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三国:袁家逆子,开局摔玉玺

三国:袁家逆子,开局摔玉玺 第452节

是出兵,还是不出兵?”

贾诩闻言连忙对袁耀施礼道:

“刚才诸位先生商议大事之时,臣一直在思考一件事。

所以才没有与诸位先生一同讨论,还请主公恕罪。”

袁耀闻言顿时来了兴趣,追问道:

“文和想到了什么事情?”

贾诩捻着胡须,轻声说道:

“臣在思考,曹操与袁绍之间的关系。

曹操是因为袁绍的帮助才走到今天。

他现在之所以要跟袁绍决战,争夺北方霸主之位,是形势如此。

曹操想成就霸业,不得不做出这种选择。”

“可若是主公在曹操与袁绍大战之际出兵中原…

那么曹操腹背受敌之下,必败无疑。

当败亡已成定局之时,曹操会怎么做?

心甘情愿的引颈就戮,再搭上一家老小的性命吗?”

“臣刚才就在思考这件事。

臣在想,若臣是曹操,该如何应对那时的局势?

主公,若您是曹操,被南北两路强大诸侯进攻得走投无路,败亡在即…

您会如何选择?”

袁耀想了想,说道:

“如果我是曹操,我就会带着全部的城池和部队,归降于袁绍。

这样至少能保住性命,还能借袁绍之力,把进犯中原之敌击退。”

“曹操与袁绍联手,我军万万不是对手,只能败归扬州。

龟缩在扬州一隅之地,被袁绍所压制。”

“而曹操归顺袁绍之后,也不是一点机会都没有。

他可以跟袁绍谈条件,请求继续为袁绍坐镇中原。

以袁绍的气魄,定然会同意曹操的请求,这样两人就可相安无事的相处。

若是有朝一日袁绍身陨,曹操或许可以东山再起,蚕食袁绍的实力。”

“这种做法对于曹操来说虽然艰辛,却始终有再起的机会。

而袁绍兵不血刃夺下中原,一统北方,就能成为无可争议的霸主,任何诸侯都无法撼动。

到头来,吃亏的只能是我们大陈。”

听了袁耀这番话之后,贾诩对袁耀深施一礼,拜道:

“主公英明神武,深谋远虑,臣佩服!”

袁耀看了看眼前堆满了谦卑笑容的贾诩,暗道贾文和啊贾文和,可真是个老狐狸!

其实自己所说的这番话,正是贾诩想说的话。

只不过贾诩就是不说,而是循循善诱,让自己说出来。

之前有不少谋士同意出兵中原,如果贾诩反驳他们的计谋,无形之中就会得罪很多人。

那些谋臣们或许会心中不服,觉得凭什么我们所说的计谋不行,就你贾文和的想法对?

可由袁耀说出口就不一样了。

贾诩什么都没说,这些人不会怪到贾诩头上。

不但如此,他们还得了一个恭维袁耀的机会,所有人都会觉得是主公厉害。

主公英明神武,比他们这些当臣子的厉害,那不是理所当然吗?

他们丝毫不会嫉妒。

而且自己说出这番分析之后,心中也知晓是贾诩点拨,为贾诩记上一功。

贾诩计策一出,既解决了主公的问题,又让主公对自己产生好感,还不得罪同僚,可谓一举三得。

老狐狸做人,怎么就能圆滑到这种程度?

这是要成精了吧?

袁耀觉得若是袁绍麾下的谋士田丰,有贾诩一半的手段,恐怕就不会总让袁绍下不来台,被袁绍叉出去。

田丰的话袁绍如果能听进去,也不会在官渡之战败得那么凄惨。

第372章 两位经天纬地之才

果然如袁耀所料,在自己说出这番话之后,周围的赞美声接连响起。

“主公至圣至明,臣佩服啊。”

“臣没想到主公如此洞悉人性,竟然能够想清楚曹贼的心思。”

“若非主公圣明,臣险些要误入歧途。”

“听了主公之言,臣茅塞顿开…”

在座的谋臣们都是聪明人,自然能感受到袁耀这番分析的厉害。

他们之前想要出兵中原,只是在从天下大势来考虑,觉得那样做对大陈最为有利。

可光分析大势,不考虑人性也是不对的。

如果曹操真如袁耀所说那般,在腹背受敌、走投无路之际归顺袁绍…

那么大陈瞬间就要面对一个无法匹敌的庞然大物。

不打中原,最开心的当属张昭了。

张昭这老儿红光满面,笑着对袁耀恭维道:

“主公,真乃天下难寻的圣明之主啊!

出兵中原,对我大陈有害无益,还是不出兵方为上策!”

李儒开口道:

“主公只说不打中原,又没说不出兵。

曹操、袁绍大战这么好的时机,我军若不趁机做点什么,岂不是浪费了?”

周瑜也豪迈笑道:

“曹操与袁绍大战,定然无暇顾及天下。

只要我们不出兵中原,主公分析的情况就不会出现。

到时候我们大可出兵取荆州,将荆州纳入囊中!

主公若有此意,周瑜愿为主公扫平荆襄!”

周瑜,是袁耀麾下最为强大的统帅级人才,说是袁耀的韩信也不为过。

以陈国强大的军事实力,再加上周瑜这个超强统帅,攻取荆州绝不是空谈。

陈宫开口道:

“取荆州实乃上策,臣也附议。”

袁耀麾下的谋臣们,大部分都认同取荆州的策略,袁耀又转头对贾诩道:

“文和,你怎么看?”

贾诩露出温和的笑容,对袁耀道:

“主公心中早有决断,又何必问臣?

既然主公问到了臣,臣就说一说吾之浅见。

有不妥之处,还望主公不要见怪。”

“以我大陈的军事实力,在没有外力干扰的情况下,取荆州并不是什么难事。

而袁绍与曹操想要分出胜负,却不容易。

在曹、袁交锋后,我军便以最快的速度夺取荆襄。

而后趁他们大战之际,稳住荆襄之地的局势。”

“主公坐拥扬州、荆襄,便可与北方霸主划江而治。

就算曹操和袁绍分出胜负,我们大陈也占尽了先机。

更何况…”

首节 上一节 452/135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港综:让你吃瓜,吃瓜到大嫂身上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