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十字 第839节
可即便是250万的军队规模也是个骇人听闻的数字,比美德全力总动员的比例还强——按照该比例,德国可动员880万军队,美国可动员1200万军队,实际无论美德,离这个极限都还有一点距离。
所以党内高层有一种意见,希望把兵力压缩到200万甚至180万内,减少资源占用,腾出更多劳动力用于工农业生产,甚至华西列夫斯基、朱可夫等主要将领也赞同该意见——人多并不意味着实力强,卫国战争打了3年半,哪次战役不是红军人多?可人多有什么用?不照样被揍得鼻青眼肿?
斯大林老爹原本对这个观点有些嗤之以鼻,认为正因为本方部队实力弱小、战斗力较差,所以需要维持更多的兵力。至于工农业生产,确实是个问题,但也有变通办法——可以抽调一部分二线部队进行屯垦,解决部分军粮与副食品问题。
但南非战役德军横扫盟军的场面和不断被解读出来的闪电战2.0威力让他有点慌了手脚:德国相对盟军的质量优势远远超过了数量优势,在绝对性能优势面前,再庞大的军队也只能被吊打。
这个观点也引起了红军的共鸣:很多人表示目前东俄在乌拉尔一线的防御工事水平并未比南非“布莱德利防线”高明到哪去,至于防线后部队的技战术水平、后勤能力、装备基础更不见得比美国人高明。但这样坚固、完全以逸待劳的防线还是被德军毫不留情、毫不费力地贯穿了,可见德国力量夸张到了什么地步。
本来大家对德军能取得最后胜利毫不怀疑,但普遍认为德国人将崩坏几颗门牙,可10天扫平美军、1万VS30万的战绩传出后却让人吓得止不住哆嗦:别说1:30,就是1:10,苏维埃现在也受不了。
所以政治局要开会研究、讨论重点情况,斯大林认为单纯讨论军事问题不妥,便建议将军事问题与政治问题一并讨论。
另外还有个重要议题是关系东俄内部政权稳定的话题。
随着战争结束,一切被战争掩盖的问题:包括党的路线方针、包括领袖决策、包括战备与战略研究乃至其他方方面面的问题都会被揪出来严厉审视一番。
打赢了还好说——全是胜利过程中的曲折,是黎明前夕的黑暗,是太阳上的黑子。
可现在打输了,那总得要有人出面承担责任——可以是路线、方针的错误,也可以是战术、战略的错误。总而言之,不给党内和人民一个交代,布尔什维克政权合法性便会受到质疑。
出人意料的是,这几个月斯大林同志表现得很谦虚、很低调。在多次对内讲话中一再检讨自己在卫国战争前、中期的一系列过失,对所有问题和责任大包大揽,认为“全军、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尽到了最大努力”,主要是党的领导出了问题,领袖出了问题,甚至公开在中央全会扩大会议上流着泪表示自己犯下了严重的错误,表示愿意承担一切责任,辞去所有职务,请其他同志继续带领党和人民前进。
但最终最坏情况并没有发生,他的亲密战友们一个个站起来为他辩护……
第204章 天翻地覆的12月(14)
伏罗希洛夫表情严肃沉痛地说道:“我们党是集体领导的党,是集体领导的国家,不能有错误是斯大林同志一个人承担,有成绩就是大家的——谁没有犯过错?我就犯过很多错,很多甚至是斯大林同志三番五次提醒我还犯下的错误,我愿意检讨,我不想让自己的错误由斯大林同志替我背黑锅。”
赫鲁晓夫的表态调子更高一点:“斯大林同志有没有犯错误呢?当然是有的,但斯大林同志判断正确、战略意图正确的时候更多,他早就提醒了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早就说明了德国人、国社党是党最凶恶的敌人,战前进行了大量准备,甚至不惜委曲求全签署互不侵犯合约推迟战争爆发……结果战争还是打响了,我们犯的错误就是对斯大林同志正确意图和判断领悟不足、贯彻不足、落实不足的错误!”
莫洛托夫也表示:“斯大林同志一直认为战争爆发不可避免,不顾一切要求发展重工业、军事工业、装备工业,在这过程中当然犯了很多急躁冒进的错误,但他想法是好的,出发点是积极的,眼光是长远的,战略是高明的,无非是敌我力量对比失衡太严重……我想,如果当时能深切领会斯大林同志的意图,始终贯彻他把军事工业、重工业放在压倒一切的位置上考虑问题,我们犯的错误本可以更少些,我要诚恳地向斯大林同志检讨错误。”
贝利亚代表一大批中央委员发言:“有各种各样的声音说斯大林同志主持肃反工作出了偏差,我承认有些问题,但这基本都是我们负责实际工作的同志导致的,并不是肃反的方向、肃反的意义、肃反的目标有错误,更不能归咎于斯大林同志。这么大规模的肃反还有弗拉索夫等漏网之鱼,如果没有肃反,今天还有党,还有在座诸位么?恐怕我们都在德国人的集中营里了吧?所以,我们愿意继续团结在斯大林同志周围,请他继续带领全党同志、全国人民前进。”
朱可夫含泪代表军队发言:“全体红军战士要向斯大林同志道歉、向全党、全国人民道歉,因为我们作战意志不够坚定、作战能力不够强大、作战配合不够团结,以至于经常吃败仗,打输了很多不该打输、不能打输的战役,斯大林同志对红军一向是关注、帮助、支持的,倾注了全部心血,不惜一切代价让红军强大起来,他履行了自己身为统帅所能做到的一切,剩下的问题是全军指挥员的……我们对先进装备、先进战术掌握不够充分……就我个人而言,我已多次向党进行检讨,今天愿意再检讨一次——类似于对民族分裂分子的打击,我以前认为是太重、太不人道,还反对斯大林同志的正确主张,但经过战争后,现在我认为我们原先的做法还是太轻、太宽容了,对敌人的纵容就是对人民的残害,我太不成熟了……”
Ps:本书被起点屏蔽,最新更新可在微信公众号“月影梧桐”上免费浏览,欢迎关注……
最终扩大的中央全会以“鄂木斯克三千人大会”而载入史册:……会议听取了斯大林同志对卫国战争情况的报告,听取了他作为党的总书记的自我检讨和分析,听取了全党代表同志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对未来党怎么走、红旗怎么打、国家怎么发展等原则问题进行了充分讨论,形成高度统一的思想共识……党决心丢掉包袱、丢掉幻想、全力拼搏、重新出发……这次大会是一次严肃团结、胜利进取的大会!是统一思想、凝聚人心的大会!是振奋精神、鼓舞斗志的大会!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
斯大林老爹选择在11月召开这次会议当然是有考虑:由于搬迁到乌拉尔以东后各种不适宜,内部怨声载道、谣言四起,执掌内务部的贝利亚曾经建议发动一次清洗,整肃混进来的“坏分子”,甚至一批亲密战友也认为有必要,但这个提案被他深思熟虑后否决了。
他在整体考虑给布尔什维克、给全国(指东俄)一个交代,检讨当然是必须的,打了这么大的败仗,牺牲了这么多人、损失了这么多国土,没有检讨和严厉批评怎么对人民交代?但必要的布置还是要有的,于是就有了三千人大会出笼的部署。
同时他也清楚,现在俄国人民不是没有选择,是有两条道路、两种方向可以选择,本来东俄总人口就少,再搞自我整肃、自我清洗,要么逼着人投奔对手,要么继续削弱自己,怎么看都像是在自杀。
因此他在政治局会议上阐述了自己的设想,并表态愿意自我检讨并退休。
他的亲密战友们很清楚,卫国战争失败这个责任只能斯大林背而不能由其他人背。当然,今后党也只能由斯大林这种具有钢铁意志、全局观念的人来领导。本来托洛茨基也是够分量的候选人,不过他早在4年前就在墨西哥被内务部特务用冰斧干掉了……因此,这付重担除了让斯大林老爹继续挑,其他人都没这个资格、能力和威望来履行。
斯大林本人的态度让政治局同志也看到了很多积极的方面,比如他不否认有混进来的间谍和特务,但认为人民整体是好的,“同志们,你要要想想,如果这些人对党、对国家没有感情,怎么会跟随我们千里迢迢转移到这里来?他们难道不会中途溜走、叛变,这样的人可不少,弗拉索夫那里多的是这种人,他们能跟我们到这里,已说明他们立场是坚定的,是经得起考验的。至于有牢骚,为什么不能说?你们对我有意见同样也可以说啊,大家是心心相印、肝胆相照的革命战友,有什么话不能说而要藏着掖着呢?”
众人先是一愣,随即也明白过来,确实在几个月转移过程中上演了众生百态,不少以前信誓旦旦、世世代代跟党走的人最后却妥协动摇变节去了弗拉索夫手下,反倒是对党一直有些不满意,有意无意要批评几句的人却坚定跟党走了。说明大家今后对党、对政权的管理要有新观念、新想法,不要以为批评党就是和党作对,恰恰相反,无原则、无立场附和党和领导人的某些做法,整天“万岁”不离口、“伟大光荣正确”不离口的人更可能是两面三刀、口是心非的投机分子……
用这些人的话说,“党有这样那样不好,但党总归是自己人,是想让这个国家好,希望这个国家强大,弗拉索夫不过是德国人豢养的一条狗……我们愿意再给党一次机会,愿意和党一起努力,希望党能成熟起来、壮大起来……十月革命前布尔什维克的力量也很弱小,现在至少比那时候强多了!”
这种很典型的话如果放在10年前,甚至5年前都是现行反革命——你算老几,敢说给党一次机会?但至少从现在看,愿意不远千里跟随过来的很多人还是意志坚定、立场坚定的自己人。
也因为有这个因素,斯大林知道了民心、军心如何,他才有把握开“三千人大会”,现在看来是成功了。斯大林进行检讨后,声誉、威望并未受太大影响,依然还是党的领袖,政治局各位战友依然是党的重要领导人,新增补入政治局的贝利亚、马林科夫、沃兹涅先斯基和布尔加宁都很谦虚,特别是经济学家、经济恢复工作委员会副人民委员沃兹涅先斯基成为政治局委员(一把手是伏罗希洛夫)更说明当前的工作重心在于恢复经济、安定社会局面。
在今天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上,大家都不再就过去的问题和错误发言,重点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经济恢复自然是一方面,新军备研究与论证自然也不会少,伏罗希洛夫汇报完有关数据后,由沃兹涅先斯基阐述了明年的重点工作,然后普通工业的发展与恢复暂且略过不提,讨论重心很快转移到坦克工业上来——莫洛佐夫设计局提交的T-44型坦克图纸和T-54型坦克的设计想法。
该设计局在战前T-34m型坦克基础上研制出了T-44型坦克。这种坦克安装了新型扭杆悬挂装置及横列引擎,并去除了车体机枪,使其在拥有与T-34等同的性能基础上有效增加了装甲防护,是比紧急生产的T-43型更全面、性能更好的中型坦克。当然T-44型也有重大弱点,那就是炮塔太小,只能容下与T-43/85型一样的85mm坦克炮,本来这个口径红军方面认为是够用了,T-43/85能拥有足够优势。
但理想在现实面前无情地破裂了,当初朱可夫带着南线战役集群试图在斯大林格勒打一次大规模会战,结果他苦心挑选的近卫坦克部队被雷神之锤轻而易举地压倒——豹式压倒了T-43/85,虎2压倒了IS-2,虎式压倒了IS-1。
为有效应对豹式冲击,T-44乃至T-54要准备应运而生了……
第205章 天翻地覆的12月(15)
南线战役和雷神之锤集团军的精良装备给红军冲击很大,不过有一点他们是确信的:自己和德国人在坦克领域一样都是在玩“中重结合”、“高低搭配”套路,这说明发展路线是正确的——不管什么时候,路线正确总是压倒一切的评价标准,比什么都要紧!
无疑给了东俄坦克工业不小底气,再加上美国向红军求援并要去了IS-1样车和全套图纸,还在M-26坦克上嫁接使用的消息更坚定了他们的信心——如果这个世界上坦克搞得最好的是德国人,那第二名一定是苏维埃。
对下一阶段的战略形势,政治局已多次开会研究讨论,大家基本赞同斯大林老爹的判断:德国当前的战略重心是分裂苏联、巩固欧洲联盟、压制美国,在这几个目标达成前,德国不会再向苏维埃进攻,甚至还反对日本或西俄的进攻——这会破坏德国的战略部署。因此,实现3-5年,甚至8-10年的短期和平是有可能的。苏维维当前最凶恶的敌人固然是德国,但真正具有现实威胁的只有日本和西俄,所以军事准备依然必不可少,甚至要把军事力量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地步,搞“先军政治”。
具体到坦克领域,现在苏维埃面临全线被压制的不利状态:中型坦克中的T-43/85打不过豹式;重型坦克中的IS-1/2又打不过虎式/虎2,急需破题。
主管坦克工业的人民委员马雷舍夫汇报道:“从近期战争情况来看,我们认为坦克时代并没真正过去,恰恰相反,未来对坦克的需求会更趋向于全面和高性能。当然依靠数量取胜的时代已过去了,现在是质量和性能第一的时代。”
马雷舍夫的话当然迎合了上意:现在东俄工业产能低、基础条件差、人口少、军队数量也少,再玩坦克海力不从心,不过搞一些少而精的装备还是能办到的——毕竟东俄不用将钢铁用在海军上,短时期内不打仗,有几百万吨也够用了,新的钢铁厂正在如火如荼地新建,原有钢铁厂也在将从西面搬迁的工业设备用于扩建、翻新,他相信能完成当年“产量翻番”的宏伟目标。
华西列夫斯基代表总参谋部补充道:“陆战还是要依靠装甲力量解决问题,德军闪电战2.0的威力只是打败了试图依靠防线层层扼守的盟军部队,在贯穿防线后,真正形成战场威慑的依然是地面传统部队,他们最终分割包围并消灭了对手。当然,这不意味着我们不需要发展空地一体的力量,后者是如虎添翼的力量倍增器,装甲、步兵、炮兵力量是根本!”
“新的T-44坦克,我们考虑进行修改后安装100mm的坦克炮——这不仅能压制德军豹式坦克的火力,而且对其虎式也有较强的实战和破坏作用。”
所以党内高层有一种意见,希望把兵力压缩到200万甚至180万内,减少资源占用,腾出更多劳动力用于工农业生产,甚至华西列夫斯基、朱可夫等主要将领也赞同该意见——人多并不意味着实力强,卫国战争打了3年半,哪次战役不是红军人多?可人多有什么用?不照样被揍得鼻青眼肿?
斯大林老爹原本对这个观点有些嗤之以鼻,认为正因为本方部队实力弱小、战斗力较差,所以需要维持更多的兵力。至于工农业生产,确实是个问题,但也有变通办法——可以抽调一部分二线部队进行屯垦,解决部分军粮与副食品问题。
但南非战役德军横扫盟军的场面和不断被解读出来的闪电战2.0威力让他有点慌了手脚:德国相对盟军的质量优势远远超过了数量优势,在绝对性能优势面前,再庞大的军队也只能被吊打。
这个观点也引起了红军的共鸣:很多人表示目前东俄在乌拉尔一线的防御工事水平并未比南非“布莱德利防线”高明到哪去,至于防线后部队的技战术水平、后勤能力、装备基础更不见得比美国人高明。但这样坚固、完全以逸待劳的防线还是被德军毫不留情、毫不费力地贯穿了,可见德国力量夸张到了什么地步。
本来大家对德军能取得最后胜利毫不怀疑,但普遍认为德国人将崩坏几颗门牙,可10天扫平美军、1万VS30万的战绩传出后却让人吓得止不住哆嗦:别说1:30,就是1:10,苏维埃现在也受不了。
所以政治局要开会研究、讨论重点情况,斯大林认为单纯讨论军事问题不妥,便建议将军事问题与政治问题一并讨论。
另外还有个重要议题是关系东俄内部政权稳定的话题。
随着战争结束,一切被战争掩盖的问题:包括党的路线方针、包括领袖决策、包括战备与战略研究乃至其他方方面面的问题都会被揪出来严厉审视一番。
打赢了还好说——全是胜利过程中的曲折,是黎明前夕的黑暗,是太阳上的黑子。
可现在打输了,那总得要有人出面承担责任——可以是路线、方针的错误,也可以是战术、战略的错误。总而言之,不给党内和人民一个交代,布尔什维克政权合法性便会受到质疑。
出人意料的是,这几个月斯大林同志表现得很谦虚、很低调。在多次对内讲话中一再检讨自己在卫国战争前、中期的一系列过失,对所有问题和责任大包大揽,认为“全军、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尽到了最大努力”,主要是党的领导出了问题,领袖出了问题,甚至公开在中央全会扩大会议上流着泪表示自己犯下了严重的错误,表示愿意承担一切责任,辞去所有职务,请其他同志继续带领党和人民前进。
但最终最坏情况并没有发生,他的亲密战友们一个个站起来为他辩护……
第204章 天翻地覆的12月(14)
伏罗希洛夫表情严肃沉痛地说道:“我们党是集体领导的党,是集体领导的国家,不能有错误是斯大林同志一个人承担,有成绩就是大家的——谁没有犯过错?我就犯过很多错,很多甚至是斯大林同志三番五次提醒我还犯下的错误,我愿意检讨,我不想让自己的错误由斯大林同志替我背黑锅。”
赫鲁晓夫的表态调子更高一点:“斯大林同志有没有犯错误呢?当然是有的,但斯大林同志判断正确、战略意图正确的时候更多,他早就提醒了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早就说明了德国人、国社党是党最凶恶的敌人,战前进行了大量准备,甚至不惜委曲求全签署互不侵犯合约推迟战争爆发……结果战争还是打响了,我们犯的错误就是对斯大林同志正确意图和判断领悟不足、贯彻不足、落实不足的错误!”
莫洛托夫也表示:“斯大林同志一直认为战争爆发不可避免,不顾一切要求发展重工业、军事工业、装备工业,在这过程中当然犯了很多急躁冒进的错误,但他想法是好的,出发点是积极的,眼光是长远的,战略是高明的,无非是敌我力量对比失衡太严重……我想,如果当时能深切领会斯大林同志的意图,始终贯彻他把军事工业、重工业放在压倒一切的位置上考虑问题,我们犯的错误本可以更少些,我要诚恳地向斯大林同志检讨错误。”
贝利亚代表一大批中央委员发言:“有各种各样的声音说斯大林同志主持肃反工作出了偏差,我承认有些问题,但这基本都是我们负责实际工作的同志导致的,并不是肃反的方向、肃反的意义、肃反的目标有错误,更不能归咎于斯大林同志。这么大规模的肃反还有弗拉索夫等漏网之鱼,如果没有肃反,今天还有党,还有在座诸位么?恐怕我们都在德国人的集中营里了吧?所以,我们愿意继续团结在斯大林同志周围,请他继续带领全党同志、全国人民前进。”
朱可夫含泪代表军队发言:“全体红军战士要向斯大林同志道歉、向全党、全国人民道歉,因为我们作战意志不够坚定、作战能力不够强大、作战配合不够团结,以至于经常吃败仗,打输了很多不该打输、不能打输的战役,斯大林同志对红军一向是关注、帮助、支持的,倾注了全部心血,不惜一切代价让红军强大起来,他履行了自己身为统帅所能做到的一切,剩下的问题是全军指挥员的……我们对先进装备、先进战术掌握不够充分……就我个人而言,我已多次向党进行检讨,今天愿意再检讨一次——类似于对民族分裂分子的打击,我以前认为是太重、太不人道,还反对斯大林同志的正确主张,但经过战争后,现在我认为我们原先的做法还是太轻、太宽容了,对敌人的纵容就是对人民的残害,我太不成熟了……”
Ps:本书被起点屏蔽,最新更新可在微信公众号“月影梧桐”上免费浏览,欢迎关注……
最终扩大的中央全会以“鄂木斯克三千人大会”而载入史册:……会议听取了斯大林同志对卫国战争情况的报告,听取了他作为党的总书记的自我检讨和分析,听取了全党代表同志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对未来党怎么走、红旗怎么打、国家怎么发展等原则问题进行了充分讨论,形成高度统一的思想共识……党决心丢掉包袱、丢掉幻想、全力拼搏、重新出发……这次大会是一次严肃团结、胜利进取的大会!是统一思想、凝聚人心的大会!是振奋精神、鼓舞斗志的大会!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
斯大林老爹选择在11月召开这次会议当然是有考虑:由于搬迁到乌拉尔以东后各种不适宜,内部怨声载道、谣言四起,执掌内务部的贝利亚曾经建议发动一次清洗,整肃混进来的“坏分子”,甚至一批亲密战友也认为有必要,但这个提案被他深思熟虑后否决了。
他在整体考虑给布尔什维克、给全国(指东俄)一个交代,检讨当然是必须的,打了这么大的败仗,牺牲了这么多人、损失了这么多国土,没有检讨和严厉批评怎么对人民交代?但必要的布置还是要有的,于是就有了三千人大会出笼的部署。
同时他也清楚,现在俄国人民不是没有选择,是有两条道路、两种方向可以选择,本来东俄总人口就少,再搞自我整肃、自我清洗,要么逼着人投奔对手,要么继续削弱自己,怎么看都像是在自杀。
因此他在政治局会议上阐述了自己的设想,并表态愿意自我检讨并退休。
他的亲密战友们很清楚,卫国战争失败这个责任只能斯大林背而不能由其他人背。当然,今后党也只能由斯大林这种具有钢铁意志、全局观念的人来领导。本来托洛茨基也是够分量的候选人,不过他早在4年前就在墨西哥被内务部特务用冰斧干掉了……因此,这付重担除了让斯大林老爹继续挑,其他人都没这个资格、能力和威望来履行。
斯大林本人的态度让政治局同志也看到了很多积极的方面,比如他不否认有混进来的间谍和特务,但认为人民整体是好的,“同志们,你要要想想,如果这些人对党、对国家没有感情,怎么会跟随我们千里迢迢转移到这里来?他们难道不会中途溜走、叛变,这样的人可不少,弗拉索夫那里多的是这种人,他们能跟我们到这里,已说明他们立场是坚定的,是经得起考验的。至于有牢骚,为什么不能说?你们对我有意见同样也可以说啊,大家是心心相印、肝胆相照的革命战友,有什么话不能说而要藏着掖着呢?”
众人先是一愣,随即也明白过来,确实在几个月转移过程中上演了众生百态,不少以前信誓旦旦、世世代代跟党走的人最后却妥协动摇变节去了弗拉索夫手下,反倒是对党一直有些不满意,有意无意要批评几句的人却坚定跟党走了。说明大家今后对党、对政权的管理要有新观念、新想法,不要以为批评党就是和党作对,恰恰相反,无原则、无立场附和党和领导人的某些做法,整天“万岁”不离口、“伟大光荣正确”不离口的人更可能是两面三刀、口是心非的投机分子……
用这些人的话说,“党有这样那样不好,但党总归是自己人,是想让这个国家好,希望这个国家强大,弗拉索夫不过是德国人豢养的一条狗……我们愿意再给党一次机会,愿意和党一起努力,希望党能成熟起来、壮大起来……十月革命前布尔什维克的力量也很弱小,现在至少比那时候强多了!”
这种很典型的话如果放在10年前,甚至5年前都是现行反革命——你算老几,敢说给党一次机会?但至少从现在看,愿意不远千里跟随过来的很多人还是意志坚定、立场坚定的自己人。
也因为有这个因素,斯大林知道了民心、军心如何,他才有把握开“三千人大会”,现在看来是成功了。斯大林进行检讨后,声誉、威望并未受太大影响,依然还是党的领袖,政治局各位战友依然是党的重要领导人,新增补入政治局的贝利亚、马林科夫、沃兹涅先斯基和布尔加宁都很谦虚,特别是经济学家、经济恢复工作委员会副人民委员沃兹涅先斯基成为政治局委员(一把手是伏罗希洛夫)更说明当前的工作重心在于恢复经济、安定社会局面。
在今天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上,大家都不再就过去的问题和错误发言,重点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经济恢复自然是一方面,新军备研究与论证自然也不会少,伏罗希洛夫汇报完有关数据后,由沃兹涅先斯基阐述了明年的重点工作,然后普通工业的发展与恢复暂且略过不提,讨论重心很快转移到坦克工业上来——莫洛佐夫设计局提交的T-44型坦克图纸和T-54型坦克的设计想法。
该设计局在战前T-34m型坦克基础上研制出了T-44型坦克。这种坦克安装了新型扭杆悬挂装置及横列引擎,并去除了车体机枪,使其在拥有与T-34等同的性能基础上有效增加了装甲防护,是比紧急生产的T-43型更全面、性能更好的中型坦克。当然T-44型也有重大弱点,那就是炮塔太小,只能容下与T-43/85型一样的85mm坦克炮,本来这个口径红军方面认为是够用了,T-43/85能拥有足够优势。
但理想在现实面前无情地破裂了,当初朱可夫带着南线战役集群试图在斯大林格勒打一次大规模会战,结果他苦心挑选的近卫坦克部队被雷神之锤轻而易举地压倒——豹式压倒了T-43/85,虎2压倒了IS-2,虎式压倒了IS-1。
为有效应对豹式冲击,T-44乃至T-54要准备应运而生了……
第205章 天翻地覆的12月(15)
南线战役和雷神之锤集团军的精良装备给红军冲击很大,不过有一点他们是确信的:自己和德国人在坦克领域一样都是在玩“中重结合”、“高低搭配”套路,这说明发展路线是正确的——不管什么时候,路线正确总是压倒一切的评价标准,比什么都要紧!
无疑给了东俄坦克工业不小底气,再加上美国向红军求援并要去了IS-1样车和全套图纸,还在M-26坦克上嫁接使用的消息更坚定了他们的信心——如果这个世界上坦克搞得最好的是德国人,那第二名一定是苏维埃。
对下一阶段的战略形势,政治局已多次开会研究讨论,大家基本赞同斯大林老爹的判断:德国当前的战略重心是分裂苏联、巩固欧洲联盟、压制美国,在这几个目标达成前,德国不会再向苏维埃进攻,甚至还反对日本或西俄的进攻——这会破坏德国的战略部署。因此,实现3-5年,甚至8-10年的短期和平是有可能的。苏维维当前最凶恶的敌人固然是德国,但真正具有现实威胁的只有日本和西俄,所以军事准备依然必不可少,甚至要把军事力量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地步,搞“先军政治”。
具体到坦克领域,现在苏维埃面临全线被压制的不利状态:中型坦克中的T-43/85打不过豹式;重型坦克中的IS-1/2又打不过虎式/虎2,急需破题。
主管坦克工业的人民委员马雷舍夫汇报道:“从近期战争情况来看,我们认为坦克时代并没真正过去,恰恰相反,未来对坦克的需求会更趋向于全面和高性能。当然依靠数量取胜的时代已过去了,现在是质量和性能第一的时代。”
马雷舍夫的话当然迎合了上意:现在东俄工业产能低、基础条件差、人口少、军队数量也少,再玩坦克海力不从心,不过搞一些少而精的装备还是能办到的——毕竟东俄不用将钢铁用在海军上,短时期内不打仗,有几百万吨也够用了,新的钢铁厂正在如火如荼地新建,原有钢铁厂也在将从西面搬迁的工业设备用于扩建、翻新,他相信能完成当年“产量翻番”的宏伟目标。
华西列夫斯基代表总参谋部补充道:“陆战还是要依靠装甲力量解决问题,德军闪电战2.0的威力只是打败了试图依靠防线层层扼守的盟军部队,在贯穿防线后,真正形成战场威慑的依然是地面传统部队,他们最终分割包围并消灭了对手。当然,这不意味着我们不需要发展空地一体的力量,后者是如虎添翼的力量倍增器,装甲、步兵、炮兵力量是根本!”
“新的T-44坦克,我们考虑进行修改后安装100mm的坦克炮——这不仅能压制德军豹式坦克的火力,而且对其虎式也有较强的实战和破坏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