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开局地煞天罡,仙师无双! 第232节
“五灵者,天地人神鬼;五行者,木火土金水;五方者,东南中西北;五色者,青赤黄白黑;五时者,春夏四季秋冬;五谷者,稻黍稷麦菽;五味者,酸苦甘辛咸;五气者,风热湿燥寒;五音者,角徵宫商羽。”
“所谓“九五”,囊括大千世界,尽展滚滚红尘,凡未能“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者,皆要受九五约束。”
“九五之尊”者,享人皇气运。”
这部功法开篇的一番话,就让嬴政感受到了一股至高无上的立意,
旋即,他又细细的看了下去。
赫然发现,这部功法所修行之物,并非是如苏玄早先传授他的功法那般,通过汲取天地之力来蕴养自身之力,而是修炼一种名为“龙气”的东西。
龙气,不同于天地之力,它介于虚无缥缈之间,它的产生极为复杂,产自国家,和这个国家的万民息息相关,若国家强盛,则龙气越发旺盛,反之,若国家衰弱,则龙气也是衰弱无比。
天命帝以司牧,帝承天而抚临!
帝王者,作为一国之主,万民之首,自然而然的背213负万民之所望,所以,也是最容易接触到龙气,汲取龙气修行的人。
借助“龙气”,帝王可以修炼到极其高深的境界,但有利有弊,若国家衰败,万民与帝王离心离德,帝王者,作为龙气的直接受益者,也会遭受到强烈的反噬。
嬴政粗略的看了看这篇功法,就发现,这门功法,简直就像是为他量身定做的一番。
对他而言,简直没有比这更好的修炼功法了。
虽然苏玄早先传授的功法也很不俗,按照苏玄所言,修炼到极致,可以成仙,继而长生不死,然而,说句难听点的话,他的资质其实没有那么好,哪怕修行之初的时候,在苏玄的帮助之下,掌握了气感,之后,又借助诸多药材,来稍微提升了一番修行进度。
但除了资质之外,还有一个制约他修炼的因素,那就是时间。
他不似江湖之人,有那么多的时间用来修炼,更不可能抛下国事,像苏玄那样动辄闭关几(aiee)个月。
“好精妙的功法!”
“不知苏先生是从何而得?”
嬴政其实并没有接触过多少修行的功法,但架不住手中这卷功法和他的契合度太高,对他来说,自然是精妙无比的功法。
苏玄回答得有些含糊其辞,“算是机缘巧合吧,此功法,源于上古时代!”
嗯,严格来说,应该是一部分源于上古。
这卷功法,其实是苏玄自己创造出来的,而契机,则是从随侯珠之中的那缕龙气而来,在苏玄炼化吸收那缕龙气的时候,他下意识的运转了九息服气,借助九息服气的功能,成功的推演出了一部功法,虽然受限于苏玄的实力,这卷功法的等级并不算太高,但放在江湖之中,也算是一等一的功法了。
更重要的是,这卷功法乃是史无前例,是当今天下,唯一一部修炼“龙气”的功法。
老实说,在九息服气推演出这样一部功法之后,苏玄也很意外。
可紧接着,他发现这卷功法对他来说,有些鸡肋。
一来,他有主修之功法,只需要按部就班的修炼下去,成仙做祖不是问题,无非是时间长短罢了,二来,这种修炼龙气的功法,只有君王、部族首领之类的人才适用,他虽然是阴阳家掌教,但麾下阴阳家也就那么几个人,这卷功法,对他来说,没有任何用处。
偏偏这卷功法,又是因为随侯珠之中的那缕“龙气”演化而出,立意极高,就这样将其弃之不顾也着实可惜。
所以,苏玄就想到了嬴政。
自己虽然不可以修炼,但嬴政的话,应该是可以的,反正嬴政现在的实力也不怎么样,就算转修这部功法,也没有什么影响。
这些年来,苏玄和嬴政相处得也是挺愉快的,如果可以的话,他确实希望嬴政能够踏上修炼之途,在这条道路之上多走几步,改变历史上早逝的下场。
“原来竟是源自上古!”
嬴政闻言,点了点头。
他其实也不明白上古时代的功法和当世的功法有什么区别,对他来说,最重要的一点是,这卷功法很实用,很适合于他。
……
章台宫中。
苏玄和嬴政聊了许久,从最早的纸张,料到了修炼一途上,在看完修炼功法后,难免又聊到了其余的事情之上。
比如……昌平君的死!
苏玄作为昌平君事件的当事人之一,可以说,昌平君会落得如此如此下场,和他有很大的关系。
虽然在昌平君死后,苏玄生出了一些猜测,但也是在此时,苏玄才从嬴政的口中,得知昌平君在死前和嬴政的一番交谈。
是他主动让嬴政隐瞒他罪行的。
看起来,像是昌平君想要给自己留一个身后名,留一个好的名声,但昌平君却说出了一番让嬴政无法拒绝的话语。
为了长公子扶苏。
他若是以罪人的身份死去,哪怕嬴政对扶苏保护得再好,终究还是会有野心家,可能会借助这件事,趁机对扶苏发难,一旦扶苏和他这个罪人扯上嫌疑,便连累到扶苏。
所以,他可以死。
但他却不能连累扶苏。
或许,正是因为昌平君的这番说辞,嬴政从中听出了他对扶苏的关心之意,使得嬴政在最后关头改变了主意。
不仅没有将昌平君所犯下的罪行公之于众,甚至还为其举办了隆重的葬礼,以此来掩盖昌平君真正的死因。
听完嬴政的讲述之后,苏玄忍不住的叹了一口气,“昌平君熊启,若从一开始,就没有襄助楚国之心,而是全心全意为秦国效力,或许能够成为王上的一大助力!”
嬴政听到这话,神情也是有些复杂,“可不是嘛!”
可惜,世事,就是如此难料!
第三百五十五章 通行天下的纸
自秦国连番灭国,将山东各国的土地、子民,据为己有之后,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新的政令下达至天下各地。
哪怕已经被灭亡的山洞几国有很多人不愿意接受秦国的统治,也不适应秦国的律法、制度,但大势如此,他们也只能屈从于现实。
若不接受秦国的统治,等待他们的,就只有死!
故而,为了活下去,他们也只能够努力的适应着秦国的一切,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秦人”!
而对于山东几国的士子而言。
在故国被覆灭之后,他们复国无望,若想要发挥出自己的一身之所学,就只能够努力去修习秦国之文字,通读秦国之律法,那样的话,有机会成为一名光荣的……秦吏!
毕竟,秦国是没有如山东几国那般招揽门客的风气的,他们不能如以往那般投靠贵族,成为其门客,继而跻身高位,当初秦国唯一一个效仿四公子豢养门客的人叫做吕不韦,在吕不韦罢相之后,他的门客都各奔东西,此后,这种风气,在秦国也是断绝了。
秦吏虽然是秦国最底层的官吏,但对山东士子而言,是唯一一条向上崛起的道路。
嗯,其实还有一条,那就是参军,秦国讲究军功制,只要在战场之上能够杀敌,就可以获得爵位,但不是所有的士子都擅长武学,有杀敌的能力的,若是贸然参军,更有可能是死在战场之~上。
秦吏的缺口极其巨大,本来秦国的官吏数量是足够的,但在数年之间,连灭数国之后,导致这缺口是越来越大了,以至于,为了弥补这巨大的缺口,秦国也是放开了对山东几国之人的限制,只要他们能够认识秦国的文字,通晓秦国律法,就有机会成为秦吏-。
在故国灭亡之后,若是能够成为一名秦吏,也算是进入了体制之内,这一度引起了很多山东士子的学习-风潮。
除了学习秦国的文字、律法之外,他们也是密切关注着秦国发布的新的政令。
是否认同秦国新的政令,私底下是否骂过秦国,那是一回事。
但若想在这个新的时代混下去,他们必须得了解秦国的一切。
泗水郡,沛县!
在秦国覆灭楚国之后,就如以往那般逐步治理起了楚国。
来自于秦国的官吏,入主楚国各地,开始以秦国之法,逐步改善楚国。
因为秦国官吏数量不够的缘故,每到一处,他们又会选拔出一些当地的士子来担任属官,协助其处理政务。
“萧何,你来了!”
县衙之中,沛县的主吏掾看着才入职没多久的小吏萧何,也没有什么高高在上的架子,很随意的同他打了个招呼。
主吏掾是县令的属吏,主管群吏进退,职位不算高,但对于萧何来说,却是顶头上司。
沛县现任的主吏掾看起来四十多岁的样子,他很是看好萧何。
萧何虽然很年轻,但却能够将诸多政务处理得井井有条,更重要的是,萧何并非秦人出身,在此前,是一个楚人,一介楚人,从头开始学习秦国文字、律法,并通过了秦吏的考核仪式,这说明,萧何足够的聪明。
作为一名楚人,在楚国灭亡之后不久,就选择成为了秦吏,这也说明萧何很识时务。
这样一个有能力,又识时务的人,迟早是会发迹的。
和萧何打完招呼之后,主吏掾又想起一事,拿出了一沓东西,递给萧何。
“萧何,你看此物如何?”
萧何一愣,旋即接过了主吏掾递来的东西。
先前在主吏掾手中的时候,他以为是布帛,可真当触碰到之后,却发现不是。
这让他有些疑惑,他不禁看向主吏掾,等待他的说法。
主吏掾解释道:“此物名为纸张,是从咸阳那边送过来的,因为此物才造出没多长时间,所以,便先给我们送了一些,来试用一番。”
“按照咸阳那边的说法是,此物可以取代竹简、布帛,用来书写公文卷宗。”
0 ········求鲜花···· ····
萧何听到主吏掾的解释之后,也是忍不住的再度看向手中之物。
“论及质地,不如布帛坚韧,不过确实可以用来替代布帛书写公文……”先评价了一番手中之物后,萧何又问出了一个问题,“不知此物造价如何?”
若造价昂贵的话,就算可以取代竹简、木简,那也没有任何意义。
为什么当今之世,都习惯用竹简、木简呢?还不是因为用来书写的布帛太过昂贵的缘故,也只有帝王颁布诏书,才会使用这等昂贵之物。
“造价的话我不是很清楚,但按照咸阳那边的说法,似乎并不贵,如今,他们只是送一些过来,让我们先试用一番,等过段时间之后,似乎就会有专门的商号来售卖此物。”
上一篇:三国:谁让他做谋士的?
下一篇:三国求生:开局获得百倍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