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开局地煞天罡,仙师无双! 第383节
在覆灭匈奴之后,嬴政已经准备将蒙恬给召回了,而他的偏将,还有李牧,则是在嬴政命令之下,继续领大军驻扎在头曼城,虽然匈奴被覆灭了,但毕竟才占领那片区域,为了防止出现意外,必须得派大军镇守,一是防止匈奴残余势力反扑,将那片土地彻底化为秦国所有,二则是提防东胡、月氏,防止他们趁机前来摘桃子、捡便宜。
至于说,为什么会召回蒙恬?当然是因为,这次蒙恬立下了首功,嬴政得对他论功行赏,除此外,他所准备的封禅一事,也准备将蒙恬给带上。
时间,缓缓流逝。
这一日,当蒙恬带着诸多亲卫黄金火骑兵踏上灞桥之时,嬴政带着满朝文武,全都来到了灞桥之上,迎接蒙恬。
这是难得的殊荣。
须知,早先值得嬴政亲自来迎接的,只有出海求仙归来的苏玄一人。
今日,蒙恬成为了第二个。
“臣,蒙恬,见过皇帝陛下!”
看到嬴政之后,蒙恬带着一众军将校尉们,顶盔掼甲,哗啦啦的走到嬴政面前行礼。
“蒙将军不必多礼!”
嬴政的嘴角挂着一抹淡淡的微笑,看着面前的蒙恬。
蒙氏一族数代皆为秦国效力,蒙恬算是他少年之时的玩伴之一,可以说,对比起李信,蒙恬和他的关系更为亲近,也更加受他信任。
蒙恬不负他的厚望,击败了匈奴,嬴政很是满意。
当然,蒙恬的辛苦,他也是看在了眼中,在蒙恬的脸上,多了一道狰狞的伤疤,想必是在和匈奴战斗的时候所致,同时,相较于离开之时的意气风发,眼下的蒙恬要变得沧桑了不少0
边境生活,虽然时间不长,但确实颇为辛苦,尤其是当初蒙恬在边境同匈奴作战的时候,还有赵高这等奸佞在那里拖后腿。
想到这里,嬴政又向着蒙恬说了一句,“蒙将军辛苦了!”
蒙恬听到这话,再度行了一礼,“这都是臣应做之事!”
嬴政点了点头,又向着蒙恬道:“蒙将军千里迢迢,从漠北之地归来,可谓是辛苦至极,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我们回咸阳再说吧。”
于是乎,嬴政带着蒙恬以及诸多凯旋的将士回归咸阳。
咸阳宫之中,盛大的国宴已经准备完毕。
等到蒙恬和嬴政到位之后,直接开吃了起来。
在这个过程之中,蒙恬见到了国师苏玄,苏玄就坐在嬴政的身旁。
当他看向苏玄的时候,苏玄也是给了他一个淡淡的笑容。
等到酒足饭饱之后,嬴政又命身旁的宦官拿来了一封圣旨,就此宣读了起来。
“内史蒙恬,领二十万大军覆灭匈奴,守卫边境安危,更开疆拓土千里,从今而后,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蒙恬功劳甚大,44不封侯不足以表其功勋,今封蒙恬为九原侯,食邑九原郡一万五千户。”
随着这封圣旨被宣布完毕,场中文武百官,都不是很意外。
秦国非军功者不得封侯,但也不是没有特例,以往的嫪毐,就因为没有任何的功勋,就因为太后的缘故,被封为了长信侯,可见,只要皇帝陛下愿意的话,想要给予谁侯位,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早些时候,李信就因为覆灭百越,立下大功,被皇帝陛下封了侯,今朝,蒙恬覆灭匈奴,功勋比起李信还要大,会被封侯,也不奇怪。
唯一有些叫人意外的是,这个侯位的称呼。
“九原侯!”
第五百八十七章 行封禅之事,以告天地人神!
在蒙恬覆灭匈奴之前,九原郡,只是为了凑齐六六之数,才勉强被封为郡的,这个郡其实有些名不副实,不仅人口稀少,土地更是不大。
所以赵高在被嬴政封为九原郡郡守之后,赵高会心怀不甘,为了夺回自己失去的一切,赵高最终选择了背叛秦国,勾结匈奴,而后,他也是得到了应有的教训,被苏玄所杀。
九原郡的郡守之位,也是因此空缺了起来。
如今,蒙恬被封侯,号为“九原侯”,其意思不言而喻。
“表达对赵高的不满,以及对蒙恬的看重吗?”
苏玄眸光闪烁,暗自猜测着。
九原郡守赵高是个叛徒,而蒙恬的封号偏偏是“九原侯”,这代表着,真正有问题的不是“九原”,而是人。
当然,如果赵高还活着,赵高也有话说了。
我当时管理的九原郡是什么样子啊?要人人没有,要土地,土地也没有,我完全就是一副被流放的样子,也只能够以郡守的名头,行一些中饱私囊,结党营私之类的事情。
而蒙恬呢?蒙恬覆灭了匈奴,直接将秦国的边境线推到了阴山以北的头曼城,将匈奴的祖地都给占领了,如今之九原郡地盘不知道大上了多少,虽说迟早会对其进行拆分,新分出几个郡,但就算拆分之后,新的九原郡,也比原本的九原郡要大上许多。
满朝文武之中,不乏聪明人。
结合早些时候,得知的九原郡郡守赵高勾结匈奴,被处死一事。
如今,蒙恬被嬴政封为九原侯,自然不是嬴政不喜蒙恬,相反,这是无上之恩宠,是在昭告群臣,罪非九原,而是赵高。
很多人看向蒙恬的目光,顿时有所不同。
就算不提“九原侯”这个封号,蒙恬被封侯,也是一件了不得的事情。
要知道,秦国至今,得以封侯者,也并不多。
王氏一族父子两人皆为军功侯,暂且不说,如今又有李信、蒙恬先后封侯,且他们都是立下了莫大功劳,一者是覆灭了百越,一者是覆灭了匈奴,估摸以后,想要封侯,难度也会越来越高。
等到众人花费了一些时间,消化了蒙恬封侯一事带来的惊讶之后,嬴政又和一旁的国师苏玄对视了一眼,苏玄轻轻点了点头。
嬴政了然。
随即,又命人宣布起了第二份圣旨。
在得知还有一份圣旨之后,诸多文武大臣们同时凝神聆听了起来。
第一份圣旨乃是蒙恬封侯,第二份圣旨又是什么呢?
很快,他们就知道了。
宦官尖锐的声音响起,落入了众人的耳中。
“封者,祭天,禅者,祭地~~!”
“登封报天,降禅除地,易姓而王,致太平,必封泰山,禅梁父山名,天命以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于天,报群神之功。”
“此乃自古以降,君王大典。”
“今,秦国统一天下,东至仙山蓬莱、南取百越之地、西溯楼兰古国、北灭匈奴,开前所未有之疆域,皇帝之功已超三皇,德盖五帝,自当行封禅之事,以告天地人神!”
此言一出,满座皆震惊。
很多大臣根本就不知道封禅代表着什么,但他们不懂,不代表儒家之人不懂啊。
儒家的人对诸多礼仪极为精通,尤其是儒家的祖师孔子,极为推崇上古之时的那一套,渴望社会回到那个时代,所以,封禅是什么,他们很清楚。
在儒家官员的解释之下,很多人,顿时知道什么叫做封禅了。
相传上古之时的三皇五帝皆进行过封禅之事。
他们没有想到,嬴政竟然准备封禅。
有些儒家之人刚准备开口,言称封禅并非小事,希望皇帝三思而行,但话到嘴边,又愣住了。
他又有什么资格说这样的话呢?
以皇帝陛下的功勋,难道不能进行封禅之事吗?
先前那份圣旨可不全是吹嘘之言。
东至仙山蓬莱;南取百越之地;西尽流沙,灭楼兰之国;北却匈奴,使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这都是实打实的功绩。
若论疆域,如今秦国之疆域,已经超越了上古之时三皇五帝年间的疆域。
皇帝的“德行”是否超越了三皇五帝,暂且不知,但于当世,确实是成就了前所未有之功业,也确实有资格进行封禅一事,将如此功勋告知天地人神。
儒家的人意识到这一点之后,纷纷闭上了嘴巴。
比起劝阻皇帝陛下进行封禅一事,他们很快又想到了另外一件事。
距离历史记载的上一次封禅,可是相隔了不知道多少时间和岁月,关于封禅的诸多礼仪,早已经消逝在了岁月长河之中了。
所以,皇帝陛下若进行封禅,必须得重新制定对应的礼仪。
若论对礼仪的制定,没有谁比他们儒家更加擅长。
这次封禅之事,对于儒家而言,或许是一个机会。
他们可得好好表现一番。
……
为蒙恬接风洗尘的庆功宴拉下帷幕。
随着宴席的落幕,在宴席之上,嬴政命人宣读的两份圣旨也是传了出去。
一者,是蒙恬封侯。
这件事在天下没有引起太大的轰动,蒙恬覆灭了匈奴,若是没有封侯,才是一件奇怪的事情,说到此事,很多人不由想到了昔年的李牧负。
(吗吗赵) 昔年赵国李牧,曾在雁门之地大败匈奴,覆灭了一二十万匈奴大军,结果却没有封侯,实在是可惜。
也难怪这些人会这么想,实在是因为在蒙恬之前,对匈奴最好的战绩就是李牧打出来的。
他们不知道,李牧其实并没有死,此刻正代替蒙恬驻扎在头曼城之中,震慑一切异族宵小。
而当第二件事,嬴政准备封禅的事情传开之后,在天下之间,引起的动静,可就比第一件事的动静要大上许多。
上一篇:三国:谁让他做谋士的?
下一篇:三国求生:开局获得百倍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