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灭金伐宋,将北伐进行到底

灭金伐宋,将北伐进行到底 第476节

  潘槐花只是扫了一眼那堆尸首,随后就看向了城墙。

  在这一片城墙上,本应该有五个云梯,两座井阑的。

  但此时只有一个井阑靠在城头,最上方已经燃起了大火,另一座井阑干脆歪斜在半路上,不知道是因为轱辘掉了,还是因为遭了投石机。

  云梯则是干脆一个都没瞧见。

  在弓箭手的协助下,潘槐花率领步卒举着盾牌缓缓推进,趁着城头金军被压制住的机会,大踏步的冲了出去。

  他跑过五六步,将那名轻骑从战马下拽了出来,并且直接拖拽到了盾牌下面。

  “我是踏白军麾下都头,你刚刚看到云梯在哪了没?”

  轻骑是个唇上刚长毛的年轻人,虽然依旧一瘸一拐,并且摔得七荤八素,还是将头伸出盾牌,遥遥向着西南方向一指。

  潘槐花同样探头,眯着眼仔细看去,见到三十多步外的城墙根上,的确有个梯子横在那里。

  “好!咱们……”话声刚落,潘槐花只觉得手中一沉,回头看去,却见那名轻骑的脖颈处插着一支箭,口鼻喷血,眼神惊愕,不多时就萎靡在地上。

  虽然有些惋惜这年轻人如此荒谬的死于流矢,但潘槐花却知道自己不能耽搁,将哨子塞到嘴里,用力吹响。

  他身侧的十名甲士瞬间会意,只是稍稍一顿,就紧跟着自家都头猛冲出去。

  这些军卒的确是天平军的精锐,即便身着重甲,却依旧健步如飞,不过几个呼吸间,就冲到了那一具云梯之下。

  “快快快!”

  大约检查了一下云梯之后,潘槐花就大声说道:“将它支起来!快他娘的支起来!”

  四名甲士当即放下盾牌,扶起云梯,互相配合着将其搭在城头上。

  “扶好了!”说罢,潘槐花就背着盾牌,当先踏上了云梯,飞速攀爬。

  元城的城墙大约三丈高(宋丈3.1米),甚是雄伟,所以即便潘槐花的速度再快,还是被城头的金军发现了。

  金军军官一边指挥民夫用叉子将云梯推下去,一边让周围的弓弩手向着潘槐花攒射。

  但是,潘槐花的英勇表现吸引的并不仅仅是金军,天平军的军官也发现了有先登勇士,很快,大量的天平军也向着此地汇聚,军中弓弩手同样向着城头抛射箭矢,为潘槐花创造机会。

  就趁着片刻的空档,在金军的惊呼声中,潘槐花跃上了城头,随后直接拔出两把手刀,开始胡乱砍杀。

  金军士卒试图阻拦,被潘槐花杀散。沿着他开辟的城头阵地,四名天平军甲士登上了城头,并且用大盾护卫左右,金军人数虽众,却一时间攻不进去。

  天平军的其余都头见状,也不用统领官的指挥,纷纷派遣副将率领精兵搬着云梯为潘槐花的后继,试图从此处打开缺口。

  当三十余名天平军甲士登城之后,潘槐花终于能够腾出手来,主动出击了。

  然而刚刚杀散了煮金汁与热油的金军民夫,潘槐花就听到一阵号角声与马蹄声传来,他连忙不顾危险登上女墙,遥遥一望就不由得破口大骂。

  “他奶奶的!金贼甲骑!金贼疯了!金贼要用甲骑扫荡城墙!”

  “结阵!结阵!”

  元城城墙是典型的宋代城墙,随着攻城手段的进步,这个时代的防守思路已经不是城墙越高越好,而是在将城墙建矮一些的同时,将其尽量加厚。

  就比如潘槐花脚下的城墙,城头足有三丈宽(十米),足以让战马奔驰。

  先登的三十多天平军可并没有手持长兵,这要被甲骑不顾生死的砸进来,金军甲骑如何下场不必多说,但这三十多先登勇士死定了。

  遥遥见到金军旗帜越来越近,马蹄声也越来越大,城头金军随之集体躁动起来,如同再次找回了士气一般,呼喝声与喊杀声响成一片。

  潘槐花虽然已经尽量将一些杂物扔到身前,并且与先登勇士们用盾牌结阵,心中却依旧没有底,就当其人横下心来,准备着一命换一命的时候,他却猛然听到了一阵尤其嘹亮的喊杀与欢呼声。

  传来的方向,正是金军甲骑行进的方向。

  在潘槐花惊愕的眼神中,一面大旗被树立在了城头,随后就与金军甲骑的旗帜纠缠在了一起。

  不过片刻,强弱分明,金军甲骑马蹄声渐渐消失,金军的旗帜也如同被镰刀划过的韭菜般齐刷刷的倒在地上。

  到了此时,这片城墙上的金军承受能力终于到了极限,纷纷不要命的向着城下逃去。有许多金军甚至直接从城头上跳下,如同落在地上的破烂红柿子一般,在地面染出一片污渍。

  对此潘槐花视若无睹,他麾下的先登勇士也是同样的表情,只是遥望着那面横扫城头的大旗呆愣不语。

  青兕大旗。

  身为天平军主将之一的辛弃疾竟然亲自登城厮杀了!

  “随我向前厮杀,护卫将军!”

  潘槐花心中激动不已,举着手刀大声喊道。

  然而他的话声刚落,就听到城下传来鸣金的声音。

  潘槐花愕然转身,见到城下已经举起了代表退兵的黑色旗帜。

  他搞不明白为什么这段城墙明明已经被夺下来了,却还是要撤退。

  然而军令如山,即便心中有一千个委屈,一万个不解,潘槐花也只能悻悻沿着云梯退出了城墙。

第589章 忠义我所安

  “大铁枪,发生何事了?为何就要退兵?”

  辛弃疾浑身浴血,身上的披风与盔甲都已经染成了暗红色,此时拎着两把重剑,也有些气急败坏之态。

  李铁枪苦笑说道:“是耿大哥的军令,而且是严令,让咱们暂时收兵,并且要召开大军议,你我二人都得去参加!”

  辛弃疾怒气勃发,却又强行平定了心情:“这必然是出大事了,可有人给你透口风?”

  李铁枪摇头:“俺还能瞒着你不成?你先换一身盔甲,随俺一起去吧。到了大营处,就什么都知道了。”

  辛弃疾余怒未消,只是甩了甩重剑上的鲜血,连擦都懒得擦,就将其插回剑鞘之中:“换什么盔甲,咱们就这般过去,我倒要看看张七那厮是不是又要说我攻城不出力!”

  “消消气,消消气。”李铁枪连忙劝道:“五哥莫要跟张七那浑人置气,不值当的。”

  勉强将辛弃疾安抚住之后,两人迅速备马,带着亲兵绕城南下。

  抵达了大营之后,辛弃疾立即发现了此处气氛有些诡异,心中暗自有些警惕。

  这不会是要解除自家兵权吧?

  莫非刘淮又写信骂了耿节度一顿?

  想到此处,辛弃疾又是一阵心累。

  这仗打得本来就艰难,完颜守道铁了心的要死守元城了,原本败退回去的纥石烈志宁也在蠢蠢欲动,结果还要有这种幺蛾子,真是岂有此理。

  解除兵权就解除,大不了回家种地去!

  腹诽了一阵之后,辛弃疾还是带着一身血腥气来到了帅帐中。

  待到真正入帐之后,辛弃疾才发现事情与他想的可能有些出入。

  因为不单单是耿京暴跳如雷,而且各个将领文书脸色都十分差劲。

  看到辛弃疾浑身浴血赶来,耿京扯着嘴角笑道:“五郎辛苦,大铁枪你也辛苦,且先坐下,饮杯茶水。”

  辛弃疾看向其余诸将,发现他们其中不乏有人气喘吁吁,浑身血污,似乎也是刚刚从城头上退下来,大多数人也是目露迷茫之色。

  “节度!元城守军已经力竭了!我军马上就能攻下,为何要收兵啊!”李铁枪大声嚷嚷道。

  此言一出,一些不知情的将领也纷纷鼓噪:“是啊,节度,儿郎们伤亡不小,好不容易将金贼逼到了绝境,怎么能此时撤军呢?”

  “俺刚刚已经占了城头,七十多甲士登城,眼瞅着就将金贼全都撵下城墙了,怎么就鸣金了?”

  “都给老子闭嘴!”耿京终于不耐,大声吼道:“你们以为老子要撤军吗?!张七,给大伙说说情况……”

  张安国浑身哆嗦了一下,方才沉声说道:“金贼大军攻入了东平府,此时正在围困须城……”

  “什么?”众将俱是大骇。

  须城作为东平府的核心,天平军军官们的家眷都在其中,城中更是囤积了大量的粮草,用作北伐的粮食,此时竟然被围了,如何不让人惊慌失措?

  在一片嘈杂声中,辛弃疾大声喝道:“都闭嘴!”

  “节度,须城被围了几日?金贼来了多少兵马?现在战况又是如何了?宋国或是刘大郎的援军在何处?”

  面对辛弃疾的一连串疑问,耿京沉默片刻后说道:“阿进派遣军使传来的救援信上写的金贼在半个月前抵达,只是一万正军,他应付的很吃力,至于援军……”

  耿京脸色难看:“两方援军都没有……”

  听到没有援军,有几个将领直接大骂出口,可如同辛弃疾等脑袋比较灵光之人却俱是长长舒了一口气:“一万金贼还好……一万金贼正军,邵进又是在守城,须城坚固,如何能守不住?”

  面对辛弃疾出言宽慰,梁阿泰却是没有搭理,而是向着耿京出言询问:“节度,消息是何时传来的,为何不让我等知晓呢?”

  这个问题让耿京有些尴尬,然而辛弃疾此时为了稳定军心,仿佛变成了耿京最坚定的支持者:“阿泰,节度此举也是为了安定人心,否则这事若是传出来,军心动荡,我军会平白生乱。”

  梁阿泰艰难点头,认同了这个说法,却还是有其他疑问:“节度,可为何如今又要将这消息公布呢?是否出了别的岔子?”

  耿京更加难堪了。

  张安国叹了口气说道:“须城金贼增兵了。刚刚东阿急报,最起码又是一万金贼正军从徐州北上,参与围困须城。”

  这下子就连辛弃疾也不淡定了。

  金军打巢县之战的时候,也就三个万户加上合扎猛安与三千淮东精锐,现在单单围困须城就来了两个万户,金国是真的看得起天平军啊!

  邵进只是中人之姿,靠留守的数千兵马,能撑得过一万金军的猛攻已经算是不容易,现在人数又多了一倍,须城真的危险了。

  “刘大郎呢?”辛弃疾沉着脸说道:“节度,宋国不足为恃,但刘大郎却不是见死不救之人,他究竟在何方?”

  耿京摇头,诚恳说道:“俺是真的不知道。现在山东乱成一锅粥,半个多月前的消息,说刘大郎去了邳州。可是五郎,若是刘大郎真的尽起大军到邳州,随后北上威胁徐州金军后方,他们哪里能抽出两个万户北上呢?”

  辛弃疾皱起眉头。

  之前魏胜刘淮二人已经说的很明白了,山东东路今年以休养生息为主,不可能发大军来支援。

首节 上一节 476/62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我才是皇太孙

下一篇:三国:神级选择,我召唤千古一相

推荐阅读