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穿越:我在国产区横行霸道 第135节
老太监低着头,此事设计皇家秘闻,他不作评价。
午门外,元景帝难得召开一次朝会,文武百官自然没有人会缺席。
文官站左,武官在右。
而武官一列的最前方,则是现阶段京城乃至整个大奉风云汇聚的正中心,镇北王。
此时正值寅时,天色一片漆黑。
一盏盏石灯里,蜡烛摇曳着橘色的火光,与两列禁军手持的火把交相辉映。
群臣们于清凉的风中,齐聚在午门,默默等待着早朝。
偶有相熟的官员低头交谈,窃窃私语,总体保持着肃静。
瞧着队伍最前列的蟒袍王侯,官员们仿佛憋着一股气,膨胀着,却又内敛着,等待机会炸开。
“今日必叫陛下严惩淮王!以慰楚州三十八万百姓在天之灵!”不明真相的刘御史紧紧握着手中的芴板,作为楚州一案的亲历者,他恨不得将镇北王千刀万剐,五马分尸。
而在刘御史身前两个身位,原楚州布政使郑兴怀眼袋浮肿,双眼布满血丝,他没有说话,这些天的四处奔走,已经耗尽了他的心力,今日这朝会,便是他的最后一搏,不成功,便成仁。
“咚咚咚”
不多时,天光微亮,午门的城楼上,鼓声敲响。
文武百官默契的排好队伍,在缓缓敞开的宫门里,依次进入。
金銮殿。
四品及以上的官员踏入大殿,静默的等待一刻钟,一袭玄色金龙袍的元景帝姗姗来迟,坐在上首位的龙椅上,目光戏谑,俯视着殿中躬身下拜的百官。
这种眼神一直持续到他看到一个挺直脊背的身影,戏谑陡然化作阴戾。
无能狂怒……罗素与元景帝对视一眼,嘴角勾动,心中也忍不住暗自冷笑。
元景帝什么想法他用屁股想想都知道,这么突然的召开大朝会,必然是在和贞德帝对过账之后对自己的身份产生了怀疑,想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拆穿他的身份,然后将楚州城屠城的罪名嫁祸到他的头上。
只可惜,元景帝打的算盘今天注定是要落空了。
元景帝的身侧,“兄弟”二人的对视,老太监只当没有看见,他酝酿了一会儿,接着朗声道:“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郑兴怀大步出列,行至诸公之前,作揖,沉声道:
“启禀陛下,楚州总兵淮王,勾结巫神教和地宗道首,为一己之私,晋升二品,屠戮楚州城三十八万百姓。自大奉开国以来,此暴行绝无仅有,天人共愤。请陛下将淮王贬为庶民,午门斩首,头颅悬城三日,祭奠三十八万条冤魂……昭告天下。”
罗素听着郑布政使对自己的控诉,也是一阵无奈。
原先以为避开郑大人便能让他免于像原著之中那般殚精竭虑,只需等待着他唱完这出戏便好,谁料郑大人竟然在得到镇北王身死的第一时间,就带着他那些扈从从藏身之地出发,愣生生在使团登船的前一刻堵到了他们,于是便一同随行,回到京城。
第174章 元景:你放屁!
郑兴怀的上奏在百官之间引起了一场不小的骚动。
有人跃跃欲试,随时准备闪现跟团,有人则是观望起了元景帝和其他几位大臣的态度,权衡利弊,在做官的仕途和生而为人的正义感之间犹豫不决,摇摆不定。
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元景帝脸上不见怒意,他平静地看向下方,问道:“还有人要状告镇北王的吗。”
像是在回应元景帝似的,立刻就有一人出列,高声道:“陛下,请斩镇北王!”
众官员循声望去,是礼部都给事中姚临。
众所周知,给事中是职业喷子,是朝堂中的疯狗,逮谁咬谁,为了自己的生前或是身后名,他们可不管是顺风还是逆风,只要有事,只管闷头开团,这一回也同样是如此。
元景帝微微拂袖,语气不见起伏:“继续。”
这话一出,就像是释放了什么信号一般。
众官员们惊奇的发现,他们的陛下对给镇北王定罪一事好像并不像他们想的那般抵触。
接下来的几分钟的时间里,十几个零零散散与郑兴怀交好的官员上奏。
直到后来,王贞文与魏渊出列,整个朝堂都随之而动。
金銮殿上,诸公尽弯腰,声浪滚滚,山呼海啸:“请陛下将淮王贬为庶民,午门斩首,头颅悬城三日,祭奠楚州城三十八万条冤魂。”
一阵短暂的寂静之后,百官原以为会遭到元景帝的斥责或是怒火,谁料他竟是放声大笑了起来,说出的话更是让众人怀疑自己是不是没有睡醒,出现了幻听:
“好!好啊!大奉有卿等不惧强权的直言之臣,实乃我大奉之幸事!”元景帝连连鼓掌,深感气氛已到,将俯瞰群臣的目光转移到罗素的身上,与之深深对视:“镇北王,你有何话说。”
“臣弟若是无话可说,陛下又当如何?”罗素桀骜的顺着元景帝的话说道。
“屠杀百姓,炼制血丹,如此暴行,非千刀万剐,抽魂灭魄,不能平息楚州百姓在天之灵。”元景帝咬牙切齿,以无比愤恨的语气痛恨道。
什么?
元景帝话音刚落,殿上群臣不由得面面相觑起来。
这还是他们熟知的陛下吗?
这该是从陛下嘴里说出来的话吗?
陛下是不是被人掉包了?
如果是的话,不管待在陛下身体里的是谁,都请老老实实的住下去,永远都不要离开。
“陛下!”便在此时,一声怒喝,来自于一旁座椅上拄着拐杖的垂垂老矣的老人。
老人乃是如今宗人府的宗正,历老亲王,他是先帝的胞弟,元景帝和淮王的叔叔。
“皇叔?”元景帝似乎对历王的开口很是吃惊,连忙道:“您有何话说?”
历王不知道兄弟二人是闹了什么矛盾,为何元景帝要对镇北王是这个态度,但为了皇家体面,皇族声誉,他还是劝告道:“淮王乃陛下胞弟,是大奉亲王,此事关乎皇室颜面,关乎陛下颜面,岂可轻易下定论。”
“皇叔莫要着急。”元景帝胸有成竹的安抚起了历王:“此次召集诸位宗老、大臣前来,便是要严惩屠城凶手,维护皇室尊严。”
?
历王缓缓打出一个问号。
严惩凶手,还怎么维护皇室尊严。
见历王与大臣们都不理解自己的意思,元景帝索性开门见山的指着罗素道:“屠戮楚州百姓的是此人,可此人,却绝不是我那胞弟!”
“陛下此言何意?”郑兴怀不解的上前一步,拱手问道。
“朕的胞弟,为大奉奋勇杀敌,如果没有他在山海关战役中悍不畏死,何来大奉如今的昌盛,山海关战役后,他又不慕荣华,不求富贵,自请北上,戍守边关,保卫疆土,如此赤子忠心,又怎会做出那令天下人都唾弃的暴行!”
“朕思来想去,唯有一种可能,”手指颤抖着指向殿下的罗素,元景帝脸庞的肌肉缓缓抽动,额头青筋一条条凸起,紧接着,殿内响起老皇帝压抑着的痛彻心扉的低吼:
“定是此人,巫神教的细作,是他暗害了镇北王,以镇北王的身份屠戮百姓,意图削弱我大奉的气运。”
“郑卿,朕知你为百姓报仇心切,可万万不能中了巫神教的毒计,让你我君臣,让大奉皇室与大奉子民,离心离德。”
元景帝字字句句,情感充实,语调饱满,直说的郑兴怀都忍不住怀疑,事实是否真的像元景帝说的这样。
“陛下,此事不过陛下一家之言,空口白牙,怎能令我等,令天下人信服!”首辅王贞文开口道。
而这正中元景帝的下怀,对于这种情况,他自然是早有准备。
“朕自有分明。”元景帝对着金銮殿外的位置,朗声说道:“院长,现身吧。”
只听得一声叹息声忽然在殿内响起,清光闪过,一个头发凌乱,穿陈旧长衫的老儒生,出现在殿内。
云鹿书院,院长赵守。
当今大奉天地,儒道体系第一人,世上唯一一个三品境界的儒生。
“竟然是赵院长!”王贞文朝着赵守躬身,拱手。
云鹿书院院长乃是儒家一脉地位最高者,凡是读书人,都得对赵守持弟子礼仪。
“院长竟然也会掺和朝堂之事。”魏渊微微颔首,算是见过。
“陛下前几日遣人来云鹿书院寻老夫,言明此事厉害,事关楚州三十八万百姓能否瞑目,老夫自然当仁不让。”赵守神色平静的解释道。
说着,他将目光移到了站在最前列的镇北王身上,眯了眯眼。
单凭肉眼,他实在是看不出此人的真假。
但元景帝如此大费周章,甚至不惜许下众诺请他出山,从对元景帝性格以及人性的认知,他还是更倾向于相信对方的话。
有点意思。
在赵守打量罗素的时候,罗素也在观察着赵守。
赵院长的出现的确超出了他的意料,但对他而言,问题不大。
只要监正站在他这边,一切事情都不是事情。
“院长,还请出手。”元景帝看向赵守。
赵守点了点头,理了理衣袍,朗声道:“此处有问必答,此处不得妄语。”
清光乍现,浩然正气以赵守为中心在金銮殿里回荡,无形的波纹将在场除了元景帝以外的所有人覆盖。
罗素感受着笼罩在自己身上的规则。
感觉颇为新奇。
“刘卿。”元景帝看向文臣队伍之中的刘御史,问道:“当日楚州战场,你可曾见到镇北王手持镇国剑。”
刘御史涨红了脸,可还是不受控制地说道:“楚州城外,镇国剑排斥镇北王,镇北王不得握剑。”
什么?
一声声窃窃私语从在群臣之间响起,这的确是一个不得了的情报。
上一篇:同时穿越:乐子人的万界生涯
下一篇:港综从九龙城寨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