当原始的敌我识别系统,得益于火箭丧心病狂的重型装药(100公斤),爆炸时可发散出8000多个碎片,周围150米内的重型轰炸机都难逃一劫。

由于数量不多,白天防空尚看不出Hs-117的优越性,但黑夜中使用比用夜间战斗机追杀的效果好得多,这样的防御阵地德国人一口气建了16个,数据链全部采用防空塔的统一雷达指挥。每个阵地可同时发射4枚火箭,就等不怕死的英美飞机夜间撞上来制造一个大新闻了。

第37章 抉择(3)

英美对德意舰队的去向一直高度关注,听说没出现在印度方向后都大大松了口气,但转而又对轴心进攻南非提高了警惕。虽然不清楚德意舰队的具体位置,但海军方面根据德意舰队通过苏伊士运河的时间推算,得出德军将于9月上旬展开对南非进攻的估计。

一般情况下这是一个坏消息,但对有志于展开霸王行动的美军来说却是好消息——这意味着他们可仰仗南非方向拖住德意舰队,不给其支援亚速尔的机会。联合舰队对澳新的进攻深深刺痛了盟军当局,促使他们提前开始南非方向的人群转移与疏散,不再傻乎乎挺在沿海一带挨打。

英美双方经过认真商议,为确保排除“霸王”战役中可能出现的干扰,对轴心要进攻南非一节故作不知,等敌人展开进攻再说,防止打草惊蛇将德意舰队吓回去。既然确信轴心舰队不在地中海也不在亚速尔周围,通过北大西洋航线向英国运输物资又恢复常态。当然运输舰队的损失还在持续——主要是亚速尔基地上飞机和潜艇造成的损失。

现在德军对付商船队形成了新思路:一是封锁,二是破交。封锁主要依靠主力航母编队,效果好但不可持续;破交主要依靠飞机和潜艇,效果长久但不能断绝运输线,充其量只能加大英美损失。

破交作业中,先是出动大型飞机进行侦查,予以定位,最后是召唤和飞机潜艇进行群体攻击,覆盖巡逻海域的是从Ju-290c基础上升级的Ju-290h,速度更快(最高速度455公里/小时)、航程更远(将近6600公里),机头安装有最新开发的对海搜索雷达,巡逻海域可完整覆盖以亚速尔为中心,北到格陵兰岛、西到纽芬兰、东到爱尔兰的海域,英美航线必经之路无一漏网,简直无往而不利,成为新一代让人闻风丧胆的“大西洋监察”。

一旦商船队被“大西洋监察”发觉,就进入处理流程:距离亚速尔近的由联合攻击机进攻,距离远且有潜艇出没的,就通知海狼部队提前部署在对方航线必经之路上埋伏,实在距离遥远又没有潜艇的,德军也有杀手锏——从法国基地出动美利坚轰炸机。

美利坚轰炸机最初是军备部的招标项目,要求可攻击美国东海岸并安全返回,因此航程要求是近乎变态的1.3万公里起步,大大制约了航空公司的设计,但占领亚速尔获得了可靠的前进基地后,再加上霍夫曼对战略轰炸美国暂时不感兴趣,“超级炸弹”也为时很远,军备部便利用美利坚轰炸机的项目招标用于其他用途的重型轰炸机。

在吸收B-29B-17兰开斯特有关机型的基础上,德国对重型轰炸机的设计理念和运用方式更加成熟,主要指标变更为:9000公里以上航程,可携带4枚hs-293反舰滑翔炸弹或2枚反舰炸弹+1条鱼雷用于对海攻击,率先杀出重围的是梅塞施密特公司的Me-264,到7月份时已在法国大西洋沿岸布置了36架,随后紧跟而上的是Ju-488,8月初布置了第一批16架飞机。两款飞机都达到了5吨载荷前提下9000公里的航程。

根据要求,两家产品直接投入大西洋绞杀战,在实战中以谁战果最多、性能最稳定进行确标,然后成为德国战略轰炸机。

盟军反破交战术在不断提升,德军的绞杀战术同样持续进步,从实践看,重型轰炸机携带鱼雷反舰效果并不理想——高空投放直接失效,低空投放容易遭到攻击,最后确定全部使用Hs-293制导反舰炸弹。该款炸弹在地中海之战中取得突出战果后,德军将其大规模推广使用,但后来发现制导炸弹使用条件太过严苛:要求控制空域同时对敌军舰艇速度、规避能力和防空火力都有很高的要求,因此从攻击敌军战舰的一线队伍退出,专注于在大西洋攻击商船队——他们速度慢、块头大、防空火力近乎于无,是Hs-293最得心应手的目标。

盟军很快针对无线型Hs-293发展了干扰设备,德军虽然改进了无线频率,但用不了多久盟军又会改进电子对抗技术,最后干脆废除了无线,直接升级使用有线型,并加装弹首电视制导,可通过导线观察战场实时情况,便利控制人员在高空和天气恶劣情况下将下方情况看清楚,实现了飞机在6000米以上的高度展开空袭。炸弹重量虽提升到900公斤以上,但无论Me-264还是Ju-488携带4枚hs-293d依然绰绰有余。

由于护航航母经常会起飞战斗机对“大西洋监察”进行驱赶,德军在Ar-352舰载侦察机(彩云改)投入使用后又丧心病狂地动用陆基飞机进行强行侦查,Ar-352不但飞得快还飞得远,经常使用火线挑逗战术,让所有试图追赶的盟军舰载战斗机都望尘莫及。

侦察机一旦发现商船队没有护航航母,一边负责持续跟踪,一边直接就召唤重型轰炸机使用滑翔炸弹攻击,一打一个准;如果发现有护航航母,则先利用潜艇进行伏击,敲掉,然后第二天如法炮制。

在德军潜艇和飞机的联合绞杀之下,英美商船的损失率直线上升,基本稳定在30-35%。美国为此拼命加大自由轮的制造力度,希望用更多的船只和货物抵消损失,但舰艇和物资可持续加码,船队上面的水手和人员却无法堆积。第八航空队当初损失不过是15-20%,已感觉难以承受,在船队30%的损失率面前,意味成功完成10次航行任务且全身而退的概率不超过3%!

即便这样,为弥补前面几个月积压下来的物资需求,相关运输还得硬着头皮推进——光每个月100万吨的成品油补给需求就要了人老命。

不过德军对英美的战略空运暂时找不到更好的应对办法,随着“霸王”战役的准备工作全面推进,战略空运进入了饱和阶段,成千上万的英国工人、陆军、海军、飞行员从英伦抵达美国参加备战,或是接收装备展开训练,或是投入对美军的针对性培训,或是投入轰轰烈烈的大生产。

在东海岸各大船厂,工人们根本停不下来,发疯一样地赶工卡萨布兰卡级护航航母,建造速度不断被刷新,有关工期几乎每小时更新一次,监理方也悄悄放松了工程质量要求,对不是原则性、决定性的瑕疵都予以放过。他们以为是上头为了追求数量而暂时降低了质量标准,却根本不明白在金上将和特纳的心目中,这些价值上千万美元的护航航母不过是霸王战役的廉价耗损品罢了——注定要沉没的军舰过多关注质量根本毫无必要。

为这50艘航母配套的舰载机飞行员训练也在飞速进行,在增加了大量英国飞行员后,熟练人手依然非常不足,那些刚取得合格起降证书的菜鸟飞行员也都被塞入了护航队列,给他们的要求很简单,务必确保掌握起飞和作战要领,能从护航航母上起飞并参与作战。

有个叫乔治-布什的新手飞行员问道:“长官,作战完要降落怎么办?这么多航母和飞机,到时候未必找得到回家的路。”

“如果你有把握,随便找一艘航母降落——只要是盟军航母就行。”

“如果没把握呢?降落在这么小的地方总感觉很吃力。”

长官耸了耸肩:“那就跳伞吧,希望有驱逐舰正好把你捞起来……”

华盛顿在战争天平上不断增加砝码,距离霸王行动展开的力量和物资越来越倾斜。

就在这样的当口,在珍珠港休整的尼米兹发现他陷入了两难:从作战要求和态势来看,他应该去对付堀悌吉的联合舰队主力;但从国内的要求来看,他更应谨慎从事。金上将专门给他打了电报,虽然没有一句“保船第一”的言语,但字里行间的暗示他是看得懂的:一旦亚速尔方向遭遇重挫之后,太平洋舰队就是美国海军唯一的翻身指望,因此尼米茨要管住哈尔西,不可孟浪。

实际上哈尔西大大咧咧的鲁莽性格只是假象,这家伙比谁都奸滑,谁要是信了他嘴上胡扯的那些话保证被忽悠得找不着北——就是他建议尼米茨慎重,并等待从合恩角支援而来的独立级轻型航母与舰队主力汇合。

由于澳洲方向一直在通报联合舰队拥有5-6艘航空母舰,被情报骗了的尼米茨综合自身实力、金上将的暗示和哈尔西的建议,最终下了决定,暂时不出击迎战,等待国内增援力量到来汇合后再说。

他却不知道,此时堀悌吉也在等待角田手下的2艘轻型航母归队。

第38章 抉择(4)

尼米茨权衡再三,最后决定还是要和联合舰队斗上一斗,因为日军对澳新的袭扰太过于严重,已压过了塔拉瓦战役的声音,如果太平洋舰队一直避战不出,那今后就更不用打了。

对金上将的暗示,他是反过来理解的:假设亚速尔战役打赢了,那太平洋舰队无论胜负都无所谓;假设亚速尔战役打输了,那太平洋舰队更要出面打一仗——如果不打,亚速尔又输了,只怕太平洋舰队会彻底沦为存在舰队。
首节 上一节 429/109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的岳父大人叫吕布

下一篇:近身狂兵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