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的我只想当学霸 第881节
单单只是揪出来的商业间谍就超过了二十人。
到了后面,王东来再去搞一些尖端技术研究的时候,就很少再去刻意保密了。
一些人想进来,就让他们进来。
反正一些核心技术的突破要点都在王东来的身上。
用不用害怕会有泄密之类的事情发生。
而这一次。
量子通信技术虽然重要,但是也不足以让王东来使用金手指这一技能。
不过,就算是这样。
以他此时大脑的计算能力,也不是什么问题。
可以说。
他此时的大脑已经和一台电脑没有多大的区别。
不,甚至在某些方面比电脑还要强。
比如说,在储存能力方面,人类大脑的储存能力就难以精确估计,不像是电脑一样使用二进制来储存信息,而是通过神经元和突触的链接来实现,一些大胆的科学家通过假设和计算,推算出的结果是人类大脑的存储能力大约在2.5PB到1000PB之间。
相比之下,电脑的储存能力则是相对容易测量,目前市面上最大的硬盘可以存储20TB的信息。
由此可见,从存储能力的角度来看,人类电脑相当于100到50000台最大的电脑。
在计算能力方面,人类大脑的计算能力同样难以准确估计,因为它并不像电脑那样以固定的频率和指令进行处理,而是通过神经元和突触的活动来进行信息处理。
科学家对于人类大脑的计算能力进行了多种估算,结果显示其处理速度可能达到每秒数百亿的神经冲动。
相比之下,电脑的处理能力则是更加容易量化,通常用赫兹和浮点运算来表示其信息处理速度。
目前,全球最快的超级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可达到每秒10^18次。
要是以这个标准来进行比较的话,人类大脑的计算能力相当于0.01到1000台顶尖超计算机的水平。
在能耗方面,人类大脑相对稳定,主要依赖于血液中的氧气和葡萄糖来提供能量。
尽管大脑仅占身体重量的2%,却消耗了身体能量的20%。
平均来说,人类大脑消耗20瓦特的能量。
而电脑的能耗则是因为使用情况而有所差异,通常一台普通台式电脑在运行时消耗约200瓦特的能量,而超级计算机的消耗可达到数百万瓦特。
因此,从能耗的角度来看,人类大脑相当于0.1到0.01台普通电脑或0.0001到0.00001台超级计算机。
通过这些比较,可以很清晰地看到人类大脑和电脑的区别。
人类大脑具备模糊处理能力,能够适应不确定性、灵活性和创造性,可以通过凭借直觉和经验来做出判断和决策。
而电脑是一个精确的系统,主要处理确定性、规则性和重复的问题。
从结构和功能上来看,人来大脑是一个非线性系统,能够产生意外的结果,充满了创造性和多样性。
而电脑则是一个线性系统,通常只能按照预期的结果进行运算和处理。
在拥有系统奖励的神奇技能,王东来的大脑在原本基础上进行了强化不算,还拥有了类似于电脑一样的优势。
所以。
根本没有用多长时间,王东来在脑海里就已经将这份配方进行了一番优化。
优化完毕之后,就立即将优化后的方案写了出来。
王东来自然不可能就在这个时候,把自己优化过的方案拿出来。
怎么也要等到测试数据出来之后,才能拿出来。
而到了这一步。
量子通信技术的前置难题已经算是解决了。
接下来,就可以进行真正的量子通信技术研究了。
量子通信的优势很多。
比如说量子的不可克隆定理和量子态叠加原理,任何窃听行为都会导致量子态改变并立即被发现,确保秘钥分发的绝对安全。
传统加密算法容易被量子计算机破解,可是量子秘钥分发在物理层面上就不用担心这一点。
又比如说量子通信在复杂电磁环境中仍能保持稳定传输,所需信噪比显著低于传统通信,另外,对于I电磁干扰不敏感,具备极强的军事价值。
至于超远距离传输,则是不起眼的一个优点了。
可以说,如果量子通信技术突破的话。
不仅仅是航天航空领域会取得重大突破,就连互联网行业也会有一个巨大的变化。
这么重要的技术,还是由王东来亲自带队研究。
上面不可能不重视。
所以,潘宏能够知道这件事,并且陆洋主动加入这个研究团队,就代表着此事并不简单。
不过,还是那句话。
王东来并不在乎。
转眼,便过去了两天。
这两天里,陆洋可谓是加班加点地在测试新材料的各项数据。
然而,等到结果出来之后,不仅是陆洋,就连其他的工作人员都有些失望。
倒也不是说这款材料不行。
测试数据比其他的材料要好很多,但是还远远达不到可以投入使用的程度。
拿着检测结果,陆洋找到了王东来,开始汇报。
听完了陆洋的汇报,再接过检测结果看起来。
脸上神情平静,毕竟他早都有了心理准备,并不意外。
“嗯,这份材料虽然还远远达不到我们的要求,不过能通过智能技术完成这样的突破,已经很可以了。”
“这几天,我正好利用空闲时间,对原本的材料配方进行了一点优化。”
“陆教授,你不妨去看看我的这份方案。”
“材料方面的科研工作本来就是不断碰运气的,说实话,我们能够一个比较准确的目标,都已经算得上是幸运的了。”
“接下来,只需要在原本的材料配方上进行不断的实验,迟早也能研发出来的。”
“你可以先测试我的这份材料配方,我感觉还是很有希望的!”
王东来说着,就给陆洋抵了一份方案。
陆洋有些意外地接过这份方案。
对于王东来的说法,更是觉得惊讶。
要不是就站在王东来的面前,亲耳听到王东来是这么说的。
他都怀疑自己是产生了幻觉。
不过,陆洋的反应很快。
收拾好心里的其他想法,点头应了下来,说道:“王院士,我这就下去测试。”
因为冷静下来之后,陆洋心里就浮现出了一个大胆的猜测。
王东来说的会不会是真的。
本来这份材料配方已经很接近了,至少比目前各大实验室里的材料表现数据更加优异。
如果就这份材料的测试数据写论文的话,陆洋觉得完全可以出至少五篇核心。
顺着这份材料配方继续研发,哪怕是水磨功夫,恐怕也用不了多久,就能真正地研发出来一款合格的量子材料。
对此,陆洋很有信心。
这么想着,陆洋已经有些迫不及待了。
拿着王东来给的方案,就直接回去了。
量子信息技术,和量子计算机有关联,但却是不同的方向。
王东来要研究的量子通信技术,则是以量子力学为基础,把量子系统所带有的物理信息进行重新编码计算,然后通过量子之间的纠缠把信息传递出去。
而量子之间的通信效率,取决于它们之间与光的相互作用的能力。
当然了,量子通信技术有这么多的好处。
一直研究它的人也不在少数。
但是,这么多年了,都没有太大的进展,就足以看出这个技术的难度之高了。
而它的难度则是集中在三点。
第一,为了进行远距离的量子态隐形传输,必须要让通信的两地同时具备最大量子纠缠态。
但是,由于环境噪声的影响,量子纠缠态的品质会随着传送距离的增大而变得越来越差。
因此,如何提纯高品质的量子纠缠态是量子通信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上一篇:直播科普许愿神龙,国家疯狂打榜
下一篇:全民数据化时代:开局百倍增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