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重回1979:送知青老婆回城

重回1979:送知青老婆回城 第160节

  他瞧着方明澈一点在寒风中瑟缩之感都没有。

  方明澈笑了笑,“我军大衣里头还有件贴身的羽绒服内胆。不算厚,但这个天气足够了。”

  如今首都除了东西长安街,都还没有集体供暖。还要过几年呢!空调价格是惊人的贵,六千一台。那就只能想办法多穿些保暖的了。不然他一个南方人头一年在北方过冬,是够呛啊!

  “羽绒服?”

  “对,用鸭子、大鹅绒毛灌装的衣服。60年代攀登珠峰的那些人穿的就是羽绒服。”

  这个年代的普通人物资短缺、缺吃少穿,很少人知道羽绒服的。冬天有棉衣、军大衣、太空服穿就相当不错了。他也是后世看了吴京、章子怡等人拍的《攀登者》。这才知道原来60年代上海就有制作羽绒服的工厂了。给为国攀登喜马拉雅山的队员提供的,肯定是最厚实的那种。估计是定制的!

  如今计划经济时代,又是这么稀罕的东西,肯定不是想买就能买的。他出钱,托王德显去搞的。他们一家三口还有丈母娘、老丈人一人一件。

  哦,他父母的他也准备了,搁在衣柜里。四川的冬天比首都要温暖十度,而且寄回去二老穿不穿另说,但肯定骂他不晓得好歹。明知道他们要来还寄回去,邮寄的费用实在太高了!

  关键,他怕出钱出力,结果半路东西丢了,便宜了半道扒火车偷邮包的人。所以,放在那里等父母来了再给他们。

  王德显自己搞了一件,给母亲、继父和妹妹也搞了。又给他家老爷子也搞了一件。钱还是方明澈垫的,老王说回头从他的分红里头扣。

  老爷子为了调动王德显的积极性,说他出面张罗也可以分几个点的红。就王家一共拿三分之一,老爷子拿25%,剩下的是王德显的。他干活儿的时候就更上心了。

  结果羽绒服拿回去,老爷子不肯穿。非说当年过雪山的时候,他两件单军衣缝成一件,再搞了些棉花絮在里头就可以了。如今穿军大衣还不够啊?不过听说是给60年代攀登珠峰那批队员制作登山服的厂家出品,他倒是也说那肯定暖和得很。

  王德显只能道:“爷爷,那我给您搁衣柜里。您想穿的时候再穿。”

  这会儿高翔问了问价格,也打消了今年托王德显再去搞几件的想法。是真的贵!而且,这都2月了,今年最冷的时候都要过了。明年再说吧,明年他应该就不会这么缺钱了。

  他妈在家里不怎么出门,坐床上都是盖着被子的,下了床靠小炉子取暖。只是要注意保持通风透气。

  他和小谢,好像也不像方明澈一家南方人这么怕冷。林嫣去了南方八年,如今也是不太挨得住首都的严寒了。

  方明澈回到家,从半月门的门缝里看到隔壁一群小孩儿在跳甩绳。就一根大长绳,一头一个人负责甩,其他人次第往里跳。这么跳着很暖和,估摸着颜颜就在那里头。

  隔壁大杂院的小孩每天都来这边看少儿节目,玩的时候肯定会喊颜颜的。

  办公室电话响了,玲子接起来用英语应答。

  那边道:“玲子,我是方明峰,明澈在不?”

  “在的,刚回来。您稍等——”又扬声喊道:“方老师,您堂哥的电话。”

  方明澈走过去接,那边道:“明澈,我到县城了。”

  “平安抵达就好,你录像厅的生意应该很好吧?”

  “嗯,晚上相当好,白天要清淡一些。年货你嫂子已经买齐了。下午回村,我就给七叔、七婶他们送去。”

  方明澈给了钱,托他在县城的黑市给自己父母买些年货捎回去。光寄钱,他们还是这也舍不得买、那也舍不得买的。买回去了,他们总不可能拿去跟别人换钱。

  “好的,那我们一家在首都等着你们来。”

  方明澈挂了电话,走回东厢房。

  林嫣坐在铺垫得很厚实的大藤椅上。旁边摆着火炉,她正在织毛衣。手上戴的是指头露出来的那种手套。

  她现在没事就喜欢织毛衣,一家三口的、给父母各织一件。织了父母的,公婆的也要准备上。至于肚子里这个,五月出来都开夏天了。他的就下半年再织。织一个小时,起身走一走或者是吃一些炖汤之类的。

  方明澈问起,颜颜果然是到隔壁大杂院跳绳去了。妞妞之前在半月门那里把人喊过去的。

  丈母娘在厨房煲汤。厨房也是冬天待着很舒服的一个地方。

  说到方明峰已经回到县城,在录像厅里待着。林嫣挽了一下手上的线道:“那个录像厅,他们两口子到底占几成啊?”

  方明澈道:“我没问,估计占的不是大头。”

  后头有老板、还有大老板。不然光靠明峰哥,怎么能从广州平安、稳妥的把走私的彩电、录像机运回去?还源源不断能拿到香港那边的片源。

  林嫣道:“我给他算的,两台彩电、两台录像机,一个月怕是有1500——2000的净利润。不占大头的话,那一年最多就一万了。”

  方明澈失笑,“一万很不错了!万元户凤毛麟角啊。”

  林嫣笑了一下,眼中柔情满溢的看着方明澈。明峰哥确实已经相当不错了,但跟明澈还是没得比。

  明澈开个废品站一年都不只一万。就刨开冬天有两个月的极端天气,一年只赚十个月的钱也是如此。

  方明澈心道:不是这么比的啊!自己是经历过一次的,明峰哥才是头回。反正上辈子的明峰哥那就是方家最有出息的后辈。

  他和林嫣说起了今天过去的事。

  林嫣道:“我们又不是要压村里的房租,只是不肯被敲竹杠而已。霍晨是个聪明人,不会犯糊涂的。”

  两口子正说着,林母用托盘端了两碗鸡汤过来。

  “阿嫣,把这碗汤和肉都吃了。明澈你也喝一碗热汤暖暖身子。”她搁到床头柜上,“都趁热!”

  方明澈拿起配的勺子和筷子,“好的,妈,你也吃。”

  林母道:“放心,我不会亏了自己的嘴的。我先去看看颜颜舍不舍得回来了。”

  方明峰两口子下午租了村里的拖拉机,满载着年货回村。如今风气放开了,他都懒得遮掩了。他就是从黑市买的,咋样?

  村口有人看到了便道:“哟,明峰回来了。这么多年货啊?”

  方明峰指指左边的,“这边是明澈托我给七叔、七婶带回来的。”

  拖拉机先经过方明澈家,他站在拖拉机车厢里喊道:“七叔、明华,出来下年货了。明澈让捎回来的——”

  里头烤火的父子俩应声而出,看到了半车厢的东西忍不住道:“这么多?”

  半个硕大的猪头、四条肉、桶里四条还在游弋的大鱼、两只大肥鸭还有这个季节罕见的一些水果。米面油也都尽有的!

  方明峰道:“是啊,明澈已经给过钱了。他说你们吃不完就拿着去走礼好了,让七婶和嫂子拿一些回娘家去。他说他常年不在家,家里的事多亏了他哥和嫂子。让你们不用跟他客气!”

  方母和袁淑芬也出来了。袁淑芬一听还指名道姓有自己的份,脸上顿时笑得开花开朵的。

  方健眼睛发亮,这么多肉!他不用大人喊,主动去帮爷奶和爸妈的忙,把东西先搬下拖拉机,好让明峰叔和婶子能早点回家。

  拖拉机敞风的,一路开回来吹着风还有点冷。方明峰两口子是拿了毯子披在身上御寒。

  东西搬好,方父笑道:“明峰、侄儿媳妇,多谢你们了!赶紧回家暖暖吧。”

  这两家的年货自然是让村里人都艳羡不已。过了一阵,有人纳着鞋底、织着毛衣过来找方母聊天。这都是平时关系好的人家,有些在方家穷困的时候还搭过一把手的。不然怎么好这时候上门?

  方母也很大方的把各色水果都捡了几个,又用瓷碗装了刚熬出来的油渣儿、撒上一点盐端出去给她们吃。

  “都尝尝,甭客气。”方母难得阔气一回,脸上洋溢着舒心的笑意。

  她家老二出息了,不但考上了名牌大学,还勤工俭学挣了不少钱。管它是不是做的收废品生意呢,挣钱就行。再说了,又不用他每天亲自去干活,都是请的人在经手。

  厨房里,还在干活的袁淑芬也是干劲儿十足。从来没有看到过这么丰盛的年货。过几天公婆就要走了,吃不完的还不都归他们一家子吃。那些还活着的就先养着。

  方健和方康,甚至方芳也在厨房里,都吃到油炸儿了。好香啊!这是家里少见的带着油脂气的香味儿。三姊妹也都是开心到爆,笑得见牙不见眼的。

  方父那里自然也有一帮客,大多是方家人,方明澈的叔伯。袁淑芬也是用簸箕端了水果、煮花生、油渣儿等出去。

  “明澈真的是出息了。老七你的福气还在后头呢!”

  方父道:“去年这会儿是真把我气得够呛。我现在才知道,他啊,肯定是胸有成竹才敢那么干的。”

  这话说得去年说过方明澈脑子进水的叔伯们有些不好意思。纷纷腹诽,你去年还不是一样的态度。

  也有人问道:“老七,首都那么好啊?”

  方父剥着煮花生道:“首都肯定好啊!要不怎么是首都呢?你们等我去了回来,再说给你们听。”

  来人互相看了看,有人开口道:“我们是想说,既然明峰都能去首都赚钱。你去了能不能问问明澈,让我家明X也去看看?”

  春耕、春播之后其实农事就稍微轻松些了。30块钱的路费虽然很高,但看明澈和明峰这样,首都挣钱怕是要容易些。

  村里人如今心思都比较活泛,跟明澈家走得近的就想到他那里去看看,有没有好的出路。和明峰家走得近的,自然就想靠着他那边。分田单干了嘛,不至于离开几天都必须跟生产队长请到假才能成行。

  方父道:“我家明华就在家待着,因为他普通话说得不好。去了如果想当盲流,首先普通话要说得好。就明峰,因为带点广州那边的腔调,他都只能冒充香港同胞。”

  “干嘛冒充香港同胞啊?”

  方父有些得意地道:“我家明澈找政府的熟人给他开的介绍信,买的卧铺票。”

  他本来觉得卧铺和硬座的差价太大,准备坐硬座就好的。但小儿子写信回来,说他的废品生意搭着菜生意还挺好,一个月能赚几百。

  又听他说了春运期间硬座的惨烈程度,也被说服。既然小儿子给准备了卧铺票,那就坐卧铺吧。他说几十块差价,对他不算什么的。还说宁可钱吃亏,不能人吃亏。

  “那你们也是坐卧铺去咯?”

  “是啊。其实我说我跟他妈有什么苦吃不了的,他非要给买卧铺。那他买都买了,我们就坐吧。”

  “那你们哪天出发啊?”

  “明峰说初六跟着他去市区坐火车。你们的来意,我也知道。但就是我说的,先学说普通话吧。不然,去了也会被红袖章抓到遣返回来的。就是找到由头上京,介绍信也只有十五天。而且,应该不是每个人去了都能找大钱。首都居、大不易!明澈是大学生,明峰县城还有录像厅呢。”

  全家唯一不和谐的就是方明华了。所有人都在夸他兄弟聪明、能干,他在家的辛苦、劳累没一个人看到。老头子刚让他回屋整理一下情绪,别带出来表露在脸上。掺茶倒水都不用他了,人家高兴得亲自来。

  方父这里儿子出息了,十分的高兴。而这时候的林家,林父却有些不大乐意。

  方明澈说林嫣肚子大了,不想她数九寒天的来回多折腾。而且他除夕当天都得上班,颜颜也需要岳母看着。孩子在那边比较玩得开。他那里还要招呼几个回不去的下属一起过年。要不就在他那边过年?回头晚上散了,他再开商务车送他们回来。

  林父一开始觉得可以,方便怀孕的女儿嘛。而且他这边只有28平方,也确实是略挤了些。但是,他看到林怿听到这个消息高兴得不得了,那心头就别扭了。

  林怿在屋里和韩梅道:“我姐肯定舍得托人在黑市买好多好吃的、鸡鸭鱼肉肯定样样都有。还有水果、蔬菜,咱这边除了大白菜就是大白菜。而且我姐和姐夫那边还有电视机,看了电视我姐夫还开车给咱送回来。”

  韩梅看看他,你是二傻子么?过年去你姐姐、姐夫家过,高兴成这样。什么时候咱们自己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了,再来高兴也不迟啊。

  这样的屋子不太隔音,林父听到幸好儿媳妇没附和,才稍微好受些。

  但饭桌上他忍不住对林怿开炮了,“俗话说宁可跟着讨饭的儿子,也不跟着做官的女儿。咱们过去,是为了迁就你姐身子笨重和颜颜这个小孩子。不是图你姐姐、姐夫那边吃得好、玩得好。你小子要是有志气,就该想想你怎么让家里人过上那样的日子!”

  林怿道:“那您都没让家里过上那样的日子,凭什么要求我啊?”

  韩梅在桌下踢林怿一下,怎么跟你爸说话呢?还不快服个软!韩梅这个人别的不说,对公婆不管是真心还是面上功夫,她是很尊重长辈的。

首节 上一节 160/3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从庆余年开始,我在诸天当系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