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重回1979:送知青老婆回城

重回1979:送知青老婆回城 第221节

  方芳协助他们两个上了车就准备回家,不是陪颜颜她是不能就这么在村里玩的。

  颜颜大些,坐后面。她两手抓着爸爸的衣服,“爸爸,你猜我刚看到谁了?”

  方明澈顺着她的话问道:“看到谁了?”

  既然要说话,他就没急着蹬车走。不过,颜颜不是把村里人都忘光了么。看到谁这么惊讶啊?

  颜颜道:“我看到马晓丹了。她叫我,我没认出来,是姐姐告诉我的。她、她看起来过得不好。”

  穿的衣服不合身,头发也黄黄的。

  方明澈听她这么说微微皱眉,“是,你在村里的时候跟她玩得还挺好的。”

  因为母亲都是知青,父亲也都是同村、同学,加上她俩年岁也相当。这俩小姑娘小时候经常在一起玩。

  马晓丹,他记得比颜颜要大些月份,该有五岁了。

  去年暑假他和阿嫣回来办复婚的手续。小姑娘还来问过,能不能就说她是颜颜,带她一起上火车、去首都找妈妈。

  这肯定不行啊,马安国肯定不会同意自己把他闺女带走。而且吴丹当时刚刚结婚两个月,也不会乐意接受女儿。

  但他听阿嫣说,吴丹领到工资在往村里寄钱。怎么,钱没用到马晓丹身上?

  前头横杠上坐着的康康学着大人的话,“有了后娘,就有后老子哦!”

  方明澈骑车带着女儿和侄儿上街,先带他们去转糖人,逛了逛供销社。然后取上钱就赶紧回村了。他取得不少,掉了也麻烦。

  进了村里,他把姐弟俩放到地上,“我要去村支部,你们自己找小朋友玩儿吧。”就在村里,不用怕丢了。

  “哦,好的。”

  方明澈直接去了村支部的财务室,把钱交给了村上的出纳。然后得到一张收据。

  这是回来投资的主,出纳对他也客客气气的。而且,这出纳跟方明澈还有马保国都是初中同学。

  方明澈散了只烟给出纳,两人随意聊了几句。然后他问起马家的事。

  “是,他前头那个的确是寄了钱回来。听说一个月10块钱,乡下养女儿嘛足够了,而她还只承担一半。但后头那个前几个月怀上了”

  一个月10块钱,应该是吴丹工资的四分之一了。当知青是要算工龄的,比林怿那样真的刚参加工作的要多一些。而且她毕竟是在电影院坐办公室的。

  方明澈撇嘴,“用女儿的抚养费,给后头的婆娘当营养费。他马保国怎么这么做得出来啊?”

  马晓丹头发都黄黄的了,肯定是营养不良嘛。这过分了啊!不说完全专款专用,但不能不给孩子吃饱、吃好。

  出纳道:“据说后头那个怀的是儿子,一味的要吃、要穿。但是吧,隔家门、闭家户的,那女的也没虐待、打骂马晓丹。而且她亲爹、亲爷、亲奶也都在的,旁人也不好说什么。现在那男娃子是还没生出来,等生出来了马晓丹肯定还得帮着带孩子。至于以后,还能不能上学读书都是个问号。”

  方明澈的眉头皱得更紧了。他今天还多取了1000块,应该说汇钱的时候就多汇了。原本就是想交给支书,作为村里家贫无力上学的孩子尤其是女孩子的学费。

  都是看着长大的娃儿,力所能及帮一把。小学、初中不花什么钱,就是高中也不算多贵。

  他现在也算是村里能挣钱的人了,回馈一下桑梓也是应该的。不然,肯定要被戳脊梁骨。

  村里人以前不太重视教育,很少孩子像他一样读完中师。这个事昨晚也和支书说了,支书自然是大为赞同,也很感谢他这个举措。

  出纳也听支书说了,忙问道:“你这个家贫的标准是什么?”

  “家庭月收入划条线,供孩子读书吃力那种。你帮我划这条线吧。我如今很少在村里,不太清楚情况。”反正他家不算,虽然有三个孩子,但还有四个大人都能干活挣钱。

  出纳点头,“可以,你放心,我一定做好账。回头宣布出去,肯定村里上上下下都会帮你盯着。”

  两人正说着,支书听说方明澈过来了,便从办公室走过来。

  “明澈来了。好,我这就在高音喇叭说了一下这两个事。”他看到出纳正在点钱。

  方明澈摆手道:“支书,不用了吧,还搞得大张旗鼓的。”

  昨晚他给他爸也说了一下,他爸问清他还债没问题,他都把手工艺品卖到日本去了。就说这么做不错。读书确实是贫家子弟最好的出路!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嘛。

  他一年就回来一次,而且马上九月份就要开学了。这时候把钱提前给了也合适。

  其实方明澈觉得,如果村里的大米厂效益好,没准这钱他出不了两年。以后就直接用大米厂的分红就可以了。就算不行也没什么,一年一千对他不算什么。

  当时他听得好笑。老头子那两年私塾没白念啊,还说得出这样的话来。

  “怎么不用啊?那一千说是投资,这一千你可是捐的。而且你还说这只是头回,以后会源源不断的捐资助学。做了好人好事怎么能不宣传?这样也好让别的人都向你学习。”

  支书说干就干,立即叫上明澈和出纳到了自己办公室。三个人商量了一下,先把贫困线划出来,然后支书就拿出话筒打开,又拍了拍。

  “社员们,我现在宣布一个事:刚才方明澈拿了两千块到村支部来。一千块是给大米厂的投资款,另外一千块他说是捐给家里贫困线以下家庭的孩子读书用的。一部分作为学费,另一部分作为奖学金。这一千块只是这头一回的,明年还会继续。如有过需要,也会适当增减。现在我说一下贫困户的标准,以及能拿奖学金的标准。”

  村里人都仰头看向了附近的高音喇叭。全村东南西北中一共在高处安了五个高音喇叭,有什么事这么一说十分的方便。

  这会儿方明华和方父在田里除草。方明华忍不住道:“瞧把他给能的!”

  他原本很感激兄弟的,结果现在外人的儿女也能享受跟他儿女差不多的待遇。

  方父道:“你能不能看远一点啊?明澈昨晚还说了,如果方健他们三兄弟学习好,以后条件更好些,可以接他们去首都读书。首都的教育条件比咱们这穷乡僻壤的可好多了。”

  所谓的条件更好些,是他能再买一套房,就把现在住着的小偏院腾出来给孩子们读书去租。还有就是,得等到农村人去城里,能民不举、官不究,不会被当盲流驱赶回来的时候。

  明澈说如今管得越来越松了,只要不露宿街头都没有立即要收容、驱赶。

  但是,明澈也说了,他和阿嫣都没空。如果是三个小的去,那他们二老也得跟去照顾。

  他和老婆子都不想长期离开村子、离开土地。去首都住了大半个月,还是更习惯乡下的生活。

  这会儿听大儿子说这样的话,方父就忍不住把这些都对他说了。

  “如果孩子们真去了,一学期每人200起步的高价费,还不是只有他们幺爸掏。”

  方明华就有些讪讪的了,老二还没和他说这些呢。

  他道:“方健和方康能考上初中,我就谢天谢地了。也就方芳能有机会去!”

  这培养还是该把资源倾斜到男娃子身上才是。

  方父看着他,“康康还没开始上学呢,你就看死了他读书不行?我都说了,就没有是不是读书这块料的说法。这世上,绝大多数人的智力水平是差不多的。那和众人差得多的,不是科学家就是傻子。关键是要看学习态度!哎,你早上不还说让淑芬不要打击了方健学习的积极性么。”

  只为了方芳读书,他和老婆子是没什么动力特地去首都照顾的。他们想的就是方康。要去就是去照顾这两姐弟。方健不好说能不能扳回来,但康康还是有指望好好培养的。

  他们如今,已经尝到当年弓着背供养老二读书的好处了。老二说得没没错,得一代一代的托举。

  颜颜和畅畅,父母都是大学生,而且家里有钱。将来的前途应该是很好的。

  他们如今操心的就是大房的这三个,尤其是两个孙子。对于方健,现在就是要千方百计让他对学习上心些。第一步目标是考上初中。

  父子俩说话的声音不大,被高音喇叭盖过了。

  等支书说完,又让方明澈说了几句。方明澈只好说了说教育改变命运、希望大家能重视教育这类话。好在他是当了几年老师的,说起这些来肯定一套一套的。

  而且他自己就是活生生的例子。村民听着也不会觉得他说的是假大空。

  村民们一开始听到高音喇叭响,没太当回事,该干啥的还干啥。反正支书时不时就要过一下讲话的瘾。没啥大事,直接当耳旁风就好了。

  但听到他第一句就是方明澈带了两千块钱回来,大家的注意力一下子就集中起来。钱啊,和生活息息相关的。

  这会儿都说完了,旁边田埂上的村民对方父道:“哎呦,方七叔,你家明澈如今可是真本事。都是你们二老培养得好啊。”

  方父笑道:“一年半以前,你们不还说他脑子进水了么?”

  他一年半前把老二抽了一顿的事,没传太远吧?

  说话的人摆手,“现在才知道,他是比我们看得远啊!这能看得远,才能走得远啊。”

  挣钱了,愿意拿一些回来捐给村里的娃儿读书,这就是好的。不然,你再是发大财,和我们有什么关系?

  这天,招呼方家人的村民明显比往常多起来。一家子在外头得到的都是笑脸相迎。

  方明澈和出纳,下午下班、下工后招呼了村里的同龄人聚一聚。大家像以往打平伙一样,中午拿了些吃的、喝的到附近的小山坡上野炊。

  马保国也被喊来了,他还从家里拿来了一瓶烧酒。

  方明澈是出了十块钱,和其他人出的份子钱凑一起,买了些卤鸭子、卤的鸡翅、鸡爪、鸭脚板之类的。哦,水果也买了不少,光是吃肉容易腻。

  总之还是以前那块地儿,就在山坡的树下。铺上报纸,把一份份熟食摆上。

  还有人在旁边河沟里用撮箕捞泥鳅,用四块石头垒灶,准备炸泥鳅来吃。这个得从家里带锅、铲子还有菜油、面粉。碗筷自然也有人拿了来。

  明澈下午出门的时候,颜颜问她能不能跟。

  “爸爸是去和同龄人聚会,我们说好都不带儿女。你啊,你还是去跟你的同龄人聚会吧。”

  “那好吧。康康说村里也又炸爆米花的,到时候我拿米和玉米去换。”

  “那你可得跟你奶事先说好。”

  “说好了的,奶奶说我一年就回来一次,怎样都行。只要别上房揭瓦!我怎么可能上房揭瓦嘛?”

  这会儿旧日同学、同乡聚在一起,大家自然问起方明澈上大学和做生意的事情。

  “上大学啊,和中学不同的就是不要学费,每月还发22块5的补助。大家轮着用教室,一天最多四节课。”

  出纳道:“你们毕业出来就不得了了啊。我听说77级的大学生,这会儿都被预订完了。”

  方明澈点头,“是的,不过去处也是按成绩来的。而且,我暂时不打算就参加工作,准备继续读研究生。反正一直有补助领,以后出来起点还能高些。”

  “唉,我们全村就你一个土生土长的大学生。你说的这些,我们压根不知道。”

  方明澈道:“你们要是自己不想再苦读了,也得让孩子读书才行。真的,读书找工作还是条捷径。”

  他们这些人结婚都早,他还是满了法定婚龄20岁结婚的,然后21岁头回当爸。这里头有两个,十八岁就摆酒当爸了。如今孩子已经上小学。

  他们听了点点头,“看你混得这么好,也知道读书的好处了。我们是来不及了,确实要让下一代好好读书才行。”

  马保国点点头,“嗯,我以后也要让我儿子考到大城市去。”

  方明澈道:“你闺女就不用了?”

首节 上一节 221/3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从庆余年开始,我在诸天当系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