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未婚妻是天仙妈 第255节
想到以后上班上课有个同龄人作伴,詹文蕾心里头很高兴。
“月底进京考试,不过晓莉姐想让我去江城接她。”
程开颜解释说,晓莉姐头一次提要求,他自然是尽量满足。
而且月底学校都放假了,他闲着也是闲着。
“那就好,你最好去接一下晓莉,最近真的有些不太平。
别说火车上了,就是北京城案子都出了不少,像什么抢劫的,杀人的,入室盗窃的,数不胜数。
前两天街道办的胡主任还到处宣传,关紧门窗,提防小偷。”
詹文蕾有些担心的解释道。
“放心吧。”
程开颜心中打定主意,要去江城接晓莉姐,不单单是衣服行李,更重要的是安全。
一转眼,到了周一。
新一期的《北京大学学报》如约而至,送到每个订购的单位中。
不过这一期的第一篇论文,比较特殊。
是一篇儿童文学理论相关的论文,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
第187章 陈伯吹:老叶,你学生真润厉害
北京城某处四合院。
造型精美,整体通透的汉白玉影壁之下,是一个由红砖砌成的水池子。
水池底部,一条白色管道向水池中提供着潺潺不绝的活水。
清澈见底的水池几个水草在水中摇摆,十余只锦鲤在水中肆意摇摆着花团锦簇般的尾巴,时不时扯一口水草吃,黑分明的死鱼眼呆滞的看着上方。悠闲自得。
“哗啦~”
一个头发花白,带着眼镜的忠厚老人抓起一把饲料撒开,从空中如天女散花一般落入水中,泛起阵阵涟漪。
顿时鱼儿像是活了过来,争先恐后的大口吞咽。
老人看着这鱼儿们陡然活过来的样子,苍老的脸上带着淡淡的笑容。
此人便是被誉为“儿童文学一代宗师”的陈伯吹老爷子,在海内外享有极高的声誉,对儿童文学事业做了杰出的贡献,著有童话集《一只想飞的猫》,评论集《儿童文学简论》等。
喂完鱼儿,陈伯吹放下饵料回到堂屋里搬了一个凳子出来,坐在树荫下。
他的手中还拿着本《儿童文学》,正是六月份的那一期,能吸引到他的自然是程开颜那篇《牧羊少年奇幻之旅》。
虽然已经刊登有一个多月了,但因为他看书很慢,且喜欢细细品味书中的句子和味道,以至于现在才看了一半多。
“老叶和谢女士的评价果然错不了,那孩子自从获奖之后,已逐渐有了大师气象……才二十一岁啊,真是便宜老叶了,收了一个天赋惊人的学生。”
陈伯吹心中有些唏嘘,想当年他步入文坛时,也像程开颜那样年轻。
真是时光易老啊,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陈伯吹创作了许多的作品,从儿童文学作品,评论集,短篇小说集,再到儿童文学理论研究,都有不小的成果。
虽然尚未达到著作等身的境界,但也享誉海内外的儿童文学大家。
他摇了摇头,拿起夹在缝隙间的书签继续看了起来,沉浸在这篇堪称经典的作品之中。
七月初的上午,气温也有些热,好在头顶有棵大树,如华盖一般挡住阳光的炽热,再加上时而吹来的清风,倒也舒适。
就这样沉浸在书中,不知道过了多久。
门外,一个穿着衬衣的中年削瘦男人走了进来,“爸,这一期《北京大学学报》给您捎回来了。”
陈伯吹听见动静,低头看了眼手表,发觉已经中午十一点了,喊道:“知道了拿过来吧。”
“好,中午吃什么?我让维金去做。”
陈佳洱走到父亲身边,将手中提着的厚厚一摞期刊放到树下的石桌上。
这位是陈伯吹的儿子,毕业于东北人民大学,是国内首批到英国公派留学的学生,63年在牛津大学核物理系留学和卢瑟福高能研究所做访问学者,目前在北京大学物理系担任教授,从事于粒子加速器的研究和教学。
至于陈佳洱口中的维金则是他的妻子,周维金。
由于父亲陈伯吹年事已高,需要人照顾,一家人在这座小四合院中一起生活,日子倒也过得滋润。
陈佳洱现在刚下班回来,有了空闲,坐在旁边的凳子上,看到父亲手中的那部名为《牧羊少年奇幻之旅》的童话故事,不由轻笑出声来,打趣道:“您老人家还没看完呢?”
“快了快了,好书不可如牛吞饮,要像品茗一样,文火慢煮细细品味。”
陈伯吹摇摇头,插上书签将书合起来,将视线转到陈佳洱带回的《北京大学学报》上,伸手拿起最上面的一本,翻看起来。
很快他看到了论文的标题和作者署名。
“儿童文学三大母题——作者程开颜,蒋婷。”
陈伯吹略显浑浊的眼睛缩了缩,古井无波的脸上流露出一丝诧异。
一旁的陈佳洱察觉到这一点变化,随口问道:“怎么了?”
“你看看就知道了,这小子居然还写了篇论文。”
陈伯吹失笑一声,将手中的论文翻转过来,给陈佳洱看了看。
“程开颜?这不就是写牧羊少年的那个年轻人嘛?”
陈佳洱有些惊讶,这段时间父亲在家经常观看,以至于他对这个名字也有了些印象。
“应该就是他。”
陈别吹点点头,眼中闪过着几分神采,显然对这篇论文有了不小的兴趣,“难怪能写出牧羊少年这种经典的作品,原来对儿童文学有自己的理解和研究,你去让维金做饭吧,我继续看看。”
“知道了,待会儿再叫您。”
陈佳洱知道父亲对儿童文学相关的事情,一直都很有兴趣,前两年浙江那边出了一个蒋风就很欣赏,现在对这个程开颜甘心去也很正常。
不过……程开颜?
总觉得这个名字有些耳熟。
陈佳洱在心底默念着这个名字,稍纵即逝的感觉令人有些不痛快。
他摇了摇头没放在心上,起身离去。
而陈伯吹则翻开论文,儿童文学三大母题几个大字出现在眼前。
爱,顽童,自然三大母题,母题?
陈伯吹挑了挑眉,有些意外的想道:“居然提出了新的划分法方式?不错嘛,程开颜这小子!”
论文题目很大,但程开颜这篇论文稳打稳扎,首先介绍自己的分类原则,又对国内外儿童文学理论研究者他们的划分方式做了充分的分析和评价。
例如陈伯吹在六十年代提出的儿童文学分层理论,将其划分为幼儿文学、儿童文学、少年文学。
陈壁纸见状不由笑了起来,同时心中震动不已。
他意识到这是一篇极具创新性的论文,可能打破了传统的分类方式。
和程开颜的三大母题论相比,自己的三层次理论显得有些过时了。
陈伯吹罕见的坐直了身体,脸色严肃起来。
一页一页的快速翻看下去,从国内第一部现代的童话《稻草人》,按照历史发展,文学发展,时代发展的脉络一直往下分析。
这时他才意识到这不仅仅是一篇专注于阐述三大母题的论文,甚至将中国儿童文学简单的梳理了一遍,虽然简陋,但无论是从论点的阐述逻辑,理论框架的搭建能做到逻辑自洽。
对此,陈别吹心中闪过一个念头,那就是:“这篇论文太适合作为儿童文学专业的教科书了!全面且通俗易懂。”
通过这永恒的三大母题意义和特征,能够更好的深入理解儿童文学作品内在的美和价值。
其中最令陈别吹感到共鸣的则是,文章中一些思想与自己不谋而合,儿童文学不仅仅是社会教育的工具,儿童文学的审美功能,艺术氛围同样重要,为儿童提供丰富且多元化的精神滋养。
同时还在最后呼吁坚持儿童本位,儿童的归儿童,成人的归成人。
……
“呼……写得不错,看来儿童文学理论研究迈出了巨大的一步。”
陈别吹感慨道,虽然没看完,但文章恢弘的气概已经一展无余。
厉害的文章就是这样,看一个开篇就能知道文章的水平如何。
这样一篇兼具创新,理论框架完整,糅合中国儿童文学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理论著作问世。
实在是儿童文学界一大幸事。
不……是文学界,学术界的一大幸事。
陈伯吹作为老一辈儿童文学大家,儿童文学理论学者此时也不得不感叹一句老了,现在是年轻人的天下。
“老叶!你的眼光也太刁钻了,这样的好苗子都被你找到了。”
陈伯吹咬牙切齿道。
……
“爸?您在说什么呢?”
树荫下的水井边上,陈佳洱提着水桶打着夏季清冽的井水,再将玻璃瓶啤酒放进水桶中冰镇起来。
听到了父亲口中的话,不由诧异道。
上一篇:四合院:从驾驶员开始
下一篇:港综:暴兵系统!开局截胡小结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