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袁家逆子,开局摔玉玺 第451节
还有刘备…
刘备到荆州之后,究竟要做什么?
会不会提前将诸葛亮请出山?
这些袁耀都不知晓,不过有些事情倒是可以提前防范。
就比如诸葛亮,有没有办法让他效忠于自己?
袁耀不清楚诸葛亮的态度,究竟是一心扶汉,还是只想效忠明主一展所长。
如果是后者,或许还有招揽他的机会。
若是前者…那诸葛亮就断然不会投效自己。
袁耀握着战报,对谋臣们问道:
“诸位先生,你们对袁绍与曹操这一战怎么看?
你们觉得他们二人谁会获胜?”
鲁肃对袁耀拱手道:
“主公,臣以为袁绍与曹操这场大战,或许打不起来。
就算能打起来,可能也不会太激烈。”
“哦?
子敬,说说你的理由。”
鲁肃思索道:
“袁绍立国大燕,想要靠一场战争,来证明燕国的强盛。
可袁绍麾下谋臣武将的派系实在太多,相互倾轧争斗不休。
燕国刚立,他们的心思肯定会用在争权夺利上。
又如何能够齐心协力,共抗外敌?
所以袁绍大军虽众,却会消极作战,想要取得大胜很难。”
“反观曹操,虽然有跟袁绍拼死一搏的决心,可他的短板实在太明显了。
曹操麾下的兵不如袁绍多,粮草不如袁绍多。
就连支持曹操的世家,也不如袁绍多。
甚至就连很多朝臣,都暗中与袁绍联络,为袁绍充当内应。
在这种情况下,曹操想要取胜也不易。”
“既然袁绍、曹操想要获胜都不容易...
那么这场大战大概率是一场声势浩大,却又没有什么结果的战争。
曹操和袁绍想要分出胜负,要等到袁绍麾下派系局势明朗,曹操养精蓄锐、获得足够多士卒与粮草的时候。”
袁耀闻言点点头,对众人笑道:
“诸位,你们觉得子敬的看法如何?”
周瑜第一个开口道:
“子敬之言,真乃金玉良言,与我不谋而合!”
徐庶也说道:
“子敬不愧长于大势,庶佩服。
依庶之见,今年二人不会发生恶战,会把自己内部的问题解决一些。
到了明年,曹操、袁绍的矛盾定会加剧。
那时才是他们一决雌雄的时候。”
袁耀对众人道:
“我也赞同子敬的看法。
曹操、袁绍不论谁胜谁负,天下大势都会因此而变。
诸位说说,在他们二人决战之时,我大陈应该如何做?”
虞翻对袁耀献策道:
“曹操进攻袁绍之时,许都必然空虚。
主公可趁势出兵中原,直取许都!
若能攻下许都,则中原震动,曹操必败无疑。
到时候,主公就可以跟袁绍争霸中原。”
第371章 若主公是曹操,会如何选择?
要趁势奇袭许都吗…
袁耀心中有些犹豫,从目前的局势上来看,袁绍的大燕号称拥兵百万,实力冠绝天下。
袁绍与曹操的实力对比,是碾压性的优势。
就算在自己的上一世,曹操取得了官渡之战、仓亭之战的大胜,袁耀也不认为袁绍就比曹操弱了。
这两场大战袁绍败得虽然很惨,袁耀觉得他依旧与曹操有一战之力,甚至依旧占优。
要不是袁绍死得仓促,曹操想一统河北也不容易。
袁耀上一世袁绍死后,曹操用了数年的时间才将袁绍的几个子嗣分化、瓦解,最终得到河北之地。
如果自己奇袭许都,与袁绍夹击曹操,固然可以将曹操灭掉。
可是自己要面对的,就是一个拥兵百万的庞然大物,依旧会有一场恶战。
而且自己能不能在中原站稳脚跟,也是一个未知之数。
毕竟自己对待士族的手段,天下世家有目共睹。
若是在仓促之间入主中原,定会被中原世家所排斥。
徐庶对袁耀道:
“主公,趁袁绍、曹操大战之际进入中原,不失为一条可行之策。
若能稳据中原,再加上淮南、扬州之地的钱粮支持,我军的战争潜力定能超越袁绍。
到时候潜心发展数年,就可以袁绍决战,一统北方。”
见虞翻和徐庶都主张进军中原,张昭连忙说道:
“主公,不可如此啊!
大军长途跋涉进入中原,我军的补给压力实在太大了。
袁绍、曹操的军队作战,动辄出兵数十万大军。
我们该征调多少民夫运送粮草?”
“现在我大陈好不容易才发展起来,钱粮丰足,百姓富裕。
主公万不可将我大陈,拖入北方大战的泥潭啊。”
张昭的反对意见,袁耀根本就没听进去。
他说的那些理由,对袁耀来说也不算什么。
只要打仗,哪有不消耗钱粮,不征调民夫的?
就因为打仗费钱,就不打了?
那自己养这些精锐之师做什么?
张昭、张紘都是内政天才,袁耀觉得他们帮自己处理好政务就可以了。
至于与外敌作战这种事,不必让他们来出谋划策。
可张昭非要说,袁耀也不好打消他的积极性。
有不同的声音出现也不是件坏事,大家畅所欲言嘛。
袁耀的谋臣们,便开始就袁绍、曹操之间的大战讨论起来。
事实上不仅是袁耀关注此战。
曹操、袁绍之战势必改变天下格局,全天下的诸侯对此事都很关注。
袁耀麾下不少谋臣都觉得当陈曹操和袁绍大战的时候出兵,唯有贾诩一直沉默不语。
袁耀心道这老毒物,自己要是不主动问到他的头上,他是真不给自己出谋划策啊。
袁耀开口对贾诩问道:
“文和为何不说话?
你觉得曹操跟袁绍大战之际,我们该怎么做啊?
上一篇:港综:让你吃瓜,吃瓜到大嫂身上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