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袁家逆子,开局摔玉玺 第981节
谋划一番之后,袁绍还是把弓箭手集中在昌邑高大坚固的城墙之上。
两翼营寨内,则为盾兵和矛兵。
这样可以跟昌邑城形成联动配合。
袁耀若是攻燕军营寨,城墙上的弓箭手就可以用箭矢压制乾军。
一番布置下来之后,袁绍把昌邑城连同城外大寨布置成了一个乌龟壳。
他便要凭借这铁桶一般的防御,抵御乾军。
除了居中的城池外,昌邑城外面的两座营寨也十分重要。
袁绍将昌邑城一处豪华府邸改造成了临时行宫,坐在行宫内对众文武道:
“城外大寨,事关我军成败。
何人愿意为朕守此二寨啊?”
守这两座营寨的大将,必须得是袁绍心腹之人。
交给旁人,袁绍也不放心。
袁绍话音刚落,他的儿子袁尚便迫不及待的开口道:
“父皇,二愿为父王守此二寨!
有儿在,这两座营寨一定固若金汤!”
袁谭见袁尚请战,也不愿袁尚专美于前,出列对袁绍拱手道:
“父皇,孩儿也愿出城守寨!”
袁绍见两个儿子争先恐后的出力,心中很是欣慰。
如今大军作战失利,他的儿子们还有与敌作战的热情,真不愧是他袁本初的儿子!
袁尚和袁谭两个儿子,好像比之前更加勇敢了。
看来经历战争,果然能将人锻炼出来。
其实袁绍不知道,两个儿子之所以这么勇,是因为他们都得到了一个了不得的谋士。
二人很有信心,在自己心腹谋臣的辅佐下,挡住乾军的进攻不成问题。
袁绍看了看二人,说道:
“既然你们两个都要请战,那便由显思守东侧大寨,显甫守西侧大寨。
你二人各率本部十万兵马,进驻城外大营。
谁能立下战功,朕重重有赏。
尔等可有异议?”
袁尚和袁谭对视一眼,二人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竞争的火花。
大燕与大乾的战场,又何尝不是他们兄弟二人的战场?
谁在这场战斗中让袁绍刮目相看,谁就更有希望继承太子之位。
虽然袁绍现在更宠爱袁尚,倾向袁尚多一些,可袁谭觉得自己未必没有机会。
“回禀父皇,儿没有异议!”
“儿谨遵父皇之命!”
“很好,那你二人今日便动身吧。”
二人得袁绍之令,点齐兵马进驻营寨。
至于如何布置营寨,就要指望杨修和郭嘉二人了。
杨修和郭嘉如果施些手段,让乾军攻破这两座营寨,也不是什么难事。
不过他们二人不会这样做。
区区两座营寨而已,就算破了,也最多是让燕军受挫,损失些兵卒。
扰乱燕国,才是二人的目的。
若燕国陷入内乱,胜过击破十座营寨。
所以杨修和郭嘉在为袁尚、袁熙布置营寨的时候,还是尽心尽力去做了。
看着布置严整的大寨,袁谭欣喜道:
“东郭先生,真乃神人也!
吾麾下大将,都无法将营寨布置得如此巧妙!”
第803章 攻心为上
郭嘉穿着一身蓝色锦衣,袖袍一摆,对袁谭笑道:
“布置营寨,不过是雕虫小技。
袁尚身边的江休也能做到。
助主公击败来犯之敌,才是我东郭奉要做的事。”
袁谭闻言眼前一亮,对郭嘉问道:
“先生,我们当真能击破敌军吗?
即便是父皇,最近这些时日也是败多胜少啊...”
郭嘉摇了摇头,对袁谭道:
“乾军北伐气势正盛,一鼓作气攻打我军,陛下猝不及防,我军失利也是正常。
以乾军之精锐,和高涨的士气,即便是我,也无法助主公破敌。
不过依靠此寨,击退乾军来犯,还是不难的。”
“如此也可...”
袁谭叹息一声,说道:
“这乾人当真可恨,无故入寇我大燕。
也不知这些贼子何时能退。”
郭嘉对袁谭安慰道:
“主公放心,乾人此战最多攻到兖州。
两个大国交战,乃是国力的比拼,亦是长久较量。
乾人迁延日久不能取胜,自会退去。”
郭嘉助袁谭立好营寨的时候,杨修也助袁尚将营寨布置得固若金汤。
袁尚带着杨修和吕旷、吕翔两位大将巡营,对杨修笑道:
“文休先生,我今天算是见识到先生的手段了!
此等大寨,何人能够攻进来?
我若是天子,就把所有将士都交给先生来统率。
那乾贼还有何可惧?”
对袁尚来说,江休先生不但神机妙算,还善于用兵,这让袁尚对其十分佩服。
在大军出战之前,江休先生就判断出此战不利,燕军必然会退守。
那时候袁尚还不相信江休说的话。
可这些时日下来,江休先生的判断都一一应验了。
袁尚也想过,将江休先生推荐给父皇,让先生助父皇击破乾贼。
可他思来想去,还是觉得不能这样做。
袁尚是有私心的,在他看来,乾国与大燕的一时胜败不重要,自己的太子之位才重要。
如果把江休先生推荐给了父皇,那他还是自己的谋士吗?
袁尚乾国与燕国的战争,不论谁胜谁败,至少都要打上十几年。
等自己当上太子,继位天子之后,再用江休之策灭乾...
那时候,他袁尚岂不成了兴盛大燕的明君?
杨修一脸笑意,对袁尚拜道:
“主公知遇之恩,休必拼死以报。
这太子之位,吾必为主公取来。”
在袁谭、袁尚兄弟二人看来,江休先生和东郭先生对他们忠心耿耿。
可他们二人却不知,正是由于这两位先生的存在,让大乾的锦衣卫混进了他们的大寨。
有两位军师的庇护,锦衣卫传递消息十分方便。
上一篇:港综:让你吃瓜,吃瓜到大嫂身上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