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穿越后宫,朱元璋傻眼了 第220节
眼下杨晨能跟朱标还有皇帝一同在此商讨,足以见得他这些日子听到的传言不是假。
这位皇帝陛下,确实是在为自己儿子铺路,这路都铺到他脸面上来了,杨思义若是在领不清,还用官场那一套官大一级压死人。
恐怕他的日子就不好过咯。
“所以杨兄,你看,连户部尚书都这般说了,你这所谓手拿把掐的办法行不通。”
朱标认为杨晨这法子就是错误的。
为此才竭尽全力的劝说对方,有些事情不能跟他想的这么天真。
面对两人的劝诫,杨晨似乎并没有受到任何影响,然而是在宣纸上写出他们讲出的问题。
“你们所说的无非就是担心两个问题。
第一:招募的人太多。
第二:新设立的冗官多,会增加负担。
如果我提议,不从学士已经有的百官里面挑选人才,那么请问还有什么地方,可以找到忠诚大明,忠诚朝廷,又极大可能不会被贪污官员影响的人呢?”
这个问题一问出来,朱标跟杨思义面面相觑,都感到极为头疼。
坐在上方的老朱也是眯缝著眼睛质疑说道:
“照著你的说法,除非是咱的死士,否则根本就不可能存在这样的人,就算有,人数也不多,不足以让你使用。”
“就是啊杨兄,你所说这些人皆是不可能存在于大明,若是有,我朱标怎么可能不会发现,百官也定然会让他们担任要职。”
“杨小友依然是想法天真,古人名言,人世间最难以直视的不是烈日骄阳,而是人心,人心之黑暗难以预测,考验人性九成九都是输的。”
杨晨提出的这些人在一众人看来,都是不可能存在,哪怕是有,数量也绝对不会多到哪里。
“所以,你们都认为找不到这样的人?或者说没办法?”杨晨最后一次用眼神扫视老朱说道。
瞅著对方这一副稳操胜券的眼神,老朱一看就十分不爽。
“莫非依靠你这个混帐小子能找到?”
“能!”
听到杨晨斩钉截铁的回答,所有人都感到愣住了。
他们不是跟俗人那般震惊的头皮发麻眼神流露出不可置信,而是感到可笑的发愣。
对于刚才他自己说的条件来看,根本就不可能找得到。
没给他们反应时间,杨晨便接著说道:
“不知道太子可否还记得我提到的第二步,招揽人事,里边,最好的条件是什么?”
当这问题问出来,朱标皱眉仔细回想一番,旋即回应道:
“按照你的说法招揽人事必须要知道五百个常用文字,不仅要求能说会道,还熟练掌握书写的方法。
其次算术方面一百之内加减法没有任何问题,最后就是能保持初心,清正廉洁,不能是当地人,否则一旦是当地人在本地任职,就会容易现身宗族污秽当中,从而有失公平。”
“暂且不提认识文字还有熟练掌握算术,光说保持忠诚跟异地这两个问题。
敢问大明有什么地方人又多,对大明朝廷绝对无脑忠诚,且来自五湖四海,方便下放时就能是异地人??”
话音落下,老朱便想下意识嗤笑说这不是又绕回来了?
只是他的另外一个儿子忽然开口,让他把话给咽回去。
“军伍!”
所有人目光齐刷刷看向朱棣,原本对杨晨看法极为否定的朱标眼神流露出一丝不可思议。
脑海不停回响朱棣说的两个字。
“对啊!军伍!对大明忠诚,愿意为朝廷誓死效力堪比死士的地方人又多,这地方可不就是军伍吗!”
“没错!永乐答对了!”杨晨笑著对朱棣竖起一个大拇指。
面对所有人的目光,朱棣现在倒是显得有些不适应,略显别扭开口说道:
“咳咳.那什么.其实我就是忽然想到我身边的三卫燕军,负责统领三卫燕军的指挥使一向只听从我的命令,刚才听到杨大哥的描述,我就想到他们”
“老四你可以呀!没想到这关键时刻居然是你猜中了杨兄的内心想法,小瞧你了!”
朱标拍了拍朱棣的肩膀,毫不客气夸赞这个弟弟。
然而还没多说两句,站在老朱身边的杨思义就开口泼冷水。
“杨小兄弟,按照你的意思来看,倘若让这一群披甲带刀的士兵独立出来组合成一个大明群众服务中心,让他们替代户部去收税。
恐怕这会重新出现晚唐五代十国的悲剧,粗人带著刀去管理钱财,这天下是会大乱的!”
“小子,你知不知道咱制定的卫所制度就是让那些军籍都在驻扎位置永远留守,真要按照你的说法去调遣一部分兵力进入到新设立的组织里面。
他们根本就不可能可以胜任,能去当兵的有一个算一个,哪一个不是粗人,别说会数术了,恐怕他们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如何能去管理咱颁布下去的旨意,怎么让咱的皇权下乡?”
老朱对杨晨提出的看法依然是秉承怀疑,直接把最为致命的缺点一口道出。
反观杨晨,依然不急不躁。
“陛下别急,容许我慢慢道来。
据我所知,大明有百万大军,按照卫所制度的律法,所有并入军籍的军伍都需要永生永世居住在军籍所在之地。
无论他们是何处人,我先不说这卫所制度的弊端,先说这军籍吧。
受到军籍牵连,从他们担任大明军队的士兵开始,他们便再也不能回到自己家乡。
为此造成了不少心理创伤,使得战斗力大幅度减弱,这一部分人在战场上频繁失利。
有不少人在混战过程受到创伤,最终遗憾失去能持刀与敌人生死战的机会。
而这些老兵既不能打仗,又不能干重活,与其在每一处卫苟延残喘的活著,还不如直接退伍。”
“这些老兵经历过战场的磨砺,或许有人受了重伤患有暗疾不能再次上场。
可见过血的人跟寻常学士不同,他们没有那么多勾心斗角,只知道服从朝廷命令。
因此除了异地人之外,他们还比寻常学士多出一项精明能干的优点。”
在古代,军纪比现代社会人人平等的概念教育下还要严格残酷无数倍!
杨晨曾经询问迟林。
这个家伙以前就是一个戍边校尉,生死场面见过太多太多了。
无论是谁,只要到了边疆,上了战场,一番磨砺之下都能算是老兵,十次战场还能活下来的绝对是精英中的精英。
一百次还能活下来的,最少都能做百夫长。
迟林曾跟杨晨说过,军纪谁也不能违背。
经典例子就是‘击鼓不进,后队斩前队。’
杀鸡儆猴,以儆效尤的次数时常出现。
老兵或者骄横,可他们也最清楚,不听领导的命令,会受到怎样的责罚,他们的服从性绝对比八百个心眼子的书生要好。
杨思义皱眉深思,他跟老朱一样,对杨晨的说法仍然秉承反对说道:
“老兵或许是听命的好手,可如何才能保证他们的清正廉洁,老夫以前跟随陛下同样是打过不少胜仗的校尉。
老夫很清楚军营当中的粗夫比谁都贪婪,说是见钱眼开,见色疯狂也不为过。
他们要是当做大明群众服务中心的税卫前往收税。
当地豪绅稍微施展手段,与之酒肉美色接触之下,断然会沉浸其中享受,成为他人傀儡也不是不可能。”
虽不想承认,可对于那些兵马的脾气,朱棣也十分认同。
杨晨略微思索,坐在椅子上气定神闲的喝茶,随即侃侃而谈说道:
“杨大人说的有道理,清正廉洁不能依靠人心,要是怎么保证廉洁,对于那些读书多的人我不敢保证。
可对于这些大头兵,我有三招能对其保证。
首先第一点,俸禄。
想让要让这些老兵维持廉洁的俸禄不需要太高,主要是保持长久性即可。
制定相关惩罚制度,对于再次工作的老兵一旦犯错,那么就取消年终奖,且没有三个月,最高半年的俸禄。
没有钱给予的日子里面,只能准许基本生活物资。
还有另外惩罚,那就是他们退伍的养老金,犯一次错误就减少养老金,职位越高,惩罚就越狠。
他们或许不懂得什么政治,可一旦看到犯错成本高于自己的贪污成本,除非是傻子,否则正常人肯定不会明知故犯。
我们原本的打算就是皇权下乡,每个乡都有专门的服务中心,这些老兵又是异地人,与当地交通肯定会有在障碍。
想要吞掉一大笔贪污的税收是完全不可能。
这一笔钱财一旦被发现,那就是全部没收,如果不想自己后半生无依无靠,他们肯定会选择放弃,老老实实的干活。”
从两个方面下手,杨晨可以说完全是采用了攻心计。
这一招在那些文人身上指定能有破招的办法,可对于那些老兵来说。
没有任何心思在这方面思考太多。
光是从以前随时经历生死的工作换到现在这个闲职就足够让他们开心了。
上一篇:大明:朕是假的,如履薄冰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