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魔法> 影视世界从做厨师开始

影视世界从做厨师开始 第2036节

  三句话讲完,祝英台又要落泪。

  苏明哲见了,连忙宽慰道:

  “祝公子,这去尼山书院求学,进去就是三年。若是按照你这流泪的频率,三年后,怕是要把眼睛哭瞎了。”

  梁山伯听了苏明哲宽慰人的话,有点想翻白眼。

  有这么宽慰人的吗?

  果不其然,祝英台听后,立刻震惊道:“三年?你是说,我们要在书院待上三年?我要和家人三年不见面?”

  梁山伯也不知道自己怎么回事,看见祝英台难受,自己也跟着难受。

  眼看祝英台又要哭泣,他连忙开口哄劝道:

  “英台,你不要怕,如果你实在担心家人,就把我当成家人,我会一直陪着你的。”

  “梁公子所言不错,出门在家,四海皆兄弟!”

  苏明哲忽然想起来,电视剧中,梁山伯就是在这个时候和祝英台义结金兰的,连忙抢先开口道:

  “祝公子,咱们三人在进入书院之前,提前相识、相知,也算是一场缘分,不如我们就在这里八拜为交,义结金兰,进书院以后,齐荣辱,共进退,如何?”

  “八拜为交,义结金兰?”

  祝英台对苏明哲只是有点好感,远没到义结金兰的地步。

  不过,她对梁山伯好感满满,此刻忍不住看向梁山伯,用眼神征求他的意见。

  梁山伯在听到苏明哲要‘义结金兰’时,心跳就在加快,又见祝英台看向自己,顿时欢喜道:

  “祝公子,我也正有此意!不知你意下如何?”

  “我也没问题。”

  祝英台见梁山伯都同意了,只能点头答应。

  随后三人捏土为炉,摘柳为香,八拜为交。

  祝英台的丫鬟银心,本来还想阻拦。

  毕竟,三人中,祝英台家的门第最高,和苏明哲、梁山伯结拜,就有点‘自甘堕落’了。

  ……

  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

  所谓的九品中正,就是简单粗暴的‘品第偏重门第’、‘门第决定品第’。

  换句话说,就是‘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

  祝家属于中级士族(三品、四品门阀世族),家中男子若是入朝做官,最少也是一个州郡佐吏,五六品的官。

  苏家是地方豪绅(五品、六品地方望族),若是被征辟、举孝廉,只能做六、七品的小官。

  梁家则是地方寒门(家有薄产,不至于饿死的小地主),就算能力学识足够,最多也就是做个七八品的县中小官。

  三家在社会上,属于三个等级。

  如今三人结拜,放在世俗人眼里,就是对如今士族门阀制度的大不敬。

  可惜,祝英台根本不在乎这些,直接无视了丫鬟银心的阻拦。

  ……

  正式结拜前,三人问了对方生辰八字。

  苏明哲二十岁,为大哥。

  梁山伯十八岁,为二哥。

  祝英台只有十六岁,算是三弟。

  结拜完毕。

  梁山伯和祝英台都是双目含情,欢喜地看向对方。

  苏明哲看了一眼,忽然有种被忽视的挫败感,这不禁让他羞恼起来。

第1731章 治水方策,祸从口出

  草桥亭前往尼山书院的路上。

  苏明哲受不了梁山伯和祝英台之间的含情脉脉,只能主动打开话题:

  “山伯,刚才听你说,你的志向是治理江南水患,你能说说,你对治水,有什么心得和想法吗?”

  “大哥,我认为,治水首要是疏通!”

  梁山伯是个标准的理科男,一谈起自己的爱好,就把祝英台丢到一旁,开始兴奋地讲起来。

  这顿时把祝英台气得小嘴直嘟嘟。

  苏明哲却故作不知,继续拉着梁山伯详细的聊起了治水要素。

  “二弟,这江南水域不比北方,纡迴百折,趋纳有准,难治的很!”

  苏明哲说着就指了指旁边的农田道:

  “若要治水,我认为,第一个问题是要搞清楚水患在哪里,你刚才说的是治水在农村,在田间,我认为‘对也不对’。”

  “大哥,你对治水也有心得?”

  梁山伯见苏明哲竟然驳斥自己,心中并无羞恼,反而谦虚问道:

  “请大哥指点,我说的……怎么‘对也不对’了?”

  苏明哲也不客气,当即就摆足架势,问道:

  “二弟,我问你,治水需要什么?”

  “需要什么?需要工匠、工具、劳役……”

  梁山伯家传学问就是治水,面对苏明哲的问题,自然是不怯,当即就侃侃而谈起来。

  “错,大错特错!”

  苏明哲直接批判道:

  “二弟,你要记住,这治水最需要的,是当权者,以及本地门阀望族的支持!只要能够获得当权者、以及本地门阀望族的支持,这治水就能事半功倍,反之,则事倍功半!”

  对于苏明哲的话,梁山伯倒是认同,不过,却又微微摇头道:

  “大哥,自古以来‘肉食者鄙’,想让那些朝廷官员支持治水,怕是不易。我们若要治水,不能把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

  “兄弟,你这‘知难而退’的性格要改一改啊!你要知道,这治水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成事,这是关乎黎民百姓的百年民生大事。而自古以来,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你怎么能因为‘肉食者鄙’,就把当权者和门阀望族抛在一旁呢?”

  苏明哲神情严肃道:

  “当年,汉高祖皇帝和项羽争霸天下,项羽乃一时之人杰,不论是出身,还是文韬武略,皆胜过汉高祖不知凡几。可是,为什么汉高祖赢了项羽呢?”

  “原因无它,就是因为汉高祖善于结交天下英雄。比如说,那英布之流,汉高祖对他也是看不起的,但是,为了争夺天下,汉高祖依旧能与英布之流结交。”

  “同样的道理,治理强大的水患,必须要集结所有力量才能办到。你却先一步,把实力最强大的当权者和门阀望族摒弃在外,你这不是治理水患的态度,而是置民生于不顾的沽名钓誉!”

  “大哥教训的是。”

  梁山伯被训斥的满脸通红,也没办法反驳,只能瑟瑟不语。

  旁边的祝英台眼看梁山伯被训斥,顿时心中不忿,冲着苏明哲就是质疑道:

  “听大哥的意思,你有办法,让那些当权者、门阀望族同意出力治水了?”

  “这并不难!”

  苏明哲见祝英台为梁山伯鸣不平,心里面很不爽,继续用教训的语气讲道:

  “太史公的《货殖列传》中,有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只要因地制宜,找到让当权者和门阀世家都认同的利益点,这件事就能进行推动!当然了,各地情况不同,在寻找利益点的时候,还要避免害民之策……”

  在诸天位面做过多次皇帝的苏明哲,讲起道理来,自然是侃侃而谈,滔滔不绝,并且都能言之有物,且富含道理。

  梁山伯虽然不认同苏明哲的一些观点,但是,对于苏明哲谈论中涉及的知识点,还是如饥似渴地吸收着。

  祝英台本来还在恼怒苏明哲的态度,但是,听了一会后,又不得不佩服起来:

  这个结拜大哥虽然有点讨人厌,但是懂得真多!

  至少祝英台翻找了一遍记忆,从自己过往认识的所有人里面,都没找到一个能比过苏明哲的。

  ……

  眼看折服了两个结拜义弟,自己成为了三人的焦点,苏明哲心情大爽。

  就在苏明哲准备继续展露才学,让两人对自己彻底拜服时,一阵马蹄声由远及近传来。

  不多时,那几人就骑马从几人身边经过,朝着尼山书院奔去。

  “这人好嚣张,竟然在书院前面骑马!”

  书童茗烟看得一阵艳羡。

  在今天出发前,他也曾提议,套一辆马车,或者骑马上山,这样的话,他就能不用背负书箱和行囊了。

  结果,苏明哲说什么骑马、坐马车上山,太嚣张,不符合虔诚求学的态度。

  于是乎,茗烟就无奈地背起书箱和行囊,跟着自家公子走了二十多里路。

首节 上一节 2036/221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从妖清开始,把历史打造成神话!

下一篇:震惊!身而为佛的我居然屠了灵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