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灭金伐宋,将北伐进行到底

灭金伐宋,将北伐进行到底 第424节

  那就是即将登基的太子赵眘了。

  看着已经下定决心,无论如何都要剁了金国使臣的刘淮,虞允文也只能无奈摇头了。

  他就算能在宋国境内保住金国使臣,难道还能在高忠建渡过淮河,到了金国境内之后继续保他吗?

  说不得此时已经有靖难大军精锐乘着大船潜伏在淮河上,就等着金国使臣过河之后一举拿下呢!

  想到这里,虞允文也就将此事放到一边,挥手将身边数人都驱散开来,跟刘淮说起另一项重要事情。

  “太子殿下也要跟随官家回临安,在这之前要先与你见一面,否则回到临安之后,太子就得准备禅让大典,难以出宫了。”

  刘淮点了点头:“现在就要回临安吗?我是不是也得跟着回去?”

  虞允文沉声说道:“这是自然,不止你要去临安,在这里的大将们都要去,这可是禅让大典,不去乃是大大的失礼。”

  刘淮不置可否,继续问道:“大约什么时候回临安?”

  “也就是十日之内了,毕竟国家自有制度,不可能在建康行宫接见金国使节。”

  虞允文摆了摆手,随后就将精力放在了替太子与刘淮牵线搭桥上来:“不说这个了,大后日太子会出行宫,由殿前司赵密陪同,到城外为殿前禁军赐牛酒,到时候会有个空档,自然由史浩史少卿引着太子来见你。

  你一定要把那副武人姿态收起来,给太子一个好印象。”

  刘淮大咧咧的摆手:“我心里有分寸,但是虞相公,太子登基之后,哪怕要用我,无非也是用我的武力,现在虞相公竟然让我当文士,不知道来日能不能当个相公。”

  虞允文知道刘淮是在调笑,没好气的笼着手说道:“就你这副惫懒模样,哪里有可能当相公?反而如辛五郎,最低是枢密相公,来日执政也不无可能。”

  刘淮一听直接乐了。

  在历史上,一开始打压辛弃疾的人就是虞允文了,因为辛弃疾南来之后,立即就是隆兴北伐的失利,宋金再次议和。

  之后的政治格局从主战主和之争,渐渐演变成了四川福建党对抗江浙党,辛弃疾根本懒得参与这种党争。

  虞允文本来想拉拢他,意思很明白,你要听安排,一起搞北伐。但辛弃疾自恃才高,耍单边,就立即遭遇了虞允文的打压。

  现在虞允文竟然说辛弃疾可以在宋朝当相公,如何不让人发笑?

  刘淮立即对着已经离开十余步的辛弃疾说道:“刚刚虞相公说你是相公之才。”

  辛弃疾正在比划两把重剑,闻言直接拱手:“谢虞相公错爱,末将只是一武夫,只知厮杀,不知其他!”

  虞允文再次无语。

  写出《青玉案元夕》之人都只是只知厮杀的武夫,其他人呢?

  树上的猴子吗?

  虞允文不想搭理这二人,拍了拍腿上不存在的尘土,起身说道:“这几日万万不能出乱子,刘大郎,老夫知道也管不住你,但还是想要豁出这张老脸劝你一句,最迟一个月,你就能回山东,到时候你这一身力气就可以冲着金贼发泄了。还望你再忍耐一个月。”

  说着,虞允文就笼着手离去了。

  刘淮从盔甲缝隙抽出一片麻布,细细擦拭沥泉枪,发出一声叹气,用自己才能听到的声音喃喃说道:“天下鼎沸,虞相公让我如何忍耐呢?”

第532章 太子恩德来日显

  四月一日夜间,信使渡过了长江,将刘淮的军令送达到靖难大军与东平军手中。

  很快,分布在淮南两路的兵马开始运动起来,并且各种军情文书也通过官方渠道,陆续送达了中枢。

  先是靖难大军在淮西发现了金国水军的残部,上书表示那一天在裕溪并没有被烧光,还有几艘大船,外加数百金贼在大江上游荡。

  因为此时裕溪依旧被堵塞,所以在巢湖中的宋国水军难以进入大江,而靖难大军手中没有战舰,所以需要朝廷派遣水军前来围剿。

  建康水军总管张广发挥依旧稳定,听闻有金军在江上游荡,也不管是不是残部,直接在大江上戒严,一说就是要保卫官家,保卫建康。

  若是中了调虎离山之计,这些金贼狗急跳墙,进攻建康该如何是好?

  随后就是东平军自告奋勇,自称舰船多,可以剿灭这股盗匪。

  宰相陈康伯还是比较有水平的,他敏锐的发现,靖难大军与东平军同时上书,似乎是巧合,也似乎是在配合某种事情。

  出于对外军最基本的戒备,陈康伯下令,东平军与靖难大军各自稳定两淮局势,不准乱动。

  尤其是东平军,淮东那几股金贼闹了这么长时间了,还没有清除掉,如何还能分兵到长江上?

  陈康伯敲打了几句之后,赵构出面嘉奖,张白鱼平定民乱有功,加官进爵。

  中枢知道是张浚闹出来的岔子,致使东平军将主要精力放在淮北民乱上,至今没有剿灭那几股小规模流窜的金军属实情有可原,非战之罪。

  算是打一巴掌,发一个甜枣。

  而靖难大军依旧要稳定淮西的局势,同样不能妄动。

  至于谁去收拾那股在江上游荡的金军?

  建康水军总管张广,就决定是你了!

  给你一个月的时间,将大江清扫干净!

  面对由官家与相公亲自下达的旨意,张广无论如何都不敢违抗。

  但他也是真的害怕金军,即便金军已经是残部,张广依旧是畏惧异常,这时候他心中又没官家与朝廷了,不顾建康是否会空虚,调动了三十艘主力巨舰,向着上游龟速行去。

  于此同时,靖难大军的数支兵马也在向江边汇聚,这些骑士大多只有数十人,却都是精悍异常,为首的军官都是山东人,家眷田产也都在山东,属于刘淮最为死忠的力量。

  两淮暗流涌动,然而作为此时还没有任何职权的太子,赵眘的心情还是十分不错的,以至于脸上的笑容都没有停过。

  史浩在一旁提醒道:“殿下,这次是视察殿前司兵马,应是彰显天子之威,而非殿下之恩。若是殿下如此得意忘形,恐有祸事啊。”

  赵眘立即肃容:“若是不恩师提醒,今日又要重蹈覆辙了。”

  史浩满意点头。

  自己这个徒弟就这一点好,十分听话。

  当初完颜亮南侵初期,赵眘年轻气盛,直接上书赵构主战,想要亲自率兵作为前锋,与金军大战。

  史浩得知之后,立即就劝说赵眘:“皇子怎么可能为大将带兵呢?这是犯了天大忌讳!春秋晋国申生率兵在外,国内就有奸人诋毁,到最后只能自杀而亡;而唐肃宗率军脱离唐玄宗了之后,立即就能在灵武继位。这种事情难道陛下不知道吗?谁能接受这两种后果?”

  赵眘立即就被吓得不得了,连忙请求史浩能给指一条明路。

  然后史浩替赵眘写了第二封奏疏。

  这份奏疏中只是承认了文法错误,跟赵构说要率军作先锋的意思是跟随陛下御驾亲征,护卫左右,正所谓:‘请扈跸以供子职’。

  事实正如史浩所预料的那样。

  赵构看到第一份奏疏时勃然大怒,甚至都动了杀心,然而看到第二份奏疏的时候才怒气消融,同意了赵眘的请求。

  这事还没完。

  殿中侍御史吴芾在赵构抵达建康的时候,在朝会时请求任用太子为元帅,去视察军队,以鼓舞士气。

  这次史浩还没等赵构发怒,就立即出言:“太子身居在宫中,不曾与诸将接触,各个属官也都是道德先生,如何能办的成这种事情呢?”

  这话说得相当有水平。

  不仅仅是替赵眘表明了态度,没有染指军权的意思,更是在替赵眘卖惨。

  一个太子,竟然连属官都没有配齐,生于深宫中,长于妇人手,连将领都不敢见,如何继承大统?

  不知道是不是这番话起到了作用,还是赵构觉得在即便想在禅位之后还能手握大权,也还是要给太子一些权力。或者干脆是在试探。在前几日,赵构下令,让太子遍识诸将,从殿前司开始。

  赵眘开心之处也在这里。

  自家便宜老爹终于放权了,他终于可以大展身手了。

  然而史浩毕竟是有些政治斗争水准的,心中明白赵构的意图。

  这位官家必然有放权的意思,否则不会让赵眘遍识诸将。

  但他也必然有试探的意思,否则为何不从马上就要回山东的靖难大军开始?

  而且马上就要回临安了,就算赵眘一天见一员大将,最多也就是将邵宏渊、张子盖、刘宝这种货色见上一遍,有什么用处?

  虽然在赵构马上就要禅位的关键时刻,不应该再横生枝节,但史浩还是决定冒险让赵眘与刘淮见上一面,定下君臣之义。

  想到这里,史浩看向了在最前方带路,并且引着军士作护卫的赵密。

  赵密此时也是十分紧张。

  但他紧张之处却不是因为有保护太子的重任,而是因为想要在刘淮的袭击中,将完颜亮运到临安,并且将计就计捉拿几人,将事情引到杨沂中身上,从而扳倒杨沂中。

  这种事情说起来简单,就像将大象装冰箱里,无非就是把冰箱门打开,将大象装进去就可以了。

  但事实上一旦发动起来,整件事情都有一种荒谬的困难感。

  首先是人手不足。

  杨沂中掌管宿卫数十年,军中全都是他的亲信,受过他的恩德。赵密的死忠本来就很少,而就算这些十分稀少的死忠,也不可能相信靖难大军会将完颜亮劫走。

  这不是开玩笑吗?

  赵构都不会相信的!

  所以,赵密也只能用保护完颜亮的安全为借口,派遣了最高规格的防备力量。

  其次,赵密通过关系,找到了刘淮曾经的战绩,从山东到两淮的战绩都有,越看越是满脑门子汗。

  就凭殿前司禁军,真的能正面力敌刘淮亲率的兵马吗?

  不成,还得耍阴谋诡计。

  然而就赵密这种武人性情,阴谋诡计也耍的不怎么样,想破头之后,也只能想出来一招虚虚实实,声东击西的招数来。

  至于之后想要扳倒杨沂中,那就真的只跟心腹田卓说过了,这话要是讲出去,说不得就会有人立即向杨沂中通风报信。

首节 上一节 424/62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我才是皇太孙

下一篇:三国:神级选择,我召唤千古一相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