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穿越后宫,朱元璋傻眼了 第219节
“阻挠?以陛下的铁血手腕,我不相信他们能阻挠大明铁骑。”
杨晨对朱标的提醒不以为然,他最清楚老朱的手段。
当初老朱为了填补北方经济空缺的漏洞,下令让不少南方商人举族迁移到北方,而后这些商人居然联合起来跑到更南边的广州地区。
得知此事的老朱大发雷霆,直接派遣沐英前往,抓住几个为首的全部砍头,牵连子女充公发配边疆做苦力。
自己父亲的性子,朱标当然懂。
“以他们的力量自然是阻挠不了大明铁骑,连铁骑也不需要,哪怕派出一卫人马,几千人就能将其歼灭。
可这个过程就好像拔毛,他们的数量太多了,一旦把毛都拔干净,稍有不慎,忽冷忽热,大明基层就会出现危机。
总不能直接招募科考,以最短的时间录取功名者,任意派遣官职吧?
再说了,大明每个县都有许多乡,这些乡都是百姓自发规划出来的概念,大明群众服务中心想要在每个地方都布置好足够人手,绝对是难于上青天的程度。
全部统筹下来,近乎万个乡,大明抽调不出来这么多人手呀!”
朱标第一次对杨晨提出的这个建议秉承反对意见。
坐在上方的老朱此刻跟朱棣一样,看著两人争论,眼眸尽是看热闹不嫌事大。
趁著两人在讨论这件事,老朱吩咐下人去把户部尚书杨思义给找来。
六部衙门。
毛骧领著老朱的命令来到此处,他一进门,就有不少人开始窃窃小声讨论著。
“奇怪?陛下身边的侍卫统领怎么有时间来到此处?莫非是有人犯事了不成?”
“保不齐还真是,前些日子太子跟咱们说了三个政策,现在政策尚未能实施下去,肯定会有人被问责。”
“负责此事的大人们要惨咯”
毛骧一张冷脸,没有理会闲言碎语,而是直接大声吆喝。
“户部尚书杨思义何在!陛下紧急召见,赶紧收拾好随我一同去面见陛下!”
“原来是找户部的杨大人,这位大人,杨大人在隔壁养心房休息,我这就去告知他此事。”
一听到关于是老朱找,立马有人站出来告诉毛骧杨思义在何处。
此刻个别养心房,除了六部尚书之外,还有其余不少官职成员都在各自办公位置上处理手底下传上来的事情。
六部衙门安置在皇宫内,他们负责整个国家大事,六部分工明确,每个部门都会在每个衙门安排管事。
其中户部就是负责税收、财政、土地等等事宜。
杨思义从洪武初年就一直跟随老朱,不过因为老朱总是频繁更换尚书,导致尚书一般只能在这个位置上不到三个月就要被换走。
整个洪武年里面,老朱一共更换了差不多四十多名户部尚书,杨思义是担任最久的人选。
他也是为数不多勤勤恳恳,选择中立于胡惟庸党派之外的高官要职。
中书省也拿他没办法,原因自然是因为杨思义在户部这个位置上当的十分好,准确的说他无论去做什么事都不会留下尾巴,以助于被他人拿捏。
“杨大人,衙门外来了陛下身边的护卫统领,他说是来找您的。”
养心房很大,是属于六部各个领导休息的位置,不过除了尚书之外,几乎很少有人能休息。
他们一旦休息,老朱就会认为办公不认真,懈怠消极,从而找机会把罢免,亦或者直接废除官员。
加上新改革的俸禄政策,使得不少人都比以前还要内卷。
没办法,不内卷就没钱拿,为了年终奖,为了每个月的全勤,他们的苦都是自找的。
房外禀告的吏员是跟随在杨思义身边许多年的下属。
他将此事告知正闭目养神,想著怎么处理问题的杨思义。
听到老朱找他,放松的心神顿时警惕起来。
瞪大眼睛质问吏员。
“你刚才说什么?陛下派他毛骧过来找我,说陛下让我立即前往?”
“是啊大人,看模样,似乎十分紧急,那位统领大人已经迫不及待的来到此处找您。”
闻言,杨思义从软榻站起身来,双手置后来回走动,视线投向桌面上资料自言自语轻声道:
“莫非是关于太子的事情?陛下对我不能配合太子颁布政策而感到不满生气了?”
杨思义缓缓闭上眼睛,眉头紧锁,不停思虑。
想到最后,他坦然放松一口气。
“罢了罢了,时也命也,陛下倘若真对我感到不满,罢免我也就认命就是了。
大不了就是当不成尚书,被贬罢了。”
瞧见盛行洒脱的他,吏员也是忍不住担心劝诫。
“杨大人”
“行了,我知道你想说什么,别说了,赶紧收拾行囊,我等会回来就知道咱们去何处,陛下不喜欢我,我也不能赖著不走。”
老朱频繁更换尚书的习惯早就深入人心,杨思义直接相信自己的判断。
吏员也不好说什么,点点头后旋即躬身离开,老实去收拾行李。
杨思义则是叹气踱步走到六部前堂。
此刻六部衙门已经是讨论的十分火热,寻常来说,陛下让太监来找人肯定是平安无事,是奉旨调遣。
今日是让侍卫过来,那问题可就不是一般严重了。
行走这段路,杨思义本就快六十岁了,现在仿佛生无可恋。
都已经是知天命的年龄还要贬官原理朝廷,他也算是历史上为数不多的人了。
“杨大人!陛下召见,还请您随我前往。”
毛骧虽是老朱钦定的锦衣卫指挥使,可在官职大小依然不能跟尚书比拼。
他称对方为大人,乃官场规定。
“劳烦带路。”
杨思义没说什么,只是淡淡地回了一句。
很快,杨思义就跟随一众人走,剩下六部衙门讨论更热闹了。
特别是户部的人,心情极为复杂,不知道自己接下来会落下什么结局。
不多时,杨思义很快就来到老朱身旁。
杨晨同朱标都看到房内多了一个老头,不过两人都没理会他,因为两人都急眼了
“杨兄!你说的这些事完全就不可能办得到!
除了刚才我说的乡绅问题还有乡太多之外,最重要的就是按照你说的去新创建一个大明群众服务中心的做法完全不可能做到,你想想,一个机构最少增加四到五个官吏。
而要在一千多个县,近乎万个乡里面增加这么多官吏,全部加起来,整个大明需要新的供养多少人?
如果让皇权下乡付出的代价是这样,大明何来这么多钱财养活跟现在在官僚体系一样的人。
这还只是一个普通的机构而已,其余问题我还没说,增加到这么多人数,大明国库完全负担不起!”
“杨思义,你觉得杨晨所说的提议能办到吗?太子说的又如何?”
趁著两人暂时不讨论,朱标看了一眼杨思义,好似随心问道。
杨思义眼睛转了一圈,旋即认真回答:
“回陛下的话,臣觉得杨晨说的完全就是异想天开。
不说第一步创建独特的机构,而是后方的两步那完全就不可能实现。
太子也说了,招揽人事办公最少是当前朝廷全部的人数,这么多人,大明根本就负担不起。
为了能收税,为了能宣传皇权,为了能让百姓了解陛下的政策,从而置办出来一个新的冗官。
还要支付一笔不划算的俸禄,微臣看来这就是一笔赔本的买卖,不值当。”
第135章 勋章体系的创建
“陛下,中央税收是由户部统一收集,现在大明有十二个布政使司,倘若来年攻打云南北元旧王,到时候大明就会变成十三个布政使司。
税收是由承宣布政使主管赋税直接官吏。
下辖一直由各部负责,直到最后乡一级的里甲来监督粮赋。
杨小友你虽步入官场,可你也应当知道,大明现在不仅是缺少官职,还缺少人才。
照著你的想法去做,大明只会越发困难,总不能凭空变出来这么多人给你用吧?
不过这也不怪杨小友,人都有年轻的时候,当年我也是这般天真。
这朝廷运转并非这么简单,想要面面俱到,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杨思义站在老朱身边,尽可能分析这一切,随后还跟杨晨说清楚其中道理。
自从上一次朝会,杨晨的名字可以说是在官员当中流传很深远,哪怕不是在京城任职的官员都知道京城出现一个年轻人得到皇帝赏识还得到太子的看重。
只是从不参与拉帮结派的杨思义并不关注,仅限于知道杨晨这么一号人物罢了。
上一篇:大明:朕是假的,如履薄冰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